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頁
二皇子趙秉信是明王,封號仍舊是明王。三皇子趙秉則是昭王,封號不變。六皇子趙秉瑞為瑞王,皇后所出的七皇子趙秉賦為永王。
成年皇子開府建衙,新帝也給沒成年的六皇子和七皇子準備了府邸,等兩位弟弟成年之後就可以遷出。
原太子妃甄氏冊立為皇后,東宮側妃談氏冊立為淑妃,側妃陸氏冊封為賢妃,良人楊氏冊立為宛婕妤。
普天同慶。
一片好氛圍中,還夾雜著一點不和諧。談敬這一年來夾著尾巴做人,他想讓天啟帝退位新帝上位,之前謀劃了多少都沒用上,天啟帝自己卻退了。他本以為新帝上來日子能好過一點,結果發現日子跟難過了,新帝的很多想法比起天啟帝更是過猶不及,光是新政推行還不夠,還改了商稅。
大盛種農輕商,但從前掛著田地在舉人名下,爭不了田地稅只能從商稅上提,如今田地稅上能有收入,又有西北和江東在前做榜樣,經商確然能提高國力,新帝想著要促進商貿發展,對部分商品的商稅大幅度減少。
絲綢買賣便在其中。
談家的買賣大部分都是絲綢,商稅一低,競爭對手便如雨後春筍冒了出來,極大的衝擊了談家的生意。
尤其是在談益死後,談家江東那邊換了主事人,新的主事人做事沒有談益圓滑,眼光也沒有談益長遠大氣,在江東那邊光穩定局面就已經很難,這一下商稅改革讓局勢有點失控了。
第478章 下獄
接任談益位置的是談敬的一個子侄輩,名叫談跡。
談跡面對這種大規模的轟塌情況手足無措,他盡力挽救了,仍然沒法避免商戶們大規模脫離談家掌握——沒辦法啊,商戶們也要活,朝廷的商稅降低後競爭對手本就多了起來,談家這邊還不降低每月的孝敬錢,等於他們都沒得活路,忙活一整月是在替談家賺錢,自己也是有妻兒要養的。
商戶們脫離談家,收益立即降低。
京城本家來人問,談跡不知該怎麼辦。
他走了一步昏招。
既然商戶們想脫離,他便讓那些脫離的人收到教訓,讓人的買賣做不下去。
一時間江東商戶苦不堪言。
這其中有一戶絲綢商名叫高勉,他的生意只在本地展開,被談家壓榨至此便脫離商會。剛一脫離,談家的打擊報復就來了。有人在他的染坊里打死了人,賴到他頭上,當地知府將高家抄了,高勉死在牢中,妻女不堪受辱都上了吊,只剩一個小男娃子。有人瞧見他們可憐,便給小男娃指了一條路,讓他上京城告御狀去。
高家遺孤一路坐著船來到京城,到了京城打聽,都說喬明淵最靠譜,他便到軍機閣去鳴冤。
這事兒不歸軍機閣管,喬明淵將他帶到了通政司衙門。
狀紙遞上去登時捅破了天。
新帝看談敬不順眼不是一天兩天,這個事情不可能高高拿起輕輕放下,他讓通政司的人安撫高家遺孤,同時組了三司的人下江南調查情況。
這個事兒還沒玩,緊接著岳西洛平府知府上了奏章,說當地煤礦倒塌壓死了不少人,知府調查下來發現那是談閣老的產業。洛平府知府瞧著事情太大,輕易不敢瞞,在奏章中說得還算詳盡,新帝看了奏章很是震怒。
談敬還想狡辯,可惜沒人聽他說。
新帝直接讓大理寺的人去查這個案子。
下了朝堂談敬面色頹然,他沒想到自己竟然會有這樣的一天。
其實從高元潼倒下開始談敬就有預感,但沒想到這一天來得這樣快,他們從前不在乎的君王一旦將決心定了會變得如此難纏,從前真的是太輕敵了。
可惜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
談敬甚至還想了想現在換皇帝還來不來得及,結果自然不如人意,新帝對朝廷的把握和浸潤已經很深,從前天啟帝給自己的兒子打了一片江山安插了無數的心腹,如今這些人都在重要的崗位上,新帝用起來格外順手。
而他呢,已經沒有更多的聯盟。
如今內閣之中,梅子期看清形勢就要倒向新帝,其他人不聽他指揮,他孤掌難鳴。
談敬感覺出一陣恐慌。
回到談家,談禎其和其他幾個兒子還有宗親們都得到了消息,全候在大廳里,看著自己老爹神色凝重的進門,眾人都跟著倒抽了一口冷氣:「沒有轉圜的餘地了嗎?還有沒有後招?」
「派些人到岳西,先安撫了煤礦上的人,該賠償賠償,該滅口滅口。」談敬深吸了一口氣:「江東那邊讓談賜去一趟,將談跡喊回來,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東西!高家留了個人在京城,如今被大理寺護著動不了,別管他,先將江東那邊的屁股擦乾淨,晾那些人也找不到什麼確鑿的證據來。」
這次的事情會讓他折了羽翼,卻不會要他的命!
