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頁
秦承嗣站在城樓上,右手死攥著馬槊,面目越發沉重。
對方破了重甲騎兵,現如今城中尚還有數萬大軍。雙方若是打起來……
「陳嘉,你覺得我等還有幾分勝算?」
陳嘉說話難聽歸難聽,但素來公平公正,從不偏頗。
此刻,秦承嗣很想聽一聽陳嘉的意見。
陳嘉苦笑,「陛下既然問出這個問題,心裡便已經有了成算,又何必來問臣呢?」
說什麼有了成算,不過是在身後眾將士面前,給他留了些面子罷了。能夠問出這樣的問題,說明秦承嗣心中已有了怯意。
他的城中的確囤積了數萬大軍,可皂衣軍連重甲騎兵都能破,他身後那數萬大軍,身體素質以及訓練程度還遠遠比不上皂衣軍。
若真打起血腥殘酷的肉搏戰,秦承嗣自己都對他手下的兵沒信心。
「陛下」,熊正陽說道,「臣懇請陛下速速出城!」
眼看著秦承嗣還站在那裡,雙腳宛如老樹生根,一動不動。
熊正陽一急,連聲勸道,「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德州不過小小一府罷了,若陛下返回京都,京都牆高城堅,又有何懼?!」
這話絲毫沒能勸得動秦承嗣,反倒提醒了他秦承章的下場。
「愛卿不必多言,朕意已決」,說著,秦承嗣坦然道,「去,將朕的九旒龍旂打起來!」
「陛下!!」
熊正陽虎目含淚,九旒龍旂乃天子旗幟。為了避免皂衣軍探聽,陛下一直沒有將此儀仗打起來。
如今這般,怕是要死守德州城,將皂衣軍抵禦在黃河岸邊。
威風赫赫的九旒龍旂一打起來,德州城中上下竟然軍心大振。
陛下真的在這裡!不是騙人的!
說到底,就算皇帝平時傳了軍令,說他真的在這裡。對於底層士卒而言,他們也是不信的。
如今九旒龍旂一打起來,碩大的旗幟迎風招展,令人側目。
這下子底層士卒終於有了真實感,陛下原來真的在此地,與我等欲血奮戰,共同拼殺!
手持千里鏡,正觀察敵情的、打算下令強攻的劉三俊頓時一愣。
秦承嗣在德州?
姚爽怎麼沒說?
劉三俊轉念一想。情搜科固然已經在北方鋪了許多釘子,可根基到底不如南方深厚。若是秦承嗣深居簡出,姚爽還真不一定知道。
不過九旒龍旂在,並不一定代表人也在。
若是人不在的話……
劉三俊生怕對方學沈游,以身為誘餌,吸引皂衣軍大軍駐紮於此,緊接著派遣北齊大軍去攻打皂衣軍鎮守的城池。
想著,劉三俊張口說道,「傳令下去!城樓之上的那杆旗幟便是象徵天子的九旒龍旂,誰今日能夠折了那杆旗子,便算作特等戰功!」
不管旗子底下到底有沒有人,只要撅折了那杆旗幟,便會對北齊軍心造成巨大的打擊,這就已經夠了。
劉三俊此言一出,身邊眾將士盡皆譁然。
先登上府級別城池的人、斬殺超過三千人軍隊的首領都不過是一等戰功。
迄今為止,獲得特等功的唯有老一輩的劉三俊、姚爽、陳章、馬平泰等人。
誰要是能拿到這個特等戰功,那可真是太光榮了!
劉三俊又說道,「若城樓上真的有天子,我等拿下他,便能定鼎天下,終結亂世!青史之上,必有汝名!」
名聲與戰功、理想與抱負都在激勵著他們,城樓下的皂衣軍竟然比城樓上的北齊士卒還要興奮。
第226章
雙方均情緒亢奮之下,攻城極快就開始了。
南城牆中段被轟出了個口子,秦承嗣便命□□兵攔截於此處。
一字排開,若有敵來犯,便以□□戳刺。皂衣軍一波衝鋒之下死傷數百騎兵卻依然不得入。
無可奈何,只好退去。
真論起人數來,秦承嗣手上原本有十萬兵馬,分潤出去鎮守各州縣的有四萬,德州城內鎮守六萬。
六萬人馬占據著守城之利,要抵擋五萬皂衣軍的進攻,並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
然而皂衣軍器械之堅超越了秦承嗣的預設。
對方眼看著無法以人力進攻塌陷區域,火炮又昂貴,乾脆直接用配重式投石機將礌石源源不斷的往城門上、塌陷處砸。
巨石當空砸下,凡是被擦著挨著,即刻皮開肉綻,更別提直接被砸死的了。
然而城中士卒有六萬人,被秦承嗣激勵,死守之下皂衣軍竟不得入。
接連三日,皂衣軍猛攻,北齊死守。雙方竟隱隱有了僵持之勢。
「不能再這麼下去了」,趙識直接說道,「若是黃河河面上的冰化掉,我們再來就不方便了」。
屆時只能藉助浮橋或是船隻,這樣勢必要進行爭奪戰,並且再來一次還是要攻城。還不如現在一鼓作氣打下來。
「他們囤積了這麼多士卒在城中,一定需要大量的糧食,由我帶人去截斷他們後勤輸送的糧道」,趙識直言道,「屆時,將沒糧的消息放出去。我就不信他們還能死守?!」
北齊又不是急行軍,不會像皂衣軍那樣將糧食提前製作好並且分發下去。
他們需要埋鍋做飯,隊伍越龐大,運轉效率越低,人心也就越不齊。
