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頁
顧鸞字字擲地有聲,皇后一時怔住,好似在判斷她話中虛實。
轉而又問一聲輕笑,顧鸞的口吻重新柔和下去:「如今,輪到臣妾做主了。」
她一壁說著,一壁腹誹自己這般抑揚頓挫的口吻聽來實在不像好人。
可在宮中活了幾十年,她總歸明白,有時想將事情辦成就是要做壞人,或者至少要看起來像個壞人、惡人。
是以她直視著皇后,一字一頓地告訴她:「娘娘安心留在行宮修身養性,本宮擔保永昌無虞。皇上重視嫡子,亦不會怠慢他,只消他自己擔的起那承繼大統的眾人,儲君之位必定非嫡長子莫屬,非臣妾一個寵妃能夠動搖,朝臣們也不會答應――這一點,娘娘出身世家,勢必比臣妾更加清楚。」
皇后目光怔忪,一時未言,又是那副在判斷她話中虛實的樣子了。
「而若娘娘不能安心。」顧鸞下頜微抬,「臣妾為了自己的命,便顧不得娘娘與永昌的性命。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娘娘不要逼臣妾才好。」
這話說得口吻輕飄,又包含威脅。
皇后面上怒色再生,一時極重,一時又緩和些許,萬般矛盾在此刻盡數體現。顧鸞將這一切盡收眼底,終是聽到一句憤恨的質問:「本宮憑什麼信你!」
「因為娘娘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她笑了笑,「昨晚宮宴散後,皇上手上便也起了疹子,只是皇上按著不提罷了。倘若娘娘再生事端,皇上將這般傷及聖體的重罪公諸於世,娘娘說得清楚麼?」
「不可能!」皇后即刻否認。
她激動起來,想衝到顧鸞面前爭辯,但被兩名宦官死死攔著,只得嚷道:「不可能!皇上……皇上怎麼可能起疹子!本宮沒動那隻錦盒!」
「這臣妾就不清楚了。」顧鸞平靜地搖搖頭,這便站起了身,「個中利弊,臣妾都已同娘娘說明白,娘娘自己掂量輕重便是。」
「只是萬望娘娘想明白,若娘娘再做什麼糊塗事以致廢后,永昌這嫡長子的地位便也不那麼穩了。」
言及此處,她笑起來:「到時才真是親者痛,仇者快。」
「你栽贓本宮!」皇后一聲聲罵著,「是你栽贓本宮!皇上那麼寵你,你怎能……」
「永昌還是娘娘的親兒子呢,娘娘不也動了?」顧鸞輕描淡寫地反問,皇后聲音滯住。
她看著皇后的神情,自問自己這個壞人辦得可真到位。可惜楚稷不在,否則他必要誇她會演戲。
――她如此想著,結果卻是剛走出寢殿就迎上了他苦笑的樣子:「真會演。」
他聲音放得極輕,她還是趕忙將他拉遠了,小聲問他:「怎麼還是來了?」
「不放心你。」他搖搖頭,「道理說明白就行了,何苦扮個惡人?」
顧鸞沉了沉:「有些道理隨著時光推移終究會懂,但要避免眼皮子底下的節外生枝,恐嚇常比推心置腹更有用。」
他眸光微凝,目不轉睛地看著她,看了半晌,笑意漫開:「這人精的樣子,是跟上輩子越來越像了。」
她眨眨眼:「不好麼?」
「好啊。」他輕嘖,攬著她往外走,「不過依我看,皇后未必能自己想明白那些道理。」
「放心吧。」她神色輕鬆,「我安排好了。」
第102章 終章(含營養液15000加更)(幸有這重來的一世,讓他們...)
