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頁
晚年,裴雲松和寧蔓華每天走在燕大校園裡,風雨不改,看起來與天底下所有老夫妻別無二致。
有一次,老兩口在菜市場閒逛時,偶然看到了產自南方的荔枝,通身泛著胭脂紅,惹人憐愛,久居西北的他們不由得多看了幾眼。
沒想到詢價時,胖乎乎的水果攤老闆娘瞟了他們一眼,看起來衣著簡樸,就不耐煩地說:「這可貴了,不買別亂摸。」
藏在暗處的保衛人員:你對他們倆有多貴一無所知……
數十年來,公眾不曾知道,他們是為國鑄劍者。
「你願意一輩子隱姓埋名嗎?」
「我願意!」
祖國永遠不會忘記,那一聲鏗鏘有力的答覆。
二十年後的一天,《華國日報》發布訃告:
「飛彈製造專家、華國科學院院士寧蔓華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69年5月10日10時50分在京逝世,享年88歲。」
兩個月後。
「飛彈製造專家、華國科學院院士裴雲松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69年7月6日8時10分在京逝世,享年91歲。」
在生命走到盡頭的最後幾年,他們的身份才終於被公開,並雙雙獲得2068年度華國最高科技成果獎,留下了一生的榮耀時刻。
這天的新聞,再次用平實的文字,簡要介紹了他們的生平。
不過,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裡,這樣嚴肅的消息,很快就在一排排整齊的蠟燭哀悼後,湮滅在輿論場了。
直到有網友在評論里發布了偶爾拍到的一張照片。 畫面定格在燕大的湖邊,垂柳隨風飄蕩,裴雲松笑呵呵地騎著半舊的自行車,寧蔓華在身後輕摟著他。她已慈眉銀髮,卻依然笑得如同18歲的少女,周圍的空氣變得綿軟而甜蜜。
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神仙眷侶!羨慕!」
「這就是愛情最美的樣子吧。」
「果然最好看的都上交國家了!」
「說好的學霸不能虐狗呢!」
這張照片迅速走紅網絡,乘著熱度,有營銷號很快發了一篇圖文並茂的稿子,重點落在二人相遇相知多年,最終共同走到白頭的愛情故事。
那是從各家媒體的報導里零零星星地摘出來的,有二人經過技術修復的青年時期的照片,有燕大論壇的早期截圖,有老同學的回憶,還有對他們離世時所在醫院醫生的採訪。
那個醫生是這麼說的:「這幾年,老先生和老太太常到我們醫院來。」
「他們倆沒有孩子,平時是親戚和學生們來照顧他們,我問過老太太為什麼不要孩子,她笑說,不要孩子是為孩子好,也是為了國家好。不過,他們的學生把他們當親生父母一樣,照顧得很周到。」
「老太太很喜歡打籃球,但是今年初在家摔傷後,走動都要人扶著,她的心情一度變得很差。她說:『怎麼就摔倒了呢?現在我什麼都做不了,還不如死了。』」
「老先生聽了就跟她說:『怎麼做不了呢?你還能管我們家呀!』」
「老太太被氣笑了:『我們家不就只有我和你嗎?』」
「老先生一本正經地說:『對呀,所以你還得管我。』」
「是老太太先走的,老先生就在她旁邊的病床上。」
「老太太有點糊塗了,說這輩子能做華國人,都是上輩子求來的。」
「老先生說:『那我們約好了,下輩子還要一起做華國人。』」
「老太太呢喃道:『下輩子,還有沒有人記得我們呀?』」
「可惜,老先生還沒來得及回答,老太太就走了。」
「後來,老先生也走了,走得很體面。」
「聽說,他們的骨灰將會被安放在冬青陵園,那個距離飛彈最近的地方。」
網友們紛紛留言道:
@看到我就踢我去背書:「我是考研黨,看書累了來上網,沒想到看完這篇,我又可以了!」
@一隻路過的喵醬:「歪個樓,樓上快去背書!」
@不吃香菜:「那個年代的愛情,便是一世一生一雙人。」
@來世還在種花家:「——下輩子,還有沒有人記得我們呀?——永遠記得!」 @宇宙在逃小可愛:「他們沒有孩子,我們就是他們的孩子!」
@南陳北李:「同志這個稱呼,才是他們的愛情的最好詮釋:同心同德,志同道合。」
@我這里8G網速:「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他們肯定很想看到未來吧,希望那時祖國更加強盛,告慰這些前輩!」
@文荒終結者:「@編劇陳冰大大,一人血書求把這神仙愛情寫成劇本!」
@晉江小透明在此:「樓上的,網絡爽文都不敢這樣寫啊!」
不久後,燕大官方平台發布了一個視頻,將這波網絡熱度推向了高潮。那是從校史資料里翻出來的早期視頻:燕大2003屆物理系1班同學的畢業合唱表演。
