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8頁
如果是當年的西海王,遇到這樣的事必然大發雷霆。但是現在年過花甲,即便西海王不像多古特被安逸的生活磨滅了雄心壯志,成為一個貪生怕死的普通老人,也沒了當年的火爆脾氣。
這一仗如果敗了,那些被自己捏合在一起的部落只怕又要分崩離析。疆域遼闊,各部團結的西海國就要成鏡花水月了,發一頓脾氣又於事何補?
西海王有強烈的不好的預感,卻盡力克制住沒表現出來。他是西海國將士心目中的戰神,是所有將士的主心骨,他如果沉不住氣,影響的是整個西海國將士的軍心。
可是西海國戰□□號不是他一個人打下來的,是靠驍勇善戰的西海國兒郎團結一心拼下來的。如果麾下將士貪生怕死,如果有人因為畏懼戰鬥不能嚴格執行作戰計劃,自己並沒有三頭六臂取得勝利。尤其對手是一個用兵如神的人。
親自和司徒卓交鋒之後,西海王對司徒卓的評價就變成了這四個字。
西海王一生打了無數勝仗,現在終於開始反思,自己雖然時刻警醒自己,是不是還是膨脹了?不然為什麼敢對大靈朝開戰?自己是不是錯誤估計了自己麾下的將士,扼守通商要道,雁過拔毛,西海國貴族們的日子越來越富裕,卻養得這些當年驍勇善戰的將士開始貪生怕死。
如果早知如此,西海王不會貿然決定開戰。
不過一切都遲了,西海王覺得打敗仗的感覺離自己越來越近,要吃大敗仗了。
司徒卓坐在中軍帳,探子回報說西海王來了一隊援軍,人數不算太多。只是不知道後面還有沒有大股的援軍趕來。
司徒卓站在堪輿圖前,根據行軍速度反推黛玉和周安志現在大約的位置。如果一切順利,西海國都應該已經被拿下了。就算黛玉和周安志遇到強烈抵抗,只要他們拖住西海國內的軍隊,西海王等不來援軍,自己便能先拿下西海王,然後推進西海國與他們會師。
而且探子說西海王部來了援軍,裝備不怎麼齊整,士氣也不高,而不是朝廷軍後方發現包抄的敵軍。那麼,這股援軍應該是和朝廷軍的側翼遭遇過了,還吃了敗仗。短時間內,西海國應該沒能力組織第二股穿插到自己後方的軍隊,自己後方被偷襲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司徒卓嗯了一聲讓探子下去,又命人將大小將領召集過來,開始部署和西海王決戰的戰術。
次日,朝廷軍向西海王部發起總攻。
西海王沒了後援,也沒了穿插的部隊相配合,司徒卓少了後顧之憂,只需要專心對付西海王。現在的西海王糧草有限,不過是頭巨大的困獸。
困獸西海王也曾經橫行西域,比之他麾下那些已經被安逸的生活消磨的膽氣的將領,那些關鍵時刻總是想著依靠父王的兒子,西海王依舊是優秀的軍事將領。
等不來援軍,西海王就將自己麾下現有的部隊化整為零。朝廷軍雖多,畢竟從中原來,只要西海國的將士把這些人引入沙漠,便有反殺的機會。
次日,西海王親自帶兵迎上司徒卓的主力軍,卻派了信得過的將士偷偷帶兵向兩翼擴散。且戰且退,要伺機把朝廷軍引入大漠。
第118章 西海王熟悉西……
西海王熟悉西海國的大部分土地, 這些土地都是用西海國人的腳一步步丈量出來的。但是科技是偉大的,西海王再熟悉西海國,也不知道有些大塊沙漠深處是什麼。而黛玉和司徒卓都看過西海國所在地區詳細的航拍圖, 而且兩人看的是軍用的。
西海王意圖分散軍隊,把朝廷軍引開之後, 利用地形消滅朝廷軍。而司徒卓也早就開始推演如果西海國採用這樣的戰術, 自己該如何應對。
西海王暗暗調兵遣將, 司徒卓在瞭望台上都看見了。司徒卓冷哼一聲,點了兵將, 迎面直奔西海王部。
司徒卓在前線和西海王耗了那麼多天, 周圍的地形地貌,遠處可能的通道早就打探明明白白。西海王把部隊化整為零,有可能擴散部署的線路司徒卓也早有預料, 已經派人攔截了。
那麼剩下的便是狹路相逢勇者勝了,司徒卓決定親自會會西海王。
衛修被司徒卓派出去攔截西海國軍有可能分散出去的側翼了。但是衛修的長子在司徒卓身邊做參將。
司徒卓剛到西海沿子不久, 雖然靠能力拿到了兵權,但是古代軍隊不比後世高度組織的華國軍隊,古時候慣用的御下之道司徒卓還是會採用的。比如西海沿子的原守軍如果被司徒卓派去出任務, 必然會留其將領的子女親人在自己軍中。既是栽培, 也是防止生變。
衛參將見司徒卓要親自去衝擊西海國軍主力, 勸道:「王爺身份貴重,不必以身犯險。」
司徒卓卻道反問:「你可知道為何西海國來的援軍不但人數不多,軍容也算不上好?」
衛參將道:「末將不知。」
司徒卓也沒什麼好賣關子的, 道:「因為西海國來的不是援軍, 是吃了敗仗的殘兵。他們說是前來支援西海王,其實是來群求庇護。在西海國將士眼裡,有西海王在, 自己就安全了。西海王,是西海國軍的主心骨,拿下西海王,西海國軍就散了。」
擒賊擒王的道理衛參將也懂,行禮道:「末將受教,原同王爺一同出征。」
司徒卓點了點頭,部署好防守兵士,打開城門,朝廷軍吹著號角、打著令旗沖了出去。
這一仗如果敗了,那些被自己捏合在一起的部落只怕又要分崩離析。疆域遼闊,各部團結的西海國就要成鏡花水月了,發一頓脾氣又於事何補?