回到清心苑, 顧鸞原想傳景雲來見,卻聽宦官稟說:「太后娘娘來了。」
顧鸞與楚稷相視一望,楚稷淡笑:「正好朕這兩日沒顧上向母后問安。」
言畢他就要與她一同進殿, 可面前的宦官面露難色:「……太后娘娘想單獨和貴妃娘娘說說話。」
他邊說邊偷眼看顧鸞, 顧鸞瞧得出他的為難,想了想就告訴楚稷:「太后娘娘從未為難過我。你先回清涼殿吧, 我一會兒就來。」
楚稷皺眉, 她又道:「你若不放心,就把張公公給我留下。」
楚稷想想, 點了頭,便吩咐張俊留在門外,囑咐他若聽見什麼不好的動靜即刻前去稟話,而後自己便先回清涼殿去了。
顧鸞定一定神, 提步入了殿。
寢殿之中, 太后已將宮人盡數屏退, 獨自坐在茶榻上品著茶。見顧鸞進來, 她抬了下眼:「貴妃來了,坐吧。」
顧鸞福一福身,自去另一側落座,太后打量著她:「如今哀家不讓皇帝陪你一道進來, 你倒也不害怕了。」
顧鸞頷首:「太后娘娘從前說這些宮闈鬥爭不必讓皇上知道, 臣妾明白太后娘娘的意思。」
太后點頭:「你既知哀家想與你談些什麼, 哀家便也不繞彎子了。」言及此處,她眸中微微透出幾許凌意,「人有野心從來不是錯, 但皇帝還年輕,雖朝政清明, 也尚還要忌憚那些世家三分。你想這個時候動搖後位,這不行。哀家希望你別犯糊塗,別把事情鬧到覆水難收的地步。」
顧鸞笑了笑:「臣妾從不想動搖後位,皇上也不想廢后。端午的這場戲,正是為保住皇后娘娘的後位才演的。」
「戲?」太后皺眉,目光劃在她臉上,像刀子。
顧鸞離席,深福下去,坦然地將一切打算娓娓道出。其中自也沒省去皇后的步步緊逼,亦提及了永昌每每從棲鳳宮回到楚稷身邊都有些低落的事情。
說罷,她低著頭:「臣妾和皇上從前都覺得皇后娘娘縱使心有執念,也並非惡人,此番她動手動到皇長子身上,臣妾與皇上皆感意外。誠然,臣妾知道皇后娘娘不會真害了皇長子,是拿準了那藥粉只會引起敏症而無其他害處才敢用,可世人由善轉惡多是這樣一步步促成的。皇后娘娘心魔漸深由此已可窺見一斑,若再放任下去,遲早釀成大禍。」
轉而又問一聲輕笑,顧鸞的口吻重新柔和下去:「如今,輪到臣妾做主了。」
她一壁說著,一壁腹誹自己這般抑揚頓挫的口吻聽來實在不像好人。
可在宮中活了幾十年,她總歸明白,有時想將事情辦成就是要做壞人,或者至少要看起來像個壞人、惡人。
是以她直視著皇后,一字一頓地告訴她:「娘娘安心留在行宮修身養性,本宮擔保永昌無虞。皇上重視嫡子,亦不會怠慢他,只消他自己擔的起那承繼大統的眾人,儲君之位必定非嫡長子莫屬,非臣妾一個寵妃能夠動搖,朝臣們也不會答應――這一點,娘娘出身世家,勢必比臣妾更加清楚。」
皇后目光怔忪,一時未言,又是那副在判斷她話中虛實的樣子了。
「而若娘娘不能安心。」顧鸞下頜微抬,「臣妾為了自己的命,便顧不得娘娘與永昌的性命。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娘娘不要逼臣妾才好。」
這話說得口吻輕飄,又包含威脅。
皇后面上怒色再生,一時極重,一時又緩和些許,萬般矛盾在此刻盡數體現。顧鸞將這一切盡收眼底,終是聽到一句憤恨的質問:「本宮憑什麼信你!」
「因為娘娘除此之外,別無他法。」她笑了笑,「昨晚宮宴散後,皇上手上便也起了疹子,只是皇上按著不提罷了。倘若娘娘再生事端,皇上將這般傷及聖體的重罪公諸於世,娘娘說得清楚麼?」
「不可能!」皇后即刻否認。
她激動起來,想衝到顧鸞面前爭辯,但被兩名宦官死死攔著,只得嚷道:「不可能!皇上……皇上怎麼可能起疹子!本宮沒動那隻錦盒!」
