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9頁
況且,持續的戰爭中,也不是真的沒有死傷。
慢慢耗,總有城破的一天。
第四百八十四章 仙朝
某種意義上,聯軍已經可以算得上是戰爭的勝利者了。畢竟,當前的局勢持續下去,長安城必破無疑,取得全功,也就只是時間問題。
然而,儘管如此,聯軍上下,卻看不到太多戰爭勝利的喜悅感;同時,按理說應該非常絕望的長安城內,氣氛雖然稱不上好,但也還沒有到放棄抵抗的地步。
究其原因,那當然是因為,雙方誰也不敢肯定,陸青與秦尚的那場戰爭,到底誰勝誰負,還是同歸於盡了。
秦國人還在想著,萬一秦尚贏了,一旦這位大秦皇帝回歸,當前的一切困難,都將被扭轉。這也是他們堅持繼續抵抗的根本原因。
同時,聯軍也在憂慮這一點。
但日子總要繼續,仗也得打下去。
所以,聯軍對於長安的圍困,仍然在繼續。
但同時,燕國的朝堂,也高速的運轉了起來。
這場戰爭,聯軍是毫無疑問的勝利者——在秦尚不出現的前提下。而在聯軍之中,燕國更是毫無疑問的領導者。
整個修行界東方就不用多提了,魏國、吳國都已經沒了,他們的領土,如今也已經全都是插上了燕國的旗幟。齊國倒是還存在,但大齊皇帝可也姓陸。
晉國、梁國的皇室確實還存在沒錯,但是這兩個國家,都被打得瀕臨滅國之後,被燕國給救起來的。
尤其是梁國,首都、乃至於絕大部分的領土,在一時之間都被秦人拿下了,最後是燕國人,一手給打回來的。
南邊,接受蜀國投降的,是燕國;楚國倒是各方面還比較獨立,然而在大勢之下,也根本不可能翻起什麼水花來了。
在這種情形之下,整個修行界,除了還沒有攻克的長安城之外,已經是燕國、或者說是陸氏說了算了。
在上古時代之後、九國時代之前,還曾經存在過一個大周皇朝。這大周皇朝,那就切切實實是有明文記載的了。
那是曾經統一過整個修行界的龐大皇朝。
所謂的九國,是建立在大周皇朝崩潰後的屍體上的。
而在陸朝熙的心中,也有一個計劃——建立一個統治整個修行界的秩序,而陸氏,當然就是這個秩序的統治者了。
這個計劃,本質上,是他的父親陸青的要求。很早很早,他就知道父親大人的野心了。那時候,他還很懷疑,這到底能不能城鎮。畢竟,九國時代,已經持續了那麼長的時間,想要統一,哪裡有那麼容易?
但到了今天這種地步,這件事情毫無疑問已經具備了客觀條件。剩下的,也就只有執行了。
雖然,現在還有秦尚沒死、陸青戰敗這個隱患的存在,但是畢竟已經這麼多年沒有消息了,甚至很多的下層修士,都偏向於認為,陸青與秦尚兩位當世驚世絕倫的頂尖修士,已經在那一戰中同歸於盡了。
陸朝熙當然不相信,他始終堅持認為,那場戰鬥勝利的,會是他的父親。所以,大帝國的計劃,仍然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之中。
當下,直接執行,那肯定是非常不合適的。
畢竟,現在怎麼說也還是戰爭時期,聯盟還是要維持存在。直接取代掉晉國、梁國,會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這有可能會導致南邊尚且還保持著統治力和軍隊的楚國,直接離心離德,也非常有可能導致兩個國家本土,一些本土勢力的反抗。
更何況,建立大帝國,進行統治,也不一定非得吞併其他的國家。
陸朝熙在考慮另一種更溫和,同時也會非常有效的方式。
他打算在『仙國』這一單位上,再設立一個仙皇會,自己擔任這個『仙皇』的職位。
仙皇,擁有統治九國一切之領土的權力。各國仍舊可以存在,但是各國的朝政,都是需要仙皇統一安排的,乃至於皇位的更替,也需要經過仙皇的准許。
當然,他當這個仙皇,也不可能真的一個人將天下所有的事情,都給安排妥當。他也需要自己的行政機構。
而這就是所謂的仙皇會,或者叫仙朝。而仙朝,與各國朝廷的關係,就類似於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係。
仙朝,當然也就只為仙皇負責了。
至於各個國家的朝廷,理論上,是雙重負責制度。一方面,他們需要為各國的皇帝負責;另一方面,他們也要聽從仙朝的命令。
然而,這種雙軌,是不可能公平的。
陸朝熙也不會讓這種制度變得公平。
尤其是趁著戰後,燕國無論是從影響力還是實力,都完全碾壓其他國家的時候,他就要將這種雙軌制度,深深的印刻下仙朝為先的印記。
第一步,就先讓各個仙國的皇帝,變成純粹的國家元首,不承擔太多的直接任務;後續,則慢慢將他們變成吉祥物,從制度上,讓他們無法插手具體國政。
到了這個地步,其實就已經差不多了。再往後,就看看各國的皇室,到底是什麼樣的反應,以及到時候制度執行起來,具體會是什麼樣子。
如果尚且還可以的話,那麼就這樣維持下去;如果不行,那就乾脆一點,取消各國皇室,只保留各地政府,也不是不行。
