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皇上一股腦拍板定下的事兒,卻給程相趙學士等諸位大臣出了一個天大的難題。

  當初皇上去鹽官縣的時候,朝中便已經鬧過一次了,因不好指責皇上胡來,便將矛頭轉移到程相跟馮清台身上,那段時間兩人可沒少頂著壓力。如今事情沒過多久,皇上又欲故技重施,幾個人頭都大了,連連勸阻。

  不料皇上此次依舊十分堅決:「你們一個個都在那邊鬧翻天,都怨朕不聽你們的話,可朕又豈能做那個睜眼瞎子,光坐在龍椅上就把事情給拍板定下來。常言道,絕知此事要躬行,朕若不出去親自看一眼,怎知誰對誰錯?」

  冠冕堂皇的一番話之後,皇上還點了幾個人跟隨。

  他是不偏不倚,支持變法的,跟反對變法的,各挑出其中的兩個刺頭來,再叫上程相跟顧准,如此一來,這暗訪的人選也就這麼定下了。

  晚上顧准回家的時候,雖未跟沈令儀明說,但卻提到明兒有事需得外出,可能回來的稍晚一些,讓他們不必擔心。

  沈令儀從顧準的話里已經猜的七七八八了,於是連夜叫人,準備了一些吃食,且都是他皇伯父愛吃的。

  翌日一早,顧准便拎著兩盒東西,去了北城門外。

  一行人在此碰頭。

  顧准在那兒約莫等了兩刻鐘,才等來了御駕。今日隨行的有位理國公,是太后娘娘的親侄子,當今聖上的親表兄。

  不過這位理國公家中田產眾多,最是見不得這所謂的變法,看顧準的態度亦不友善。

  人聚齊了之後,他見顧准手上還拎著食盒,不由的出聲嘲諷兩句:「顧大人莫不是以為咱們今日是去踏青的吧。」

  這種無緣無故就挑刺的人,顧准也不給他面子,只問:「難道國公爺不用午膳?」

  「我——」理國公噎了一下,旋即道,「反正不會吃你的。」

  「國公爺說笑了。」顧准自然的將食盒擺好,「本就沒有準備國公爺的那一份兒。」

  程相握拳掩住了笑意,打斷了這兩個人的爭鋒:「好了好了,都少說兩句吧,咱們該啟程呢。」

  理國公怨顧准下了他的面子,不用跟他同乘一輛馬車,率先擠在前面的一輛。不想皇上見他上來之後,便有些嫌棄:「你怎麼上來,允之呢?」

  理國公馬車上到一半,不尷不尬的愣在了原地。

  最尷尬的是,顧準的聲音還立馬在身後響起:「聖上,您叫微臣?」

  第198章 爭執 一路上的拌嘴

  理國公最後還是被無情地趕出了馬車。除了聖上, 今日隨行一共六人,為了不引人注目,他們只帶了兩輛馬車。皇上身邊坐著程相爺, 另一個位子已經欽點了顧准。

  理國公這個親表兄只能退居二線, 委屈地坐上了後面的那一輛馬車。

  跟他坐同一輛馬車的還有刑部尚書鄧恩。鄧恩也是反對變法, 與理國公同仇敵愾, 坐上馬車之後二人便開始對顧准評頭論足, 說的盡不是些好話。

  「看那樣子也知道,此子不過是憑著阿諛奉承才走到今日,旁人都說他能考中狀元必定學貫五車, 依我看,別的學問沒有, 拍馬屁的功夫卻是一絕!也真是可笑,出門辦事兒他帶個食盒,這是覺得咱們這是出去遊玩的?」理國公幾乎笑出了聲。

  鄧恩接道:「我聽說他跟秦王府那個世子爺關係一向親厚,你也知道,那位小世子平日裡是什麼做派,只怕是從那一位身上學到的。」

  「好的不學, 盡學些烏煙瘴氣的玩意兒!」

  他們倆說話, 半點沒避諱旁人。

  在場的除了他們二人,還有李家大老爺跟馮清台。

  理國公自持甚高,覺得憑著聖上親表兄的這些身份,便可以藐視朝中所有的官員了,從來不把這些高官放在心上。他也知道顧准跟李家的關係,但他一點都不在意,且料定了李尚書不敢拿他怎樣。

  李尚書也確實沒說話,就連馮清台也什麼都沒說。

  只是他們不是怕, 是覺得沒必要跟理國公計較。李家人都有些清高,從不將這些功勳貴族放在眼中,說句不好聽的,李尚書一直認為這些人都不入流。只看得懂眼前的這些小利,目光短視,根本不足為懼。

  跟他們爭論,那是自降身份。

  馬車走得快,沒多久就到了京畿北邊的一處小縣城中。

  顧准一行人今日都換了便衣,至於周邊的侍衛,也都隱在人群當中,並不被外人所知。

  不過就這麼一行七個人,瞧著也格外惹眼。

  理國公數了數,這已經是第三十五個回頭往他們這邊看的小娘子了,他忍無可忍,於是跟皇上抱怨:「早說了不要帶他過來,聖上非不聽,您瞧瞧如今指的像什麼話?知道的,想著咱們是微服私訪;不知道的,還以為咱們故意帶著人在這兒招搖過市呢。」

  皇上可不耐煩聽到他那張嘴裡說出來的話,無奈這是自家表兄甩又甩不掉,只能應付地回一句:「說夠了沒?你哪來那麼多的埋怨?」

  理國公沒想到皇上會是這個反應,論及關係的話,分明他更親近一些吧!

  李尚書冷冷一笑:「聖上有所不知,國公爺怕是埋怨這些小娘子看的不是他。」

  馮清台也揶揄:「臣聽說,理國公年輕的時候也是有名的俊俏郎君呢,如今見到旁人看顧大人不看他,醋了唄。」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