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2頁
端王目眥欲裂,不敢相信自己聽到的。
他似乎還想再說些什麼,衣領忽然被衛如流拽住。
衛如流扯著端王的領子將他從地面拖起,低下頭俯視端王,冷笑著壓低聲音:「最想你死的人,不是我,是陛下。」
端王茫然失神。
衛如流繼續道:「你一直都想殺了我,正巧,我也是,但我被貶為庶民,連京城都不能進,沒辦法報復你。」
「直到兩年前,陛下派人來尋我,讓我調查私鹽案。」
「作為交易,他把刑獄司少卿的位置留給了我,並且默許我用刑獄司的力量調查十年前的真相。」
「謀害太子,販賣私鹽,結黨營私,這些事情,陛下還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你千不該萬不該去勾結北涼,要不是陛下沒有確鑿證據,他早就該對你出手了。」
「他不確定朝中有多少人和你有關係,乾脆就把絕對不可能幫你的我調回了京城,由我來對付你。」
說罷,衛如流輕輕鬆開了手。
兩年前,建元帝把他調回京城,也許有那麼兩三分原因是想彌補他,但大部分原因,是想借他的手,去查端王和江家。
——大燕朝可以出一個殺害兄長的皇帝,但絕不能有一個勾結外族的皇帝。
端王向後摔去,砸在地上,渾身顫抖。
他想要反駁衛如流說的這些話。
可端王發現,自己反駁不了,一句話都反駁不了。
要是建元帝沒有疑心他,早就已經封他為太子了,怎麼可能十年了,他還只是個王爺。
刑部衙役小跑過來拖走端王時,他還一個勁搖著頭,嘴裡念叨著「不可能,不可能」。
衛如流拍了拍被扯出褶痕的囚服,直起身子,視線刺向江時。
那眼神仿佛在說:輪到你了。
第九十七章 【第一更】事已至此,別無……
寅時,五更天。
晨光熹微,黑夜與白晝交錯。
衙門外傳來更夫一慢四快的敲鑼聲,伴隨著一句刻意拖長的「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夜風卷進來,吹得衙門裡燃著的蠟燭火焰躍動幾下,明滅不定。
此刻沒有人說話。
既是不敢吭聲,也是太過震驚而不知道能說什麼。
篤——
篤篤——
沉悶的腳步聲響起。
衛如流走到了燭台邊,撿起丟在一旁的鐵簽,撥弄燭芯,讓蠟燭重新燒得明亮:「端王的帳清算得差不多了,江尚書,我們來聊聊你做的那些事情吧。」
從慕秋拿出第七份證據,錘死端王起,江時就沒有再出過聲,他一直坐在那裡,低頭把玩蓮花茶盞。直到現在,衛如流點了他的名字,江時才慢慢抬起了頭。
他臉上失去了一貫的淺笑,冰冷淡漠,像一汪幽靜的暗泉,難知深淺。
「衛少卿若覺得我也摻和進了山海關大戰里,那便將證據都拿出來。」
「山海關大戰,與江尚書沒什麼干係。」衛如流放下鐵簽,走嚮慕秋,「江尚書牽扯進的事情,是科舉舞弊案。」
江時問道:「噢?你說的,是建元三十七年那場秋闈舞弊案嗎?」
衛如流道:「是這件事。」
建元三十七年的科舉舞弊案,起於一個叫賈天和的考生。
考試排名出來後,賈天和排在第十六名的好名次,但他以往只是一個不學無術的紈絝,根本沒有能力考得這麼好。
往下調查,查到賈天和父親是主考官張蒼儒的門生故吏,在秋闈前,賈天和父親還給張蒼儒送過一份非常厚重的大禮。
而秋闈考試中最重要的那道策論題目,恰巧又是張蒼儒出的。
結合種種情況來看,禮部認定,張蒼儒涉嫌科舉舞弊。
「我對這個案子有印象,那年秋闈的主考官是張蒼儒張尚書,副考官是我和慕大老爺。」
頓了頓,江時露出疑惑的神色。
「不過這個案子不是已經查得很清楚了嗎,主考官張蒼儒將考題泄露給門生,助門生的兒子考取好名次。怎麼,衛少卿是懷疑這個案子另有隱情?」
衛如流應和江時的話:「確實有懷疑。」
江時問:「衛少卿有證據嗎?」
衛如流道:「有。」
江時放下茶盞,抬手揉了揉太陽穴,懶洋洋道:「雖說我不清楚衛少卿對我的懷疑從何而來,但既然你有證據,我們就來看看吧。」
說罷,江時抬眸掃了眼衙門門口方向:「這天眼看著就要亮了,不如乾脆些,衛少卿有多少證據都直接擺出來,別一份一份拿了。」
這場庭審從昨天午時開到今日寅時,整整九個時辰過去,在座眾人只吃了一頓乾糧,又冷又餓又困,早就恨不得回去美美吃上一頓飯睡上一覺,江時這個提議,無疑是符合在座眾人心中期許的。
三言兩語間,江時便將節奏把握在自己手裡。
衛如流心頭暗罵一聲老狐狸。
一份接著一份拿出證據,能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先前江安和端王就是這樣,被狠狠打了個措手不及。
但一口氣把證據都拿出來,就是將自己的底牌都亮給了對手看,利於對手見招拆招。
這對江時來說,無疑是有利的。
