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頁
皇后默然,她知道茂行是個孝順的好孩子。可惜母子二人都被別人算計了。
「母后對父皇的作為心有不甘,所以不肯低頭。恕兒媳斗膽,父皇乃九五之尊,人人都順著他,就算他錯了,他也不會認錯的,還得旁人找個台階過去,他才會下來不是。」
同樣,皇后也需要一個台階。
皇后在深宮浸淫多年,何嘗不曉得這道理。她無聲嘆道:「不要以你的心思來揣測皇上和本宮的關係。」
陶萱蘇看著碟盤裡的菜,想起來上輩子皇后禁足一年後暴斃身亡,是因為中毒。她偶然聽到貴妃說差人每日往皇后的飲食里下毒,皇后吃多了,漸漸體內積毒,才會不到四十歲就撒手人寰。
皇后還要再吃一口小雞燉蘑菇里的雞肉,陶萱蘇攔住道:「母后,您枯坐深宮,膳食是外頭送進來的。從前有人要害您要害恭王,現在也是一樣的。您確定這些菜都是乾淨無毒的嗎?」
「你什麼意思?」
「母后不願向父皇低頭,兒媳尊重母后的意願,不敢多言。恭王和兒媳最大的願望就是都看到母后平安健康。可母后獨自在深宮支撐,我們實在不放心。就拿這膳食來說,會不會有人動了手腳?」陶萱蘇決定試一下,依照上輩子的記憶,桌上的膳食已經放了微量的毒。這足可證明就算皇后閉門不出,也會有禍害找上門來,那皇后必然不會坐以待斃。
溫珮道:「膳食是御膳房送來的,起初一個月奴婢每天都用銀針試過,都是沒有毒的,才敢讓皇后娘娘食用。如果真的有毒,都這麼久了,哪還能活下來?」
陶萱蘇請溫珮取來銀針,在粽子、燒鹿肉、空心菜、小雞燉蘑菇等飯菜都試過了,銀針都沒有變黑。難道貴妃還沒開始下手?不對,貴妃娘娘急著踢掉皇后,她好榮登鳳位,皇后已經被禁足大半年,她一定迫不及待。
陶萱蘇最後將銀針插|入茶盞中,取出一看,銀針末端竟然微微變黑了。
溫珮大驚失色,道:「茶水有毒!這……茶葉和水都是外頭送進來的,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差錯?」
皇后倒是鎮定,反而輕笑一聲,道:「本宮都禁足了,貴妃還是不肯善罷甘休。溫珮,方才恭王妃進來時,沒有別的奴才看見吧?」
「沒有。恭王妃進毓德宮,關係重大。奴婢先指使宮女太監做活去了,沒人看見。娘娘的意思是有內鬼?」
皇后瞬也不瞬地盯著茶水,道:「茶葉里是不方便放毒的,容易辨別出來。每天送進毓德宮的水那麼多桶,每天下毒豈不費事?況且他們也不知道究竟哪桶水是本宮所用。那麼問題就出在煮茶的人身上。」
沒想到眼皮底下竟然出了賣主求榮之人,溫珮咬牙切齒,恨聲道:「娘娘打算怎麼辦?」
皇后閉眼默思片刻,眼前的毒顯然是貴妃要置她於死地,若她死了,下一個便是恭王,再下一個便是二公主,所以她不能死,她得復寵。
她復又睜眼瞧著陶萱蘇,問道:「你方才說,皇上惦記本宮做的甜粽子?」
皇后終於肯用計救自己出毓德宮了。陶萱蘇的心思沒有白費,她微微笑道:「是的,母后。端午家宴,當著眾人的面,皇上已經給您一個台階了。」
處在這個局勢中,皇后的心情複雜而矛盾。她認為自己和皇上年少情深到如今,該彼此信任忠誠,可今時今日皇上偏信貴妃,將她禁足。情意的搖搖欲墜讓她傷心欲絕,不願再見皇上。可內心深處,她又盼著皇上來找她,放她出毓德宮。但她又知道皇上是天子,不會承認自己有錯。
