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頁
陶萱蘇躲在樹後面,心驚膽戰,貴妃來勢洶洶,聽這架勢,是非搜毓德宮不可。難道終究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項琬琪絲毫不懼怕貴妃的威嚴,斥責道:「搜宮?可有父皇的旨意?貴妃娘娘,你不過是個妾,焉能在母后面前大放厥詞?母后再被禁足,也是楚國唯一的皇后娘娘。你可別亂了尊卑秩序!」
貴妃鐵了心。六公主受傷一事,沒能連消帶打地折辱皇后,恭王妃又一次撞進羅網之中,她豈能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只要抓到皇后和恭王妃私會,皇上必定龍顏大怒,皇后想要東山再起的可能性便是渺渺茫茫。
「皇上親自命本宮執掌六宮。二公主,不說你已經嫁了出去,就算你待字閨中,也沒資格教訓本宮!」
兩人爭辯不休,裡頭陶萱蘇嘴唇都咬紅了,已經做好向皇上負荊請罪的準備,儘可能撇清皇后、恭王,不牽連他們。忽然一道人影落在眼前,來人是項茂行的好朋友齊少卿,身姿矯健,行動如風,竟是從外頭翻進來的。
他做了一個「噓」的動作,對皇后耳語數句,便攜著陶萱蘇和盛嬤嬤直接飛出了高牆,落在另一條宮道上。無暇道謝解釋,陶萱蘇和盛嬤嬤急匆匆趕回清晏殿。
殿中歌舞四起,極盡盛世之繁榮。
陶萱蘇調整好面部表情,笑著回稟道:「皇上,六公主吃了一個粽子,很喜歡呢。她還託兒媳送這些荔枝給恭王。」
皇上點了點頭,道:「琬琪向來和茂行關係好,她這么小年紀,就懂得這些,很好。」
忽有人來報,貴妃娘娘和二公主在毓德宮門口鬧了起來。
皇上揉了揉眉心,這兩人一向不睦,一個是愛妃,一個是愛女,手心手背都是肉,誰也不忍心責罰。
正好酒足飯飽,歌舞又看膩了,皇上便擺駕毓德宮,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一群人井然有序地到了毓德宮,貴妃命人進去搜宮,二公主以身擋在門口,誰也不敢亂動。正怒目相對,誰也不肯讓誰。見皇上來了,方紛紛跪下。
皇上悻悻不樂地問道:「怎麼回事?」
貴妃娘娘眼中只看見皇上,未能將他身後的眾人一一辨清,況且陶萱蘇站在後頭人堆里,不能輕易看清。貴妃自以為來了救兵,洋洋道:「回稟皇上,有人看見恭王妃進了毓德宮。臣妾特來查證,不想二公主百般阻撓,其中必有蹊蹺。臣妾是為了後宮安寧才離席的,不知道二公主又是為何離席?莫不是和恭王妃串通一氣?」
二公主傲色不減,針鋒相對道:「我思念母后,來門口望一望不行嗎?犯了哪條宮規?倒是貴妃娘娘,閒著無聊就去多讀幾本書,整個後宮被你搞得烏煙瘴氣,上午太監推了六公主,這會兒又莫名其妙要搜母后的毓德宮,可真真是賢良淑德的貴妃娘娘。」
皇上面前,兩人還在呶呶不休地爭吵。
皇上不耐煩道:「好了!這麼多人面前,吵吵鬧鬧成何體統?貴妃,你說恭王妃在毓德宮裡面?你確定?」
曹嫻嫻看出貴妃勢必敗北,按捺不住,想提醒貴妃,可皇上面前,她不敢亂嚼舌根,只能皺眉瞪眼乾著急。
貴妃肯定道:「回稟皇上,的確有人看見恭王妃進了毓德宮,不知和皇后密謀什麼。」