似乎是看出了衛如流的不情願,江時改口道:「若是衛少卿不願意,那不如先讓各位大人回去休息,庭審改日再繼續?」
他似乎還想再說些什麼,衣領忽然被衛如流拽住。
衛如流扯著端王的領子將他從地面拖起,低下頭俯視端王,冷笑著壓低聲音:「最想你死的人,不是我,是陛下。」
端王茫然失神。
衛如流繼續道:「你一直都想殺了我,正巧,我也是,但我被貶為庶民,連京城都不能進,沒辦法報復你。」
「直到兩年前,陛下派人來尋我,讓我調查私鹽案。」
「作為交易,他把刑獄司少卿的位置留給了我,並且默許我用刑獄司的力量調查十年前的真相。」
「謀害太子,販賣私鹽,結黨營私,這些事情,陛下還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但你千不該萬不該去勾結北涼,要不是陛下沒有確鑿證據,他早就該對你出手了。」
「他不確定朝中有多少人和你有關係,乾脆就把絕對不可能幫你的我調回了京城,由我來對付你。」
說罷,衛如流輕輕鬆開了手。
兩年前,建元帝把他調回京城,也許有那麼兩三分原因是想彌補他,但大部分原因,是想借他的手,去查端王和江家。
——大燕朝可以出一個殺害兄長的皇帝,但絕不能有一個勾結外族的皇帝。
端王向後摔去,砸在地上,渾身顫抖。
他想要反駁衛如流說的這些話。
可端王發現,自己反駁不了,一句話都反駁不了。
要是建元帝沒有疑心他,早就已經封他為太子了,怎麼可能十年了,他還只是個王爺。
刑部衙役小跑過來拖走端王時,他還一個勁搖著頭,嘴裡念叨著「不可能,不可能」。
衛如流拍了拍被扯出褶痕的囚服,直起身子,視線刺向江時。
那眼神仿佛在說:輪到你了。
第九十七章 【第一更】事已至此,別無……
寅時,五更天。
晨光熹微,黑夜與白晝交錯。
衙門外傳來更夫一慢四快的敲鑼聲,伴隨著一句刻意拖長的「天乾物燥,小心火燭」。
夜風卷進來,吹得衙門裡燃著的蠟燭火焰躍動幾下,明滅不定。
此刻沒有人說話。
既是不敢吭聲,也是太過震驚而不知道能說什麼。
篤——
篤篤——
沉悶的腳步聲響起。
衛如流走到了燭台邊,撿起丟在一旁的鐵簽,撥弄燭芯,讓蠟燭重新燒得明亮:「端王的帳清算得差不多了,江尚書,我們來聊聊你做的那些事情吧。」
從慕秋拿出第七份證據,錘死端王起,江時就沒有再出過聲,他一直坐在那裡,低頭把玩蓮花茶盞。直到現在,衛如流點了他的名字,江時才慢慢抬起了頭。
他臉上失去了一貫的淺笑,冰冷淡漠,像一汪幽靜的暗泉,難知深淺。
「衛少卿若覺得我也摻和進了山海關大戰里,那便將證據都拿出來。」
「山海關大戰,與江尚書沒什麼干係。」衛如流放下鐵簽,走嚮慕秋,「江尚書牽扯進的事情,是科舉舞弊案。」
江時問道:「噢?你說的,是建元三十七年那場秋闈舞弊案嗎?」
衛如流道:「是這件事。」
建元三十七年的科舉舞弊案,起於一個叫賈天和的考生。
考試排名出來後,賈天和排在第十六名的好名次,但他以往只是一個不學無術的紈絝,根本沒有能力考得這麼好。
往下調查,查到賈天和父親是主考官張蒼儒的門生故吏,在秋闈前,賈天和父親還給張蒼儒送過一份非常厚重的大禮。
而秋闈考試中最重要的那道策論題目,恰巧又是張蒼儒出的。
結合種種情況來看,禮部認定,張蒼儒涉嫌科舉舞弊。
「我對這個案子有印象,那年秋闈的主考官是張蒼儒張尚書,副考官是我和慕大老爺。」
頓了頓,江時露出疑惑的神色。
「不過這個案子不是已經查得很清楚了嗎,主考官張蒼儒將考題泄露給門生,助門生的兒子考取好名次。怎麼,衛少卿是懷疑這個案子另有隱情?」
衛如流應和江時的話:「確實有懷疑。」
江時問:「衛少卿有證據嗎?」
衛如流道:「有。」
江時放下茶盞,抬手揉了揉太陽穴,懶洋洋道:「雖說我不清楚衛少卿對我的懷疑從何而來,但既然你有證據,我們就來看看吧。」
說罷,江時抬眸掃了眼衙門門口方向:「這天眼看著就要亮了,不如乾脆些,衛少卿有多少證據都直接擺出來,別一份一份拿了。」
這場庭審從昨天午時開到今日寅時,整整九個時辰過去,在座眾人只吃了一頓乾糧,又冷又餓又困,早就恨不得回去美美吃上一頓飯睡上一覺,江時這個提議,無疑是符合在座眾人心中期許的。
三言兩語間,江時便將節奏把握在自己手裡。
衛如流心頭暗罵一聲老狐狸。
一份接著一份拿出證據,能起到出人意料的效果,先前江安和端王就是這樣,被狠狠打了個措手不及。
但一口氣把證據都拿出來,就是將自己的底牌都亮給了對手看,利於對手見招拆招。
這對江時來說,無疑是有利的。
似乎是看出了衛如流的不情願,江時改口道:「若是衛少卿不願意,那不如先讓各位大人回去休息,庭審改日再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