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頁
在暴風雨中發射飛彈,將帶來很多不確定因素,一時間,大家都緊張地監測著各項儀表和數據。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距離預定發射時間越來越近,眾人的神情越來越凝重。
大家都知道,成敗在此一舉,絕對不容有失。
如果成功了,利劍-7號將一舉打破敵國的壟斷,對敵國現有的防禦體系造成極大威脅,成為保護華國國防安全的鎮國利器。但是,一旦失敗了……
緊要關頭,現場總指揮諮詢專家的意見:「現在能不能打?給你們10分鐘,用數據說話!」
頂著巨大壓力,寧蔓華和裴雲松馬上帶領團隊,對瞬息萬變的數據進行分析計算。
10分鐘內,寧蔓華帶著計算結果向總指揮報告說:「可以打!」
總指揮對著這個年輕的副總師點點頭,回答得乾脆有力:「好!」 飛彈發射托架慢慢地打開,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7月1日早上9點,利劍-7號發射正式進入倒計時。
指揮大廳傳出了指令:「五、四、三、二、一……點火!」
一聲令下,飛彈攜雷裹電,騰空而起!大國長劍噴著火焰,呼嘯著刺破長空!大地震顫!
諸君,且聽這龍吟!
看著飛彈尾焰留下的那道弧線,試驗場的每個人都心弦緊繃,等待的每分每秒都格外漫長。
數分鐘後,指揮員激動地傳來了捷報:「中了!飛彈精準命中目標!」
一瞬間,整個飛彈試驗場響起了如雷般的掌聲!大家歡呼著,雀躍著,他們再也控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緊緊地抱在一起,頃刻間熱淚盈眶。
「成功了!我們終於成功了!」
寧蔓華激動地與身邊人擁抱,當發現對方是裴雲松時,他們都愣了愣,微微鬆開了。
下一秒,裴雲松再次將她擁入懷裡,清冽的氣息竄入她的鼻腔。
寧蔓華聽到,他的心臟撲通撲通地跳得很厲害,兩顆心靠得如此近,以致碰撞的瞬間帶著絲絲悸動。
她不再猶豫,終於伸手環住了他的腰,把頭靠在他的肩膀上,任由喜悅的淚水奪眶而出,肆意流淌。
從1840年被堅船利炮轟開國門,到1900年被多國列強入侵,再到1999年被炸使館……在一次次的磨難中,我們經歷了落後、挨打、奮起、再挨打、再奮起的艱難歷程。
每當危難存亡之際,一代又一代國人挺身而出,以我無名,鑄國威名,用這柄和平利劍,挺直了這個民族的脊樑。
這次試射成功,成為了華國軍事裝備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徹底粉碎了敵國「固若金湯」的反導神話,華國國防事業從此邁入新台階!
從今往後,我們再也不用忍受曾經的種種憋屈了!
吳老,您看到了嗎?
所有為華國航天航空事業犧牲的先輩們,你們看到了嗎?
你們未競的事業,由我們來完成。
你們想要的未來,交給我們實現。
第47章 正文完結
2049年10月1日, 華國建國百年大閱兵在京隆重舉行。
舉世矚目的這一天終於到來。
這場盛大的閱兵儀式不僅吸引了全國人民的關注,也讓無數海外華人紛紛停下了手裡的工作,湊在電視和電腦前圍觀這一令人期待的盛典。
晨曦微露, 三軍列陣。
聲音雄渾的主持人介紹道:「這次閱兵是我國建國以來規模最大、裝備最新、科技含量程度最高的一次,武器裝備已實現全部國產化,充分體現了我國國防科研自主創新能力。
「在稍後的方隊展示中,多款新型武器裝備將首次展現在世人面前,敬請各位觀眾朋友們關注。」
禮炮齊鳴, 閱兵正式開始。
三軍儀仗隊作為第一個受閱方隊,走在最前面的方隊。陸軍方隊、海軍方隊、空軍方隊、火箭軍方隊、女兵方隊、院校科研方隊……人員方隊一一走過後, 武器裝備方隊正式登場。
在一眾武器裝備方隊中, 壓軸登場的是被網友戲稱為「原木運輸車」的戰略飛彈方隊。自駛入廣場的那一刻,它們便成為了全世界目光追逐的焦點。
此時此刻,燕大校園的教師宿舍里, 68歲的寧蔓華坐在小板凳上摘菜, 電視機里正放著閱兵儀式的現場直播。
「蔓華,你還記得那只小松鼠嗎?」裴雲松戴上了老花鏡, 食指指著電視裡一款圓滾滾的大國重器。
「怎麼不記得?那時都跑了幾次了, 我還跟你去沙漠裡把它逮回來。」寧蔓華望著電視,手上擇菜的動作停了下來。
裴雲松顯然也想起了那些往事,抬了抬眼鏡, 寵溺又無奈地笑了笑:「你啊, 當時怎麼勸都勸不住,我只能捨命陪君子了。」
四季更迭, 不知不覺間, 夫妻二人已兩鬢斑白。因為身體原因,他們從一線退了下來, 又回到了夢開始的地方——燕大。
隨著華國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華國留學生選擇學成歸國,那些替外國「培養」科學家的歷史已經翻篇。裴雲松和寧蔓華仍然孜孜不倦地工作著,在燕大培養更多科研人才。
他們在燕大創設了「英才班」,培養出燕大最年輕的教授、登上《New Science》最年輕的華國人、破解世紀難題拉法猜想的華國學生……還有更多學生沿著他們當年的道路,做隱姓埋名人,干驚天動地事。
時間一分一秒地流逝,距離預定發射時間越來越近,眾人的神情越來越凝重。
大家都知道,成敗在此一舉,絕對不容有失。
如果成功了,利劍-7號將一舉打破敵國的壟斷,對敵國現有的防禦體系造成極大威脅,成為保護華國國防安全的鎮國利器。但是,一旦失敗了……
緊要關頭,現場總指揮諮詢專家的意見:「現在能不能打?給你們10分鐘,用數據說話!」
頂著巨大壓力,寧蔓華和裴雲松馬上帶領團隊,對瞬息萬變的數據進行分析計算。
10分鐘內,寧蔓華帶著計算結果向總指揮報告說:「可以打!」
總指揮對著這個年輕的副總師點點頭,回答得乾脆有力:「好!」 飛彈發射托架慢慢地打開,各項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著。
7月1日早上9點,利劍-7號發射正式進入倒計時。
指揮大廳傳出了指令:「五、四、三、二、一……點火!」
一聲令下,飛彈攜雷裹電,騰空而起!大國長劍噴著火焰,呼嘯著刺破長空!大地震顫!
