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頁
嫻意點頭應下,又問道:「那麼侯爺何時回府?我也好吩咐小廚房備好飯菜等著。」
「這個時辰陛下約莫會留飯,不必管我。」
「好罷。」嫻意並不堅持,只在心中打定主意要為他備些湯粥小菜一類,以備不時之需。
寢宮。
被帶到皇帝的寢宮時,霍宸心中已一片瞭然——連御書房都待不得,老皇帝如今想必已如風中殘燭,再無生機了。
殿中被刻意清了場,只有老皇帝獨自虛弱地倚靠在床頭,渾濁的眼神鬆散地望著虛空中某一點。他就好像一頭衰老得已經爬不起來的獅子,不甘卻無力地嘶聲咆哮。
寧福鍾輕手輕腳走過去,小心翼翼地提醒他回神:「陛下,肅毅侯已到啦。」
「臣霍宸,參見陛下。」霍宸如他曾做過無數次的那樣,向皇帝展示他的恭敬與忠誠。
「霍卿,北垣,你來了。」皇帝嗬嗬地吸著氣,昏花的眼神在空中游離片刻,終於遲鈍地鎖定了他,「你……回來了。來,到朕、身邊來。」
皇帝略動一動手指,寧福鍾當即會意。他殷勤地替霍宸搬來一把椅子,很快便尋了個由頭退出門去:「侯爺您坐,老奴去為您烹茶。」
待那蹣跚的背影轉出去,老皇帝一抬眼皮,靜默地凝視著他手上最忠誠的鷹、最鋒利的刀。他已經在刀山火海的磨鍊中褪去青澀與莽撞,成長為社稷的砥柱。
「朕還記得,你才入宮伴讀那時候。五六歲?七八歲?小小的個頭,生得玉雪可愛,女孩兒似的,一團稚氣。」老皇帝嗬嗬地喘勻了氣兒,想要抬高手臂比量比量;可惜他已油盡燈枯,幾番努力不成,只得作罷。
「回陛下,臣入宮伴讀時,業已六歲。」霍宸口中恭敬地回話,一雙眼則盯著明黃的錦緞被面,神情淡漠。他飽含耐性地陪老皇帝閒聊,心中卻無半點波瀾。
老皇帝聽得恍惚一瞬,旋即回過神來。
「六歲啊,真是小。」他沉重地嘆息著,不知想起什麼,又短促地笑了一聲,「你那時年紀是很小,本事卻很大——由諍幼時比你壯那麼多,硬是從小到大被你壓了一頭,恨得他至今耿耿於懷。」
他招招手,示意霍宸湊近些,分享秘密似的與他耳語道:「你不曉得,詢兒那時整日覷著你與誰頑,撒潑打滾地與朕要了你去他身邊讀書作伴。」
「臣幼時尊卑不分,又頑劣愛胡鬧,惹出不少事端。幸得陛下與殿下賞識寬宥,臣不勝惶恐。」霍宸適時開口,將老皇帝給太子拉關係的話堵了回去。
皇帝被他一噎,尷尬地沉默下來。長久以來他對霍宸百般提防,唯恐他有不臣之心。便是再如何深厚的情誼,如今也該要磨滅乾淨了。
常言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他雖生在帝王家,時常父子相殘、兄弟鬩牆,可心中仍殘存一點愛子之心——臨了臨了,他也想為自己珍愛的太子稍微鋪一鋪路。
……或許,也有一些對看著長大的、子侄般的臣子的愧疚罷。只是他們都明白,這樣一點微末的愧疚,與彼此而言都不再有任何意義。
刻意營造的其樂融融被無情撕碎,皇帝索性開誠布公,與霍宸將話挑明了說。
「太子他心存仁善又不優柔寡斷,會是個比朕做得更好的皇帝。如今北境尚不安穩,你是、是朝中為首的武將,又與他有著經年的情分,便盡心輔佐他罷。」他呼吸間帶著渾濁的回音,用盡全力吐息,活得痛苦又艱難,「太子……不像朕、多疑多思……想來你們君臣相得,不會與朕一般,落得個離心離德,無人可用的下場。」
