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8頁
總之是很兄友弟恭了。
福寶是正月從京城出發的,二月在易縣報了名參加縣試。
他和董望西一般年紀,在易縣的一眾考生中絕對是最低領的。明陽學館的王夫子帶著他們去報名的時候很擔心,生怕這兩個朝廷大員的兒子有個三長兩短。好在兩人都很爭氣,在縣試中真正是一鳴驚人。
當初喬明淵下場拿了個案首,輪到自己的兒子,兒子也沒示弱。
不管有沒有討好的因素在其中,福寶還是奪得了易縣縣試的案首,董望西也不差,排在第二。
案首之後的府試,福寶還是穩穩的,仍舊是第一。
等到院試他更穩妥,成為年齡最小的秀才,還是第一名出線的。
董望西可憐的,成了萬年老二。
院試的結果出來已經是快八月,消息傳回京城,喬家再出一個小三元,喬明淵臉上是真有光,朝中跟他關係好的見他都調侃,說他八成是要被自己的兒子超過了,等著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吧。喬明淵笑,兒子有出息,喬家後繼有人,比他這個當老子的有出息還讓人高興。
不過那已經是年中的時候了。
眼下剛到年初,喬明淵從高元潼的案子裡脫身而出。
高元潼和趙秉錫的罪證據確鑿,沒有反駁的餘地。天啟帝撐著身體很是震怒,先是下令讓趙秉錫圈禁府中,等查清楚真相後便褫奪了親王封號。高元潼的罪不單單是這個,跟著藏糧貪墨一起並發的,還有阻攔新政推行、刺殺朝臣、侵吞土地、強買強賣、收受商戶賄賂等多種罪名,天啟帝下旨親自寫的斬立決。
天啟十九年,剛開春,午門外高元潼人頭落地。
高家牽扯到的人很多,天啟帝大開殺戒,基本是將這一脈的人殺絕了。
高家的女眷賜死了不少,只有未成年的才沒入官奴籍貫,投入教坊司。
京城血流成河。
當然,陳皇后也受了一些牽連。
沒辦法,誰讓她是大皇子名義上的養母呢?
雖然自己的這個兒子只比自己小了兩歲,到底還是養子,養子犯錯,嫡母是有責任的。
不過天啟帝顯然很寵愛皇后,加上也很寵愛皇后所出的嫡皇子,天啟帝讓皇后禁足坤寧宮,還在朝中提起要廢后的決定。當然,這是明面上的,天啟帝早就跟喬明淵、慕青易等心腹大臣打過招呼,他提起這個決定,這些人馬上跳出來反對,天啟帝就沒想要罰皇后,直接讓皇后不做大皇子的養母,罰了一年俸祿便完事。
高高拿起輕輕放下,朝臣們懂,皇后也懂。
帝王給她做了臉面,她要回應感恩。
陳皇后上了《罪已詔》,說自己沒能管教好大皇子是有失職,請陛下降罪於她。
天啟帝你來我往,後來又象徵性的罰了一些皇后身邊的人,這件事後宮的亂子就過了。
等一切都平息已經天啟十九年四月,鬧了那麼久的案子落到尾聲,大皇子被褫奪封號貶為庶人,流放永州,永遠排除在權力中心之外。
高元潼死後,天啟帝明顯感覺自己心力跟不上了。
他今年已經六十有六,想著兒子還是要鍛鍊鍛鍊,便將朝政交給太子來打理,內閣輔佐。
第477章 新帝
內閣之首的高元潼和談敬,一個被斬首,一個受牽連不敢冒頭,同樣,跟高元潼關係親近的賀志誠、李霄賢同樣難逃瓜葛,一時之間,內閣成為天啟帝的心腹機構。內閣空出來三個位置,喬明淵當仁不讓的進了內閣。
這一次沒有任何阻力了。
談敬一派倒是想反對,可惜少數服從多數,沒法子。
天啟十九年五月初五,喬明淵成為內閣閣老,頂替高元潼。
