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0頁
實際上,在當下,這戰爭還沒結束,前方雲集大軍的情形下,後方的官僚們,也並沒有閒著。他們也已經接到了相應的命令,開始忙碌了起來,甚至忙碌程度,比前線戰場上還要更甚一些。
首先,既然要將仙朝的影響力儘可能的擴大,那麼,儘可能的讓各個國家的朝堂上,充斥著燕國的自己人,這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了。
當下,就有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晉國、梁國之內,由於之前的戰爭,朝政體系,被破壞得比較嚴重。現在,他們的領土也基本上都已經被收復了,相應的行政體系,肯定是要重建的。同時,他們肯定還需要承擔向前線供給補給的職責。
在這個時候,就大可以接著名義上幫助兩國重建行政體系的說法,將大量成熟的燕國官僚,充入其中。
同時,也大可以從當地,挑選一些親善燕國的官僚出來。
總之,這樣重建起來的政府,必然跟燕國這邊非常貼近。
另外,像是『仙朝』的架子,現在也可以開始著手去搭建起來了。
陸朝熙建立了一個戰時的行政朝會,以戰爭的名義,統管聯軍一切事務。裡面大多數決策層的成員,當然都是燕國人。不過,也相當程度上吸納了其他國家的精英、高手進入其中,好讓名義上的聯軍高層,變得更實在一些。
當然,本質上,這肯定還是燕國人說了算的。
在這個戰時統籌行政朝會上,陸朝熙已經開始經由此,直接插手各國的朝政管理。
對於楚國,暫時還不多去刺激,但是對於晉國和梁國,還有投降的蜀國,那干涉程度就會很深了。
遲遲不宣告戰爭勝利,除卻長安城還沒有攻克下來、秦尚或者陸青的蹤跡還沒有被發現,難以確定最終的勝利者這兩點之外,利用戰時的特殊條件,以臨時行政朝會,建立仙朝的框架和底子,也未嘗不是另一個原因。
戰時,以戰爭的名義,搞這種事情,可比徹底和平下來之後,直接去執行要方便太多了。
……
長安城下的戰爭,在持續了相當漫長的一段時間之後,已經變成了形式上遠大於內容上的了。
誰都知道,對於長安的攻克,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搞定的事情,而且,這裡的戰鬥,本質上,對於大局的影響力,已經不算太大了。
然而,這場戰爭畢竟還是在進行當中的。
陸朝熙也不是完全為了搭建仙朝,才遲遲不結束戰爭。
所以,在長安城下,戰火還是始終在繼續著的。
破陣炮,擺了許多,幾乎時時刻刻,都有在開火。甚至,時不時的,都會組織起來一場比較大的攻勢。先是所有的破陣炮,集中起來,狂轟一陣,然後由大量的高級修士帶隊,乃至於會直接排上法相高人,直接帶隊發起進攻。
而這樣的戰爭,往往會讓長安城內,死上一些修士。
這個代價肯定是要付出的,在強攻之下,整個守護大陣,總要人去主持,而且在非如此沉重的壓力之下,法陣承受的代價,靈脈承擔了絕大多數,但是主持陣法的秦國修士們,也是要承擔一部分的,那就自然而然會有人因此而亡。
這種傷亡,往往是集中在中低級別的修士上。高級修士,只要龜縮不出,還是不至於就這樣完蛋的。
當然了,進攻一方,自然也會有一些人員上的損失。
但雙方之間的差距就在這裡了。
這種程度的傷亡,聯軍完全可以承受。他們死傷的人手,很快就能夠從後方補充上來。尤其是低級別修士,在坐擁幾乎整個修行界的情況下,那幾乎就是想要不沖多少就能夠有多少。
世界鎖被解開之後,低級修士的培養成本,原先就不高,當下那就更低了。
哪怕是築基修士的培養成本,都算不上有多高。
但同樣的情況,放在長安城內,那可就是很大的麻煩了。
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人口不足。
修士再怎麼高高在上,再怎麼視凡人為螻蟻,他們本質上,也都是從凡人的群體之中誕生出來的。
而就算是世界鎖被解開了很多,凡人之中出現具備靈根的人的概率,也大大提升了,同時像是五靈根、四靈根這種,原本是很低級的天賦,根本不會有什麼培養價值的,也更容易成為修士、乃至於獲得更高的成就了。
但這又能如何呢?當前的世界鎖被解開了那麼多,可也沒有到完全被解開的地步。凡人之中,出現可以修煉的修士苗子,本質上,還是少數情況。
長安雖然如此之大,但是怎麼跟外面一整個世界相比?
更何況,大量的物資,還要供給戰事。能夠留下來,作為修士培養所需之資源的,那就更加的稀少了。
多種惡劣的情況,疊加起來,都讓長安城內的修士,在損失之後進行補充,變得非常艱難。
雖然沒有到死一個就少一個地步,但其實也差不多了。
尤其是對於中高級別的修士來說,就更是這樣。
他們已經在這種環境之下,堅持作戰好幾年了。暫時看上去,還是沒有太大的問題的。但毫無疑問,隨著時間繼續推移,他們或許能夠撐到十年、二十年,但聯軍完全可以將這種圍困,變成完全的持久化。
聯軍可以向堅持多久就堅持多久,而秦國人,背靠長安城,難道還能撐五十年?一百年?
