第121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安王昨日回來的,一路快馬加鞭回來,還沒歇夠,就被他召進宮了,心裡有些愧疚,但現在的確急。

  半個時辰後安王同安定侯一起進宮,安慶帝把奏摺給二人看,「周城賑災,二位愛卿看誰去合適?」

  九月份南方雨水奇多,那邊秋收糧產又不高,百姓苦不堪言,知府不敢謊報,奏摺上語氣惶恐,生怕降罪。

  安定侯道:「說起來莞城離周城很近。」

  安王點了點頭,別的不說,裴殊赤子之心,一心為百姓著想,他去安王是放心的。

  第六十一章 別離晉江文學城獨發……

  讓裴殊去安慶帝的確放心,只是裴殊可有這個本事?總不能因為他種地種的好就讓他去賑災。

  有赤子之心是好事。

  安慶帝道:「安定侯,朕命你為賑災大臣,即刻前往周城,傳朕旨意,命裴殊協助調度,開倉賑災。」

  遠水救不了近火,賑災只能就近調糧,朝廷徵稅,都在各城的糧倉里,以防有要緊事發生。

  古往今來有旱災澇災都是這般做。

  安定侯跪下領命,安王半月之後還會回西北,卻是幫不了什麼忙的。

  安慶帝召安王過來,是為了西北戰事,開春之後大大小小打了十幾場仗,贏多輸少,北境之地的異族人不敢再犯,西北抓緊修建城牆,再過個十幾年,御朝國力再強盛些,日子比如今還會好過。

  此間有裴殊的功勞。

  糧草充足,而北境一帶冬日苦寒,吃的也少,他們茹毛飲血,冬日龜縮著不出來,安王想打一仗。

  安慶帝道:「你若有把握,就打,糧草你順便帶走。」

  光裴殊的莊子就有二十萬斤的稻米,三百萬斤的麥子,再加上紅薯,蔬菜足夠將士們過冬了。

  其他地方征上來的稅不能只養軍隊,還有他用,等西北糧草用完再說。

  這些安王都明白,他彎腰行禮,「臣遵旨。」

  安定侯從御書房出來,回家收拾了行禮,就快馬加鞭,帶著聖旨前往周城,半個月的路程,讓他壓到了八天,他先到莞城落腳,然後命下屬去漳渝縣把裴殊帶過來。

  安定侯年紀大了,馬背上八天,日夜不休,腰疼腿疼,他老毛病又犯了。

  裴殊等天黑才到驛站,安定侯說明來意,「你只需協同調度莞城糧草,事情不多,就是得多跑幾趟。」

  裴殊點點頭,看安定侯臉色發白,問了句:「侯爺身子可好?」

  安定侯扯扯嘴角,頗有些無奈,「老毛病了,還以為是年輕的時候,無礙,這邊勞煩你了。」

  調糧最為麻煩,一道道手續下去,就要耽誤些時日,而且,各地糧倉里的糧食是有數的,賑了災,若自己這邊出事了就麻煩了,有時候調糧當地官員還會推三阻四。

  裴殊搖搖頭,災情為重,不過他得給顧筠寫封信,說一聲,以免他擔心。

  裴殊沒什麼別的怕的,但是顯然怕上寫信了。

  他字不好看,勉強寫下來已經不容易了,給顧筠寫信,一篇下來沒一個好看的字,在喜歡的人面前也怕自己不夠好的。

  不過裴殊還是寫了,上面寫了自己要去幹啥,歸期不定,又叮囑了顧筠幾句,說不用擔心他。

  寫完信,讓虎子快些送回去,明早再過來,裴殊就在驛站住了一晚上。

  裴殊以為三五天的功夫也就把事辦妥了,但他委實沒料到,光調莞城的糧食就用了八天。

  其中有兩個地方,還謊報了糧收,說起來,這事兒和裴殊還有一點關係。

  鎮縣縣令一臉惶恐,鎮縣糧收是晚幾天報上去的,他是看玉屏州漳渝縣糧產太高,怕上頭降罪,就報高了一些,也就多了四十斤,可是糧倉卻沒有那麼多的糧食。

  裴殊聽完陣陣頭疼,吳縣令也是開眼了,問裴殊這咋辦,裴殊道:「直接報上去,上頭人會處理的。」

  他可沒這膽子給瞞下來,也沒本事把這事壓下去。

  鎮縣縣令哪兒能想到就這麼一個小小差錯就把自己給斷送了。

  裴殊負責的事做完了,護送最後一批賑災糧去周城,這邊雨已經停了,九月初,已顯秋寒,不過天還是陰沉沉的。

  下頭很多村子都淹了,百姓住在山上,天愈冷,連個避寒的地方都沒有,天災就是這樣,沒有任何辦法抵抗。

  裴殊和安定侯說了幾句,「賑災糧已經送到,杯水車薪,希望這災情早點止住。」

  安定侯拍拍裴殊的肩膀:「這幾日辛苦你了,你也早點回去。」

  裴殊應了一聲,翻身上馬,馬不停蹄地往家裡趕。

  秋日樹上葉子都落下來了,裴殊看過了這邊百姓生死,心裡越發難受,他不敢想若是漳渝縣出了這種事他該怎麼辦,如果顧筠懷著孕,卻求助無門,連口飯都沒有,這麼一想,裴殊的心就一抽一抽地。

  他能做的只有一樣,就是讓畝產高上去,日後有事發生,也不愁吃穿。

  顧筠在家中靜靜等著,初來買的雞仔已經長大能下蛋了,幾隻老母雞顧筠準備給燉著吃了。

  這都九月二十三了,裴殊生辰九月十二,也過了,他離家十五天了,不知什麼時候才回來。

  裴殊不在,士農司大小事務都是李昱霖二人管,一來二去,王氏也知道裴殊去賑災了,她話沒過腦子,「那邊受災,也挺兇險的,萬一……」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