西海王有強烈的不好的預感,卻盡力克制住沒表現出來。他是西海國將士心目中的戰神,是所有將士的主心骨,他如果沉不住氣,影響的是整個西海國將士的軍心。
可是西海國戰□□號不是他一個人打下來的,是靠驍勇善戰的西海國兒郎團結一心拼下來的。如果麾下將士貪生怕死,如果有人因為畏懼戰鬥不能嚴格執行作戰計劃,自己並沒有三頭六臂取得勝利。尤其對手是一個用兵如神的人。
親自和司徒卓交鋒之後,西海王對司徒卓的評價就變成了這四個字。
西海王一生打了無數勝仗,現在終於開始反思,自己雖然時刻警醒自己,是不是還是膨脹了?不然為什麼敢對大靈朝開戰?自己是不是錯誤估計了自己麾下的將士,扼守通商要道,雁過拔毛,西海國貴族們的日子越來越富裕,卻養得這些當年驍勇善戰的將士開始貪生怕死。
如果早知如此,西海王不會貿然決定開戰。
不過一切都遲了,西海王覺得打敗仗的感覺離自己越來越近,要吃大敗仗了。
司徒卓坐在中軍帳,探子回報說西海王來了一隊援軍,人數不算太多。只是不知道後面還有沒有大股的援軍趕來。
司徒卓站在堪輿圖前,根據行軍速度反推黛玉和周安志現在大約的位置。如果一切順利,西海國都應該已經被拿下了。就算黛玉和周安志遇到強烈抵抗,只要他們拖住西海國內的軍隊,西海王等不來援軍,自己便能先拿下西海王,然後推進西海國與他們會師。
而且探子說西海王部來了援軍,裝備不怎麼齊整,士氣也不高,而不是朝廷軍後方發現包抄的敵軍。那麼,這股援軍應該是和朝廷軍的側翼遭遇過了,還吃了敗仗。短時間內,西海國應該沒能力組織第二股穿插到自己後方的軍隊,自己後方被偷襲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司徒卓嗯了一聲讓探子下去,又命人將大小將領召集過來,開始部署和西海王決戰的戰術。
次日,朝廷軍向西海王部發起總攻。
西海王沒了後援,也沒了穿插的部隊相配合,司徒卓少了後顧之憂,只需要專心對付西海王。現在的西海王糧草有限,不過是頭巨大的困獸。
困獸西海王也曾經橫行西域,比之他麾下那些已經被安逸的生活消磨的膽氣的將領,那些關鍵時刻總是想著依靠父王的兒子,西海王依舊是優秀的軍事將領。
等不來援軍,西海王就將自己麾下現有的部隊化整為零。朝廷軍雖多,畢竟從中原來,只要西海國的將士把這些人引入沙漠,便有反殺的機會。
次日,西海王親自帶兵迎上司徒卓的主力軍,卻派了信得過的將士偷偷帶兵向兩翼擴散。且戰且退,要伺機把朝廷軍引入大漠。
第118章 西海王熟悉西……
西海王熟悉西海國的大部分土地, 這些土地都是用西海國人的腳一步步丈量出來的。但是科技是偉大的,西海王再熟悉西海國,也不知道有些大塊沙漠深處是什麼。而黛玉和司徒卓都看過西海國所在地區詳細的航拍圖, 而且兩人看的是軍用的。
西海王意圖分散軍隊,把朝廷軍引開之後, 利用地形消滅朝廷軍。而司徒卓也早就開始推演如果西海國採用這樣的戰術, 自己該如何應對。
西海王暗暗調兵遣將, 司徒卓在瞭望台上都看見了。司徒卓冷哼一聲,點了兵將, 迎面直奔西海王部。
司徒卓在前線和西海王耗了那麼多天, 周圍的地形地貌,遠處可能的通道早就打探明明白白。西海王把部隊化整為零,有可能擴散部署的線路司徒卓也早有預料, 已經派人攔截了。
那麼剩下的便是狹路相逢勇者勝了,司徒卓決定親自會會西海王。
衛修被司徒卓派出去攔截西海國軍有可能分散出去的側翼了。但是衛修的長子在司徒卓身邊做參將。
司徒卓剛到西海沿子不久, 雖然靠能力拿到了兵權,但是古代軍隊不比後世高度組織的華國軍隊,古時候慣用的御下之道司徒卓還是會採用的。比如西海沿子的原守軍如果被司徒卓派去出任務, 必然會留其將領的子女親人在自己軍中。既是栽培, 也是防止生變。
衛參將見司徒卓要親自去衝擊西海國軍主力, 勸道:「王爺身份貴重,不必以身犯險。」
司徒卓卻道反問:「你可知道為何西海國來的援軍不但人數不多,軍容也算不上好?」
衛參將道:「末將不知。」
司徒卓也沒什麼好賣關子的, 道:「因為西海國來的不是援軍, 是吃了敗仗的殘兵。他們說是前來支援西海王,其實是來群求庇護。在西海國將士眼裡,有西海王在, 自己就安全了。西海王,是西海國軍的主心骨,拿下西海王,西海國軍就散了。」
擒賊擒王的道理衛參將也懂,行禮道:「末將受教,原同王爺一同出征。」
司徒卓點了點頭,部署好防守兵士,打開城門,朝廷軍吹著號角、打著令旗沖了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