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十二城蒙恩被德,無不痛死己過,指天誓日,自此洗心革面,為大胤、為吾皇效死輸忠。

  十月,帝都事了,各州總督、諸軍將領各赴其職。皇帝命穎國公蘇闕率軍,前往昌州東海,抗擊南洋外敵,收復白沙渚以北的大胤東南海域。並將葉書離、蕭高旻、蘇朗、葉星琿一併派去,又從武英殿天子近衛營和兵部調了一批新人入軍歷練,陸稷、溫禮、楚琰等一眾年輕人盡隨軍出征,奔赴未來。

  十月底,三法司會審結束。

  敬親王凌熠身為逆黨賊首,三法司協同宗正寺,列其罪狀,呈到御前。凌熠身已死,皇帝下旨將其玉牒除名,貶為庶人。

  其麾下逆黨作惡多端,尤以定康周氏、澹川顏氏為最。定國公周夔炸毀江堤,將蠱疫源投入瀾江,致使南江數萬百姓一夜之間流離失所,餓殍遍地,下游的穎海城亦遭蠱疫重創,事後更是出兵合圍穎海,罪大惡極。慶國公顏愈通敵南洋,為叛軍調運軍備,審理之中又牽出了澹川顏氏的許多陰私舊罪。

  譬如昔年顏懋生母病逝,人死不喪、秘而不宣,欺瞞顏懋成婚,罔顧人倫之義。二十五年前為得聯姻之利,迫其對母不孝的是澹川;二十五年後為阻科舉大業,言其侍父不孝的也是澹川。

  「不孝」之名,真是讓澹川顏氏用盡了。

  逆黨之惡業,罄竹難書。

  三法司會審定刑,主犯周夔、顏愈罪不容誅,處腰斬,逆黨其餘主犯——鍾氏、姜氏等世族家主、叛軍將領處棄市;其膝下世子及子嗣、本族三服以內親屬皆賜死,五服以內親屬刺配流放、充軍為役;出嫁女凡有誥命者,褫奪誥命,送廟清修為父族贖罪。

  這是整個宣熙一朝直至明帝傳位,牽連最廣的一次誅殺,然而朝堂公議,卻無一人辯駁。

  奏摺呈到敬誠殿,皇帝御筆硃批曰:「准。」

  ……

  宣熙十一年冬至日,皇帝往明堂圜丘行祭天大典。

  典禮之上,皇帝下旨昭告九州,正顏懋帝師之名,復尚書令,追封正一品太師,贈上柱國,配享太廟,賜諡「文貞」,並為顏相修墓立碑,感念其為天下讀書人繼往開來之功。

  雲非站在天壇之下文武百官的隊列里,兩年間沙場奔波所做的一切努力,在此刻得到了最好的回報。

  澹川顏氏都倒了,江南十二城也齊齊為科舉表態讓路,其餘的世家亦無二話,選官改制徹底走上正軌。顏相的身後名,旁人還有什麼可異議的,更何況這是陛下在上天面前承認的帝師,「文貞」之諡一槌定音,縱使哪個有微詞,也無可更改了。

  與其糾結一個過世的人,還不如想想近在他們眼前的這位,臣工們神情各異、目光複雜地看著天壇上和清晏站在一起的宣寧侯,說是帶小太子祭祀,可這分明就是……皇后嘛!

  真是愁煞眾臣。

  好在冬至過後,終於等來了能管這事的人,長寧大長公主從越州食邑回帝都了,她是陛下的嫡親姑母,深得敬重,大臣們不好說的話,長輩肯定能開口勸勸了吧。

  卻還沒來得及高興兩天,宮裡忽然傳出消息,「鐘太後」要不好了。

  自從敬王死訊傳來,她身體便每況愈下,膝下二子皆因謀反事敗而死,短短五年內,娘家硯溪鍾氏兩次獲罪誅族,人丁凋敝到已經都不能再稱為「族」了,若不是因為列位開國十六世家,世上哪還有什麼「硯溪鍾氏」?如今不過空留名號罷了!不知要多少代人的繁衍生息,才能讓這個家族恢復一口元氣,真正是遙遙無期了。

  成王敗寇,自古如此。

  今日若是敬王贏了,皇帝的母族北境顧氏也不會有好下場。

  此情此景,「鐘太後」又哀又恨,活著再沒什麼指望了,她本就抱恙在身,現不過短短一個月,就到了藥石罔效的地步。

  宣熙十一年冬月十九,太后鍾氏崩逝於慈和宮。

  天下大喪。

  皇帝命長寧大長公主、清和長公主主理喪事,極盡哀榮,官家子弟一年禁嫁娶,民間百日。

  但陣仗再如何浩大,年關也近了,大長公主和長公主趕在一個月內將喪事操辦完畢,停靈二十七天下葬入陵,大祥除服後就是臘月十七了。

  雖說國喪百日禁宴樂,但轉眼就是年節,陛下恤民,又下恩旨,只取消了宮中新年的各項朝宴慶典,以示哀思,民間一切節慶照舊。

  群臣皆稱頌。

  臘月十八,是長寧大長公主壽辰,雖未行宴飲,但陛下依舊微服駕臨了大長公主府,為姑母祝壽。

  臘月廿一,是處決敬王逆黨主犯的日子。因太后崩逝,三法司原定在臘月初的刑期雖被推遲至今,但年前事年前畢,並沒有讓這些亂臣賊子活過新年。

  只憑瀾江蠱疫、勾連外族這兩條,就夠這些逆黨主犯死千百次了,若讓他們好過了,那誰來讓戰場上陣亡的英烈、讓無辜枉死的百姓安息?還有那麼多正在東海戰場上為了驅除外敵、奪回領海而奮勇作戰的將士,他們還歸不了家、過不了年呢!這些罪魁禍首又如何配?

  臘月廿一是個冬日裡難得的艷陽天。

  行刑時,雲非去看了。

  刑場依然設在帝都外城的中心坊市,刑台高築,鉞斧森寒,只是上刑台的人換了一批,而這一次,劊子手不會再「失手」了。

  雲非站在刑場外,斟了三杯酒祭顏相在天之靈。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