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7頁
手裡有錢,人也硬氣了,腰杆子挺直了,寶桃又恢復了未嫁人前的活潑性子,還能當家做主了。
寶桃的婆家也來稻花村找過茬,不過看到寶桃那四個高大壯實的兄弟,立馬就慫了,灰溜溜地回了家。
不過到底是長輩,為了照顧自家男人的心情,逢年過節,寶桃會給公婆送些養老錢,除此之外,基本跟婆家沒什麼往來了。
寶桃女婿這些年也被爹娘的偏心傷透了心,再加上在稻花村被岳家的親戚們當親兒子親侄子一樣優待,這麼一對比,更是不想回老家了,下定決心跟媳婦和孩子們一起在稻花村紮根了。
王有錢這些年跟著二哥一起混,日子過得那是相當不錯了,在鎮上買了一間雜貨鋪,讓寶稻和寶麥去經營。鋪子裡除了賣粉皮和麥芽糖之外,還賣一些從縣裡運來的新鮮物事,倒是挺賺錢的。
應自家大閨女的要求,王有銀又在山坡上種了不少野果,在樹下種了不少黃菇娘。
在葡萄和棗樹沒結果之前,王有銀光靠賣黃菇娘,就已經回本了。黃菇娘曬乾後,直接拉到吉昌縣和船營縣去賣,十分暢銷。
雖說黃菇娘是隨處可見的野果,但味道是真的好,縣裡人寧願買甜甜的黃菇娘,也不想買不知酸甜的杏子和李子。
除了種些黃菇娘之外,王有銀還在山上的空地上種了「托盤」和圓棗子。
「托盤」其實就是覆盆子,是長得跟野草莓相似的漿果,紅紅的,果肉豐厚,味道甜美。
圓棗子就是野生獼猴桃,是一種藤類植物的果實,可以攀在棗樹上,圓棗子成熟後變得十分柔軟,口感十分好。
不過「托盤」和圓棗就放不了太久,還受不了顛簸。所以一到托盤」和圓棗成熟的時候,王有銀就把這些果子放在墊有厚厚烏拉草的筐里,抱在懷裡,跟著車隊一起,給閨女和兒子們嘗鮮。
等到「托盤」和圓棗子成熟的旺季,吃不光的果子就都被高氏和王有銀釀成了果酒。
這些年,寶月查閱了不少的書籍,實驗多次後,成功改良了釀果酒的方法。現在她家釀製出的果酒,不僅酒水純淨,味道醇厚,十分受歡迎。
不少富裕人家,為了能喝上寶月家的果酒,老早就交錢預定了,甚至還有其他府城的商販來寶月家進貨。
這也是為啥寶月讓自家爹爹包個山頭。專門種果子的人實在太少了,買不到大批量的果子,就沒法降低果酒的成本。
而且大家最喜歡的果酒就是葡萄酒和紅棗酒,男人愛葡萄酒,女人愛紅棗酒。
只有自家種植的葡萄才能精細打理,保證葡萄的品質,釀出來的葡萄酒才會美味好喝。
而且寶月還有自己的小心思,畢竟整個船營縣,甚至整個府城,只有自家成功種活了葡萄。寶月不想這門手藝被別人學了去,物以稀為貴,要想一直賣珍貴的葡萄酒,就得牢牢地把握葡萄的種植和釀製的秘方。
寶地這些年一直跟著寶日兩口子一起住,在學業上,有寶日的嚴厲督促,再加上他的聰明小腦瓜,終於考上了秀才,成了老王家第一個「文曲星」。
不過考完了秀才,寶地就不想繼續考了,他深知自己的能力,也知道自己不是那刻苦人,就直接放棄了考取舉人,在他先生的學堂里當了一名教書先生。
寶月咋也想不到自家淘氣的小弟竟然也有為人師表的一天,不過對於小弟的選擇,寶月是十分贊成的。
考舉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與其在一年又一年的考試中蹉跎歲月,還不如干點自己喜歡的事呢。人活一輩子,開心最重要。
