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頁
自此她便不再與父親說話。
漸漸的,不止是父親,她對周遭所有人都不願再開口說話。
一過便是九年。
九年中,她知道父親一直有在暗中派人去寧州內外搜尋母親的蹤跡,然而卻從未得到一絲線索。
九年後,終於有消息自東陸傳來,說是母親很可能身在淳國。
父親知道後,立刻將大哥叫來,安排出使淳國的事宜。
大哥領命,然後看了看帳中的她,走過來問她說:你想要見母親嗎?
她努力忍住眼淚,點了點頭。
大哥於是對父親說:寶音妹妹也到了要嫁人的年紀了,淳王在東陸算得上是英主,父親可以考慮一下。
父親考慮了半天,然後同意了大哥的建議。
而她在踏上前往東陸的船隻時,心中又急切又忐忑,以為真的能夠就這樣見到母親。然而世事弄人,她並不知曉母親在那時已經回了瀾州,更不曾預料到自己會真的傾心於這個本是作為她來找尋母親踏板的淳王。
……
夜裡深寒,孟守文感覺到襟前微濕,聽到寶音輕輕啜泣:「這麼多年過去了,我依舊不知道,母親究竟是為什麼要離開我。」
說完這些,她良久無言,啜泣的聲音也漸漸變小,最終消弭。
孟守文低眼去看,許是說了太多的話,又流了太多的淚,此時的寶音已倚在他懷中不自知地睡著了。
於是他小心翼翼地將她抱起來,不顧後方內侍的無聲勸止,就這般一路將她抱著送回棲梧殿中。
在親手替她脫去外衣、蓋上絲被後,他俯身親吻她的額頭,一直等到她呼吸平穩、完全睡熟之後,才放下帳幔,無聲地離開。
·
待出殿外,孟守文斥退了一直跟隨的內侍,負手立於階下,舉目望月。
數丈之外的一株樹冠忽而晃動了一下,有人自樹後輕步移出。
孟守文沒有感到一絲驚訝,撇目看著那人身姿輕盈地向他走近,一張雖過中年、卻仍然素淨美麗的面容於夜色中逐漸清晰起來。
「淳王……」她像是自言自語,目中透著審度之意。
雖不知來者善惡,孟守文卻極鎮定,躬身朝她長揖,執晚輩之禮,口中道:「想必是雲夫人。」
以他這般身份行此重禮,若叫旁人看見勢必會驚掉下巴,然而來者卻紋絲不動地受了這一大禮,於他身前站定。
雲蔻面無喜怒,周身自有一股清傲的氣勢,開口時帶了幾分責難的意味:「淳王挾同鄂倫部逼迫晉國追尋我的行蹤所在,又使人殺我雲氏族人,挑撥晉、羽之間的關係而坐收實利,此舉是義,非義?」
「不殺夫人族人,如何能引夫人前來淳國向我問罪。」孟守文坦坦蕩蕩地應對她的責問。
雲蔻一時冷笑,「淳王大費周章心機算盡,僅是為了引我前來,倒真是叫我受寵若驚。」
孟守文道:「若此番夫人仍舊不來,我自有其它手段可逼夫人前來。只是那些手段,無一不會令雲氏死人。」
雲蔻瞬間動怒:「省去你的那些手段。我人今已在此,說出你要什麼,不需再牽連無辜之人。」
「我要的很簡單——」孟守文盯住她,意極認真:「請夫人不要再讓我的王后傷心。」
雲過月盤,夜色青茫。
她神色微震,眼中水光驟現,臉上怒意漸被斂去,輕聲喟道:「莫非淳王以為這兩年來,我一次都沒有來看過自己的親生女兒麼?」
「你是如何教寶音如何習字作畫的,是如何命人做她喜愛吃的食物的,是如何因她的一顰一笑而心花怒放的……你二人是如何爭吵的,又是如何盡棄前嫌的,你對她傾付一心的好,而她對你的用情回應……」雲蔻娓娓道來,無視孟守文逐漸驚訝的神情,自顧自地道:「我都曾於這王城內外一一探聽過。」
她抬眼望了望近在咫尺的棲梧殿,又說:「我也曾於夜深人靜時落入王城此處,在天明時分遠遠地看一眼寶音出殿騎馬的模樣——她還是如我記憶中的那般可愛美麗,一點未變。」
孟守文聽著這些,大為震動,半晌無言。
過了許久,他才撫定心緒,如常開口:「既然如此,夫人為何不曾令她知曉?」
雲蔻靜默須臾,又是一嘆:「若是與她相見,必然會被問及當年我出走瀚州的原因。而那個原因,卻是我無論如何也不願讓她知曉的。」
【三十六】
元光十二年十一月六日,鄂倫部兵伐晉北。
晉王遣使之畢止,奉金資糧以求和,為淳王所斷拒。又遣使之擎粱山東,會羽族雲氏於寧遠城;間起爭執,雲氏言未盡,晉使輒已殺之。
十二月十八日,晉王薨。太子王景予立,諡故先王曰悼。十九日,收羽族書,乃知雲氏意晉背盟在先,使人刺悼王之事。
晉臣多議出兵伐羽、為報先王之仇,晉王按不發。
鄂倫部北聞晉、羽之亂,竟收兵。
晉王詔退鎖河山東之兵,更遣使節之畢止,拜表稱賁臣於淳王前,奉金資糧以伐均。淳王受其禮,收其錢糧,敕移義安轉漕葉增軍前。
是時,淳軍南伐一年又四月,岐水以南、當陽穀以北盡為淳地。葉增麾下所殺均軍合七萬餘,而淳軍士卒物故者亦二三萬。自畢止以南、鎖河山以東,國中發丁夫轉者踵軍後又十八萬人,兵甲轉漕之費以萬計,而猶不能足軍用。
漸漸的,不止是父親,她對周遭所有人都不願再開口說話。
一過便是九年。
九年中,她知道父親一直有在暗中派人去寧州內外搜尋母親的蹤跡,然而卻從未得到一絲線索。
九年後,終於有消息自東陸傳來,說是母親很可能身在淳國。
父親知道後,立刻將大哥叫來,安排出使淳國的事宜。
大哥領命,然後看了看帳中的她,走過來問她說:你想要見母親嗎?