如果一切順利,他可以考慮著要不要退出內閣,學一學當初的陳叢藝般,至少能保住自己和合家老小的命。
然而事情總不會像談敬預想的那樣。
三司的人去江東查案,一開始並不順利,但後來理清了思路,總能找到突破口。
談家的人手腳快也沒用,他們清理了大部分的證據,卻還遺留了一些沒能解決的問題。
至少逼得商會的人走投無路是鐵定的事實。
另外,還有不容辯駁的證據。
成年皇子開府建衙,新帝也給沒成年的六皇子和七皇子準備了府邸,等兩位弟弟成年之後就可以遷出。
原太子妃甄氏冊立為皇后,東宮側妃談氏冊立為淑妃,側妃陸氏冊封為賢妃,良人楊氏冊立為宛婕妤。
普天同慶。
一片好氛圍中,還夾雜著一點不和諧。談敬這一年來夾著尾巴做人,他想讓天啟帝退位新帝上位,之前謀劃了多少都沒用上,天啟帝自己卻退了。他本以為新帝上來日子能好過一點,結果發現日子跟難過了,新帝的很多想法比起天啟帝更是過猶不及,光是新政推行還不夠,還改了商稅。
大盛種農輕商,但從前掛著田地在舉人名下,爭不了田地稅只能從商稅上提,如今田地稅上能有收入,又有西北和江東在前做榜樣,經商確然能提高國力,新帝想著要促進商貿發展,對部分商品的商稅大幅度減少。
絲綢買賣便在其中。
談家的買賣大部分都是絲綢,商稅一低,競爭對手便如雨後春筍冒了出來,極大的衝擊了談家的生意。
尤其是在談益死後,談家江東那邊換了主事人,新的主事人做事沒有談益圓滑,眼光也沒有談益長遠大氣,在江東那邊光穩定局面就已經很難,這一下商稅改革讓局勢有點失控了。
第478章 下獄
接任談益位置的是談敬的一個子侄輩,名叫談跡。
談跡面對這種大規模的轟塌情況手足無措,他盡力挽救了,仍然沒法避免商戶們大規模脫離談家掌握——沒辦法啊,商戶們也要活,朝廷的商稅降低後競爭對手本就多了起來,談家這邊還不降低每月的孝敬錢,等於他們都沒得活路,忙活一整月是在替談家賺錢,自己也是有妻兒要養的。
商戶們脫離談家,收益立即降低。
京城本家來人問,談跡不知該怎麼辦。
他走了一步昏招。
既然商戶們想脫離,他便讓那些脫離的人收到教訓,讓人的買賣做不下去。
一時間江東商戶苦不堪言。
這其中有一戶絲綢商名叫高勉,他的生意只在本地展開,被談家壓榨至此便脫離商會。剛一脫離,談家的打擊報復就來了。有人在他的染坊里打死了人,賴到他頭上,當地知府將高家抄了,高勉死在牢中,妻女不堪受辱都上了吊,只剩一個小男娃子。有人瞧見他們可憐,便給小男娃指了一條路,讓他上京城告御狀去。
高家遺孤一路坐著船來到京城,到了京城打聽,都說喬明淵最靠譜,他便到軍機閣去鳴冤。
這事兒不歸軍機閣管,喬明淵將他帶到了通政司衙門。
狀紙遞上去登時捅破了天。
新帝看談敬不順眼不是一天兩天,這個事情不可能高高拿起輕輕放下,他讓通政司的人安撫高家遺孤,同時組了三司的人下江南調查情況。
這個事兒還沒玩,緊接著岳西洛平府知府上了奏章,說當地煤礦倒塌壓死了不少人,知府調查下來發現那是談閣老的產業。洛平府知府瞧著事情太大,輕易不敢瞞,在奏章中說得還算詳盡,新帝看了奏章很是震怒。
談敬還想狡辯,可惜沒人聽他說。
新帝直接讓大理寺的人去查這個案子。
下了朝堂談敬面色頹然,他沒想到自己竟然會有這樣的一天。
其實從高元潼倒下開始談敬就有預感,但沒想到這一天來得這樣快,他們從前不在乎的君王一旦將決心定了會變得如此難纏,從前真的是太輕敵了。
可惜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
談敬甚至還想了想現在換皇帝還來不來得及,結果自然不如人意,新帝對朝廷的把握和浸潤已經很深,從前天啟帝給自己的兒子打了一片江山安插了無數的心腹,如今這些人都在重要的崗位上,新帝用起來格外順手。
而他呢,已經沒有更多的聯盟。
如今內閣之中,梅子期看清形勢就要倒向新帝,其他人不聽他指揮,他孤掌難鳴。
談敬感覺出一陣恐慌。
回到談家,談禎其和其他幾個兒子還有宗親們都得到了消息,全候在大廳里,看著自己老爹神色凝重的進門,眾人都跟著倒抽了一口冷氣:「沒有轉圜的餘地了嗎?還有沒有後招?」
「派些人到岳西,先安撫了煤礦上的人,該賠償賠償,該滅口滅口。」談敬深吸了一口氣:「江東那邊讓談賜去一趟,將談跡喊回來,成事不足敗事有餘的東西!高家留了個人在京城,如今被大理寺護著動不了,別管他,先將江東那邊的屁股擦乾淨,晾那些人也找不到什麼確鑿的證據來。」
這次的事情會讓他折了羽翼,卻不會要他的命!
如果一切順利,他可以考慮著要不要退出內閣,學一學當初的陳叢藝般,至少能保住自己和合家老小的命。
然而事情總不會像談敬預想的那樣。
三司的人去江東查案,一開始並不順利,但後來理清了思路,總能找到突破口。
談家的人手腳快也沒用,他們清理了大部分的證據,卻還遺留了一些沒能解決的問題。
至少逼得商會的人走投無路是鐵定的事實。
另外,還有不容辯駁的證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