不過寶月還是挺佩服自家小弟的,竟然真的考上了秀才,雖然沒有考取前幾名,沒有獲得朝廷給的廩膳補貼,但也幫家裡的田地免了稅收。
一個秀才名下可以有一百畝的免稅田地,王有銀家的田地不足一百畝,正好都能享受到免稅待遇。
在徵得大兒子和大兒媳婦的同意後,王有銀就將名下的所有田地都挪到了小兒子的名下。
寶地名義上也是個小地主了,他也算是對得起自己的名字了。不過這些地的產出還是歸王有銀和高氏所有。
王有銀和高氏打算對閨女和兒子們一視同仁,等到了百年之後,把攢下的錢給孩子們平均分了。
寶地除了賺束脩外,還開闢了個新的財路,偷偷摸摸地寫話本。
跟市面上的才子佳人話本不同,寶地寫的話本故事性更強,也更加地吸引人,在各個年齡段都深受好評。
寶地把小時候大姐講給自己的故事擴展了,在此基礎上,加上自己的想法,把故事寫得十分奇妙,十分地吸引人,讓人讀了都感嘆他那天馬行空的腦洞。
要不是寶月無意中看了一眼話本,頗覺得故事似曾相識,又有心地觀察了一番,不然還沒發現,自己小弟竟然已經小有名氣了,成了船營縣話本屆的「一哥」。
本來寶月還挺操心小弟的,畢竟寶日的鋪子紅火,寶星已經跟姜軒從姜家分了出來,也開了個鋪子,兩人日子過的都挺好,只有小弟一直當教書先生,雖然受人尊敬,但畢竟賺得少。
寶月估算了一下寶地寫話本賺的銀兩後,再也不操心弟弟的生計問題了,時不時還要「訛詐」一下小弟,讓小弟給自己買點胭脂水粉和首飾。
不過等寶地跟他先生家的閨女成親後,為了弟弟家的生活和諧,寶月也就不繼續在小弟身上「吸血」了。主要是寶月也不差錢了,就放過了寶地。
寶桃的婆家也來稻花村找過茬,不過看到寶桃那四個高大壯實的兄弟,立馬就慫了,灰溜溜地回了家。
不過到底是長輩,為了照顧自家男人的心情,逢年過節,寶桃會給公婆送些養老錢,除此之外,基本跟婆家沒什麼往來了。
寶桃女婿這些年也被爹娘的偏心傷透了心,再加上在稻花村被岳家的親戚們當親兒子親侄子一樣優待,這麼一對比,更是不想回老家了,下定決心跟媳婦和孩子們一起在稻花村紮根了。
王有錢這些年跟著二哥一起混,日子過得那是相當不錯了,在鎮上買了一間雜貨鋪,讓寶稻和寶麥去經營。鋪子裡除了賣粉皮和麥芽糖之外,還賣一些從縣裡運來的新鮮物事,倒是挺賺錢的。
應自家大閨女的要求,王有銀又在山坡上種了不少野果,在樹下種了不少黃菇娘。
在葡萄和棗樹沒結果之前,王有銀光靠賣黃菇娘,就已經回本了。黃菇娘曬乾後,直接拉到吉昌縣和船營縣去賣,十分暢銷。
雖說黃菇娘是隨處可見的野果,但味道是真的好,縣裡人寧願買甜甜的黃菇娘,也不想買不知酸甜的杏子和李子。
除了種些黃菇娘之外,王有銀還在山上的空地上種了「托盤」和圓棗子。
「托盤」其實就是覆盆子,是長得跟野草莓相似的漿果,紅紅的,果肉豐厚,味道甜美。
圓棗子就是野生獼猴桃,是一種藤類植物的果實,可以攀在棗樹上,圓棗子成熟後變得十分柔軟,口感十分好。
不過「托盤」和圓棗就放不了太久,還受不了顛簸。所以一到托盤」和圓棗成熟的時候,王有銀就把這些果子放在墊有厚厚烏拉草的筐里,抱在懷裡,跟著車隊一起,給閨女和兒子們嘗鮮。
等到「托盤」和圓棗子成熟的旺季,吃不光的果子就都被高氏和王有銀釀成了果酒。