天啟帝的心腹魏英章、曾勸也順利入閣,新組成了內閣十二閣老。
這一年喬明淵三十一歲。
三十一歲的閣老實在是太年輕了,年輕到往上數一百年都沒人比他能耐。可人家雖然年紀是不大,做官也有十年,十年來他幹了多少大事呢?先是一開始的科舉改革,將主考官和副考官單獨隔離,解救了多少主考官們多少逃不開的姻親關係,側面也讓科考變得更加公平。後來箕陵城創收,再是軍政改革,然後是新政改革,再然後是查了震驚全國的藏糧貪墨案……這些事情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足夠讓人提一提,沒人敢不服氣。
可喬明淵明顯不是止步於此。
他還有很多理想抱負沒有實現,他想要的天下清明還相去甚遠。
太子上台之後,兩人同出一師,感情甚好,很多政見相合,一時間同出同進格外要好。加上天啟帝先前還讓喬明淵做了太子少傅,理論上來說,喬明淵的地位已經僅次於衛輕軒之下。
喬明淵入內閣的消息傳回平遙府易縣,清水鎮外的下河村又沸騰了一回。
這一次福寶還在易縣,喬家家族的人將他迎了回去,喬家族學的功名旗又多了兩根,一根是給他爹立的,紀念喬明淵進入內閣,另一根是為福寶立的,喬文珩的名字首次傳遍岳西省,也是喬家香火的傳承。
這個家族的崛起,從喬明淵六元及第的那一刻便開始了。
如今喬家的族學規模已經很大,擴建之後改叫書院了,是福寶起的名字,名為岳山書院。
這些年喬家人賺的錢很多,撥了不少來修書院,岳山書院占了下河村一半的地,村落擴建後,為了遷就書院,好多人家都做了搬遷處理。如今一眼看去,下河村一片屋舍之中,岳山書院的青磚瓦房格外顯眼,岳山書院劃分的教學區、住宿區、食堂區等,規模很大,還修了一棟三層的藏書樓。
福寶是正月從京城出發的,二月在易縣報了名參加縣試。
他和董望西一般年紀,在易縣的一眾考生中絕對是最低領的。明陽學館的王夫子帶著他們去報名的時候很擔心,生怕這兩個朝廷大員的兒子有個三長兩短。好在兩人都很爭氣,在縣試中真正是一鳴驚人。
當初喬明淵下場拿了個案首,輪到自己的兒子,兒子也沒示弱。
不管有沒有討好的因素在其中,福寶還是奪得了易縣縣試的案首,董望西也不差,排在第二。
案首之後的府試,福寶還是穩穩的,仍舊是第一。
等到院試他更穩妥,成為年齡最小的秀才,還是第一名出線的。
董望西可憐的,成了萬年老二。
院試的結果出來已經是快八月,消息傳回京城,喬家再出一個小三元,喬明淵臉上是真有光,朝中跟他關係好的見他都調侃,說他八成是要被自己的兒子超過了,等著被後浪拍死在沙灘上吧。喬明淵笑,兒子有出息,喬家後繼有人,比他這個當老子的有出息還讓人高興。
不過那已經是年中的時候了。
眼下剛到年初,喬明淵從高元潼的案子裡脫身而出。
高元潼和趙秉錫的罪證據確鑿,沒有反駁的餘地。天啟帝撐著身體很是震怒,先是下令讓趙秉錫圈禁府中,等查清楚真相後便褫奪了親王封號。高元潼的罪不單單是這個,跟著藏糧貪墨一起並發的,還有阻攔新政推行、刺殺朝臣、侵吞土地、強買強賣、收受商戶賄賂等多種罪名,天啟帝下旨親自寫的斬立決。
天啟十九年,剛開春,午門外高元潼人頭落地。
高家牽扯到的人很多,天啟帝大開殺戒,基本是將這一脈的人殺絕了。
高家的女眷賜死了不少,只有未成年的才沒入官奴籍貫,投入教坊司。
京城血流成河。
當然,陳皇后也受了一些牽連。
沒辦法,誰讓她是大皇子名義上的養母呢?