皇上怒極反笑:「誰看見的?」明明恭王妃就在身後,貴妃卻胡言亂語,不知聽了誰的胡話。
貴妃安排人在皇后身邊盯著,可不敢供出那人的名字,否則皇上必定覺得她心懷不軌。於是貴妃只是低頭道:「皇上進去一查就知道了,臣妾絕對沒有說謊。」
陶萱蘇看戲看夠了,從後面走到前面,排眾而出,福了福身子,道:「貴母妃,妾身在這呢,可沒有進毓德宮。貴母妃的人莫不是看走了眼?」她不氣惱也不嘲笑,語氣平和,顯出一位王妃該有的端莊姿態。
貴妃一抬頭,竟然看見陶萱蘇瞧著自己!她又扭頭看了一眼緊閉的毓德宮宮門,怎麼回事?陶萱蘇怎麼會跟著皇上過來?她不是進了毓德宮嗎?她腦中仿佛驚雷滾滾,炸開無數電閃雷鳴,炸得她懵在原地,什麼都想不出,什麼都說不出。
此時,毓德宮宮門開了,皇后站在裡面,穿著樸素、氣態雍容,不敢踏出一步,恭恭敬敬行禮道:「臣妾拜見皇上。臣妾正在午睡,聽得外面吵鬧,便走出來一看。今日端午,不想因為臣妾擾了皇上的清靜,還請皇上恕罪。既然貴妃說有人進了毓德宮,那麼毓德宮的宮門已經敞開,搜宮便搜宮,但求還臣妾一個清白。」
二公主瞧見皇后娘娘,早忍不住珠淚滴落,喃喃道:「母后,母后……」
皇上怒容滿面,雙眉緊皺,對貴妃呵斥道:「你還有什麼可說的?無事生非,跑到這來撒野,貴妃,朕看你實在是荒唐過了頭。」
「皇……皇上,臣妾……臣妾……」貴妃瑟瑟發抖,此時此刻,哪裡還能想得出對策?
皇后深深地望著皇上,柔和道:「皇上,臣妾禁足以來,一直焚香禮佛,祈求佛祖原諒臣妾的罪過。今日得見聖顏,也是佛祖可憐臣妾。臣妾早起做了一些甜粽子,還請皇上笑納。臣妾有罪之身,不宜出門,便請李公公拿回去,給皇上嘗嘗,也算臣妾的一點心意。」
皇上身邊的大太監李祿不知該不該接這份甜粽子,睃著皇上明眛不清的神色,動也不是,不動也不是。
項琬琪絲毫不懼怕貴妃的威嚴,斥責道:「搜宮?可有父皇的旨意?貴妃娘娘,你不過是個妾,焉能在母后面前大放厥詞?母后再被禁足,也是楚國唯一的皇后娘娘。你可別亂了尊卑秩序!」
貴妃鐵了心。六公主受傷一事,沒能連消帶打地折辱皇后,恭王妃又一次撞進羅網之中,她豈能放過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只要抓到皇后和恭王妃私會,皇上必定龍顏大怒,皇后想要東山再起的可能性便是渺渺茫茫。
「皇上親自命本宮執掌六宮。二公主,不說你已經嫁了出去,就算你待字閨中,也沒資格教訓本宮!」
兩人爭辯不休,裡頭陶萱蘇嘴唇都咬紅了,已經做好向皇上負荊請罪的準備,儘可能撇清皇后、恭王,不牽連他們。忽然一道人影落在眼前,來人是項茂行的好朋友齊少卿,身姿矯健,行動如風,竟是從外頭翻進來的。
他做了一個「噓」的動作,對皇后耳語數句,便攜著陶萱蘇和盛嬤嬤直接飛出了高牆,落在另一條宮道上。無暇道謝解釋,陶萱蘇和盛嬤嬤急匆匆趕回清晏殿。
殿中歌舞四起,極盡盛世之繁榮。
陶萱蘇調整好面部表情,笑著回稟道:「皇上,六公主吃了一個粽子,很喜歡呢。她還託兒媳送這些荔枝給恭王。」
皇上點了點頭,道:「琬琪向來和茂行關係好,她這么小年紀,就懂得這些,很好。」
忽有人來報,貴妃娘娘和二公主在毓德宮門口鬧了起來。
皇上揉了揉眉心,這兩人一向不睦,一個是愛妃,一個是愛女,手心手背都是肉,誰也不忍心責罰。