這些年,寶月查閱了不少的書籍,實驗多次後,成功改良了釀果酒的方法。現在她家釀製出的果酒,不僅酒水純淨,味道醇厚,十分受歡迎。
不少富裕人家,為了能喝上寶月家的果酒,老早就交錢預定了,甚至還有其他府城的商販來寶月家進貨。
這也是為啥寶月讓自家爹爹包個山頭。專門種果子的人實在太少了,買不到大批量的果子,就沒法降低果酒的成本。
而且大家最喜歡的果酒就是葡萄酒和紅棗酒,男人愛葡萄酒,女人愛紅棗酒。
只有自家種植的葡萄才能精細打理,保證葡萄的品質,釀出來的葡萄酒才會美味好喝。
而且寶月還有自己的小心思,畢竟整個船營縣,甚至整個府城,只有自家成功種活了葡萄。寶月不想這門手藝被別人學了去,物以稀為貴,要想一直賣珍貴的葡萄酒,就得牢牢地把握葡萄的種植和釀製的秘方。
寶地這些年一直跟著寶日兩口子一起住,在學業上,有寶日的嚴厲督促,再加上他的聰明小腦瓜,終於考上了秀才,成了老王家第一個「文曲星」。
不過考完了秀才,寶地就不想繼續考了,他深知自己的能力,也知道自己不是那刻苦人,就直接放棄了考取舉人,在他先生的學堂里當了一名教書先生。
寶月咋也想不到自家淘氣的小弟竟然也有為人師表的一天,不過對於小弟的選擇,寶月是十分贊成的。
考舉人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與其在一年又一年的考試中蹉跎歲月,還不如干點自己喜歡的事呢。人活一輩子,開心最重要。
不過寶月還是挺佩服自家小弟的,竟然真的考上了秀才,雖然沒有考取前幾名,沒有獲得朝廷給的廩膳補貼,但也幫家裡的田地免了稅收。
一個秀才名下可以有一百畝的免稅田地,王有銀家的田地不足一百畝,正好都能享受到免稅待遇。
在徵得大兒子和大兒媳婦的同意後,王有銀就將名下的所有田地都挪到了小兒子的名下。
寶地名義上也是個小地主了,他也算是對得起自己的名字了。不過這些地的產出還是歸王有銀和高氏所有。
王有銀和高氏打算對閨女和兒子們一視同仁,等到了百年之後,把攢下的錢給孩子們平均分了。
寶地除了賺束脩外,還開闢了個新的財路,偷偷摸摸地寫話本。
跟市面上的才子佳人話本不同,寶地寫的話本故事性更強,也更加地吸引人,在各個年齡段都深受好評。
寶地把小時候大姐講給自己的故事擴展了,在此基礎上,加上自己的想法,把故事寫得十分奇妙,十分地吸引人,讓人讀了都感嘆他那天馬行空的腦洞。
要不是寶月無意中看了一眼話本,頗覺得故事似曾相識,又有心地觀察了一番,不然還沒發現,自己小弟竟然已經小有名氣了,成了船營縣話本屆的「一哥」。
本來寶月還挺操心小弟的,畢竟寶日的鋪子紅火,寶星已經跟姜軒從姜家分了出來,也開了個鋪子,兩人日子過的都挺好,只有小弟一直當教書先生,雖然受人尊敬,但畢竟賺得少。
寶月估算了一下寶地寫話本賺的銀兩後,再也不操心弟弟的生計問題了,時不時還要「訛詐」一下小弟,讓小弟給自己買點胭脂水粉和首飾。
不過等寶地跟他先生家的閨女成親後,為了弟弟家的生活和諧,寶月也就不繼續在小弟身上「吸血」了。主要是寶月也不差錢了,就放過了寶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