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

  澹川的攻克讓敬王凌熠的處境雪上加霜。

  時至今日,他的條條生路都已被截斷。

  昌州,穎海蠱疫全解,定康戰局落定,混水摸魚的江南十二城盡向帝都俯首。

  雲州,他「明修棧道暗度陳倉」,借昌州州試舞弊引走帝都注意力,費心費力從南洋澤國搭的一條軍備調運線,隨著蒼梧方氏的歸降,徹底淪為廢土。

  甚至就連宛州,他的大本營,也已千瘡百孔。不知多少有從前搖擺不定的望族,如今在拼了命地向皇帝投誠效忠,澹川的淪陷就是借了這些人的便利!

  凌熠已經無路可走了。

  他籌謀數年,內拉世家著族,外結北狄南洋,宣熙十一年六月初三正式起兵,他以為這會是驚天動地的一戰、將會改寫大胤九州的歷史,可才過去了區區三個月,他的歷史就走到了頭。

  王妃鍾氏,一直以來萬事討好逢迎他的女人,昨日破天荒地說了兩句可能會觸怒他的真話。

  鍾儀筠這一生做過兩次最重要的決定,一次是在巫星海拜師選道,一次是鏡雪裡給予的退路,前者無形中決定了她的命運,後者暗示了她未來的生死。很遺憾,鍾儀筠兩次都選錯了,或者說,她兩次都不是真正地為她自己選,為她自己活。

  鍾儀筠對敬王說,這場戰役從選擇炸毀南江堤壩、將蠱疫源投入瀾江,就註定要失敗了。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聖哲之言誠不我欺。

  為王者,對內不為蒼生黎民計,一念之間,致南江數萬百姓流離失所,伏屍千里民不聊生;對外勾結外族,白沙渚以北,東南海域揮手送出,朔州邊境,北狄人狼煙再起。如此行徑,與叛國又有何異?

  太祖在天有靈,不會答應的。

  鍾儀筠的話說得直白刺耳,得道者多助嗎?

  凌熠想過很多他敗給凌燁的原因。

  智謀?他們從小一起讀書,受相同的太傅指導,先帝並沒有因為凌燁是太子就給予殊待,在這上頭他不比凌燁差多少,否則也不會有糾集三州之力的本事。

  那是武力?可是凌燁最強的刀兵朔州鐵騎已在他的動作下,被入侵的北狄人牢牢牽制,其餘可以動用的兵力,二者相差不巨,凌燁有中州寧州軍,他也有宛州雲州軍,占著瀾江天險,易守而難攻。凌燁身邊有漓山東君楚珩,他麾下也有蒼梧武尊方鴻禎,就算方鴻禎單打獨鬥不敵姬無月,可很多時候,東君都是自己出手,很少會動用在漓山的權柄,以及藉助漓山葉氏的勢力,而他卻得到了整個蒼梧方氏的支持。更何況還有個千雍境主燕折翡,且不管燕折翡內心真實立場如何,至少往些年為了獲取他的信任,燕折翡確然幫過他許多。

  培植勢力,拉攏人脈,這些手段他都不比凌燁差。

  那麼歸咎於身份?從一開始凌燁就贏了他一步,凌燁是太子,他是皇子,凌燁是皇帝,他是親王。可當真如此嗎?先帝在時,給了每個兒子一樣的奪嫡機會,所有皇子一同角逐,反而凌燁因為是太子,天然就處在眾矢之的,成了眾人的靶子。後來先帝英年駕崩,凌燁雖順利登上大位,卻是太后執政,那些年,他和皇兄齊王占盡優勢,天子式微、朝不保夕,是大胤九州的共識。身份上的差距並沒有真正帶給他失敗。

  凌熠想來想去,卻唯獨不曾想過這個。

  失道者寡助。

  譬如在皇權鬥爭上從來涉身事外的宜崇蕭氏,就是因為南洋澤國的犯境入侵站在了皇帝身後。先是世子蕭高旻在雲昌道攔截了蒼梧城的南洋香料商隊,撞破了敬王與南洋走私火藥軍器的秘密;又是蕭侯領兵防衛東海;再是宜山書院院長蕭鳴庭襄助詐死的昌州總督連松成,一舉擒獲了江南十二城站隊敬王的世家主,就此平定昌州……

  再如清和長公主,甚至是戰火燃起後坐山觀虎鬥的燕折翡……

  或多或少最終都助了皇帝。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這「道」也許在三十年前就種下因了。

  太后的娘家、敬王的母族硯溪鍾氏,連同蒼梧方氏、定康周氏一起,為了滿足內心的貪慾,覆滅了整個洱翡藥宗。那場火燒了三天三夜,燒不盡三個世家無盡的貪慾,甚至妄圖將漓山也拉下火海。

  燕折翡、媯海明遠、姬無訴樰……許多人因此被改變了一生。

  漓山葉氏可以不助皇帝,但絕不可能助敬王。

  今日敗局,何嘗不是種因果輪迴。

  但更是作繭自縛。

  這種對權力的貪婪和不擇手段,簡直一脈相承。

  當年太后長子齊王與皇帝相爭,借著邊境戰事,除掉了凌燁的母舅——朔州總督顧崇山。齊王只勢在必得北境兵權,卻不曾看到,那樣緊要的關頭,用兵如神、百戰百勝的統帥猝薨,對正在抵禦外敵的朔州鐵騎是多大的打擊!臨陣換帥是兵家大忌,北境差一點就沒守住。若不是年近花甲老鎮國公重新披掛,挑起大梁定住軍心,北狄人恐怕能突破邊關。

  而今,敬王比他長兄卻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南洋澤國已經占據了白沙渚以北的大胤東南海域,江南沿海此刻正面臨著外敵摧殘。

  凌燁也想問問,敬王他怎麼敢,好好的大胤九州,被自家人引狼入室,折騰得四境千瘡百孔。

  先帝確然給了他們平等奪嫡的機會,可從來沒允許他們不擇手段到勾連外族。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