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懷孕了,不能奔波著去外頭跑生意,生意都是掌柜的跑的,和他的料包還是四文錢一包,他賣到別處去不管多少錢,賺的都是他的,但一包價錢不能高於十文。

  掌柜定的價錢是六文,一包賺兩文錢差價,這東西本錢不高,也不好賺太多,薄利多銷,多賣多賺。

  現在每月也能賺五百多兩銀子,委實不算少了。

  而裴殊這兒,還有一門大生意。

  螃蟹長大了,馬上就可以出去賣了,五百多畝的稻田,裡面全是螃蟹,等稻子割了就能收,裴殊看螃蟹還挺大的。

  田裡的稻穗已經沉甸甸了,趕中秋能收一撥,周長生兩個已經往家帶了好幾回螃蟹了,裴殊一回沒帶過。

  顧筠是有些饞的,但裴殊都不吃了,她哪兒還好意思,「你吃你的呀,讓我看看也行。」

  裴殊想幹嘛饞著她,「我不愛吃那個,還指望螃蟹賺錢呢。」

  地是士農司的,螃蟹也是,但裴殊覺得今年中秋節禮可以厚一點。

  八月初收水稻,有農具收得也快,六天功夫稻子就收完了,收了的稻子放在院子裡曬著,然後長工們又開始忙過收螃蟹,螃蟹得一隻一隻地抓,螃蟹還教他們怎麼捆螃蟹。

  一簍一簍的螃蟹直接拿到縣城去賣,秋日是蟹肥的時候,一隻就有三四兩,重的還有五六兩的。

  螃蟹這東西裴殊往酒樓賣的,一斤五十文錢,還留了一部分給長工做年禮。

  光靠螃蟹,士農司賺了五千兩銀子,周長生二人沒想到螃蟹這麼賺錢,聽完身軀一震。

  五千兩銀子,怪不得裴殊能當士農司司命,別人還真沒這個本事。

  中秋節節禮每人一斤螃蟹,一匣子月餅,還有兩斤豬肉。

  而裴殊自己的是二百兩的紅包,兩匣子月餅,五斤豬肉。

  李昱霖周長生每人五十兩銀子,兩匣子月餅,五斤豬肉,而遠在盛京趙顯承路遠也有,一人二十兩銀子,月餅豬肉也有,其他人的節禮比長工多二兩銀子,對這個節禮,兩人是沒意見的。

  錢是裴殊賺的,買蟹苗沒用多少錢的,說這是他的錢他倆也沒話說。

  但是這些錢裴殊只拿了二百兩,剩下的都是士農司的錢,以後過節過年都有節禮的,二人雖然不在乎這點小錢,但這個不太一樣,是因為活幹得好才有錢的,不是因為別的。

  而拿了節禮回家的長工,連帶著每月月錢,帶回去了一斤螃蟹一斤豬肉還有八百多個銅板。

  每日都有肉,吃的還是米飯饅頭,包吃包住,哪兒還有這麼好的活。

  長工們是知足的,螃蟹上鍋蒸熟,肉切片燉了,味道還沒有上工吃的好呢。

  中秋這天歇了一天,他們就趕著回去了,在家吃的又不好,而且秋收一過活就少了,還沒在莊子自在呢。

  而裴殊一直等著水稻曬乾,曬乾脫穗,然後稻粒直接上稱。

  五百多畝的水稻,畝產三百六十斤。

  比漳渝縣水稻畝產高了四十斤,將近二十萬斤的稻子,留出做種子的,剩下的連著喜報送去盛京,看皇上如何安排。

  莊子裡的人要下田拔稻根,清理稻田,有時還會抓住兩三隻漏了的螃蟹,味道也是極好的。

  九月下旬,各地的畝產都報上來了,戶部收了稅,一時之間成了朝廷油水最多的部門,安慶帝趁機罰了幾個貪官,而後在御書房看了一天的摺子,並未急著看各地糧產。

  安慶帝在等盛京各地的畝產,他想看看有沒有高上去,裴殊莊子去年畝產有三百九十斤,其他莊子也有三百八十多,安慶帝不求這麼多,今年盛京的有三百三四就知足了。

  「盛京的糧產還沒報上來嗎?」安慶帝問戶部尚書。

  戶部尚書擦了擦汗,「回皇上,尚未,再等兩天應該就報上來了。」

  安慶帝:「怎麼這麼慢,臨城的都報上來了。」

  又等了一天,盛京糧產才報上來,安慶帝主要看了小麥的,別的種子沒用士農司的。

  戶部尚書一臉喜意,安慶帝安耐住心中的急切,壓著聲音問道:「報上來了?有多少……」

  戶部尚書遞上摺子,安慶帝翻開看,小麥畝產三百七十二斤。

  比去年還多了點,而士農司的莊子,畝產竟然到了三百九,裴殊自己的莊子,畝產最高,四百出了點頭,這是頭一回麥子畝產高過四百斤。

  安慶帝懸著的心落定,這才翻開其他地方的摺子,各地麥子畝產三百斤到三百三十斤不等,盛京一帶甩開了三十多斤。

  「裴殊真是好樣的,朕沒看錯他。」安慶帝找出莞城的摺子,水稻畝產三百二十斤,士農司遞的摺子是三百六十斤,裴殊在漳渝縣待了半年多,沒有白待。

  御朝百姓並不是吃不起飯,吃不起米麵還有紅薯土豆,但是,能吃大米白面誰又想吃紅薯面,煮土豆呢,誰不想吃好一些。

  所以,士農司種的都是麥子,花生之類的糧食作物。

  裴殊立了大功,士農司立了大功,若只有裴殊一人,也做不到這麼好。

  「這個裴殊,」安慶帝準備厚賞,卻沒打算在戶部尚書面前說,他揮手讓戶部尚書退下,慢慢翻看其他摺子,南方周城一帶七月份雨水多,畝產才一百多斤。

  現在又下雨,得開倉賑災。

  歡喜過後又是煩憂,安慶帝揉揉眉心,要是多幾個裴殊這樣的人就好了,「張德全,召安王和安定侯入宮。」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