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活活餓死的。

  總覺得有人害他,成天疑神疑鬼,水也不敢喝,飯也不敢吃。又沒有僕人伺候,他連火都不會生,可不就只能活活餓死?

  報應。

  又有句話,叫多行不義必自斃。

  展雲樓如今更願意相信,祖宗留下的那副對聯。

  “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要留好樣於兒孫。”

  就如當年在強權之下,沒有妥協的祖母。要不是有她的堅守,又將會把展家推入怎樣的境地?

  要當真投靠了徐家——

  展雲樓不敢想下去。

  好比妹妹娉婷,不過是一念之差,便白白做了棋子,送掉性命。

  但如今兩相對比,徐家就算還有二皇子這樣的得力親戚,又有什麼用?

  二皇子畢竟不姓徐。

  顯然,他還惡了徐家。

  徐家就算還有幾個伶俐兒孫,可幾代被罰不能科舉,顯見得就敗落下去,不過泯然一普通農戶而已。

  隨著徐太師死去,徐家在官場上留下的最後一點人脈,也就灰飛煙滅了。

  再看展家,就算當初只剩下展雲樓孤苦伶仃一個人,但如今加上妻兒,有妻族相幫,有友人同窗相助,不就慢慢興旺起來了嗎?

  還有一些遠房親戚族人,看他得力,前來投奔。

  占些便宜怕什麼?

  最怕給別人占便宜的本事都沒有。

  展雲樓不是聖人,但對於能幫的親戚,他也不介意拉扯一把。

  就算他這些年在外為官,並沒回過老家,但義兄舒岱時常來信,說展家在封州又恢復榮光,亦是讓人不敢小覷了。

  是以展雲樓早把當年仇恨放下,一心走向正途。

  如今仇人既死,他更是心無掛礙。

  起碼,當個好官,修身齊家。

  雖不敢說治國平天下,但積善人家,必有餘慶。

  這日晚飯後,展雲樓便喚來妻兒,給全家上了一堂家風課。

  沒有隱瞞,沒有偏頗,平平直敘,講述了展家這些年的過往。

  為免孩子們不懂事會記仇,他還特意隱去徐家,只以仇家代替。

  全家人聽得唏噓不已。

  妻子紅了眼,深覺丈夫不易。也決心以過世的祖婆婆為榜樣,做展家的好媳婦。

  最小的幼子還不甚懂事,眨巴著眼睛,總結著問,“那爹爹是教我們,做人就要管好自己,不去管壞人,對麼?”

  長子說,“有仇不報非君子!不是不管仇人,但沒必要為了仇人,輕易折損自己。”

  長女道,“當咱們的力量比仇人強大的時候,他自然就知道怕了。所以自己先要強大,才是最重要的。”

  ……

  展雲樓沒指望一天就能教會他們,許多道理都得在人生日後的成長中反覆錘鍊,才有更深的體會。

  如今,他只讓妻兒們記住這個教訓,更記住展家那句祖訓——

  “心術不可得罪於天地,言行要留好樣於兒孫!”

  孩子們琅琅有聲,認真堅定,伴著窗外陣陣梅香,沁人心脾。

  蕪城,故園。

  梅姨從沒讀過展家祖訓,故此她也不知能留什麼給兒孫。

  銀子?

  說來好象有點俗氣,但她能留給他們的,似乎也只有這些了。

  故園的生意雖好,但她如今年紀漸大,打理起來實在有些力不從心。便想趁著還有餘力,把生意交待出去,別辜負了自己辛苦半生,才經營出來的鋪子。

  玉蘭覺得她的擔心,有些多餘,“管它什麼名門,清清白白做生意賺來的銀子,白送還嫌棄?那也太沒道理了!”

  章希光也說,“要是你兒子真嫌棄你,當年就不會主動認你。他要是不說,誰知道呢?後來還三番五次要接你回家團圓,只是你不肯去。”

  說起這事,梅姨又是甜蜜,又是苦惱。

  她自然知道,兒子是個好的。

  她原想著,這輩子能聽一聲兒子安好的消息,便心愿足矣。

  真沒想到哪怕一歲多就母子分離,但上官棣一直記得她。

  雖說是個模糊的印象,但當年他主動奉旨來蕪城迎美娘上京時,卻是在人群中,一眼就認出了自己的親生母親。

  看到兒子不僅長大成人,還高中探花,梅姨已經滿足了。

  尤其聽說上官棣的父親,到底終生未娶,臨終前還不忘叫兒子來尋她。梅姨心裡的那點子不甘,就更加煙消雲散了。

  那個男人,是真心喜歡過她的。

  只是在太年輕時,欠缺了一點勇氣。

  可越是知道這些,梅姨就越不想做兒子人生路上的絆腳石。

  所以在上官棣想要出使北方時,她全力支持,還親手給他做了數套漂亮衣裳。

  要出使,

  要代表大燕體面,能不好看些?

  再說上官棣這個小毛病,始終未曾改變。

  愛漂亮著呢!

  而出門前,上官棣聽從家中長輩意思,成了親。

  新娶的媳婦,那也是個名門閨秀,知書達理,懂事極了,一樣支持上官棣的抱負。自丈夫走後,數次來信,要接梅姨去,梅姨皆婉拒了。

  不是不願意一家團圓,只是相見歡,同住難。

  她想著自己到底出身太低,只怕跟兒子,跟高門兒媳相處不來。時間長了,會讓兒子難做。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