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搬出來後,她再吃糖和點心,她娘就管不著啦!

  秦溶月哪能不知道閨女心裡在想些什麼,忍不住搖頭失笑,「你啊,就算住過來,爹娘也是要陪著你的,哪能把兩個孩子放在另一座宅院裡呢?」

  小糖糖癟癟嘴不樂意,小湯圓則羨慕地看了這座宅子,握拳抿唇,「以後我也給自己掙大宅子!」

  虞衡心說那這難度係數可太高了,虞家已經一門三爵了,朝廷說什麼都不會再給第四個爵位,不然的話,光是虞家人就能把朝廷的爵位分掉一半,事兒真不是這麼幹的。

  但夢想還是要有的,虞衡笑著給兒子鼓勁兒,「那你可得好好努力念書學本事,以後才能自己掙大宅子。」

  大宅子嘛……只要不是朝廷賞賜的爵位府邸,自己買一個也是可以的,以小湯圓現在的身家,隨隨便便就能買一個。

  虞衡毫無忽悠小朋友的愧疚感。

  昭寧帝等人見了虞衡也十分開懷,尤其是太子,待虞衡尤為親熱,張嘴閉嘴少傅叫個不停。

  虞衡還奇怪呢,自己也沒教太子多久,主要還是陪他玩,怎麼太子現在對他這麼親近?

  一問才知道,太子懷念的就是當初那段跟著虞衡分角色扮演情景劇的時光,後來虞衡離京去岐州,沒了放鬆課程的太子一度十分低落,經由記憶不斷美化,太子看虞衡,都打了一層美化的濾鏡,待虞衡能不親近麼?

  領導關係處好了,管理上面虞衡一點都不儲。一個州都管過來了,沒道理還管不下一個部。認真說起來,虞衡對刑部也是有貢獻的,還曾經推動過刑部立法——遺棄罪的成立。

  這麼一看,讓虞衡來管刑部,還挺合適。

  讓刑部官員窒息的是,這位新任的閣老,第一把火就燒到了他們頭上,讓整個刑部都開始背律法條文。

  刑部上下:這可要了命了,律法那麼多條,誰能背得下?

  而後,虞衡扔給他們一本律法書,先給他們示範了一下什麼叫做行走的律法書,連這句話在律法書的那一頁哪一列都給他們報得清清楚楚。

  領導的業務能力這門能打,底下人還能說什麼?只能苦哈哈地繼續背律法條例。

  也正是因為虞衡這一手死抓基礎的作風,刑部上下風氣更加為之一振,查案斷案的效率都高了不少。

  其他人都覺得虞衡最適合的是戶部,戶部胡尚書尤為認同,恨不得自己致仕讓虞衡頂他的缺。但虞衡卻覺得,在刑部也不錯,他還想干一件大事,非二十年之功不可提,在刑部正好。他能推動一次立法,就能再推動一次。

  當然,前提是生產力能夠跟上來。

  這麼想著,虞衡突然發現自己還忘了拿出一樣神器,雜交水稻的種子安排上。

  這樣,有主食有粗糧,產量全都高得嚇人,大宣基本就告別饑荒了。

  這些年人口一直在穩步增長,又因為前兩年的貧困戶免費就醫政策,讓許多窮苦百姓能夠看上病,病死的人口數量相較以往降了一點點,很是喜人。

  按照這趨勢,下一代人估摸著就會出現人口爆炸情況,需要開墾新田地。

  人工開墾新田地未免太累,效率也不高,如今大宣國庫充盈,百姓安居樂業,已然進入盛世,無後顧之憂,簡單的科學技術也該發展起來了。

  虞衡忙裡偷閒,給自己制訂了好幾個五年計劃,就想再拼上一次,看看自己能做到什麼程度。

  岐州作為虞衡一手拉拔起來的州,那裡的百姓更多被虞衡身上的大膽創新精神所影響,敢於實踐,想做各種實業,重心慢慢從農業轉為工農並舉,各地的工廠辦得有聲有色。

  慈幼堂那邊也一直和虞衡保持著聯繫,虞衡每年都能收到不少慈幼堂孩子寄過來的信,有問好的,有請虞衡為她們解惑的,題目涵蓋了天文地理物理算學和詩詞歌賦等各個範圍,要不是虞衡學識淵博,還真搞不定。

  不過,這些孩子也沒辜負虞衡的苦心。第一批長大的孩子都學會了謀生的手段,刺繡廚藝算數都學的極為紮實,能夠養活自己不說,還能反哺慈幼堂,照看弟弟妹妹們。

  當然,其中也有部分性格極為古怪的孩子,只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問的問題也天馬行空千奇百怪,簡直能和後世的十萬個為什麼有一拼。

  虞衡都耐心地回復了這些孩子,用極為淺顯的語言把原理講得清晰明了。

  這些孩子同樣沒有辜負虞衡的苦心,她們不擅長職業學校的生計教學,卻勇於創新,在十二年後,岐州的慈幼堂中出現了一架巧奪天工的紡布機,有半間屋子大,各色零件精巧至極,一天紡出來的布就相當於五十個人晝夜不停紡上一天的數目。

  虞衡同樣是最初得知這個好消息的人,那時候,他已經是次輔,離首輔之位只有一步之遙。

  第128章

  岐州出現的那架織布機雖然不是電力的, 但依舊讓虞衡震驚。這是慈幼堂女學的功勞,不管哪個時代,都不缺天賦異稟之輩, 只是有些幸運兒能得以一展所長, 有的卻一輩子不得施展,終其一生, 連她們自己都不知道自己還有這方面的天賦。

  學校的意義, 大抵就在於此。

  慈幼堂創立之初何等艱難,朝廷上下都不看好,只說這是一樣費錢的活,若不是虞衡再三請奏,又有橡膠廠的收益頂著, 想要朝廷設慈幼堂, 難度怕是還要更大。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