「這臣妾就不清楚了。」顧鸞平靜地搖搖頭,這便站起了身,「個中利弊,臣妾都已同娘娘說明白,娘娘自己掂量輕重便是。」
「只是萬望娘娘想明白,若娘娘再做什麼糊塗事以致廢后,永昌這嫡長子的地位便也不那麼穩了。」
言及此處,她笑起來:「到時才真是親者痛,仇者快。」
「你栽贓本宮!」皇后一聲聲罵著,「是你栽贓本宮!皇上那麼寵你,你怎能……」
「永昌還是娘娘的親兒子呢,娘娘不也動了?」顧鸞輕描淡寫地反問,皇后聲音滯住。
她看著皇后的神情,自問自己這個壞人辦得可真到位。可惜楚稷不在,否則他必要誇她會演戲。
――她如此想著,結果卻是剛走出寢殿就迎上了他苦笑的樣子:「真會演。」
他聲音放得極輕,她還是趕忙將他拉遠了,小聲問他:「怎麼還是來了?」
「不放心你。」他搖搖頭,「道理說明白就行了,何苦扮個惡人?」
顧鸞沉了沉:「有些道理隨著時光推移終究會懂,但要避免眼皮子底下的節外生枝,恐嚇常比推心置腹更有用。」
他眸光微凝,目不轉睛地看著她,看了半晌,笑意漫開:「這人精的樣子,是跟上輩子越來越像了。」
她眨眨眼:「不好麼?」
「好啊。」他輕嘖,攬著她往外走,「不過依我看,皇后未必能自己想明白那些道理。」
「放心吧。」她神色輕鬆,「我安排好了。」
第102章 終章(含營養液15000加更)(幸有這重來的一世,讓他們...)
回到清心苑, 顧鸞原想傳景雲來見,卻聽宦官稟說:「太后娘娘來了。」
顧鸞與楚稷相視一望,楚稷淡笑:「正好朕這兩日沒顧上向母后問安。」
言畢他就要與她一同進殿, 可面前的宦官面露難色:「……太后娘娘想單獨和貴妃娘娘說說話。」
他邊說邊偷眼看顧鸞, 顧鸞瞧得出他的為難,想了想就告訴楚稷:「太后娘娘從未為難過我。你先回清涼殿吧, 我一會兒就來。」
楚稷皺眉, 她又道:「你若不放心,就把張公公給我留下。」
楚稷想想, 點了頭,便吩咐張俊留在門外,囑咐他若聽見什麼不好的動靜即刻前去稟話,而後自己便先回清涼殿去了。
顧鸞定一定神, 提步入了殿。
寢殿之中, 太后已將宮人盡數屏退, 獨自坐在茶榻上品著茶。見顧鸞進來, 她抬了下眼:「貴妃來了,坐吧。」
顧鸞福一福身,自去另一側落座,太后打量著她:「如今哀家不讓皇帝陪你一道進來, 你倒也不害怕了。」
顧鸞頷首:「太后娘娘從前說這些宮闈鬥爭不必讓皇上知道, 臣妾明白太后娘娘的意思。」
太后點頭:「你既知哀家想與你談些什麼, 哀家便也不繞彎子了。」言及此處,她眸中微微透出幾許凌意,「人有野心從來不是錯, 但皇帝還年輕,雖朝政清明, 也尚還要忌憚那些世家三分。你想這個時候動搖後位,這不行。哀家希望你別犯糊塗,別把事情鬧到覆水難收的地步。」
顧鸞笑了笑:「臣妾從不想動搖後位,皇上也不想廢后。端午的這場戲,正是為保住皇后娘娘的後位才演的。」
「戲?」太后皺眉,目光劃在她臉上,像刀子。
顧鸞離席,深福下去,坦然地將一切打算娓娓道出。其中自也沒省去皇后的步步緊逼,亦提及了永昌每每從棲鳳宮回到楚稷身邊都有些低落的事情。
說罷,她低著頭:「臣妾和皇上從前都覺得皇后娘娘縱使心有執念,也並非惡人,此番她動手動到皇長子身上,臣妾與皇上皆感意外。誠然,臣妾知道皇后娘娘不會真害了皇長子,是拿準了那藥粉只會引起敏症而無其他害處才敢用,可世人由善轉惡多是這樣一步步促成的。皇后娘娘心魔漸深由此已可窺見一斑,若再放任下去,遲早釀成大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