首先,既然要將仙朝的影響力儘可能的擴大,那麼,儘可能的讓各個國家的朝堂上,充斥著燕國的自己人,這就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了。
當下,就有一個非常好的機會。
晉國、梁國之內,由於之前的戰爭,朝政體系,被破壞得比較嚴重。現在,他們的領土也基本上都已經被收復了,相應的行政體系,肯定是要重建的。同時,他們肯定還需要承擔向前線供給補給的職責。
在這個時候,就大可以接著名義上幫助兩國重建行政體系的說法,將大量成熟的燕國官僚,充入其中。
同時,也大可以從當地,挑選一些親善燕國的官僚出來。
總之,這樣重建起來的政府,必然跟燕國這邊非常貼近。
另外,像是『仙朝』的架子,現在也可以開始著手去搭建起來了。
陸朝熙建立了一個戰時的行政朝會,以戰爭的名義,統管聯軍一切事務。裡面大多數決策層的成員,當然都是燕國人。不過,也相當程度上吸納了其他國家的精英、高手進入其中,好讓名義上的聯軍高層,變得更實在一些。
當然,本質上,這肯定還是燕國人說了算的。
在這個戰時統籌行政朝會上,陸朝熙已經開始經由此,直接插手各國的朝政管理。
對於楚國,暫時還不多去刺激,但是對於晉國和梁國,還有投降的蜀國,那干涉程度就會很深了。
遲遲不宣告戰爭勝利,除卻長安城還沒有攻克下來、秦尚或者陸青的蹤跡還沒有被發現,難以確定最終的勝利者這兩點之外,利用戰時的特殊條件,以臨時行政朝會,建立仙朝的框架和底子,也未嘗不是另一個原因。
戰時,以戰爭的名義,搞這種事情,可比徹底和平下來之後,直接去執行要方便太多了。
……
長安城下的戰爭,在持續了相當漫長的一段時間之後,已經變成了形式上遠大於內容上的了。
誰都知道,對於長安的攻克,不是一時半會兒能夠搞定的事情,而且,這裡的戰鬥,本質上,對於大局的影響力,已經不算太大了。
然而,這場戰爭畢竟還是在進行當中的。
陸朝熙也不是完全為了搭建仙朝,才遲遲不結束戰爭。
所以,在長安城下,戰火還是始終在繼續著的。
破陣炮,擺了許多,幾乎時時刻刻,都有在開火。甚至,時不時的,都會組織起來一場比較大的攻勢。先是所有的破陣炮,集中起來,狂轟一陣,然後由大量的高級修士帶隊,乃至於會直接排上法相高人,直接帶隊發起進攻。
而這樣的戰爭,往往會讓長安城內,死上一些修士。
這個代價肯定是要付出的,在強攻之下,整個守護大陣,總要人去主持,而且在非如此沉重的壓力之下,法陣承受的代價,靈脈承擔了絕大多數,但是主持陣法的秦國修士們,也是要承擔一部分的,那就自然而然會有人因此而亡。
這種傷亡,往往是集中在中低級別的修士上。高級修士,只要龜縮不出,還是不至於就這樣完蛋的。
當然了,進攻一方,自然也會有一些人員上的損失。
但雙方之間的差距就在這裡了。
這種程度的傷亡,聯軍完全可以承受。他們死傷的人手,很快就能夠從後方補充上來。尤其是低級別修士,在坐擁幾乎整個修行界的情況下,那幾乎就是想要不沖多少就能夠有多少。
世界鎖被解開之後,低級修士的培養成本,原先就不高,當下那就更低了。
哪怕是築基修士的培養成本,都算不上有多高。
但同樣的情況,放在長安城內,那可就是很大的麻煩了。
最主要的一點,就是人口不足。
修士再怎麼高高在上,再怎麼視凡人為螻蟻,他們本質上,也都是從凡人的群體之中誕生出來的。
而就算是世界鎖被解開了很多,凡人之中出現具備靈根的人的概率,也大大提升了,同時像是五靈根、四靈根這種,原本是很低級的天賦,根本不會有什麼培養價值的,也更容易成為修士、乃至於獲得更高的成就了。
但這又能如何呢?當前的世界鎖被解開了那麼多,可也沒有到完全被解開的地步。凡人之中,出現可以修煉的修士苗子,本質上,還是少數情況。
長安雖然如此之大,但是怎麼跟外面一整個世界相比?
更何況,大量的物資,還要供給戰事。能夠留下來,作為修士培養所需之資源的,那就更加的稀少了。
多種惡劣的情況,疊加起來,都讓長安城內的修士,在損失之後進行補充,變得非常艱難。
雖然沒有到死一個就少一個地步,但其實也差不多了。
尤其是對於中高級別的修士來說,就更是這樣。
他們已經在這種環境之下,堅持作戰好幾年了。暫時看上去,還是沒有太大的問題的。但毫無疑問,隨著時間繼續推移,他們或許能夠撐到十年、二十年,但聯軍完全可以將這種圍困,變成完全的持久化。
聯軍可以向堅持多久就堅持多久,而秦國人,背靠長安城,難道還能撐五十年?一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