趙識直言道,「將軍,情搜科可有關於對方糧道的情報?」
對方破了重甲騎兵,現如今城中尚還有數萬大軍。雙方若是打起來……
「陳嘉,你覺得我等還有幾分勝算?」
陳嘉說話難聽歸難聽,但素來公平公正,從不偏頗。
此刻,秦承嗣很想聽一聽陳嘉的意見。
陳嘉苦笑,「陛下既然問出這個問題,心裡便已經有了成算,又何必來問臣呢?」
說什麼有了成算,不過是在身後眾將士面前,給他留了些面子罷了。能夠問出這樣的問題,說明秦承嗣心中已有了怯意。
他的城中的確囤積了數萬大軍,可皂衣軍連重甲騎兵都能破,他身後那數萬大軍,身體素質以及訓練程度還遠遠比不上皂衣軍。
若真打起血腥殘酷的肉搏戰,秦承嗣自己都對他手下的兵沒信心。
「陛下」,熊正陽說道,「臣懇請陛下速速出城!」
眼看著秦承嗣還站在那裡,雙腳宛如老樹生根,一動不動。
熊正陽一急,連聲勸道,「陛下,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德州不過小小一府罷了,若陛下返回京都,京都牆高城堅,又有何懼?!」
這話絲毫沒能勸得動秦承嗣,反倒提醒了他秦承章的下場。
「愛卿不必多言,朕意已決」,說著,秦承嗣坦然道,「去,將朕的九旒龍旂打起來!」
「陛下!!」
熊正陽虎目含淚,九旒龍旂乃天子旗幟。為了避免皂衣軍探聽,陛下一直沒有將此儀仗打起來。
如今這般,怕是要死守德州城,將皂衣軍抵禦在黃河岸邊。
威風赫赫的九旒龍旂一打起來,德州城中上下竟然軍心大振。
陛下真的在這裡!不是騙人的!
說到底,就算皇帝平時傳了軍令,說他真的在這裡。對於底層士卒而言,他們也是不信的。
如今九旒龍旂一打起來,碩大的旗幟迎風招展,令人側目。
這下子底層士卒終於有了真實感,陛下原來真的在此地,與我等欲血奮戰,共同拼殺!
手持千里鏡,正觀察敵情的、打算下令強攻的劉三俊頓時一愣。
秦承嗣在德州?
姚爽怎麼沒說?
劉三俊轉念一想。情搜科固然已經在北方鋪了許多釘子,可根基到底不如南方深厚。若是秦承嗣深居簡出,姚爽還真不一定知道。
不過九旒龍旂在,並不一定代表人也在。
若是人不在的話……
劉三俊生怕對方學沈游,以身為誘餌,吸引皂衣軍大軍駐紮於此,緊接著派遣北齊大軍去攻打皂衣軍鎮守的城池。
想著,劉三俊張口說道,「傳令下去!城樓之上的那杆旗幟便是象徵天子的九旒龍旂,誰今日能夠折了那杆旗子,便算作特等戰功!」
不管旗子底下到底有沒有人,只要撅折了那杆旗幟,便會對北齊軍心造成巨大的打擊,這就已經夠了。
劉三俊此言一出,身邊眾將士盡皆譁然。
先登上府級別城池的人、斬殺超過三千人軍隊的首領都不過是一等戰功。
迄今為止,獲得特等功的唯有老一輩的劉三俊、姚爽、陳章、馬平泰等人。
誰要是能拿到這個特等戰功,那可真是太光榮了!
劉三俊又說道,「若城樓上真的有天子,我等拿下他,便能定鼎天下,終結亂世!青史之上,必有汝名!」
名聲與戰功、理想與抱負都在激勵著他們,城樓下的皂衣軍竟然比城樓上的北齊士卒還要興奮。
第226章
雙方均情緒亢奮之下,攻城極快就開始了。
南城牆中段被轟出了個口子,秦承嗣便命□□兵攔截於此處。
一字排開,若有敵來犯,便以□□戳刺。皂衣軍一波衝鋒之下死傷數百騎兵卻依然不得入。
無可奈何,只好退去。
真論起人數來,秦承嗣手上原本有十萬兵馬,分潤出去鎮守各州縣的有四萬,德州城內鎮守六萬。
六萬人馬占據著守城之利,要抵擋五萬皂衣軍的進攻,並不是什麼太難的事情。
然而皂衣軍器械之堅超越了秦承嗣的預設。
對方眼看著無法以人力進攻塌陷區域,火炮又昂貴,乾脆直接用配重式投石機將礌石源源不斷的往城門上、塌陷處砸。
巨石當空砸下,凡是被擦著挨著,即刻皮開肉綻,更別提直接被砸死的了。
然而城中士卒有六萬人,被秦承嗣激勵,死守之下皂衣軍竟不得入。
接連三日,皂衣軍猛攻,北齊死守。雙方竟隱隱有了僵持之勢。
「不能再這麼下去了」,趙識直接說道,「若是黃河河面上的冰化掉,我們再來就不方便了」。
屆時只能藉助浮橋或是船隻,這樣勢必要進行爭奪戰,並且再來一次還是要攻城。還不如現在一鼓作氣打下來。
「他們囤積了這麼多士卒在城中,一定需要大量的糧食,由我帶人去截斷他們後勤輸送的糧道」,趙識直言道,「屆時,將沒糧的消息放出去。我就不信他們還能死守?!」
北齊又不是急行軍,不會像皂衣軍那樣將糧食提前製作好並且分發下去。
他們需要埋鍋做飯,隊伍越龐大,運轉效率越低,人心也就越不齊。
趙識直言道,「將軍,情搜科可有關於對方糧道的情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