雖然自己的這個兒子只比自己小了兩歲,到底還是養子,養子犯錯,嫡母是有責任的。
不過天啟帝顯然很寵愛皇后,加上也很寵愛皇后所出的嫡皇子,天啟帝讓皇后禁足坤寧宮,還在朝中提起要廢后的決定。當然,這是明面上的,天啟帝早就跟喬明淵、慕青易等心腹大臣打過招呼,他提起這個決定,這些人馬上跳出來反對,天啟帝就沒想要罰皇后,直接讓皇后不做大皇子的養母,罰了一年俸祿便完事。
高高拿起輕輕放下,朝臣們懂,皇后也懂。
帝王給她做了臉面,她要回應感恩。
陳皇后上了《罪已詔》,說自己沒能管教好大皇子是有失職,請陛下降罪於她。
天啟帝你來我往,後來又象徵性的罰了一些皇后身邊的人,這件事後宮的亂子就過了。
等一切都平息已經天啟十九年四月,鬧了那麼久的案子落到尾聲,大皇子被褫奪封號貶為庶人,流放永州,永遠排除在權力中心之外。
高元潼死後,天啟帝明顯感覺自己心力跟不上了。
他今年已經六十有六,想著兒子還是要鍛鍊鍛鍊,便將朝政交給太子來打理,內閣輔佐。
第477章 新帝
內閣之首的高元潼和談敬,一個被斬首,一個受牽連不敢冒頭,同樣,跟高元潼關係親近的賀志誠、李霄賢同樣難逃瓜葛,一時之間,內閣成為天啟帝的心腹機構。內閣空出來三個位置,喬明淵當仁不讓的進了內閣。
這一次沒有任何阻力了。
談敬一派倒是想反對,可惜少數服從多數,沒法子。
天啟十九年五月初五,喬明淵成為內閣閣老,頂替高元潼。
天啟帝的心腹魏英章、曾勸也順利入閣,新組成了內閣十二閣老。
這一年喬明淵三十一歲。
三十一歲的閣老實在是太年輕了,年輕到往上數一百年都沒人比他能耐。可人家雖然年紀是不大,做官也有十年,十年來他幹了多少大事呢?先是一開始的科舉改革,將主考官和副考官單獨隔離,解救了多少主考官們多少逃不開的姻親關係,側面也讓科考變得更加公平。後來箕陵城創收,再是軍政改革,然後是新政改革,再然後是查了震驚全國的藏糧貪墨案……這些事情放在任何一個人身上,都足夠讓人提一提,沒人敢不服氣。
可喬明淵明顯不是止步於此。
他還有很多理想抱負沒有實現,他想要的天下清明還相去甚遠。
太子上台之後,兩人同出一師,感情甚好,很多政見相合,一時間同出同進格外要好。加上天啟帝先前還讓喬明淵做了太子少傅,理論上來說,喬明淵的地位已經僅次於衛輕軒之下。
喬明淵入內閣的消息傳回平遙府易縣,清水鎮外的下河村又沸騰了一回。
這一次福寶還在易縣,喬家家族的人將他迎了回去,喬家族學的功名旗又多了兩根,一根是給他爹立的,紀念喬明淵進入內閣,另一根是為福寶立的,喬文珩的名字首次傳遍岳西省,也是喬家香火的傳承。
這個家族的崛起,從喬明淵六元及第的那一刻便開始了。
如今喬家的族學規模已經很大,擴建之後改叫書院了,是福寶起的名字,名為岳山書院。
這些年喬家人賺的錢很多,撥了不少來修書院,岳山書院占了下河村一半的地,村落擴建後,為了遷就書院,好多人家都做了搬遷處理。如今一眼看去,下河村一片屋舍之中,岳山書院的青磚瓦房格外顯眼,岳山書院劃分的教學區、住宿區、食堂區等,規模很大,還修了一棟三層的藏書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