皇后了解皇上的脾性,經過大半年的冷靜,皇上的氣已經消了。可兩人已經冷戰這麼久,誰都不肯先低頭。皇后不是沒想過低個頭認個錯,但皇上沒給她台階下,也沒有人來勸她、推她一把,於是乎兩人就這麼僵持了數月。
現在陶萱蘇將局面里里外外翻開給她看了,皇后若再不行動,就會被貴妃逼到角落,絞殺個血肉模糊。她不甘心,她要順著陶萱蘇遞過來的台階而下,走出毓德宮,恢復從前皇后的威儀,讓所有人看到,就算她兒子瞎了,就算她兒子不能當太子,她也是獨一無二的皇后。
皇后沉思半晌,定下主意道:「本宮嫁與皇上當晚,皇上送了本宮一枚同心結。早上本宮親自做了一些甜粽子。這兩樣還不夠,溫珮,研墨,本宮要寫一封陳情信,今天晚上,你一併托人送到皇上跟前。」
只要皇后肯用心肯主動,那麼這件事就成功了一半。陶萱蘇笑了笑,起身告辭。才走到門口,忽然聽到外頭有人叫嚷了起來,卻是貴妃娘娘的聲音,「把門推開!恭王妃遲遲不回清晏殿,定是偷偷闖進毓德宮了。」
陶萱蘇大驚,貴妃怎麼來了?一旦被她抓住,不僅自己受罰,還會牽累母后和恭王。
溫珮低聲道:「果然有內鬼,定是誰偷偷瞧見恭王妃和皇后娘娘說話,便趕忙去通風報信了。」
皇后示意陶萱蘇躲在一旁,讓她別著急。事已至此,她絕不容人隨意欺負她的親人。
毓德宮外,有兩個太監正要推門,只聽得另一個女子呵斥道:「住手!你們幹什麼?這兒是毓德宮,是皇后娘娘的宮殿,豈容你們放肆!」
是二公主項琬琪潑辣辣的聲音。
貴妃娘娘輕叱一聲:「有人向本宮稟告,恭王妃偷偷潛進毓德宮。皇上曾吩咐過,誰也不能擅自進去。所以本宮才要搜宮,以正宮規。」宴席中途,貴妃聽宮女說恭王妃進了毓德宮,便偷偷地溜了出來,先來查明是否屬實,若是真的,立馬去請皇上來廢了皇后。
「母后對父皇的作為心有不甘,所以不肯低頭。恕兒媳斗膽,父皇乃九五之尊,人人都順著他,就算他錯了,他也不會認錯的,還得旁人找個台階過去,他才會下來不是。」
同樣,皇后也需要一個台階。
皇后在深宮浸淫多年,何嘗不曉得這道理。她無聲嘆道:「不要以你的心思來揣測皇上和本宮的關係。」
陶萱蘇看著碟盤裡的菜,想起來上輩子皇后禁足一年後暴斃身亡,是因為中毒。她偶然聽到貴妃說差人每日往皇后的飲食里下毒,皇后吃多了,漸漸體內積毒,才會不到四十歲就撒手人寰。
皇后還要再吃一口小雞燉蘑菇里的雞肉,陶萱蘇攔住道:「母后,您枯坐深宮,膳食是外頭送進來的。從前有人要害您要害恭王,現在也是一樣的。您確定這些菜都是乾淨無毒的嗎?」
「你什麼意思?」
「母后不願向父皇低頭,兒媳尊重母后的意願,不敢多言。恭王和兒媳最大的願望就是都看到母后平安健康。可母后獨自在深宮支撐,我們實在不放心。就拿這膳食來說,會不會有人動了手腳?」陶萱蘇決定試一下,依照上輩子的記憶,桌上的膳食已經放了微量的毒。這足可證明就算皇后閉門不出,也會有禍害找上門來,那皇后必然不會坐以待斃。
溫珮道:「膳食是御膳房送來的,起初一個月奴婢每天都用銀針試過,都是沒有毒的,才敢讓皇后娘娘食用。如果真的有毒,都這麼久了,哪還能活下來?」
陶萱蘇請溫珮取來銀針,在粽子、燒鹿肉、空心菜、小雞燉蘑菇等飯菜都試過了,銀針都沒有變黑。難道貴妃還沒開始下手?不對,貴妃娘娘急著踢掉皇后,她好榮登鳳位,皇后已經被禁足大半年,她一定迫不及待。
陶萱蘇最後將銀針插|入茶盞中,取出一看,銀針末端竟然微微變黑了。
