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3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因為那封信札簡直有毒!

  從靜江府到京城宣親王府,這一路上經手這封信札的驛員沒一個倖免於「難」!

  從靜江府出發的那一驛員摔折了腿,第二個被受驚的牛撞斷了腰,第三個走的水路,然而……竟遇到沉船!險些丟了命!這第四個也是最後一個驛員,拿到這封塞在銅管里的信札時那叫一個心慌,好在順順利利地將信送到了宣親王府,還以為自己跑得快就沒事兒了,誰知一口氣還沒舒完,他就被腳下一塊石頭給絆住了!跌到地上頃刻就磕斷了鼻樑!

  流了一鼻子血的驛員一臉生無可戀:下回再也不送靜江府到宣親王府的信了!這哪是送信,這分明就是送命!

  宣親王府的人可不知這封信札路途如此之艱辛波折,那拿到信札的小廝幾乎是飛著往府邸里去的,一臉的樂呵勁兒,遇著正朝大門方向走來的項璜險些剎不及腳步撞上去,好在及時剎住了腳步,退到旁恭恭敬敬道:「小的見過大公子!」

  項璜而今雖為內閣大學士,今上亦賜其宅邸,然他依舊居於宣親王府,闔府上下也習慣了稱他一聲大公子,至今仍然,並未改口。

  至於這宣親王府一眾下人皆是風風火火的性子他們這些當主子的早已習以為常,因為他並未因小廝的魯莽而對其責怪。

  他今日休沐,此番出府是去半些私事,本不在意這歡喜得好似要飛起一般的小廝,但他從小廝身前經過時瞥見他手上的銅管,便停下了腳步來,問道:「何人來信?」

  「回大公子,是靜江府來信,應當仍是小郡主的來信。」小廝恭敬道。

  小滿的信?項璜不由想到項雲珠前兩月差人先後送回來的兩封信,信上所言確是極好之事,不知今次這封信上又是給他們帶來了甚麼好消息?

  如是想,項璜面上掛上了笑意,從小廝手中拿過了信札,道:「你自去吧,我來拿去給王妃。」

  小廝將信交給了項璜,卻不肯走,還一副眼巴巴的模樣。

  項璜心知他心中想著些什麼,不由一笑,道:「若是阿珩的好消息,自會讓大夥都知曉,去吧。」

  小廝這才眉開眼笑,朝項璜深躬下身,退下了。

  這宣親王府上下,無人不掛心向漠北,因他不僅是他們的小主子,更是他們的小恩人。

  旁人宅邸用下人,皆是經過精挑細選的,偌大京城乃至整個衍國,唯有宣親王府的下人幾乎都是幼時以及年少時的向漠北撿回來的,然而卻是宣親王府的下人最為懂禮,也最為忠心護主。

  因為他們並非將宣親王府當做囚籠,而是將其當成了家,將府邸里的人當成了自家親人。

  喜事闔府同喜,憂事上下同憂。

  項璜帶著信札,快步朝宣親王妃的荷苑走去,顯然也想要知曉這封信札又是給他們帶回了何好消息。

  作者有話要說:2更來啦!

  emm……要不要3更?在看文的仙女吱個聲?

  第128章 、128(3更)

  項璜到荷苑時,苑中婢子告訴他宣親王妃去了梅林,他便折身去了梅林。

  宣親王府的梅林可不是聽著的那麼一回事,並非栽滿梅樹的林子,而是一地地道道的小型練武場。

  梅林初時的確是遍栽梅樹,深冬之時紅梅點點,極為悅目,還是宣親王親手栽下的每一株梅樹,日日盼著快快到冬日,好在紅梅開時能夠讓他將這滿目美景送給宣親王妃,做她二十歲生辰禮。

  誰知出身將門的宣親王妃第一眼瞧見梅林之時便覺這處林子極為適合建成練武之地,景都未賞,便讓宣親王命人將樹砍了,將這片林子改建成練武場。

  滿心歡喜給宣親王妃送梅林的宣親王當即就給傷心得病了,一連在床上躺了好幾日,然而他再見著宣親王妃時還是耷拉著腦袋依了她。

  只要是宣親王妃喜歡的,他便沒有不答應的。

  自那之後,全京城便都知道,哪怕宣親王妃想要天上的星星,宣親王就是想方設法也要給她摘下來!

  但旁人也真是不明白,出身高貴英俊非凡的宣親王緣何就看上了出身將門養成了粗枝大葉之性的宣親王妃,且還將她捧在手心裡一疼便是二十五載情意不變。

  便是今上與太后都曾生過為其納側妃之念,今上還好,清楚自己這個胞弟的脾性,且先詢問過他之意,然饒是如此,宣親王都能氣得足足三個月不理會他,若非當時有朝事相商,怕是他能一整年都不理會今上。

  太后則不如今上對宣親王的了解,她是將自己瞧上的姑娘領到了宣親王面前來,誰知宣親王非但沒有將對方瞧上一眼,更是當場就甩臉子走人,整整半年未往太后跟前去,便是太后差到他府上送禮的姑姑都被他趕走,最後還是宣親王妃好說歹說,才勸得他消了氣,在太后的壽辰時送上了自己的厚禮,算是這事兒翻篇了。

  再後來,哪怕項氏一脈子嗣再如何凋敝,也無人再敢往他身旁塞人。

  梅林依舊叫梅林,不過只還留著北面的二十株梅樹而已,其餘皆改為了練武場,兵器架上的武器在淺陽之下凜凜生光,寒白鋒利。

  項璋往日裡不常來梅林,項珪在府上時每日都會來,項雲珠亦是時常會來。

  宣親王妃正著一身幹練的深緋色短褐在練箭。

  宣親王頭頂著大半個香芋,站在百步之外的二十株梅樹前,正睡眼惺忪地打著哈欠。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