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頁
有人說,查理背叛了這位朋友,但雅克-科爾在臨終前,卻把子女託付給了國王。
他必然不會後悔。
如果一個人,能成就自己的一段傳奇,推動帝國的命運,看著它欣欣向榮……那麼在他的眼裡,富貴必已如浮雲。
由於法國國王的謙卑,他的對手要在很多年後才會發現,法國國王已經成熟起來。在那張蒼白病態、猶疑不決的面孔後的,是天性敏銳、思維靈活的頭腦;在那羸弱軀體的胸腔中跳動的,是一顆堅忍不拔、不可撼動的決心。
在迎來雅克-科爾之後,熱爾伯爵遭到了刺殺,儘管他的肚腩讓他免遭不幸,但他最終還是不得不黯然離開宮廷,結束他的寵臣生涯。
查理為了軍事改革花了一大筆錢,供養了一支常備軍。
他努力讓這支軍隊遵紀守法,避免士兵魚肉鄉里,並每個月都按時發放薪水。
在休戰期間,他兢兢業業,重建司法,整頓財政,樹立軍紀,壓制朋黨,復興農業與工藝,使法蘭西在幾年內欣欣向榮。貴族與人民開始公開與法國王室聯繫,樂於回歸故土,一起驅逐英國人。
在各方面,他的努力都卓有成效,他擁有了一支遵從自我意志的強大的政府班子。
他開始反擊。
在少女死去的第三年。
英國薩默賽特公爵占領布列塔尼的城鎮福熱爾。
查理派兵三萬進入諾曼第,8月,攻下北部地區;10月,奪回中部地區。許多指揮官,尤其是諾曼第當地人大開城門歡迎法軍。
10月9日,查理親臨鹿昂,與「奧蘭多的私生子」裴魯瓦一道紮營塞納河畔,距離鹿昂不過幾英里。
儘管英國人勉力抵住第一波攻擊,鹿昂人卻在暴/亂中打開城門,向法王投誠,而英軍則躲入要塞內。
也許是基於往日膨脹起來的自信,儘管被法國人團團包圍,薩默賽特也毫不慌張,打扮得花枝招展,舉著小白旗施施然走出要塞,要求與法王友好談判。
查理不為所動,讓他回到要塞內。
法軍繼續攻打英軍,概不接受任何妥協,直到對方完全投降。
英國人很快就會發現在新型大炮下,城牆變得像薄餅一樣脆。從前一場圍城戰,打半年也不稀奇,現在也不過是三四個星期的事情。
英國人氣數已盡,法國人十二個月內收復了諾曼第。
「吵鬧了別人屋檐的槍響,早晚會回訪[1]。」
戰敗後,逃回英格蘭的士兵們身無分文,散落各地淪為強盜和殺人犯。英國人不願意相信法蘭西不再成為供他們任意榨取甘美果汁的葡萄園的事實,仍然有許多人不肯拋下往日的幻夢……於是,最初在法蘭西進軍諾曼第便開始在英國滋生的一則流言越演越烈,傳遍英國全鏡——薩福克公爵將在法領土出賣給了法國人——很快,薩福克的密友斯特主教當眾被殺,而幾個月後,公爵本人也很快步友人後塵,在逃亡途中,被一把鈍刀連砍幾次,砍下頭顱。
與在法事務有關的法國貴族似遭詛咒,接連地發生著不幸——
流言並沒有熄滅,反而引發了一場由大群鄉紳和教區治安官參與的叛亂,叛軍直抵倫敦,薩默賽特公爵受召從法國回來恢復秩序,卻很快又被投入監獄……
一系列政亂與暴/亂緊鑼密鼓,更使人相信法國人有天助。
查理得以專心啃阿基坦大區這塊硬骨頭——此地已經效忠金雀花王朝三百年,他收復這塊領土耗時不到一年。
然而,統一法蘭西,撫育這片狼藉的土地,畢竟不是簡單的事。
而狼吃慣了人肉,即使挨打,也不肯輕易罷休。
……
1453年10月19日,查理平定了阿基坦的叛亂。那時,還沒有人立刻意識到,百年戰爭已經結束。
戰爭已經結束,他已經證明了她的預言,證明了她的堅持是正確的。
他是法蘭西國王,他改變了法國。
現在是時候洗去對少女的不公的指責了。
早在1438年,查理便頒布了布日爾國事詔書:「確定教會會議高於教皇;取締向教皇獻納第一年年俸金的制度;規定教會會議十年一次;保持法國教會自由,並同羅馬隔絕。」
從前,這位失去大片領土龜縮於布爾日的小國王被他的對手輕蔑地認為不配自稱為國王。
少女為他戴上了「國王」的桂冠,而如今,他已實至名歸,是一位坐擁萬千領土的龐大帝國的主人。
「法蘭西國王,是所有塵世國王之王」。
拜訪查理的羅馬教宗,為查理的冷酷無情而感到震驚、心痛,他同意了法國宗教裁判所的首席法官的請求,授權對貞德案情的重新審判。在為期三年的調查後,正式的裁決於1455年11月進行。
遍及歐洲各地的神職人員參與了審判,審判的過程也遵照標準的法庭規定進行。神學家組成的小組也分析了115名目擊者的證詞。最終,法國宗教法官在1456年6月提出結論:貞德是一個為正義犧牲的聖女,而當初主導審判的皮埃爾古雄是為了自身利益而錯誤地將貞德定罪。
1456年7月7日,法庭正式宣布了貞德的清白。
為了這一天,他等了25年。
他已經感到十分疲憊,在那之後健康狀況急轉直下,五年後迎來了彌留之日。
