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頁
齊凜搖了搖頭。
緊接著他又皺眉道:「一旦鄂倫部發兵之事遍聞中州,屬下恐三國必將趁機來釁。目下最緊要之事,乃是王駕不至,賁室無主,天下難定。」
葉增看他:「那便少不得要勞你跑一趟南面了。」
「還望將軍以詳令示下。」
葉增道:「示我軍威,令三國不敢北踏陽關。若能兼獲王上之所在,則大事可定。」
齊凜二話不說,垂首奉命。
葉增又問:「你方才說,為了將北蠻鐵蹄攔阻於天拓海峽以北,軍中已派人前往瀾州,求援於晉國與羽族雲氏?」
齊凜點了點頭,「此乃夫人之策。」
葉增沉思,未即答話。
齊凜便又道:「夫人還給了我等一樣信物,說是只要能將它送至雲氏手中,則鄂倫部發兵必不為患。」
「雲氏、鄂倫部……」葉增終於緩緩開口,卻又止於此,沒再繼續說下去。
·
齊凜離去後不久,秦一復持藥入內。
葉增目色清明地看她,突然道:「元光十年冬,我領兵出海、抵禦晉軍來犯的那一回,曾與雲夫人在陣前一晤。」
此言頗突兀,她平靜地抬眼回視他,待他下文。
葉增繼續說道:「當時我疑淳軍之中有細作,她便向我坦言了『飛風流音』之術。」
秦一動作輕滯。
「你被王上下詔驅離畢止,」他問說:「可是與此有關?」
她定定地立著,半晌方應道:「是。」
葉增便不再言語。
又過了半晌,秦一再度開口:「……一直瞞你此事,是我之過。」
葉增起身,踱步走近,伸臂將她攬入懷中。
秦一驀地濕了雙睫。
「王上當日並非不信你,而是不信我。」她抑了抑情緒,「然而囂兒何其無辜,倘是……」
他止住她的話:「此事錯不在你,你亦無需攬咎自責。我身負國之厚恩,手握三軍重權,區區一個疑反之名,又有何擔不起的!囂兒既是姓葉,那便有他該走的路、該吃的苦。」
略微停頓後,他又道:「齊凜方才向我所言,你必都聽見了。」
秦一不再掩飾,點了點頭。
「諸將以為眼下之局面僅是因三國作祟,此事你又如何看?」
她蹙眉,「雖說三國作祟必不假,然而倘若王上真的信你,王后又何至於發書鄂倫部、訖兵討逆?定然是王上在出事前便已有了疑你之心,方才有了今日之亂局。」
「疑我之心……」葉增冷聲重複了一遍後,再度沉默。
秦一抬頭凝視他:「王上疑你,你卻絕不能疑王上。將、君相得無忌,則天下可安;否則,這亂局將再無止境。」
葉增依舊深思無聲。
秦一以他重傷方愈,也便不再多言,欲從他懷中轉出,替他重新溫藥。
可他卻終於此刻開口,竟是問道:「飛風流音術——真能聽見百里之音?」
她稍怔,不解他意。
「同我一道,走陽關一趟。」葉增又道。
秦一倏然對上他沉定的目光,幡然了悟。
然後她輕輕點了點頭,以示應允。
·
暮風撩原,干沙過眼。
九丈六尺高的城牆之上,淳軍旌旗隨風卷舒;夕陽沉沉入遠天,餘暉覆灑渺闊的群山大地。
秦一踏近牆頭,眺目南望。
北邙山莽莽如獸,嶺脊如鋒,綿延不斷。
其山體西脈與黯嵐群山交匯之處,正是陽關這一把「帝都鎖鑰」所鎮之隘。由此處向南再去六十餘里,便是宛州平、唐、楚三國合軍所駐之地。
此刻離北三城門洞開、齊凜持節出關,將將過去了三個時辰。
暮色之下,秦一側首,再度看了一眼與她比肩同立的葉增,然後微微閉闔了眼眸。
蕩蕩風起。
氣旋於她身周撲繞一圈,貼緊了她的耳際,驀地向遠方疾揚而去。
【四十五】
暮日西沉,紅輪似血。
淳軍南出陽關八百兵馬,擎葉氏帥旗,如入無人之境一般,揚鞭馳近三國聯軍駐地。
塵土漫天,戰旗逆光,騁跡如風,軍容似鐵。
唐營居北,營口邏卒打眼遠見這一幕,不可置信地愣住。待淳軍戰馬踏入距壁門二百步之內,軍門都尉方倉促回神,下令放箭警示。
淳軍人馬徐徐止步。
齊凜遣人下馬,持節叩營,報上來意。
唐軍都尉狐疑之際卻不敢有所怠慢,奉節入內呈報淳軍來使一事,步履飛快。
在營外等待之時,齊凜悠然驅策坐騎往來踱步,將目光投向西南方的關外平原。
彼處,理應是平、唐二軍不日前釁戰之戰場,然而現今春草漫漫、鳥飛獸騰,竟察不出一絲一毫大戰過後的廢破之氣。
齊凜勒韁站定,面無表情地收回目光。
……
不到三刻的功夫,接到淳軍出關來使一報的唐、平、楚三軍主將已合聚於唐軍營內,先前奉節入稟的唐軍都尉再度出營來迎,態度恭謹有禮。
唐營壁門大開,八百淳騎不疾不徐地驅馬踏入營內。
軀高骨壯、全副披掛的北陸純血戰馬精神奕奕,有序而整齊地自營門兩側持械站立的唐軍目光中走過。
在鐵蹄一下下敲擊沙土營地的聲音中,眾皆側目。
