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頁
輕甲利鏃、精兵悍馬。
這便是淳國這八年來令東陸諸國畏敬的強兵資本,更是淳軍在僅一年又半的時間內便以摧枯拉朽之勢撕裂均廷兵防、徹底掀覆一個王朝的國之利刃。
而今這支為天下人所注目的軍隊,終於踏上了宛州大地。
淳騎雖僅八百,然於眾人目前,那一面挾裹於層層鐵甲冷光中的青底白字帥旗已足能彰其軍威——
葉增。
這個名字,在淳軍以五百敗萬餘均軍並生擒瞿廣一役後,再度被濃墨重彩地添上一筆傳說。
一槍橫掃萬敵,猶如戰神臨世!
此時此刻高擎葉字帥旗的這八百淳騎,誰能小覷,誰敢小覷?
……
戰馬遒健的股肌在行進間若隱若現,毛髮被暮光抖落出油亮的色澤。
奉命出迎的唐軍都尉目不轉睛地看著自面前走過的一匹匹北陸雄駿,眼中流露出難以掩飾的艷羨與不甘。
齊凜目光掃過,將這一幕無聲收入眼底,不著痕跡地輕勾嘴角,策馬繼續前行。
待入得唐營中軍,齊凜與三國諸將見禮,姿態極為謙和。
然後他取出隨身玉匣,將裡面蓋有天子璽印的敕文呈了上去。
平、唐、楚三國主將依次接過,不動聲色地互望一眼,心內卻俱是吃了一驚。
傳聞中天子璽綬已被裴沂內侍卷攜而亡,至今未被搜獲,此時加蓋於敕文上的竟是淳軍自造的?!而淳王尚未行典稱帝,便以天子自居,視宛州諸王如臣下,這又是何等的囂張與失禮!
但見齊凜微微一笑,笑意誠懇謙遜。
緊接著他便張口,語氣則是令人始料未及的強硬——
此番淳軍出關通使宛州聯軍,其意有三:
其一,淳王王駕已至天啟城北百里,將擇五日後入主帝都,計於同日行登基大典,詔示九州,復賁室之帝號。
其二,邀三國遣使入帝都觀禮,稱賁臣於天子座下。
其三,帝都既破、均賊已誅,三國無須再駐軍於陽關之南;淳王欲納陽關以南三百里歸王域,聯軍當即日拔營撤返,不得留一卒一馬於此境內。
語畢,諸將且震且驚,一時竟無言。
……
淳王王駕已至天啟城北百里?
五日後便將行稱帝大典?
唐國北部三百里封邑,說歸王域便歸王域?
……
齊凜無視諸將驚疑交錯的神情,再度微微一笑,施禮告辭。
八百淳騎如同來時一般從容地踏出唐營,揚鞭馳返。在向陽關北進二十里後,齊凜下令人馬止步。此時日頭已深跌入谷,蒼蒼墨色照覆於頂,無星無月,天幕下的人馬猶如暗影。
他點了二十騎出列,向餘眾吩咐道:「按葉將軍之令:守於此處,凡有三國聯軍經此地北上之探馬,格殺勿論。」
統領這一眾人馬的校尉奉令道:「必不辱命!」
他身後的淳兵,是葉增從鍾彥的西軍斥候營中挑選出的精銳,善潛守、善奔襲、善截殺。他們將在這一北上中州的必經之處結成一道兵網,任何欲經此地向北進發的人或馬,都將不能如願。
齊凜點了點頭,再不多言,手下撥轉馬頭,帶領先前點出的二十騎,返身再度向南馳去。
……
當收到淳軍去而又返、繞道來訪平軍大營的令報之時,平軍主將鄧況深深皺起了眉。
少思之後,他沉聲吩咐:「迎使。」
一簇簇火把於營周燃起,照亮齊凜與隨扈他的區區二十淳騎。
迎著平卒們無聲訝異的目光,齊凜於壁門處下馬,一路步行,在平軍都尉的引領下踏入中軍。
「鄧將軍。」他向上行禮,禮數竟甚此前面見三國主將之禮。
鄧況起身還禮,目中自有深疑之色:「淳使此來何事?」
齊凜長揖,開門見山道:「我王欲授平王九錫,計於登基之日頒行冊詔。」
鄧況一聽此言,臉色遽變。
……
天仁九年,時休王裴禎率軍大破彭都夏陽城、迎宣帝歸位天啟,宣帝因授其九錫、晉封九錫親王。
天仁十八年,裴禎謀篡野心昭然若揭,宣帝內不自安,乃下詔禪位於裴禎,時隔一年後,竟為裴禎所鴆殺。
至此十三年間,天下無人敢提九錫尊位。
而今戰亂始休,天子之位未正,賁室竟欲再授九錫?!
