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就在吳王二人居高臨下說一些閒話之時,下面的高氏叔侄,卻不得不進入一些事關國家興衰、家族存亡的要害言語了。

  「貞壽,我聽宋人說,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咱們這般幾百年的大族,雖說有了一些不妥當的事情,可到底根深蒂固、枝葉繁茂,想要敗壞起來,總得家中自殺自滅起來,才能一敗塗地……如今你為爭一口氣,居然引那位趙宋官家入局,豈不是要壞我高氏大局?」高量成立在玉璧側,滿臉無奈。

  「叔父何必如此堂皇?」高貞壽冷笑以對。「高氏大局早被你敗壞的乾淨了……你做的初一,侄兒做不得十五嗎?再說了,沒有趙宋官家,咱們兩宗便不鬥了?你便能保住布燮之位?」

  「便是保不住布燮之位,也不能讓你安生。」高量成終於冷臉。

  「所以我才引了趙官家進來。」高貞壽凜然不懼。「高量成!說一千道一萬,我們北宗才是嫡脈,我才是先中國公的嫡長孫!便是其餘支系,也都認我!如今我年長勢成,你本該退位讓賢!」

  「我若是不讓呢?」高量成也發起狠來。「我領南宗經營威楚幾十年,除非發大兵來取,誰能動我根基?大宋雖有百戰精銳幾十萬,可水土不服、道路艱難,不見得能把我掀了!」

  「那我就不掀好了。」高貞壽依然從容。「段和譽諸子奪嫡,國中混亂,我自北面放開道路,引五千趙宋鐵甲入國都,自行廢立,自任布燮……你想在威楚當你的一郡布燮便去當好了,關我甚事?便是自封個無量山佛祖說不得燕京那位官家都樂的敕封……人家連個石頭都樂意封,何況叔父一個執掌一郡的大活人呢?」

  高量成目瞪口呆,旋即強辯:「我還有鄯闡府(昆明)。」

  「鄯闡府難得平野,且東面都是不服段氏與我們高氏的黑蠻……只要我打開道路,引宋軍進來,你能守鄯闡府?你不知道黑蠻的楊氏一直在與北面認親,求封公爵的事情嗎?」高貞壽愈發冷笑。

  「貞壽,你在引狼入室。」高量成壓低聲音相對。「大宋進來了,楊氏與黑蠻再起來了,於我們高氏到底有什麼好處?只是徒勞失去鄯闡府而已……而且,時間一久,趙宋遲早吞併段氏,布燮之位也是白捱。」

  「既如此,叔父何妨將鄯闡府與布燮之位交予侄兒我?」高貞壽只覺得可笑。「如此,我自然不會再引狼入室。」

  高量成也只能冷笑。

  見到對方如此姿態,高貞壽也顯得光棍起來:

  「叔父!現在的局面是,你有威楚不假,但無論如何,將來最多也只可能保有威楚一府之地!而我原本只有統謀府,再怎麼樣也不會更少……我憑什麼不爭?」

  「同族之……」高量成無奈,勉力來做苦口婆心之態。

  「同族!同族!還引狼入室?說的好像這幾十年威楚與鄯闡有我們北宗一份一般!」高貞壽愈發不耐。「你們南宗處事,比北面的狼還要差上幾分,人家至少還能公平買賣,以禮相待,還能讓我二弟一路中了進士,點到知州,而你們南宗幾十年下來,卻只將我們北宗當成賊一般防範……南北兩宗,早就不是一家了!而這,全都是你以偏支出身偏偏要戀棧權位不去的結果!」

  「我們不能只說族中私利,還要說國家公務。」高量成試圖盡最後一份努力。「你這麼做,大理國勢如何?」

  「差不多就行了!」高貞壽徹底厭煩。「說的好像我們沒有許你與段和譽做大事一般……交趾內亂,你們扶持翁申利,軍械、錢財、糧食,流水般砸過去,國庫都砸空了,到底成了沒有?我們北宗拖後腿了沒有?多少年和北面交易茶銅的積攢,都被你們想著法給掏空了!」

  高量成長嘆一聲,扶著剛剛被敕封的無量玉璧坐了下來,絲毫不顧水花濺到身上。

  「叔父,有些話,咱們只能在這裡說。」

  見此情狀,高貞壽也幽幽起來。「你們為什麼要不顧大理與交趾百年邦交去扶持翁申利,真以為我不懂嗎?還不是趙宋北伐、宋金決戰的威勢驚到你們了?還不是你們看著大遼滅國西走,大宋浴火重生,心裡多少有了計較……」

  「是啊。」高量成面露疲色。「大家都是唐末亂世而起,一兩百年下來,有一個算一個,全都一代不如一代,一個個內囊倒出來了,而偏偏大宋倒得快,興復的也快,眼瞅著又有一統八荒之勢,各家自然要各自求生。西遼那裡,是另起爐灶,另闢蹊徑,而我們卻是百足之蟲死而不僵的局面。所以,我才與段和譽商量了此策,想著一面吞地自強,加強縱深,一面禍水東南引,將交趾弄亂,做個獻祭,換自家幾十年安泰。可……」

  「可說到根子上,不是已經敗了嗎?」高貞壽接口言道。「打了四五年,國庫打空了,民力疲敝了,黑蠻都要再造反了,結果還是敗了,而偏偏大宋北伐後先去修了七八年的大河,現在國力充盈了,才裝作剛剛騰出手來的樣子,四下張望,正輪到咱們大理落到人家眼裡了……所以,叔父,你也不要裝,我不信你心裡沒有準備。」

  「我自然有過考量。」高量成捂著臉對道。「而且,早與那位吳國舅私下透露過,燕京的趙官家怕是也曉得……貞壽,北宗若真存了爭到底的心思,我就把大理獻出去!」

  這次輪到高貞壽目瞪口呆,愕然當場。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