舞台中央,那個扎著麻花辮、身穿白色襯衣的領唱姑娘,正是寧蔓華。清亮的歌聲穿透了歷史的迷霧,把人帶回了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
有一次,老兩口在菜市場閒逛時,偶然看到了產自南方的荔枝,通身泛著胭脂紅,惹人憐愛,久居西北的他們不由得多看了幾眼。
沒想到詢價時,胖乎乎的水果攤老闆娘瞟了他們一眼,看起來衣著簡樸,就不耐煩地說:「這可貴了,不買別亂摸。」
藏在暗處的保衛人員:你對他們倆有多貴一無所知……
數十年來,公眾不曾知道,他們是為國鑄劍者。
「你願意一輩子隱姓埋名嗎?」
「我願意!」
祖國永遠不會忘記,那一聲鏗鏘有力的答覆。
二十年後的一天,《華國日報》發布訃告:
「飛彈製造專家、華國科學院院士寧蔓華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69年5月10日10時50分在京逝世,享年88歲。」
兩個月後。
「飛彈製造專家、華國科學院院士裴雲松同志,因病醫治無效,於2069年7月6日8時10分在京逝世,享年91歲。」
在生命走到盡頭的最後幾年,他們的身份才終於被公開,並雙雙獲得2068年度華國最高科技成果獎,留下了一生的榮耀時刻。
這天的新聞,再次用平實的文字,簡要介紹了他們的生平。
不過,在這個娛樂至死的年代裡,這樣嚴肅的消息,很快就在一排排整齊的蠟燭哀悼後,湮滅在輿論場了。
直到有網友在評論里發布了偶爾拍到的一張照片。 畫面定格在燕大的湖邊,垂柳隨風飄蕩,裴雲松笑呵呵地騎著半舊的自行車,寧蔓華在身後輕摟著他。她已慈眉銀髮,卻依然笑得如同18歲的少女,周圍的空氣變得綿軟而甜蜜。
出走半生,歸來仍是少年。
「神仙眷侶!羨慕!」
「這就是愛情最美的樣子吧。」
「果然最好看的都上交國家了!」
「說好的學霸不能虐狗呢!」
這張照片迅速走紅網絡,乘著熱度,有營銷號很快發了一篇圖文並茂的稿子,重點落在二人相遇相知多年,最終共同走到白頭的愛情故事。
那是從各家媒體的報導里零零星星地摘出來的,有二人經過技術修復的青年時期的照片,有燕大論壇的早期截圖,有老同學的回憶,還有對他們離世時所在醫院醫生的採訪。
那個醫生是這麼說的:「這幾年,老先生和老太太常到我們醫院來。」
「他們倆沒有孩子,平時是親戚和學生們來照顧他們,我問過老太太為什麼不要孩子,她笑說,不要孩子是為孩子好,也是為了國家好。不過,他們的學生把他們當親生父母一樣,照顧得很周到。」
「老太太很喜歡打籃球,但是今年初在家摔傷後,走動都要人扶著,她的心情一度變得很差。她說:『怎麼就摔倒了呢?現在我什麼都做不了,還不如死了。』」
「老先生聽了就跟她說:『怎麼做不了呢?你還能管我們家呀!』」
「老太太被氣笑了:『我們家不就只有我和你嗎?』」
「老先生一本正經地說:『對呀,所以你還得管我。』」
「是老太太先走的,老先生就在她旁邊的病床上。」
「老太太有點糊塗了,說這輩子能做華國人,都是上輩子求來的。」
「老先生說:『那我們約好了,下輩子還要一起做華國人。』」
「老太太呢喃道:『下輩子,還有沒有人記得我們呀?』」
「可惜,老先生還沒來得及回答,老太太就走了。」
「後來,老先生也走了,走得很體面。」
「聽說,他們的骨灰將會被安放在冬青陵園,那個距離飛彈最近的地方。」
網友們紛紛留言道:
@看到我就踢我去背書:「我是考研黨,看書累了來上網,沒想到看完這篇,我又可以了!」
@一隻路過的喵醬:「歪個樓,樓上快去背書!」
@不吃香菜:「那個年代的愛情,便是一世一生一雙人。」
@來世還在種花家:「——下輩子,還有沒有人記得我們呀?——永遠記得!」 @宇宙在逃小可愛:「他們沒有孩子,我們就是他們的孩子!」
@南陳北李:「同志這個稱呼,才是他們的愛情的最好詮釋:同心同德,志同道合。」
@我這里8G網速:「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他們肯定很想看到未來吧,希望那時祖國更加強盛,告慰這些前輩!」
@文荒終結者:「@編劇陳冰大大,一人血書求把這神仙愛情寫成劇本!」
@晉江小透明在此:「樓上的,網絡爽文都不敢這樣寫啊!」
不久後,燕大官方平台發布了一個視頻,將這波網絡熱度推向了高潮。那是從校史資料里翻出來的早期視頻:燕大2003屆物理系1班同學的畢業合唱表演。
舞台中央,那個扎著麻花辮、身穿白色襯衣的領唱姑娘,正是寧蔓華。清亮的歌聲穿透了歷史的迷霧,把人帶回了那個激情燃燒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