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已經過了河的倭寇在突襲的火力之下四散, 久久無法集結。已經上岸的倭寇只得頂著炮火向前,妄圖登山奪城。

  然而守軍早有防備, 城牆固若金湯, 城中百姓自發參戰, 站在城樓下丟下無數沙袋。

  火藥不足時,由血汗來補。澆在雲梯上的不僅是桐油, 還有今歲芒種百姓收割的口糧菜籽油。

  孤注一擲, 軍民同心。

  滄水南麓,李承衍早在漁民的帶領下繞至滄水下游。

  斗轉星移,他曾在這裡險些丟了性命, 鄭三琯將匕首貼在他的胸口, 粉紅色的傷疤提醒著她對他的仇恨。

  可是不久之後,他卻在這裡和鄭三琯並肩作戰, 金刀高舉,劈向逃竄的倭寇。

  贛州百姓的哭喊聲猶在耳邊,李承衍全身的血液似在沸騰。

  數月之前,贛州倭寇點燃錐引塞入火銃,燃燒的引線落在沾滿了油的城牆上,火舌在眨眼的瞬間彈起。火門炮轟塌城牆, 牆上的齊軍像熟透的葡萄,一個接一個墜落在地,空氣中瀰漫著人肉的氣味。

  然而數月之後,火門炮高架山門毫不留情朝著滄水上的倭寇攻擊,沙袋仿佛熟透的葡萄一個接一個砸落在倭寇的頭頂。火舌吞噬的不再是我華夏城牆,而是那攻城的一座座雲梯。

  硝煙四起。

  他四顧時卻不再茫然。

  以往奪皇位嘔心瀝血、爭江山眾叛親離,回首時常常問自己「值得嗎」。

  可在這一刻,李承衍似乎明白了何為天下,他付出這一切又是為了什麼。

  夕陽漸沉,夜色漸起,星河璀璨仿若她耳垂上的鈴鐺。

  火門炮的火力漸顯不足,炮聲的間隔越來越長。

  滄水下游逃竄的倭寇流兵越來越少,卻始終未見渡河的信號。

  李承衍掌心被汗浸濕,幾乎握不住金刀。

  忽而一個散兵從河中爬出來,似是認出他是主將,悄無聲息地摸到了李承衍的馬腿旁邊,舉起匕首狠狠戳下。

  天色昏暗,李承衍眼角餘光瞥見時,已來不及揮刀自保,只能眼睜睜等著馬腿被戳,戰馬發狂。

  可電光火石間,卻是鄭三琯臂上的穿雲弩,流星一般射中了那小兵的眉間。

  他怔怔地看著她,發梢因為汗水而晶晶發亮,眼眸因為拼命的神情而璀璨無雙,耳垂上的鈴鐺發出細碎的光。

  恍惚間意識到自己錯過了什麼,又恍惚間覺得自己還來得及。

  遠處忽而亮起耀眼的煙花,片刻後巨響傳來,在漸漸安寧的夜裡響徹雲霄。

  三琯笑了起來,那笑容比天邊的煙花還要燦爛。

  「十一,荀大哥來了!」

  四季山莊的煙花,鄭三琯終生難忘。

  而此時此刻她的笑容,李承衍亦銘記了這朝露一生。

  「渡江!」

  信號已來,李承衍無須再等,立刻下令。

  帶路的漁民早有準備,軍令之後,蘆葦盪中無數艘舢板漁舟探出頭來,朝著岸邊的齊軍駛去。

  李承衍恍如隔世。

  他曾為滄水之上的十餘只漁船險些丟了性命,可此時此刻,四千餘齊軍一個接一個登上了漁舟,暗夜中一批又一批渡過寬闊的水面。

  倭寇傷亡慘重,神機軍亦精疲力竭。

  城牆上火門炮停歇的間隙,給了倭寇緩兵集結的時機。

  倭寇兵器精良,炮轟城牆雖收效甚微,但火銃威力猶在,意志力亦十分懾人。五個時辰連續攻城之後,竟還能組成人牆架起火銃,朝著城牆上的守軍掃/射。

  李承衍與三琯趕到時,程雲已親自站在城牆上督戰。

  他輕功卓越,鬼魅一般穿梭在箭雨之中,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斬下一爬上城牆的倭寇首級。

  「雲哥哥!」三琯朗聲叫好,明明知道程雲聽不見,卻還是滿眼傾慕之色。

  李承衍默默看她,百感交雜。

  滄水岸邊的齊軍、城牆上的神機軍和山麓上的荀遠三角鼎力,將倭寇包圍於其中。

  一日圍攻後,神機軍頹勢漸顯,靠著城牆上的守軍硬撐。遠遠望去,已有零星倭寇踩著疊高的骸骨衝上城牆。

  荀遠身旁站著四季山莊的楊莊主,見狀亦是如熱鍋上的螞蟻,急於將配好的火藥送入城中,緩解火門炮彈藥不足的壓力。

  楊莊主摩拳擦掌:「為何還不行動?倭寇火銃數量駭人,定王怕是撐不了太久。」

  荀遠遠遠望著滄水岸邊的李承衍,輕輕搖頭:「再等…等。」

  此行抗倭,近百莊戶隨荀遠一同前來,已是楊莊主為保家衛國傾盡所有——可這點人數在火銃火力之下,根本不值一提。

  他們要將硝石硫磺送入城牆,若沒有李承衍配合掩護,就會立時變成倭寇的活靶子。

  可李承衍遲遲沒有動作,只是靜靜看著在火門炮轟之下固若金湯的滄水城牆。

  齊軍軍紀嚴明,主帥未動,士兵不會自作主張,只將偶爾逃竄的倭寇散兵就地處理。

  城牆上神機軍靠火器防守,火器需要火藥。

  荀遠自四季山莊運來硝石硫磺,枕戈待旦等待齊軍掩護送入城中。

  而擁有穿雲弩的李承衍,恰恰可以在現在坐收漁翁之利。

  繼續如現在般消耗下去,失去了後援的程雲必死無疑。

  所有人的結局,都只在李承衍的一念之間。

  第88章 吾皇萬歲  水中圓月,篆工作古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