緊接著他又皺眉道:「一旦鄂倫部發兵之事遍聞中州,屬下恐三國必將趁機來釁。目下最緊要之事,乃是王駕不至,賁室無主,天下難定。」
葉增看他:「那便少不得要勞你跑一趟南面了。」
「還望將軍以詳令示下。」
葉增道:「示我軍威,令三國不敢北踏陽關。若能兼獲王上之所在,則大事可定。」
齊凜二話不說,垂首奉命。
葉增又問:「你方才說,為了將北蠻鐵蹄攔阻於天拓海峽以北,軍中已派人前往瀾州,求援於晉國與羽族雲氏?」
齊凜點了點頭,「此乃夫人之策。」
葉增沉思,未即答話。
齊凜便又道:「夫人還給了我等一樣信物,說是只要能將它送至雲氏手中,則鄂倫部發兵必不為患。」
「雲氏、鄂倫部……」葉增終於緩緩開口,卻又止於此,沒再繼續說下去。
·
齊凜離去後不久,秦一復持藥入內。
葉增目色清明地看她,突然道:「元光十年冬,我領兵出海、抵禦晉軍來犯的那一回,曾與雲夫人在陣前一晤。」
此言頗突兀,她平靜地抬眼回視他,待他下文。
葉增繼續說道:「當時我疑淳軍之中有細作,她便向我坦言了『飛風流音』之術。」
秦一動作輕滯。
「你被王上下詔驅離畢止,」他問說:「可是與此有關?」
她定定地立著,半晌方應道:「是。」
葉增便不再言語。
又過了半晌,秦一再度開口:「……一直瞞你此事,是我之過。」
葉增起身,踱步走近,伸臂將她攬入懷中。
秦一驀地濕了雙睫。
「王上當日並非不信你,而是不信我。」她抑了抑情緒,「然而囂兒何其無辜,倘是……」
他止住她的話:「此事錯不在你,你亦無需攬咎自責。我身負國之厚恩,手握三軍重權,區區一個疑反之名,又有何擔不起的!囂兒既是姓葉,那便有他該走的路、該吃的苦。」
略微停頓後,他又道:「齊凜方才向我所言,你必都聽見了。」
秦一不再掩飾,點了點頭。
「諸將以為眼下之局面僅是因三國作祟,此事你又如何看?」
她蹙眉,「雖說三國作祟必不假,然而倘若王上真的信你,王后又何至於發書鄂倫部、訖兵討逆?定然是王上在出事前便已有了疑你之心,方才有了今日之亂局。」
「疑我之心……」葉增冷聲重複了一遍後,再度沉默。
秦一抬頭凝視他:「王上疑你,你卻絕不能疑王上。將、君相得無忌,則天下可安;否則,這亂局將再無止境。」
葉增依舊深思無聲。
秦一以他重傷方愈,也便不再多言,欲從他懷中轉出,替他重新溫藥。
可他卻終於此刻開口,竟是問道:「飛風流音術——真能聽見百里之音?」
她稍怔,不解他意。
「同我一道,走陽關一趟。」葉增又道。
秦一倏然對上他沉定的目光,幡然了悟。
然後她輕輕點了點頭,以示應允。
·
暮風撩原,干沙過眼。
九丈六尺高的城牆之上,淳軍旌旗隨風卷舒;夕陽沉沉入遠天,餘暉覆灑渺闊的群山大地。
秦一踏近牆頭,眺目南望。
北邙山莽莽如獸,嶺脊如鋒,綿延不斷。
其山體西脈與黯嵐群山交匯之處,正是陽關這一把「帝都鎖鑰」所鎮之隘。由此處向南再去六十餘里,便是宛州平、唐、楚三國合軍所駐之地。
此刻離北三城門洞開、齊凜持節出關,將將過去了三個時辰。
暮色之下,秦一側首,再度看了一眼與她比肩同立的葉增,然後微微閉闔了眼眸。
蕩蕩風起。
氣旋於她身周撲繞一圈,貼緊了她的耳際,驀地向遠方疾揚而去。
【四十五】
暮日西沉,紅輪似血。
淳軍南出陽關八百兵馬,擎葉氏帥旗,如入無人之境一般,揚鞭馳近三國聯軍駐地。
塵土漫天,戰旗逆光,騁跡如風,軍容似鐵。
唐營居北,營口邏卒打眼遠見這一幕,不可置信地愣住。待淳軍戰馬踏入距壁門二百步之內,軍門都尉方倉促回神,下令放箭警示。
淳軍人馬徐徐止步。
齊凜遣人下馬,持節叩營,報上來意。
唐軍都尉狐疑之際卻不敢有所怠慢,奉節入內呈報淳軍來使一事,步履飛快。
在營外等待之時,齊凜悠然驅策坐騎往來踱步,將目光投向西南方的關外平原。
彼處,理應是平、唐二軍不日前釁戰之戰場,然而現今春草漫漫、鳥飛獸騰,竟察不出一絲一毫大戰過後的廢破之氣。
齊凜勒韁站定,面無表情地收回目光。
……
不到三刻的功夫,接到淳軍出關來使一報的唐、平、楚三軍主將已合聚於唐軍營內,先前奉節入稟的唐軍都尉再度出營來迎,態度恭謹有禮。
唐營壁門大開,八百淳騎不疾不徐地驅馬踏入營內。
軀高骨壯、全副披掛的北陸純血戰馬精神奕奕,有序而整齊地自營門兩側持械站立的唐軍目光中走過。
在鐵蹄一下下敲擊沙土營地的聲音中,眾皆側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