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況且陳嘉話糙理不糙,北齊的確需要一個繼承人。若他有個萬一,這秦家的江山還是要傳下去的。

  只是——

  「此事稍後再議」,秦承嗣道。

  皇后無子,剩下的妃子為了太子之位快要人頭打成狗頭了。

  況且孩子最大的一個也不過十歲,暫時還看不出來秉性如何。

  他也不可能潦潦草草,現在就把太子人選定下來。

  「啟稟陛下」,話最少,心最忠的熊正陽直接開口道,「陛下若是已經決定了,臣願為陛下效死!」

  徐伯英、陳嘉、葉玉泉都很無奈。

  熊正陽是秦承嗣侍衛出身,對他最是忠心,說東不往西。這會子贊同,一點也不奇怪。

  「好好」,秦承嗣連聲贊道,「卿不愧為朕之肱骨!」

  陳嘉還好些,徐伯英頓時又酸又妒。

  他是秦承嗣當年伴讀,都沒有此等厚愛,熊正陽小小侍衛出身,還是個軍戶出身的,竟也配稱「肱骨之臣」?

  徐伯英只好道,「臣亦願為陛下赴湯蹈火,萬死不辭!」

  兩人皆已表態,只剩下葉玉泉和陳嘉了。

  其實葉玉泉很想說,他覺得這事兒不成。就算陛下御駕親征,都未必打得過皂衣軍。但他要是敢這麼說,那就是被夷三族的命。

  姻親故舊,門生故吏都指著在他這棵大樹底下乘涼呢。

  葉玉泉只好道,「臣必盡力而為!」

  秦承嗣若是御駕親征,那麼在京都留守以及負責後勤的一定是葉玉泉。

  秦承嗣點點頭,便將目光看向了陳嘉。

  陳嘉跪地稽首,「啟稟陛下,若陛下御駕親征,那麼此戰……便是國運之爭」。

  秦承嗣打贏了仗,雙方就處於割據的狀態,或許北齊還能夠獲得翻盤的機會。

  可一旦秦承嗣戰敗,就算立下了太子,估計也無用了。

  因為到了那時,國庫為了打仗,最後的一點錢糧也耗盡了。更別提皇帝御駕親征都失敗了,這對民心是何等之大的打擊。

  屆時皂衣軍只會如狼似虎長驅直入,北齊覆滅就在頃刻之間了。

  秦承嗣知道陳嘉說的話固然刺耳,但都是實在話。於是他也平心靜氣道,「朕知曉了」。

  打贏了自然是一切都好,打輸了也是萬事皆休。

  但無論如何都要做些什麼。

  若是眼睜睜看著皂衣軍一步一步的逼近京都,像秦承章那樣當個縮頭烏龜,他不如去死!

  「此戰既已是國運之爭,陛下不如發動大齊上下,傾盡全力備戰」,陳嘉勸道。

  葉玉泉面上無波無瀾,手卻一個哆嗦。

  打仗無非就是人口和錢糧。陳嘉說要「發動上下」,其意思是要從民間大肆徵兵,還要向達官顯貴、世家大族們要糧要錢。

  葉玉泉突然就覺得今日殿中議事,堪比鴻門宴啊!

  皇帝這是擺明了要他從世家大族那裡要錢要糧啊!

  事實上,葉玉泉是真心實意的盼著秦承嗣能打贏的。在北齊當一個位高權重的首輔跟在皂衣軍那裡當一個投降的遺老,傻子都知道怎麼選。

  可秦承嗣要是剝削的太過,保不准都不用皂衣軍,北齊一眾勛貴大臣自己就先謀反了。

  但話是不能這麼說的。

  「啟稟陛下,臣以為不妥」,葉玉泉直言道,「近期境內已有小股流民起義,若是壓迫百姓太過,只怕起義擴大,後院著火,妨礙了陛下南下之路」。

  陳嘉直撇嘴,說什麼擔心百姓起義,是擔心他自己的黨羽利益受損吧!

  又或者,他不願意被陛下派遣去做此事。

  秦承嗣已經沒有耐心跟葉玉泉周旋了。正如陳嘉所言,這是關乎國運的戰爭。他已經打算扒光這幫達官顯貴、世家大族的皮,又何必還要在此處虛與委蛇呢?

  於是他皮笑肉不笑道,「葉首輔若是不願意,儘管直言。有的是人願意」。

  葉玉泉額間冷汗涔涔,趕緊跪地道,「啟稟陛下,承蒙陛下厚愛,臣不勝感激。必為陛下充盈國庫,籌措錢糧!」

  秦承嗣方才緩和了臉色,說道,「勞煩葉愛卿了」。

  葉玉泉苦笑。

  就這一句稱讚,得捨出去多少錢糧、面子、人脈,甚至還有他的地位。

  「不知葉愛卿半月之內可以籌措到多少錢糧?」

  葉玉泉心一梗。

  半個月?

  趕著投胎啊!

  「臣盡力而為」。

  這種事情哪有準話呢,只好說自己盡力。

  「朕要三十萬石糧食」,秦承嗣直接道。

  葉玉泉嘴唇都開始哆嗦起來。

  三十萬石糧食,能把京都半數的達官顯貴都搜刮一空。

  他葉玉泉就是大齊□□在世都辦不到,更別提他不過是和達官顯貴們拉幫結派、互惠互利的關係罷了。

  看上去葉玉泉是黨派首腦,但他若是侵害了黨派利益,他這個首腦頃刻之間就要被拋棄。

  「怎麼?葉愛卿做不到嗎?」

  「臣、臣」,葉玉泉哆嗦了兩句,額間冷汗涔涔,竟然活生生翻了個白眼,暈過去了。

  徐伯英目瞪口呆,心說這都可以?

  秦承嗣冷笑一聲,「來人,葉愛卿朝堂失儀,然朕憐其鬢髮蒼蒼、年邁體弱,令其回家修生養息」。

  昏倒的葉玉泉一時之間竟鬆了一口氣。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