霍宸默然以對。
他也並不指望霍宸會說什麼,只疲憊地揮一揮手:「朕身後,太子自會好生安頓你……去罷,去罷……朕與霍卿的緣分盡啦。」
眼前長木倉般挺拔的青年沉默地向他一揖——他出身勛貴,禮數學得極好,長相又俊美。瞧著恭敬而不諂媚,很有些自矜身份的傲氣,賞心悅目。
那青年退出去了,門在他身後沉重地合攏,寧福鍾自屏風後繞到老皇帝床前。垂垂老矣的皇帝已許久沒說過這樣多的話,此刻疲憊得仿佛下一瞬便要倒下去,就此長眠不起。
「陛下還是將湯藥停了罷,總歸能好受些。」寧福鍾痛心地勸他。那等虎狼之藥,生生將老皇帝的三分命耗成了一分,人就仿佛那熬幹了燈油的燈,隨時都可能熄滅。
皇帝微不可見地搖了搖頭:「朕還要,為太子打點好往後的路……如何、如何能退。」吃那藥也是死,不吃那藥也是死。與其躺在床上苟延殘喘,不如為他的太子再做一點事。
他的兒子,會是比他更優秀的帝王。
「寧大伴,老霍侯這表字取得好啊。」他本已靠在床邊,半夢半醒似的,忽而費力地睜開眼,對寧福鍾道,「北垣……他日後將護佑百姓,做北境、做社稷最堅固的城垣。大伴,你是明白朕的意思的罷?」
寧福鍾小心翼翼地扶他躺好,低聲應和。
「殿下得此帥才,可為中興之君。」
陛下身邊的寧大伴從來滴水不漏,霍宸出了宮門,便見寧福鍾安排的轎子已等候多時。為首的小太監笑眯眯地給他請安,他便也微微一笑,與他略略寒暄兩句,這才鑽進轎子裡。
仿佛只是一眨眼的功夫,轎子已落在肅毅侯府門前,而霍宸還在怔怔地發呆。
「這個時辰陛下約莫會留飯,不必管我。」
「好罷。」嫻意並不堅持,只在心中打定主意要為他備些湯粥小菜一類,以備不時之需。
寢宮。
被帶到皇帝的寢宮時,霍宸心中已一片瞭然——連御書房都待不得,老皇帝如今想必已如風中殘燭,再無生機了。
殿中被刻意清了場,只有老皇帝獨自虛弱地倚靠在床頭,渾濁的眼神鬆散地望著虛空中某一點。他就好像一頭衰老得已經爬不起來的獅子,不甘卻無力地嘶聲咆哮。
寧福鍾輕手輕腳走過去,小心翼翼地提醒他回神:「陛下,肅毅侯已到啦。」
「臣霍宸,參見陛下。」霍宸如他曾做過無數次的那樣,向皇帝展示他的恭敬與忠誠。
「霍卿,北垣,你來了。」皇帝嗬嗬地吸著氣,昏花的眼神在空中游離片刻,終於遲鈍地鎖定了他,「你……回來了。來,到朕、身邊來。」
皇帝略動一動手指,寧福鍾當即會意。他殷勤地替霍宸搬來一把椅子,很快便尋了個由頭退出門去:「侯爺您坐,老奴去為您烹茶。」
待那蹣跚的背影轉出去,老皇帝一抬眼皮,靜默地凝視著他手上最忠誠的鷹、最鋒利的刀。他已經在刀山火海的磨鍊中褪去青澀與莽撞,成長為社稷的砥柱。
「朕還記得,你才入宮伴讀那時候。五六歲?七八歲?小小的個頭,生得玉雪可愛,女孩兒似的,一團稚氣。」老皇帝嗬嗬地喘勻了氣兒,想要抬高手臂比量比量;可惜他已油盡燈枯,幾番努力不成,只得作罷。
「回陛下,臣入宮伴讀時,業已六歲。」霍宸口中恭敬地回話,一雙眼則盯著明黃的錦緞被面,神情淡漠。他飽含耐性地陪老皇帝閒聊,心中卻無半點波瀾。
老皇帝聽得恍惚一瞬,旋即回過神來。