……
鄧況遂冷冷道:「九錫之位何其貴重,我王有何德敢受九錫!淳王欲以九錫授我王,是以我王比作裴氏老賊?」
齊凜微微笑了,「將軍這是為尊上抱屈了?」
鄧況橫了他一眼,目中已有逐客之意。
齊凜繼續說道:「元光十年,我奉我王之命出使宛州,說平、唐、楚三國共舉義兵,以應淳軍南伐之計,戮滅裴賊,匡復大賁。三王落印之國書,至今仍收存於畢止淳宮弘文閣內。我淳軍千里轉戰,浴血殺賊,三國不但未出一力,更以內訌為幌子,盡放均賊陽關守軍北出,欲在我與其兩敗俱傷之時謀取賁室天子之位。此計未成,三國又派兵假扮我淳軍報捷人馬,於王駕南下途中拘禁我王,欲促成我淳國內亂,好再圖天子之位。如此般陰利背盟、負義忘統,我以裴賊比平王,平王何屈之有?」
鄧況聞言大震,抬眼對上齊凜一張沈靜無波的臉,喉頭欲駁之言一剎無力。半晌後,他沉沉開口:「按淳使此前在唐營的說法,淳王王駕已至天啟城北百里,又何來被三國派兵拘禁一說?」
這便是淳國這八年來令東陸諸國畏敬的強兵資本,更是淳軍在僅一年又半的時間內便以摧枯拉朽之勢撕裂均廷兵防、徹底掀覆一個王朝的國之利刃。
而今這支為天下人所注目的軍隊,終於踏上了宛州大地。
淳騎雖僅八百,然於眾人目前,那一面挾裹於層層鐵甲冷光中的青底白字帥旗已足能彰其軍威——
葉增。
這個名字,在淳軍以五百敗萬餘均軍並生擒瞿廣一役後,再度被濃墨重彩地添上一筆傳說。
一槍橫掃萬敵,猶如戰神臨世!
此時此刻高擎葉字帥旗的這八百淳騎,誰能小覷,誰敢小覷?
……
戰馬遒健的股肌在行進間若隱若現,毛髮被暮光抖落出油亮的色澤。
奉命出迎的唐軍都尉目不轉睛地看著自面前走過的一匹匹北陸雄駿,眼中流露出難以掩飾的艷羨與不甘。
齊凜目光掃過,將這一幕無聲收入眼底,不著痕跡地輕勾嘴角,策馬繼續前行。
待入得唐營中軍,齊凜與三國諸將見禮,姿態極為謙和。
然後他取出隨身玉匣,將裡面蓋有天子璽印的敕文呈了上去。
平、唐、楚三國主將依次接過,不動聲色地互望一眼,心內卻俱是吃了一驚。
傳聞中天子璽綬已被裴沂內侍卷攜而亡,至今未被搜獲,此時加蓋於敕文上的竟是淳軍自造的?!而淳王尚未行典稱帝,便以天子自居,視宛州諸王如臣下,這又是何等的囂張與失禮!
