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夏生仿佛又回到當年那個精明世故的少年,井井有條地安頓起來:「我去套車,準備些應用之物,今晚城門不關,應該能連夜出去。」他看了看妻子,「娘子,你把那出口堵上,柴房重新上鎖,然後收拾些東西,帶著孩子們和邢嫂子回娘家住些日子。說不定宮裡會派人來尋,免得麻煩。」

  **********************************************************************

  府里安排妥當,正準備套車上路,更過子時,大街小巷都點起了煙花爆竹。頃刻間,仿佛萬條巨龍升空,沖碎了一天的琉璃。

  夏生在前面趕車,只說丈夫帶著妻子回娘家過年,便順利出了城門,連夜往東南去。出城後喧囂漸遠,我也著實累了,蜷在車廂里睡了一個囫圇覺。

  夢裡不知身是客,西憶故人不相見,東風吹我到長安。

  醒時業已三更天,聽見路邊村落一聲雞唱,東方漸白,又老了一歲。

  揉揉眼睛鑽出車廂,夏生熄了懸在車頭的燈,掩嘴打了個哈欠。「小哥哥,你進去休息一會兒吧,跑了一夜,馬也累的。」

  「不礙的,一夜不睡算不得什麼,只當守歲嘛。我們到前面換匹馬再走,趁著路好走就多走些,夜裡再投店。代、成之間全是山,山里沒有路,要去西川,得往晉國借道,這一繞,恐怕要好些日子呢。」

  我點點頭,好在有人相幫,不然出了宮門,我連個主意也拿不出來。鑽回車輿里拿了些水和乾糧,輪換著趕了一會兒車。見他有些睏倦,想著和他說話解悶:「小哥哥,你也不問我偷跑出來幹嗎,就這樣跟著我走嗎?」

  夏生還是原來的性子,你不與他說,他也不來打聽。「小姐偷跑出來不是去找哥哥嗎?有什麼可多問的,你想說便說了,若不想說,也省得費心編瞎話。」

  白石先生讓他料理家事,就是看中他沉靜穩重。我低頭笑笑,和他同行,總覺得安心。「小哥哥,那小嫂子面熟,可是西市肉鋪掌柜家的?」夏生不好意思地笑起來。「我在西市也住了一年,可是認得她的,她卻沒認出我來。阿代嬤嬤可好?昨夜怎麼沒見著她。」

  夏生沉默了片刻,「去年沒的,就這樣一覺睡過去了,倒也沒受什麼罪。」我輕嘆一聲,沉默不語,人生數十年,一半是離愁。

  夏生繼續說道:「大人走的時候把家產都留給我了,遣散家僕後,其實留下的也不多。元公子……呃……皇上住的那間也交給我打理了,臨去時交待過,你們走後柴房就上鎖,不到萬不得已別去開。我也怕惹事,落了鎖就把鑰匙丟掉了。我當時年紀小,除了給大人管家也不會別的營生,留下兩棟宅子和一些碎銀。元府那間小些,我就搬過去住了。草堂大些,還有一庫書,我尋思著那些書賣也賣不了多少錢,反倒糟蹋了大人畢生的心血……於是,就辦了個學堂。」

  「學堂?」我有些不可置信。

  夏生也跟著笑,「就知道說出來小姐要笑話的,我一個撥弄慣算盤的人,也辦起學堂了。」我斂住笑,讓他接著說,「剛開始的時候,只想把那幾間房租出去,收些租錢營生。後來來了個窮酸書生,說是慕束高閣之名而來,在草堂里住了幾個月,天天與書為伴。再後來,他就交不出房錢了,三餐不濟,隨身之物當了個乾淨,還死皮賴臉不肯走。我見他實在愛書,倒狠不下心趕他,便給他出了個主意,教鄰家幾個孩子識字,收些學費。

  早幾年,劉鵬治下世道不好,送孩子來讀書的也少,那書生收了三五個學生,飽一頓飢一頓,勉強餬口……後來代軍攻城,宇文將軍駐紮在城外的時候,我們可是頭一批出城投奔的呢。回來以後,真就免了一年的賦稅!再後來,聽說統萬城也被攻下了,二殿下也沒了……哎,這幾十年,也不光劉漢,分分合合的,大都國運不濟……

  再後來,新皇要來長安,御駕巡城的時候,長安城裡萬人空巷。我本不想去湊這個熱鬧,我那婆娘也不知聽了誰的教唆,直說新皇帝是個美男子,簡直就是天人下凡,非要拉著我去看熱鬧。我當時還同他說,原先這裡住的元公子可是長安城裡風采第一,美人我見得多了,世上恐怕沒人比得過他去。那婆娘不依不饒,非拉著我同去,誰知我擠到街上一看,那御輦里坐得可不就是元公子嘛,這天底下也找不出第二人來了!」我微笑靜聽,想起他的俊朗模樣,心裡有些想念。

  「我同我那婆娘說,這皇帝我認得的,她卻不信,如今看她還有什麼說道!後來聽人說,新皇后宮無人,專寵一個王夫人,我想著,大概就是小姐您了……皇上開科取士,普通人也能考科舉當官了,那書生的生意漸漸好起來。一個人教不過來,我就又找了幾個來,乾脆辦他個學堂。除了收租錢,還幫忙料理些雜務,每年有不少提成。小姐不知道,如今白石草堂常住的就有七個先生,上百個學生,去年就考出了兩個舉子,現在可是長安城裡數一數二的學堂呢!」

  夏生越說越自豪,「小姐昨兒見過的那個邢嫂子,她兒子今年十一歲,也在那學堂讀書,那孩子聰明,先生一直誇他。不像我那混小子,忒淘氣……」他頓了一頓,「說起來這娘兒倆還和小姐沾親帶故呢……」

  我一見面便覺得那邢嫂子舉止不俗,卻想不起在哪裡見過。夏生道:「就在小姐走的那年,邢嫂子帶著孩子來長安投奔親戚,親戚沒找到,便打算在長安落腳。我正巧貼了租屋的告示出去,因價錢便宜,她們就來應租了。邢嫂子手裡有些積蓄,繡活也好,幫人縫補漿洗,日子也就過下來了。後來還是阿代嬤嬤認出她來的呢,她娘家姓邢,十幾歲的時候嫁了個大官做妾,因為正房夫人不讓進門,就一直養在外頭的別館裡……後來,那大官被抄家滅族,她僥倖逃過一劫,那時孩子滿歲不久,只怕將來被連累,才跑來長安投親。」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