「六歲啊,真是小。」他沉重地嘆息著,不知想起什麼,又短促地笑了一聲,「你那時年紀是很小,本事卻很大——由諍幼時比你壯那麼多,硬是從小到大被你壓了一頭,恨得他至今耿耿於懷。」
他招招手,示意霍宸湊近些,分享秘密似的與他耳語道:「你不曉得,詢兒那時整日覷著你與誰頑,撒潑打滾地與朕要了你去他身邊讀書作伴。」
「臣幼時尊卑不分,又頑劣愛胡鬧,惹出不少事端。幸得陛下與殿下賞識寬宥,臣不勝惶恐。」霍宸適時開口,將老皇帝給太子拉關係的話堵了回去。
皇帝被他一噎,尷尬地沉默下來。長久以來他對霍宸百般提防,唯恐他有不臣之心。便是再如何深厚的情誼,如今也該要磨滅乾淨了。
常言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他雖生在帝王家,時常父子相殘、兄弟鬩牆,可心中仍殘存一點愛子之心——臨了臨了,他也想為自己珍愛的太子稍微鋪一鋪路。
……或許,也有一些對看著長大的、子侄般的臣子的愧疚罷。只是他們都明白,這樣一點微末的愧疚,與彼此而言都不再有任何意義。
刻意營造的其樂融融被無情撕碎,皇帝索性開誠布公,與霍宸將話挑明了說。
「太子他心存仁善又不優柔寡斷,會是個比朕做得更好的皇帝。如今北境尚不安穩,你是、是朝中為首的武將,又與他有著經年的情分,便盡心輔佐他罷。」他呼吸間帶著渾濁的回音,用盡全力吐息,活得痛苦又艱難,「太子……不像朕、多疑多思……想來你們君臣相得,不會與朕一般,落得個離心離德,無人可用的下場。」
霍宸默然以對。
他也並不指望霍宸會說什麼,只疲憊地揮一揮手:「朕身後,太子自會好生安頓你……去罷,去罷……朕與霍卿的緣分盡啦。」
眼前長木倉般挺拔的青年沉默地向他一揖——他出身勛貴,禮數學得極好,長相又俊美。瞧著恭敬而不諂媚,很有些自矜身份的傲氣,賞心悅目。
那青年退出去了,門在他身後沉重地合攏,寧福鍾自屏風後繞到老皇帝床前。垂垂老矣的皇帝已許久沒說過這樣多的話,此刻疲憊得仿佛下一瞬便要倒下去,就此長眠不起。
「陛下還是將湯藥停了罷,總歸能好受些。」寧福鍾痛心地勸他。那等虎狼之藥,生生將老皇帝的三分命耗成了一分,人就仿佛那熬幹了燈油的燈,隨時都可能熄滅。
皇帝微不可見地搖了搖頭:「朕還要,為太子打點好往後的路……如何、如何能退。」吃那藥也是死,不吃那藥也是死。與其躺在床上苟延殘喘,不如為他的太子再做一點事。
他的兒子,會是比他更優秀的帝王。
「寧大伴,老霍侯這表字取得好啊。」他本已靠在床邊,半夢半醒似的,忽而費力地睜開眼,對寧福鍾道,「北垣……他日後將護佑百姓,做北境、做社稷最堅固的城垣。大伴,你是明白朕的意思的罷?」
寧福鍾小心翼翼地扶他躺好,低聲應和。
「殿下得此帥才,可為中興之君。」
陛下身邊的寧大伴從來滴水不漏,霍宸出了宮門,便見寧福鍾安排的轎子已等候多時。為首的小太監笑眯眯地給他請安,他便也微微一笑,與他略略寒暄兩句,這才鑽進轎子裡。
仿佛只是一眨眼的功夫,轎子已落在肅毅侯府門前,而霍宸還在怔怔地發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