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6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他們死了不可惜,但還有更多的戰士會因為這個決定犧牲。」頌罕心涼了半截,「現在打了敗仗,死了那麼多人,士氣大跌,您是骨突王,只要您一聲令下,願意跟您北遷的人一定有很多,培努他們根本成不了氣候。」

  烏帖木雙目沉沉:「戰爭是他們引來的,他們犯了錯,難道不應該為此付出代價?難道我還要留著他們等以後繼續忤逆我?頌罕,勸我放任他們攻打雲州的是你,勸我放過他們的還是你,你到底在想什麼?」

  頌罕沉默片刻,沙啞著嗓音道:「我只是希望咱們草原能夠安穩,現在北遷還有機會重新來過。」

  「頌罕,你老了。」烏帖木毫不客氣地諷刺道,「霍延帶人深入草原,後頭沒有充足的糧食補給,你以為他們還能堅持多少時間?」

  頌罕:「至少雲州還有足夠的兵力可以支援。」

  烏帖木愣住,眸色明顯顫動了一下。

  他心知頌罕是對的,但想先解決培努等人的私心還是占了上風。

  「總得試一試。」烏帖木擺擺手,不願再聊。

  頌罕失望地退出營帳。

  漫天陰雲,無邊無際。

  昭慶十一年夏,定國公霍延於北境草原與阿骨突部交鋒五次,歷時兩個月,均無敗績。

  盛軍斬殺培努等諸多阿骨突部悍將,俘虜數千蠻敵。

  昭慶十一年秋,烏帖木親自率兵與霍延交手,落敗後在盛軍的追擊下,帶領一眾親兵逃往漠北。

  盛軍不熟漠北地形,便沒有繼續深入。

  消息傳到京城,朝堂內外盡皆歡欣雀躍,撫掌大笑。

  數十年來,一直都是北蠻侵略大盛邊關,劫掠大盛百姓,現在好了,那群蠻族全被定國公打得屁滾尿流,不得不狼狽逃往漠北!

  阿骨突部逃去了漠北,這麼廣袤的草原該怎麼辦?

  難不成還得派兵駐守?

  這不現實啊。

  可這又是盛軍好不容易打下來的土地,不駐守又說不過去。

  樓喻手捧霍延親手寫的軍報,唇角忍不住上揚。

  他俯視殿中群臣,道:「定國公在奏報中問,是否繼續深入漠北殲滅烏帖木和阿巴魯勢力,諸位以為如何?」

  楊廣懷率先道:「回稟陛下,臣以為,漠北氣候惡劣,地形於我軍不利,不宜繼續追擊。」

  「臣倒是認為繼續殲滅也不是不可以,反正烏帖木和阿巴魯的勢力已經不足為懼了。」有人出言道。

  楊廣懷:「烏帖木與阿巴魯本就不和,無需咱們親自出手,這兩方勢力也會斗得你死我活。」

  范玉笙悄悄看一眼樓喻的神色,心道還是楊相明白陛下的心思。

  陛下肯定希望定國公早日返京。

  遂出列道:「陛下,臣以為,留下烏帖木和阿巴魯倒並非壞事。」

  樓喻笑問:「為何?」

  「北境族群有很多,阿骨突部不過是其中最強大的一支,滅了這一支,還會有其他族群成長壯大,北境的敵人是滅不完的。」

  這種情況下,還不如留下烏帖木和阿巴魯,讓他們兩個先在漠北斗上一斗。

  而且,完全滅敵對大盛並非善事。

  有潛在的敵人在,方能居安思危,否則未來的大盛很容易沉浸在紙醉金迷中,忘記如何磨礪自身。

  便如范玉笙所言,滅了烏帖木,還會有其他烏帖木出現,深入漠北反而會造成盛軍的損失,何不放他們一馬?

  樓喻笑意更深:「楊先生和范愛卿言之有理。傳令下去,召定國公返京,著楊繼安先派兵於王庭附近巡察駐守,等待朝廷指令。」

  要如何管理北部的草原和牧民,他還得好好籌劃。

  好不容易打下來的,總不能棄之不顧。

  朝廷詔令抵達北疆,霍延與楊繼安進行交接後,立刻率兵趕回京城。

  大軍返回京城時,已是初冬。

  樓喻親率百官於承天門外迎接。

  微寒的風拂在臉上,仿佛軟刀子割在肉上,有些刺痛。

  但心裡是火熱的。

  霍延春天出發,冬天才回京,兩人已經有將近一年沒見過面了。

  金輪普照,碧空萬里。

  霍延一襲銀甲,率親衛策馬奔至承天門外,一眼就看到了樓喻。

  瘦了。

  他連忙下馬,摘下頭盔,急步至樓喻面前,當著百官的面就要半跪下去,卻被樓喻伸手攔住。

  「霍愛卿力破北蠻,護我山河,當為我大盛的英雄!」他笑容輕淺,眸中盈滿喜悅,「霍愛卿一路奔波,不妨先入府洗去風塵,待明日再入宮參加慶功宴。」

  自己的人,當然得自己心疼了。

  其餘大臣心道:定國公此次立下大功,只怕封無可封了,陛下鐵定頭疼著呢。

  霍延俊眸凝視樓喻,卻道:「微臣不辛苦,陛下,微臣想儘快將北境之事呈報給您。」

  眾人:定國公你是不是傻,陛下給你這般榮寵你接著就是了,幹啥還非得忤逆陛下?

  樓喻眼底笑意愈濃。

  「好,那霍愛卿便隨朕入勤政殿,詳細匯報北境的情況。」

  兩人逕自入宮,留下一群人面面相覷。

  薛齊小聲問范玉笙:「范相,咱們該如何?」

  范玉笙嘆笑:「還能如何?自然是回衙辦事。」

  眾人滿腹心事去上衙,並不知樓喻和霍延沒去勤政殿,反而去了養心殿。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