諸君,且聽這龍吟!
看著飛彈尾焰留下的那道弧線,試驗場的每個人都心弦緊繃,等待的每分每秒都格外漫長。
數分鐘後,指揮員激動地傳來了捷報:「中了!飛彈精準命中目標!」
一瞬間,整個飛彈試驗場響起了如雷般的掌聲!大家歡呼著,雀躍著,他們再也控制不住內心的激動,緊緊地抱在一起,頃刻間熱淚盈眶。
「成功了!我們終於成功了!」
寧蔓華激動地與身邊人擁抱,當發現對方是裴雲松時,他們都愣了愣,微微鬆開了。
下一秒,裴雲松再次將她擁入懷裡,清冽的氣息竄入她的鼻腔。
寧蔓華聽到,他的心臟撲通撲通地跳得很厲害,兩顆心靠得如此近,以致碰撞的瞬間帶著絲絲悸動。
她不再猶豫,終於伸手環住了他的腰,把頭靠在他的肩膀上,任由喜悅的淚水奪眶而出,肆意流淌。
從1840年被堅船利炮轟開國門,到1900年被多國列強入侵,再到1999年被炸使館……在一次次的磨難中,我們經歷了落後、挨打、奮起、再挨打、再奮起的艱難歷程。
每當危難存亡之際,一代又一代國人挺身而出,以我無名,鑄國威名,用這柄和平利劍,挺直了這個民族的脊樑。
這次試射成功,成為了華國軍事裝備史上的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徹底粉碎了敵國「固若金湯」的反導神話,華國國防事業從此邁入新台階!
從今往後,我們再也不用忍受曾經的種種憋屈了!
吳老,您看到了嗎?
所有為華國航天航空事業犧牲的先輩們,你們看到了嗎?
你們未競的事業,由我們來完成。
你們想要的未來,交給我們實現。
第47章 正文完結
2049年10月1日, 華國建國百年大閱兵在京隆重舉行。
舉世矚目的這一天終於到來。
這場盛大的閱兵儀式不僅吸引了全國人民的關注,也讓無數海外華人紛紛停下了手裡的工作,湊在電視和電腦前圍觀這一令人期待的盛典。
晨曦微露, 三軍列陣。
聲音雄渾的主持人介紹道:「這次閱兵是我國建國以來規模最大、裝備最新、科技含量程度最高的一次,武器裝備已實現全部國產化,充分體現了我國國防科研自主創新能力。
「在稍後的方隊展示中,多款新型武器裝備將首次展現在世人面前,敬請各位觀眾朋友們關注。」
禮炮齊鳴, 閱兵正式開始。
三軍儀仗隊作為第一個受閱方隊,走在最前面的方隊。陸軍方隊、海軍方隊、空軍方隊、火箭軍方隊、女兵方隊、院校科研方隊……人員方隊一一走過後, 武器裝備方隊正式登場。
在一眾武器裝備方隊中, 壓軸登場的是被網友戲稱為「原木運輸車」的戰略飛彈方隊。自駛入廣場的那一刻,它們便成為了全世界目光追逐的焦點。
此時此刻,燕大校園的教師宿舍里, 68歲的寧蔓華坐在小板凳上摘菜, 電視機里正放著閱兵儀式的現場直播。
「蔓華,你還記得那只小松鼠嗎?」裴雲松戴上了老花鏡, 食指指著電視裡一款圓滾滾的大國重器。
「怎麼不記得?那時都跑了幾次了, 我還跟你去沙漠裡把它逮回來。」寧蔓華望著電視,手上擇菜的動作停了下來。
裴雲松顯然也想起了那些往事,抬了抬眼鏡, 寵溺又無奈地笑了笑:「你啊, 當時怎麼勸都勸不住,我只能捨命陪君子了。」
四季更迭, 不知不覺間, 夫妻二人已兩鬢斑白。因為身體原因,他們從一線退了下來, 又回到了夢開始的地方——燕大。
隨著華國的發展,越來越多的華國留學生選擇學成歸國,那些替外國「培養」科學家的歷史已經翻篇。裴雲松和寧蔓華仍然孜孜不倦地工作著,在燕大培養更多科研人才。
他們在燕大創設了「英才班」,培養出燕大最年輕的教授、登上《New Science》最年輕的華國人、破解世紀難題拉法猜想的華國學生……還有更多學生沿著他們當年的道路,做隱姓埋名人,干驚天動地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