這些,當然是比較遠期的設想了。然而,一切遠期目標,當然是需要從當下出發,一步步的往下推進的。
慢慢耗,總有城破的一天。
第四百八十四章 仙朝
某種意義上,聯軍已經可以算得上是戰爭的勝利者了。畢竟,當前的局勢持續下去,長安城必破無疑,取得全功,也就只是時間問題。
然而,儘管如此,聯軍上下,卻看不到太多戰爭勝利的喜悅感;同時,按理說應該非常絕望的長安城內,氣氛雖然稱不上好,但也還沒有到放棄抵抗的地步。
究其原因,那當然是因為,雙方誰也不敢肯定,陸青與秦尚的那場戰爭,到底誰勝誰負,還是同歸於盡了。
秦國人還在想著,萬一秦尚贏了,一旦這位大秦皇帝回歸,當前的一切困難,都將被扭轉。這也是他們堅持繼續抵抗的根本原因。
同時,聯軍也在憂慮這一點。
但日子總要繼續,仗也得打下去。
所以,聯軍對於長安的圍困,仍然在繼續。
但同時,燕國的朝堂,也高速的運轉了起來。
這場戰爭,聯軍是毫無疑問的勝利者——在秦尚不出現的前提下。而在聯軍之中,燕國更是毫無疑問的領導者。
整個修行界東方就不用多提了,魏國、吳國都已經沒了,他們的領土,如今也已經全都是插上了燕國的旗幟。齊國倒是還存在,但大齊皇帝可也姓陸。
晉國、梁國的皇室確實還存在沒錯,但是這兩個國家,都被打得瀕臨滅國之後,被燕國給救起來的。
尤其是梁國,首都、乃至於絕大部分的領土,在一時之間都被秦人拿下了,最後是燕國人,一手給打回來的。
南邊,接受蜀國投降的,是燕國;楚國倒是各方面還比較獨立,然而在大勢之下,也根本不可能翻起什麼水花來了。
在這種情形之下,整個修行界,除了還沒有攻克的長安城之外,已經是燕國、或者說是陸氏說了算了。
在上古時代之後、九國時代之前,還曾經存在過一個大周皇朝。這大周皇朝,那就切切實實是有明文記載的了。
那是曾經統一過整個修行界的龐大皇朝。
所謂的九國,是建立在大周皇朝崩潰後的屍體上的。
而在陸朝熙的心中,也有一個計劃——建立一個統治整個修行界的秩序,而陸氏,當然就是這個秩序的統治者了。
這個計劃,本質上,是他的父親陸青的要求。很早很早,他就知道父親大人的野心了。那時候,他還很懷疑,這到底能不能城鎮。畢竟,九國時代,已經持續了那麼長的時間,想要統一,哪裡有那麼容易?
但到了今天這種地步,這件事情毫無疑問已經具備了客觀條件。剩下的,也就只有執行了。
雖然,現在還有秦尚沒死、陸青戰敗這個隱患的存在,但是畢竟已經這麼多年沒有消息了,甚至很多的下層修士,都偏向於認為,陸青與秦尚兩位當世驚世絕倫的頂尖修士,已經在那一戰中同歸於盡了。
陸朝熙當然不相信,他始終堅持認為,那場戰鬥勝利的,會是他的父親。所以,大帝國的計劃,仍然在有條不紊的推進之中。
當下,直接執行,那肯定是非常不合適的。
畢竟,現在怎麼說也還是戰爭時期,聯盟還是要維持存在。直接取代掉晉國、梁國,會造成非常不好的影響。這有可能會導致南邊尚且還保持著統治力和軍隊的楚國,直接離心離德,也非常有可能導致兩個國家本土,一些本土勢力的反抗。
更何況,建立大帝國,進行統治,也不一定非得吞併其他的國家。
陸朝熙在考慮另一種更溫和,同時也會非常有效的方式。
他打算在『仙國』這一單位上,再設立一個仙皇會,自己擔任這個『仙皇』的職位。
仙皇,擁有統治九國一切之領土的權力。各國仍舊可以存在,但是各國的朝政,都是需要仙皇統一安排的,乃至於皇位的更替,也需要經過仙皇的准許。
當然,他當這個仙皇,也不可能真的一個人將天下所有的事情,都給安排妥當。他也需要自己的行政機構。
而這就是所謂的仙皇會,或者叫仙朝。而仙朝,與各國朝廷的關係,就類似於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係。
仙朝,當然也就只為仙皇負責了。
至於各個國家的朝廷,理論上,是雙重負責制度。一方面,他們需要為各國的皇帝負責;另一方面,他們也要聽從仙朝的命令。
然而,這種雙軌,是不可能公平的。
陸朝熙也不會讓這種制度變得公平。
尤其是趁著戰後,燕國無論是從影響力還是實力,都完全碾壓其他國家的時候,他就要將這種雙軌制度,深深的印刻下仙朝為先的印記。
第一步,就先讓各個仙國的皇帝,變成純粹的國家元首,不承擔太多的直接任務;後續,則慢慢將他們變成吉祥物,從制度上,讓他們無法插手具體國政。
到了這個地步,其實就已經差不多了。再往後,就看看各國的皇室,到底是什麼樣的反應,以及到時候制度執行起來,具體會是什麼樣子。
如果尚且還可以的話,那麼就這樣維持下去;如果不行,那就乾脆一點,取消各國皇室,只保留各地政府,也不是不行。
這些,當然是比較遠期的設想了。然而,一切遠期目標,當然是需要從當下出發,一步步的往下推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