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頁
楚珩見著他卻是一如往昔,先上下打量了幾眼,點點頭說:「長高了,也瘦了。」又拍了拍他的肩,笑道:「不過這趟外差沒白去,一回來果然就是能授將軍的人了。」
——當年齊王之亂,彼時還不是朔安侯的顧錚在穎國公蘇闕帳下,率領中州前鋒軍突襲齊王大營,活捉硯溪城主,一戰封侯。
而今敬王叛亂,雲非在朔安侯顧錚帳下,率領輕騎千里奔襲,一舉截斷叛軍後方的軍備調運線,拿下澹川城,生擒慶國公。
雲非聞言,卻有幾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楚珩趕著去毓正宮,沒和他多聊,「過兩日叫上陸稷、蘇朗他們,給你接風洗塵。進去吧,陛下在等你。」
「嗯。」雲非點點頭,沉息靜氣,捧著錦匣踏進殿內。
敬誠殿書房同兩年前一樣,沒什麼變化,陛下正坐在御案後看軍報奏摺,聞見腳步聲,抬起頭,微微笑了一笑,說:「回來了?」
雲非跪地行禮,「臣顏雲非恭請陛下聖安。」
「平身。」凌燁說,「此行不負所望。」他伸指點了點手邊的錦盒,示意侍立在側的祝庚遞過去,莞爾道:「回家裡看看吧。」
裡面放著的是顏相府的鑰匙,今日功成名就,終於可以將它名正言順地取回,告訴昔日的老世族,顏相的兒子重新歸來了。
雲非卻沒起,俯首再次深深拜了下去,「陛下,」他說,「臣萬死難報君恩。」
他這一路,何止是一個「順」字能夠言說的,陛下幾乎是把軍功直接遞到他面前了。
早先跟著鎮國公世子去北境,在朔州,顧彥時親自帶他走遍朔州鐵騎各個大營,將他引薦給眾位將軍,就差沒明擺著說「這是陛下派來的自己人」了,很快他就入了將領們的眼,上下打通人脈。
後來又到慶州,在穎國公蘇闕和慶州總督帳下,正逢虞疆內亂,危溪王子請大胤軍給予外援,穎國公有事沒事就將他和其他年輕將士一起派去虞疆晃一圈,既練手也鍍金。他本就武藝高強,身邊又有顏滄保護,更不用說穎國公還讓心腹暗中看著,如何能不妥帖,可謂是如魚得水。
最後再到中州營朔安侯顧錚這裡,澹川這場奔襲,就是陛下授意朔安侯籌備好的,只等著他領兵前往,而他也終歸沒有辜負陛下心血,一舉得成。
「嗯,起來吧。」凌燁微笑。
雲非謝恩,捧起身側的錦匣站起身,他上前兩步,將匣子交到了祝庚手裡,又道:「陛下聖明燭照,臣無以為報,惟恭祝吾皇天保九如,願我朝太平安康。」
祝庚打開匣子,頓時有些驚訝,低首奉到了皇帝面前。皇帝只是掃了一眼,便轉目看向雲非,問:「真想好要這麼做?」
「拿回去吧,」他淡笑道,「澹川日後是你的了,朕沒什麼不放心的。」
錦匣里放著的是太祖皇帝賜予顏氏的丹書鐵券,以及澹川的城主令和鎏金印章,這是顏氏擁有澹川這片地望的憑證和象徵。
慶國公顏愈協同謀反,三族都要受此牽連,但只要地望還在,日後的澹川便依舊屬於顏家。皇帝將從那些與謀反無關的顏氏偏遠旁支里,挑個看的過眼的人來做澹川城主。
而今也不用挑,顏雲非便是當仁不讓的選擇,也是日後理所當然的顏氏家主。
雲非搖了搖頭,說:「先父早非澹川人,臣亦不願承澹川顏氏之祖業恩惠。蒼天為鑑,我心不改,求陛下恩准。」
皇帝輕笑道:「你這話,顏老太爺若是在天有靈,不知會氣成什麼樣。」
雲非告退,走時捧著那隻存著顏相府鑰匙的錦盒。