正好酒足飯飽,歌舞又看膩了,皇上便擺駕毓德宮,看看到底發生了什麼。
一群人井然有序地到了毓德宮,貴妃命人進去搜宮,二公主以身擋在門口,誰也不敢亂動。正怒目相對,誰也不肯讓誰。見皇上來了,方紛紛跪下。
皇上悻悻不樂地問道:「怎麼回事?」
貴妃娘娘眼中只看見皇上,未能將他身後的眾人一一辨清,況且陶萱蘇站在後頭人堆里,不能輕易看清。貴妃自以為來了救兵,洋洋道:「回稟皇上,有人看見恭王妃進了毓德宮。臣妾特來查證,不想二公主百般阻撓,其中必有蹊蹺。臣妾是為了後宮安寧才離席的,不知道二公主又是為何離席?莫不是和恭王妃串通一氣?」
二公主傲色不減,針鋒相對道:「我思念母后,來門口望一望不行嗎?犯了哪條宮規?倒是貴妃娘娘,閒著無聊就去多讀幾本書,整個後宮被你搞得烏煙瘴氣,上午太監推了六公主,這會兒又莫名其妙要搜母后的毓德宮,可真真是賢良淑德的貴妃娘娘。」
皇上面前,兩人還在呶呶不休地爭吵。
皇上不耐煩道:「好了!這麼多人面前,吵吵鬧鬧成何體統?貴妃,你說恭王妃在毓德宮裡面?你確定?」
曹嫻嫻看出貴妃勢必敗北,按捺不住,想提醒貴妃,可皇上面前,她不敢亂嚼舌根,只能皺眉瞪眼乾著急。
貴妃肯定道:「回稟皇上,的確有人看見恭王妃進了毓德宮,不知和皇后密謀什麼。」
皇上怒極反笑:「誰看見的?」明明恭王妃就在身後,貴妃卻胡言亂語,不知聽了誰的胡話。
貴妃安排人在皇后身邊盯著,可不敢供出那人的名字,否則皇上必定覺得她心懷不軌。於是貴妃只是低頭道:「皇上進去一查就知道了,臣妾絕對沒有說謊。」
陶萱蘇看戲看夠了,從後面走到前面,排眾而出,福了福身子,道:「貴母妃,妾身在這呢,可沒有進毓德宮。貴母妃的人莫不是看走了眼?」她不氣惱也不嘲笑,語氣平和,顯出一位王妃該有的端莊姿態。
貴妃一抬頭,竟然看見陶萱蘇瞧著自己!她又扭頭看了一眼緊閉的毓德宮宮門,怎麼回事?陶萱蘇怎麼會跟著皇上過來?她不是進了毓德宮嗎?她腦中仿佛驚雷滾滾,炸開無數電閃雷鳴,炸得她懵在原地,什麼都想不出,什麼都說不出。
此時,毓德宮宮門開了,皇后站在裡面,穿著樸素、氣態雍容,不敢踏出一步,恭恭敬敬行禮道:「臣妾拜見皇上。臣妾正在午睡,聽得外面吵鬧,便走出來一看。今日端午,不想因為臣妾擾了皇上的清靜,還請皇上恕罪。既然貴妃說有人進了毓德宮,那麼毓德宮的宮門已經敞開,搜宮便搜宮,但求還臣妾一個清白。」
二公主瞧見皇后娘娘,早忍不住珠淚滴落,喃喃道:「母后,母后……」
皇上怒容滿面,雙眉緊皺,對貴妃呵斥道:「你還有什麼可說的?無事生非,跑到這來撒野,貴妃,朕看你實在是荒唐過了頭。」
「皇……皇上,臣妾……臣妾……」貴妃瑟瑟發抖,此時此刻,哪裡還能想得出對策?
皇后深深地望著皇上,柔和道:「皇上,臣妾禁足以來,一直焚香禮佛,祈求佛祖原諒臣妾的罪過。今日得見聖顏,也是佛祖可憐臣妾。臣妾早起做了一些甜粽子,還請皇上笑納。臣妾有罪之身,不宜出門,便請李公公拿回去,給皇上嘗嘗,也算臣妾的一點心意。」
皇上身邊的大太監李祿不知該不該接這份甜粽子,睃著皇上明眛不清的神色,動也不是,不動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