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8頁
且她跟上官棣的親生父親,說到底名不正,言不順,也實在怕影響到上官棣的官聲。
玉蘭很不贊同,“照你這麼說,皇上要娶美娘為後時,都得讓她先跟林家斷了來往才是。否則那樣一大家子鄉巴佬,尤其還有個林俊仁那樣的親爹。豈不麻煩更大?可這些年,不也太太平平過來了?”
說起這事,幾人都忍俊不禁。
當年林俊仁想得可美吶。
女兒當了皇后,他就是國丈老爺,官居一品!
誰知真等美娘入了宮,立了皇后,聖旨傳來。
皇后娘家,是林家老族長領了承恩侯的爵位。至於林俊仁,只給封了一個最低級的從六品伯爵。
才與縣令平級!
林俊仁自然不服。
可隨聖旨來的,還有美娘的一道懿旨。
上面寫得很清楚,要是林俊仁唧歪,這爵位就乾脆省下,不封了。
林俊仁,林俊仁只得領了。
他還想攛掇著林方氏鬧事,可林方氏卻高高興興接受了與丈夫同級,從六品的安人誥封,回頭還罵了林俊仁一頓。
“有個從六品就不錯了!美娘把侯爵給了老家,也是理所應當。那邊俸祿是要充作族中公產,置田修路,供族中子弟上學的。咱們這裡的俸祿,卻是實打實給了自家,你我一年加起來,亦有四五百兩,做什麼不好?”
林俊仁想想也是,只得作罷。
自美娘把他們兩口子接到蕪城林宅,其實就打算好了。
就林俊仁那德性,不可能給太高的爵位。不如恩蔭林家,多扶植些族中子侄。也不指望他們一步登天,能有個讀書的機會,蘊養個四五十年,將來能考出幾個秀才,做一個門風清正的農家大戶,就很好了。
至於林俊仁,他不是一直羨慕美娘的大房子麼?
如今她們闔家入了京城,乾脆就讓他住進來養老,順便打理房子了。
皇上皇后的故居,林俊仁敢怠慢嗎?
住進來他才發現,美娘家裡,亭台樓閣不多,菜地不少。
雖有些下仆,但也不算多,是以如今的林伯爺,可是比住在雙河鎮桂花巷子時還要辛苦。
成天收拾菜地,打理花卉,竟是干不完的活。
朝廷給的俸祿,大半都得拿來養宅子,給下人發工錢不說。便落下幾兩銀子,還被林方氏管著死緊,要留給孫兒孫女將來讀書嫁娶。
弄得林俊仁又開始嘟噥,想搬回家去。
但那已經是不可能的。
林宅再如何,條件還是比家裡強。
且桂花巷子裡,林家的房子雖然還在,但已被霍紅兒“霸占”,去做順心小站了。
連一雙兒女都送到蕪城,跟公婆同住,入了白龍學宮。
如今的白龍學宮已經開了女學堂,收了一個班的女學生。
這可不是美娘的意思,而是蕪城本地閨秀們,自己爭取來的。
當白龍學宮開始著手,畫當年林皇后關於刑律的那壁畫了,就有城中小姐提出。
既然說是林皇后開了白龍學宮律法研究的先河,那為何不能再開一個先河,教授一些女學生?
皇后娘娘能為國計民生,輔助帝王,出謀劃策,殫精竭慮。就算她們沒這麼大的本事,但能多學些東西,日後治家教子,又有什麼不好?
風氣的改變,總是這麼慢慢來的。
從前皆以從商為恥,覺得那是下九流。
可自從皇后娘娘開了一個好頭,大家的想法,也有所改變。
種田讀書,固然都是好的。
但商人能通天下之利,只要賺的是正經錢,不黑心不蒙人,又何錯之有?
尤其婦人,若有餘力,適當從商,貼補家用,又有什麼低人一等的?
所以如今梅姨走出去,能得到的眼光和評價,都比從前高了許多。
她也才動了跟兒孫團聚的心思,只是還有些膽怯,想得人鼓勵而已。
章希聽出她的心事,忍不住又拿項大羽舉例。
在美娘入京為後那場盛事裡,項大羽意外被家人認出,得知他如今富貴,特特找上門來。
痛哭流涕,演得跟真的似的,要他認祖歸宗,還要給他娶妻生子。
啊,
生不出來也不要緊,反正兄弟家裡,有不少侄子,儘管過繼。
呵呵。
項大羽操起一根大棒,統統打了出去。
當年家裡並不是沒有別的出路,只為了貪錢,就把他賣去了南風館。
真若還念半分親情,為何這麼多年都不來尋他?
只聽說他現在手上有了幾個錢,就跑來找,當他冤大頭麼?
有些骨肉親情,尚可挽救。但有些骨肉親情,真是天生帶著毒的。
所以項大羽當著家人的面,就明明白白的說了。
他當年被賣,已經跟家裡一刀兩斷。以後自己是死是活,都跟家裡沒有半文錢的關係。
為防他們囉嗦,他還特意請了中人,立下文契。
凡他身上的錢,將來全是義妹章希光的。
若有不測,將來一應後事,也是章希光的孩子們,替他披麻戴孝,與家人無關。
他家人見實在撈不到油水,這才灰溜溜的走了。
章希光就說了,“……如今聽孩子們念書,有個詞兒叫因地制宜,因時而變。若上官家跟我義兄家那般糟心,我們定是寧肯你留在蕪城,必也不會勸你了。可上官家分明是懂禮數的好人家,為何不去?”