夕陽的餘暉照進敬誠殿裡,皇帝臉上的笑容被平淡地斂去,他拿起澹川城主令和鎏金印章,揮了下手。
祝庚恭謹地欠身,看了一眼從頭到尾都沒有露出過半分意外之色的皇帝,捧著丹書鐵券低首退下。
皇帝的面容平靜無波,他拉開御案下的暗格,裡面是一雙黑白棋子,以及方婧慈奉還的蒼梧令印。皇帝將澹川印章放到了蒼梧旁邊,目光掃過那雙棋子,他忽而極淺地牽了一下唇角。
第206章 海晏
九月初九,重陽佳節,聖上萬壽,九州皆慶。
這一日天朗氣清,菊桂飄香。晨起,皇帝至奉先殿祭拜成帝與成德皇后神位,感念雙親之恩,稍後用過早膳,再至太極殿升御座,接受群臣參拜朝賀。
禮儀走完,半個上午就過去了,相繼移步紫宸殿,皇帝設宴款待群臣,也為歸來獻捷的王師接風洗塵,這時氣氛就鬆快下來了。
文武百官紛紛向皇帝進獻壽禮。
宣熙帝不是個喜歡收臣子「孝敬」的君主,平日裡臣工們要想獻殷勤,送些當地的特產什麼的,皇帝興許還會領心意看兩眼,好了解一下民風民俗。但若是價值連城的和璧隋珠、奇珍異寶,那恐怕就是馬屁拍在馬腿上了。這些東西,最多也只有在逢年過節一兩個特定的時候,皇帝才不加嚴責,象徵性地偶爾收一收。
今歲是聖上逢五整壽,是個獻禮的好時候。
對於九州朝局來說,現下又是個意義非凡的節點。敬王叛亂平息,意味著皇權加諸四海,日後這大胤九州再無可能有第二個主人,往日早早效忠陛下的自然是春風得意。
可三個月前只顧作壁上觀、等著望風而動的牆頭草們這會兒就有些後悔不迭了,雖算不上作奸犯科,但也不夠赤膽忠心,如何能不落下風?更不用說江南十二城那幾個好不容易才得到改過自新機會的世家主,真是拼了命地掏出自家家底,祝壽送禮獻殷勤——至少未來兩三年,天子影衛和御史台都會盯著他們,除非悔過不誠,想去跟大理寺獄裡那些敬王「鐵桿」做伴,不然哪敢打民脂民膏的主意!
——當年齊王之亂,彼時還不是朔安侯的顧錚在穎國公蘇闕帳下,率領中州前鋒軍突襲齊王大營,活捉硯溪城主,一戰封侯。
而今敬王叛亂,雲非在朔安侯顧錚帳下,率領輕騎千里奔襲,一舉截斷叛軍後方的軍備調運線,拿下澹川城,生擒慶國公。
雲非聞言,卻有幾分不好意思地笑了笑。
楚珩趕著去毓正宮,沒和他多聊,「過兩日叫上陸稷、蘇朗他們,給你接風洗塵。進去吧,陛下在等你。」
「嗯。」雲非點點頭,沉息靜氣,捧著錦匣踏進殿內。
敬誠殿書房同兩年前一樣,沒什麼變化,陛下正坐在御案後看軍報奏摺,聞見腳步聲,抬起頭,微微笑了一笑,說:「回來了?」
雲非跪地行禮,「臣顏雲非恭請陛下聖安。」
「平身。」凌燁說,「此行不負所望。」他伸指點了點手邊的錦盒,示意侍立在側的祝庚遞過去,莞爾道:「回家裡看看吧。」
裡面放著的是顏相府的鑰匙,今日功成名就,終於可以將它名正言順地取回,告訴昔日的老世族,顏相的兒子重新歸來了。
雲非卻沒起,俯首再次深深拜了下去,「陛下,」他說,「臣萬死難報君恩。」
他這一路,何止是一個「順」字能夠言說的,陛下幾乎是把軍功直接遞到他面前了。
早先跟著鎮國公世子去北境,在朔州,顧彥時親自帶他走遍朔州鐵騎各個大營,將他引薦給眾位將軍,就差沒明擺著說「這是陛下派來的自己人」了,很快他就入了將領們的眼,上下打通人脈。
後來又到慶州,在穎國公蘇闕和慶州總督帳下,正逢虞疆內亂,危溪王子請大胤軍給予外援,穎國公有事沒事就將他和其他年輕將士一起派去虞疆晃一圈,既練手也鍍金。他本就武藝高強,身邊又有顏滄保護,更不用說穎國公還讓心腹暗中看著,如何能不妥帖,可謂是如魚得水。