但見齊凜微微一笑,笑意誠懇謙遜。
緊接著他便張口,語氣則是令人始料未及的強硬——
此番淳軍出關通使宛州聯軍,其意有三:
其一,淳王王駕已至天啟城北百里,將擇五日後入主帝都,計於同日行登基大典,詔示九州,復賁室之帝號。
其二,邀三國遣使入帝都觀禮,稱賁臣於天子座下。
其三,帝都既破、均賊已誅,三國無須再駐軍於陽關之南;淳王欲納陽關以南三百里歸王域,聯軍當即日拔營撤返,不得留一卒一馬於此境內。
語畢,諸將且震且驚,一時竟無言。
……
淳王王駕已至天啟城北百里?
五日後便將行稱帝大典?
唐國北部三百里封邑,說歸王域便歸王域?
……
齊凜無視諸將驚疑交錯的神情,再度微微一笑,施禮告辭。
八百淳騎如同來時一般從容地踏出唐營,揚鞭馳返。在向陽關北進二十里後,齊凜下令人馬止步。此時日頭已深跌入谷,蒼蒼墨色照覆於頂,無星無月,天幕下的人馬猶如暗影。
他點了二十騎出列,向餘眾吩咐道:「按葉將軍之令:守於此處,凡有三國聯軍經此地北上之探馬,格殺勿論。」
統領這一眾人馬的校尉奉令道:「必不辱命!」
他身後的淳兵,是葉增從鍾彥的西軍斥候營中挑選出的精銳,善潛守、善奔襲、善截殺。他們將在這一北上中州的必經之處結成一道兵網,任何欲經此地向北進發的人或馬,都將不能如願。
齊凜點了點頭,再不多言,手下撥轉馬頭,帶領先前點出的二十騎,返身再度向南馳去。
……
當收到淳軍去而又返、繞道來訪平軍大營的令報之時,平軍主將鄧況深深皺起了眉。
少思之後,他沉聲吩咐:「迎使。」
一簇簇火把於營周燃起,照亮齊凜與隨扈他的區區二十淳騎。
迎著平卒們無聲訝異的目光,齊凜於壁門處下馬,一路步行,在平軍都尉的引領下踏入中軍。
「鄧將軍。」他向上行禮,禮數竟甚此前面見三國主將之禮。
鄧況起身還禮,目中自有深疑之色:「淳使此來何事?」
齊凜長揖,開門見山道:「我王欲授平王九錫,計於登基之日頒行冊詔。」
鄧況一聽此言,臉色遽變。
……
天仁九年,時休王裴禎率軍大破彭都夏陽城、迎宣帝歸位天啟,宣帝因授其九錫、晉封九錫親王。
天仁十八年,裴禎謀篡野心昭然若揭,宣帝內不自安,乃下詔禪位於裴禎,時隔一年後,竟為裴禎所鴆殺。
至此十三年間,天下無人敢提九錫尊位。
而今戰亂始休,天子之位未正,賁室竟欲再授九錫?!
……
鄧況遂冷冷道:「九錫之位何其貴重,我王有何德敢受九錫!淳王欲以九錫授我王,是以我王比作裴氏老賊?」
齊凜微微笑了,「將軍這是為尊上抱屈了?」
鄧況橫了他一眼,目中已有逐客之意。
齊凜繼續說道:「元光十年,我奉我王之命出使宛州,說平、唐、楚三國共舉義兵,以應淳軍南伐之計,戮滅裴賊,匡復大賁。三王落印之國書,至今仍收存於畢止淳宮弘文閣內。我淳軍千里轉戰,浴血殺賊,三國不但未出一力,更以內訌為幌子,盡放均賊陽關守軍北出,欲在我與其兩敗俱傷之時謀取賁室天子之位。此計未成,三國又派兵假扮我淳軍報捷人馬,於王駕南下途中拘禁我王,欲促成我淳國內亂,好再圖天子之位。如此般陰利背盟、負義忘統,我以裴賊比平王,平王何屈之有?」
鄧況聞言大震,抬眼對上齊凜一張沈靜無波的臉,喉頭欲駁之言一剎無力。半晌後,他沉沉開口:「按淳使此前在唐營的說法,淳王王駕已至天啟城北百里,又何來被三國派兵拘禁一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