玉蘭很不贊同,“照你這麼說,皇上要娶美娘為後時,都得讓她先跟林家斷了來往才是。否則那樣一大家子鄉巴佬,尤其還有個林俊仁那樣的親爹。豈不麻煩更大?可這些年,不也太太平平過來了?”
說起這事,幾人都忍俊不禁。
當年林俊仁想得可美吶。
女兒當了皇后,他就是國丈老爺,官居一品!
誰知真等美娘入了宮,立了皇后,聖旨傳來。
皇后娘家,是林家老族長領了承恩侯的爵位。至於林俊仁,只給封了一個最低級的從六品伯爵。
才與縣令平級!
林俊仁自然不服。
可隨聖旨來的,還有美娘的一道懿旨。
上面寫得很清楚,要是林俊仁唧歪,這爵位就乾脆省下,不封了。
林俊仁,林俊仁只得領了。
他還想攛掇著林方氏鬧事,可林方氏卻高高興興接受了與丈夫同級,從六品的安人誥封,回頭還罵了林俊仁一頓。
“有個從六品就不錯了!美娘把侯爵給了老家,也是理所應當。那邊俸祿是要充作族中公產,置田修路,供族中子弟上學的。咱們這裡的俸祿,卻是實打實給了自家,你我一年加起來,亦有四五百兩,做什麼不好?”
林俊仁想想也是,只得作罷。
自美娘把他們兩口子接到蕪城林宅,其實就打算好了。
就林俊仁那德性,不可能給太高的爵位。不如恩蔭林家,多扶植些族中子侄。也不指望他們一步登天,能有個讀書的機會,蘊養個四五十年,將來能考出幾個秀才,做一個門風清正的農家大戶,就很好了。
至於林俊仁,他不是一直羨慕美娘的大房子麼?
如今她們闔家入了京城,乾脆就讓他住進來養老,順便打理房子了。
皇上皇后的故居,林俊仁敢怠慢嗎?
住進來他才發現,美娘家裡,亭台樓閣不多,菜地不少。
雖有些下仆,但也不算多,是以如今的林伯爺,可是比住在雙河鎮桂花巷子時還要辛苦。
成天收拾菜地,打理花卉,竟是干不完的活。
朝廷給的俸祿,大半都得拿來養宅子,給下人發工錢不說。便落下幾兩銀子,還被林方氏管著死緊,要留給孫兒孫女將來讀書嫁娶。
弄得林俊仁又開始嘟噥,想搬回家去。
但那已經是不可能的。
林宅再如何,條件還是比家裡強。
且桂花巷子裡,林家的房子雖然還在,但已被霍紅兒“霸占”,去做順心小站了。
連一雙兒女都送到蕪城,跟公婆同住,入了白龍學宮。
如今的白龍學宮已經開了女學堂,收了一個班的女學生。
這可不是美娘的意思,而是蕪城本地閨秀們,自己爭取來的。
當白龍學宮開始著手,畫當年林皇后關於刑律的那壁畫了,就有城中小姐提出。
既然說是林皇后開了白龍學宮律法研究的先河,那為何不能再開一個先河,教授一些女學生?
皇后娘娘能為國計民生,輔助帝王,出謀劃策,殫精竭慮。就算她們沒這麼大的本事,但能多學些東西,日後治家教子,又有什麼不好?
風氣的改變,總是這麼慢慢來的。
從前皆以從商為恥,覺得那是下九流。
可自從皇后娘娘開了一個好頭,大家的想法,也有所改變。
種田讀書,固然都是好的。
但商人能通天下之利,只要賺的是正經錢,不黑心不蒙人,又何錯之有?
尤其婦人,若有餘力,適當從商,貼補家用,又有什麼低人一等的?
所以如今梅姨走出去,能得到的眼光和評價,都比從前高了許多。
她也才動了跟兒孫團聚的心思,只是還有些膽怯,想得人鼓勵而已。
章希聽出她的心事,忍不住又拿項大羽舉例。
在美娘入京為後那場盛事裡,項大羽意外被家人認出,得知他如今富貴,特特找上門來。
痛哭流涕,演得跟真的似的,要他認祖歸宗,還要給他娶妻生子。
啊,
生不出來也不要緊,反正兄弟家裡,有不少侄子,儘管過繼。
呵呵。
項大羽操起一根大棒,統統打了出去。
當年家裡並不是沒有別的出路,只為了貪錢,就把他賣去了南風館。
真若還念半分親情,為何這麼多年都不來尋他?
只聽說他現在手上有了幾個錢,就跑來找,當他冤大頭麼?
有些骨肉親情,尚可挽救。但有些骨肉親情,真是天生帶著毒的。
所以項大羽當著家人的面,就明明白白的說了。
他當年被賣,已經跟家裡一刀兩斷。以後自己是死是活,都跟家裡沒有半文錢的關係。
為防他們囉嗦,他還特意請了中人,立下文契。
凡他身上的錢,將來全是義妹章希光的。
若有不測,將來一應後事,也是章希光的孩子們,替他披麻戴孝,與家人無關。
他家人見實在撈不到油水,這才灰溜溜的走了。
章希光就說了,“……如今聽孩子們念書,有個詞兒叫因地制宜,因時而變。若上官家跟我義兄家那般糟心,我們定是寧肯你留在蕪城,必也不會勸你了。可上官家分明是懂禮數的好人家,為何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