最後再到中州營朔安侯顧錚這裡,澹川這場奔襲,就是陛下授意朔安侯籌備好的,只等著他領兵前往,而他也終歸沒有辜負陛下心血,一舉得成。
「嗯,起來吧。」凌燁微笑。
雲非謝恩,捧起身側的錦匣站起身,他上前兩步,將匣子交到了祝庚手裡,又道:「陛下聖明燭照,臣無以為報,惟恭祝吾皇天保九如,願我朝太平安康。」
祝庚打開匣子,頓時有些驚訝,低首奉到了皇帝面前。皇帝只是掃了一眼,便轉目看向雲非,問:「真想好要這麼做?」
「拿回去吧,」他淡笑道,「澹川日後是你的了,朕沒什麼不放心的。」
錦匣里放著的是太祖皇帝賜予顏氏的丹書鐵券,以及澹川的城主令和鎏金印章,這是顏氏擁有澹川這片地望的憑證和象徵。
慶國公顏愈協同謀反,三族都要受此牽連,但只要地望還在,日後的澹川便依舊屬於顏家。皇帝將從那些與謀反無關的顏氏偏遠旁支里,挑個看的過眼的人來做澹川城主。
而今也不用挑,顏雲非便是當仁不讓的選擇,也是日後理所當然的顏氏家主。
雲非搖了搖頭,說:「先父早非澹川人,臣亦不願承澹川顏氏之祖業恩惠。蒼天為鑑,我心不改,求陛下恩准。」
皇帝輕笑道:「你這話,顏老太爺若是在天有靈,不知會氣成什麼樣。」
雲非告退,走時捧著那隻存著顏相府鑰匙的錦盒。
夕陽的餘暉照進敬誠殿裡,皇帝臉上的笑容被平淡地斂去,他拿起澹川城主令和鎏金印章,揮了下手。
祝庚恭謹地欠身,看了一眼從頭到尾都沒有露出過半分意外之色的皇帝,捧著丹書鐵券低首退下。
皇帝的面容平靜無波,他拉開御案下的暗格,裡面是一雙黑白棋子,以及方婧慈奉還的蒼梧令印。皇帝將澹川印章放到了蒼梧旁邊,目光掃過那雙棋子,他忽而極淺地牽了一下唇角。
第206章 海晏
九月初九,重陽佳節,聖上萬壽,九州皆慶。
這一日天朗氣清,菊桂飄香。晨起,皇帝至奉先殿祭拜成帝與成德皇后神位,感念雙親之恩,稍後用過早膳,再至太極殿升御座,接受群臣參拜朝賀。
禮儀走完,半個上午就過去了,相繼移步紫宸殿,皇帝設宴款待群臣,也為歸來獻捷的王師接風洗塵,這時氣氛就鬆快下來了。
文武百官紛紛向皇帝進獻壽禮。
宣熙帝不是個喜歡收臣子「孝敬」的君主,平日裡臣工們要想獻殷勤,送些當地的特產什麼的,皇帝興許還會領心意看兩眼,好了解一下民風民俗。但若是價值連城的和璧隋珠、奇珍異寶,那恐怕就是馬屁拍在馬腿上了。這些東西,最多也只有在逢年過節一兩個特定的時候,皇帝才不加嚴責,象徵性地偶爾收一收。
今歲是聖上逢五整壽,是個獻禮的好時候。
對於九州朝局來說,現下又是個意義非凡的節點。敬王叛亂平息,意味著皇權加諸四海,日後這大胤九州再無可能有第二個主人,往日早早效忠陛下的自然是春風得意。
可三個月前只顧作壁上觀、等著望風而動的牆頭草們這會兒就有些後悔不迭了,雖算不上作奸犯科,但也不夠赤膽忠心,如何能不落下風?更不用說江南十二城那幾個好不容易才得到改過自新機會的世家主,真是拼了命地掏出自家家底,祝壽送禮獻殷勤——至少未來兩三年,天子影衛和御史台都會盯著他們,除非悔過不誠,想去跟大理寺獄裡那些敬王「鐵桿」做伴,不然哪敢打民脂民膏的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