當國王太累,他不想當國王的。但他為了她成為了國王。
他必然不會後悔。
如果一個人,能成就自己的一段傳奇,推動帝國的命運,看著它欣欣向榮……那麼在他的眼裡,富貴必已如浮雲。
由於法國國王的謙卑,他的對手要在很多年後才會發現,法國國王已經成熟起來。在那張蒼白病態、猶疑不決的面孔後的,是天性敏銳、思維靈活的頭腦;在那羸弱軀體的胸腔中跳動的,是一顆堅忍不拔、不可撼動的決心。
在迎來雅克-科爾之後,熱爾伯爵遭到了刺殺,儘管他的肚腩讓他免遭不幸,但他最終還是不得不黯然離開宮廷,結束他的寵臣生涯。
查理為了軍事改革花了一大筆錢,供養了一支常備軍。
他努力讓這支軍隊遵紀守法,避免士兵魚肉鄉里,並每個月都按時發放薪水。
在休戰期間,他兢兢業業,重建司法,整頓財政,樹立軍紀,壓制朋黨,復興農業與工藝,使法蘭西在幾年內欣欣向榮。貴族與人民開始公開與法國王室聯繫,樂於回歸故土,一起驅逐英國人。
在各方面,他的努力都卓有成效,他擁有了一支遵從自我意志的強大的政府班子。
他開始反擊。
在少女死去的第三年。
英國薩默賽特公爵占領布列塔尼的城鎮福熱爾。
查理派兵三萬進入諾曼第,8月,攻下北部地區;10月,奪回中部地區。許多指揮官,尤其是諾曼第當地人大開城門歡迎法軍。
10月9日,查理親臨鹿昂,與「奧蘭多的私生子」裴魯瓦一道紮營塞納河畔,距離鹿昂不過幾英里。
儘管英國人勉力抵住第一波攻擊,鹿昂人卻在暴/亂中打開城門,向法王投誠,而英軍則躲入要塞內。
也許是基於往日膨脹起來的自信,儘管被法國人團團包圍,薩默賽特也毫不慌張,打扮得花枝招展,舉著小白旗施施然走出要塞,要求與法王友好談判。
查理不為所動,讓他回到要塞內。
法軍繼續攻打英軍,概不接受任何妥協,直到對方完全投降。
英國人很快就會發現在新型大炮下,城牆變得像薄餅一樣脆。從前一場圍城戰,打半年也不稀奇,現在也不過是三四個星期的事情。
英國人氣數已盡,法國人十二個月內收復了諾曼第。
「吵鬧了別人屋檐的槍響,早晚會回訪[1]。」
戰敗後,逃回英格蘭的士兵們身無分文,散落各地淪為強盜和殺人犯。英國人不願意相信法蘭西不再成為供他們任意榨取甘美果汁的葡萄園的事實,仍然有許多人不肯拋下往日的幻夢……於是,最初在法蘭西進軍諾曼第便開始在英國滋生的一則流言越演越烈,傳遍英國全鏡——薩福克公爵將在法領土出賣給了法國人——很快,薩福克的密友斯特主教當眾被殺,而幾個月後,公爵本人也很快步友人後塵,在逃亡途中,被一把鈍刀連砍幾次,砍下頭顱。
與在法事務有關的法國貴族似遭詛咒,接連地發生著不幸——
流言並沒有熄滅,反而引發了一場由大群鄉紳和教區治安官參與的叛亂,叛軍直抵倫敦,薩默賽特公爵受召從法國回來恢復秩序,卻很快又被投入監獄……
一系列政亂與暴/亂緊鑼密鼓,更使人相信法國人有天助。
查理得以專心啃阿基坦大區這塊硬骨頭——此地已經效忠金雀花王朝三百年,他收復這塊領土耗時不到一年。
然而,統一法蘭西,撫育這片狼藉的土地,畢竟不是簡單的事。
而狼吃慣了人肉,即使挨打,也不肯輕易罷休。
……
1453年10月19日,查理平定了阿基坦的叛亂。那時,還沒有人立刻意識到,百年戰爭已經結束。
戰爭已經結束,他已經證明了她的預言,證明了她的堅持是正確的。
他是法蘭西國王,他改變了法國。
現在是時候洗去對少女的不公的指責了。
早在1438年,查理便頒布了布日爾國事詔書:「確定教會會議高於教皇;取締向教皇獻納第一年年俸金的制度;規定教會會議十年一次;保持法國教會自由,並同羅馬隔絕。」
從前,這位失去大片領土龜縮於布爾日的小國王被他的對手輕蔑地認為不配自稱為國王。
少女為他戴上了「國王」的桂冠,而如今,他已實至名歸,是一位坐擁萬千領土的龐大帝國的主人。
「法蘭西國王,是所有塵世國王之王」。
拜訪查理的羅馬教宗,為查理的冷酷無情而感到震驚、心痛,他同意了法國宗教裁判所的首席法官的請求,授權對貞德案情的重新審判。在為期三年的調查後,正式的裁決於1455年11月進行。
遍及歐洲各地的神職人員參與了審判,審判的過程也遵照標準的法庭規定進行。神學家組成的小組也分析了115名目擊者的證詞。最終,法國宗教法官在1456年6月提出結論:貞德是一個為正義犧牲的聖女,而當初主導審判的皮埃爾古雄是為了自身利益而錯誤地將貞德定罪。
1456年7月7日,法庭正式宣布了貞德的清白。
為了這一天,他等了25年。
他已經感到十分疲憊,在那之後健康狀況急轉直下,五年後迎來了彌留之日。
當國王太累,他不想當國王的。但他為了她成為了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