她努力忍住眼淚,點了點頭。
大哥於是對父親說:寶音妹妹也到了要嫁人的年紀了,淳王在東陸算得上是英主,父親可以考慮一下。
父親考慮了半天,然後同意了大哥的建議。
而她在踏上前往東陸的船隻時,心中又急切又忐忑,以為真的能夠就這樣見到母親。然而世事弄人,她並不知曉母親在那時已經回了瀾州,更不曾預料到自己會真的傾心於這個本是作為她來找尋母親踏板的淳王。
……
夜裡深寒,孟守文感覺到襟前微濕,聽到寶音輕輕啜泣:「這麼多年過去了,我依舊不知道,母親究竟是為什麼要離開我。」
說完這些,她良久無言,啜泣的聲音也漸漸變小,最終消弭。
孟守文低眼去看,許是說了太多的話,又流了太多的淚,此時的寶音已倚在他懷中不自知地睡著了。
於是他小心翼翼地將她抱起來,不顧後方內侍的無聲勸止,就這般一路將她抱著送回棲梧殿中。
在親手替她脫去外衣、蓋上絲被後,他俯身親吻她的額頭,一直等到她呼吸平穩、完全睡熟之後,才放下帳幔,無聲地離開。
·
待出殿外,孟守文斥退了一直跟隨的內侍,負手立於階下,舉目望月。
數丈之外的一株樹冠忽而晃動了一下,有人自樹後輕步移出。
孟守文沒有感到一絲驚訝,撇目看著那人身姿輕盈地向他走近,一張雖過中年、卻仍然素淨美麗的面容於夜色中逐漸清晰起來。
「淳王……」她像是自言自語,目中透著審度之意。
雖不知來者善惡,孟守文卻極鎮定,躬身朝她長揖,執晚輩之禮,口中道:「想必是雲夫人。」
以他這般身份行此重禮,若叫旁人看見勢必會驚掉下巴,然而來者卻紋絲不動地受了這一大禮,於他身前站定。
雲蔻面無喜怒,周身自有一股清傲的氣勢,開口時帶了幾分責難的意味:「淳王挾同鄂倫部逼迫晉國追尋我的行蹤所在,又使人殺我雲氏族人,挑撥晉、羽之間的關係而坐收實利,此舉是義,非義?」
「不殺夫人族人,如何能引夫人前來淳國向我問罪。」孟守文坦坦蕩蕩地應對她的責問。
雲蔻一時冷笑,「淳王大費周章心機算盡,僅是為了引我前來,倒真是叫我受寵若驚。」
孟守文道:「若此番夫人仍舊不來,我自有其它手段可逼夫人前來。只是那些手段,無一不會令雲氏死人。」
雲蔻瞬間動怒:「省去你的那些手段。我人今已在此,說出你要什麼,不需再牽連無辜之人。」
「我要的很簡單——」孟守文盯住她,意極認真:「請夫人不要再讓我的王后傷心。」
雲過月盤,夜色青茫。
她神色微震,眼中水光驟現,臉上怒意漸被斂去,輕聲喟道:「莫非淳王以為這兩年來,我一次都沒有來看過自己的親生女兒麼?」
「你是如何教寶音如何習字作畫的,是如何命人做她喜愛吃的食物的,是如何因她的一顰一笑而心花怒放的……你二人是如何爭吵的,又是如何盡棄前嫌的,你對她傾付一心的好,而她對你的用情回應……」雲蔻娓娓道來,無視孟守文逐漸驚訝的神情,自顧自地道:「我都曾於這王城內外一一探聽過。」
她抬眼望了望近在咫尺的棲梧殿,又說:「我也曾於夜深人靜時落入王城此處,在天明時分遠遠地看一眼寶音出殿騎馬的模樣——她還是如我記憶中的那般可愛美麗,一點未變。」
孟守文聽著這些,大為震動,半晌無言。
過了許久,他才撫定心緒,如常開口:「既然如此,夫人為何不曾令她知曉?」
雲蔻靜默須臾,又是一嘆:「若是與她相見,必然會被問及當年我出走瀚州的原因。而那個原因,卻是我無論如何也不願讓她知曉的。」
【三十六】
元光十二年十一月六日,鄂倫部兵伐晉北。
晉王遣使之畢止,奉金資糧以求和,為淳王所斷拒。又遣使之擎粱山東,會羽族雲氏於寧遠城;間起爭執,雲氏言未盡,晉使輒已殺之。
十二月十八日,晉王薨。太子王景予立,諡故先王曰悼。十九日,收羽族書,乃知雲氏意晉背盟在先,使人刺悼王之事。
晉臣多議出兵伐羽、為報先王之仇,晉王按不發。
鄂倫部北聞晉、羽之亂,竟收兵。
晉王詔退鎖河山東之兵,更遣使節之畢止,拜表稱賁臣於淳王前,奉金資糧以伐均。淳王受其禮,收其錢糧,敕移義安轉漕葉增軍前。
是時,淳軍南伐一年又四月,岐水以南、當陽穀以北盡為淳地。葉增麾下所殺均軍合七萬餘,而淳軍士卒物故者亦二三萬。自畢止以南、鎖河山以東,國中發丁夫轉者踵軍後又十八萬人,兵甲轉漕之費以萬計,而猶不能足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