溫珮大驚失色,道:「茶水有毒!這……茶葉和水都是外頭送進來的,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差錯?」
皇后倒是鎮定,反而輕笑一聲,道:「本宮都禁足了,貴妃還是不肯善罷甘休。溫珮,方才恭王妃進來時,沒有別的奴才看見吧?」
「沒有。恭王妃進毓德宮,關係重大。奴婢先指使宮女太監做活去了,沒人看見。娘娘的意思是有內鬼?」
皇后瞬也不瞬地盯著茶水,道:「茶葉里是不方便放毒的,容易辨別出來。每天送進毓德宮的水那麼多桶,每天下毒豈不費事?況且他們也不知道究竟哪桶水是本宮所用。那麼問題就出在煮茶的人身上。」
沒想到眼皮底下竟然出了賣主求榮之人,溫珮咬牙切齒,恨聲道:「娘娘打算怎麼辦?」
皇后閉眼默思片刻,眼前的毒顯然是貴妃要置她於死地,若她死了,下一個便是恭王,再下一個便是二公主,所以她不能死,她得復寵。
她復又睜眼瞧著陶萱蘇,問道:「你方才說,皇上惦記本宮做的甜粽子?」
皇后終於肯用計救自己出毓德宮了。陶萱蘇的心思沒有白費,她微微笑道:「是的,母后。端午家宴,當著眾人的面,皇上已經給您一個台階了。」
處在這個局勢中,皇后的心情複雜而矛盾。她認為自己和皇上年少情深到如今,該彼此信任忠誠,可今時今日皇上偏信貴妃,將她禁足。情意的搖搖欲墜讓她傷心欲絕,不願再見皇上。可內心深處,她又盼著皇上來找她,放她出毓德宮。但她又知道皇上是天子,不會承認自己有錯。
皇后了解皇上的脾性,經過大半年的冷靜,皇上的氣已經消了。可兩人已經冷戰這麼久,誰都不肯先低頭。皇后不是沒想過低個頭認個錯,但皇上沒給她台階下,也沒有人來勸她、推她一把,於是乎兩人就這麼僵持了數月。
現在陶萱蘇將局面里里外外翻開給她看了,皇后若再不行動,就會被貴妃逼到角落,絞殺個血肉模糊。她不甘心,她要順著陶萱蘇遞過來的台階而下,走出毓德宮,恢復從前皇后的威儀,讓所有人看到,就算她兒子瞎了,就算她兒子不能當太子,她也是獨一無二的皇后。
皇后沉思半晌,定下主意道:「本宮嫁與皇上當晚,皇上送了本宮一枚同心結。早上本宮親自做了一些甜粽子。這兩樣還不夠,溫珮,研墨,本宮要寫一封陳情信,今天晚上,你一併托人送到皇上跟前。」
只要皇后肯用心肯主動,那麼這件事就成功了一半。陶萱蘇笑了笑,起身告辭。才走到門口,忽然聽到外頭有人叫嚷了起來,卻是貴妃娘娘的聲音,「把門推開!恭王妃遲遲不回清晏殿,定是偷偷闖進毓德宮了。」
陶萱蘇大驚,貴妃怎麼來了?一旦被她抓住,不僅自己受罰,還會牽累母后和恭王。
溫珮低聲道:「果然有內鬼,定是誰偷偷瞧見恭王妃和皇后娘娘說話,便趕忙去通風報信了。」
皇后示意陶萱蘇躲在一旁,讓她別著急。事已至此,她絕不容人隨意欺負她的親人。
毓德宮外,有兩個太監正要推門,只聽得另一個女子呵斥道:「住手!你們幹什麼?這兒是毓德宮,是皇后娘娘的宮殿,豈容你們放肆!」
是二公主項琬琪潑辣辣的聲音。
貴妃娘娘輕叱一聲:「有人向本宮稟告,恭王妃偷偷潛進毓德宮。皇上曾吩咐過,誰也不能擅自進去。所以本宮才要搜宮,以正宮規。」宴席中途,貴妃聽宮女說恭王妃進了毓德宮,便偷偷地溜了出來,先來查明是否屬實,若是真的,立馬去請皇上來廢了皇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