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7頁
而後,李衛眼前一花,這場景又消失過去。
站在齊雲齋面前的,只有顧懷袖一個。
不知不覺,李衛已經走上前去,啞著嗓音喊了一聲“gān娘”。
這裡只有顧懷袖一個人了。
她定定看著齊雲齋堂中簾後,又看看被人取下來的匾額和拆走的木櫃,默然無聲。
幾個雜役有些不明白,看這婦人穿戴雖素淨,卻一望便知不是什麼普通人,旁邊更有一個穿著一品官服的青年男子站在旁邊,恭恭敬敬喊gān娘,真真是要嚇死個人。
哪裡來的大人物?
有人小聲嘀咕:“巧姑姑以前是宮裡的宮女,伺候過那個時候皇后娘娘的,約莫是以前認識的人吧?”
“嗐,巧娘都死了……”
聽見這些人的議論,顧懷袖似乎終於有些回過了神。
她一抬手,李衛遞過自己手臂去,讓她搭上,便慢慢迴轉身。
也不說話,顧懷袖抬頭看看天,心裡卻永遠只有那一日的夕陽艷影。
曲終人散,宴席不再。
上轎,李衛看外面轎簾落下了,才給旁邊的轎夫打個手勢,讓他們先走。
新皇與上一個主子不一樣了,才一上來就廢了先皇不少的條例,倒是軍機處跟奏摺制度都留了下來。不過朝堂上參劾保和殿大學士張廷玉的摺子也多了起來,畢竟前朝張廷玉給雍正爺辦事,抄家滅族的事qíng做了不少,更有不知道多少昔日榮華富貴之人一朝衣衫襤褸,淪為階下之囚。
沒有雍正的鐵腕,新帝也只能通過這樣的法子來籠絡人心。
好在府庫的虧空早已在雍正爺在位的時候,就被填補出來,更抄了一個昔日的沈鐵算盤,國庫充盈,竟然達到這幾十年來最巔峰的狀態。
到底雍正是不是一個好皇帝,似乎只有留給歷史來判斷。
然而……
什麼又是歷史呢?
歷史,就是顧懷袖此時此刻所站的洪流,她一個人,被挾裹著浩浩湯湯地走,可實際她不過一隻螻蟻。
張廷玉的日子並不怎麼順當,不過作為少有的幾個三朝元老,連馬齊也去後,他便成為文臣之首。
昔日的熹妃如今成為了太后,也開始享受起尊榮來……
天下,在經過雍正一朝的yīn慘之後,似乎一下走向了太平。
可顧懷袖眼底,已然是日薄西山,迴光返照。
山河日下,總要留些最後的臉面。
她與張廷玉,是在幾年之後的一個早上離開的。
京城張府不慎著了大火,一夜之間燒了個gāngān淨淨,雍正時候先皇曾說要賜予新宅院,可張廷玉沒有受,便是舊府邸一隻住到如今。
張府著火前一日,張廷玉便遞了摺子乞休,乾隆留中不發。
次日晚上,他一把火把張府燒了個gāngān淨淨,又遞了摺子,說是天降不祥之兆,微臣老病,乞歸故里,安享晚年,乾隆再留中不發,並撥給新宅院。
新府邸依舊在內城,張廷玉看著小皇帝心裡不大痛快,再遞了摺子,便直接掛印走人。
傳聞那一日,先皇放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的詔書,就被張廷玉堂而皇之地放在了府門前,橫在大門上,無一人敢上去叩門。
張廷玉走得堂而皇之,大膽至極,可滿朝文臣竟然沒有一個敢吱聲兒,便是連最憤世嫉俗的言官也不敢參劾張廷玉。
他主持多科會試,桃李滿天下不說,李衛等人也與他有過故舊,更別說早年其筆鋒犀利堪比刀劍。
翰林院如今還在張廷玉手裡,前一陣參劾張廷玉的摺子很多,可過不多久,那些參劾張廷玉的人就被翰林院清流連起來給參了。
張廷玉的地位越是穩固,乾隆心裡就越不舒坦,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
只是張廷玉資格太老,地位太高,偏偏沒人能動。
若乾隆早早對張廷玉下手,反而會落得一個苛待前朝功臣的罵名,這不跟先皇一樣了嗎?所以乾隆也是頗為頭疼。
這一下倒好,張廷玉自己走了,雖然差點讓乾隆氣得叫人誅他九族,可最終還是考慮到張廷玉在朝中的門生,以及鄂爾泰的建議,索xing給了張廷玉恩典。
李衛是張二夫人的gān兒子,可鄂爾泰卻是先皇一手提拔起來的人,乾隆並不知鄂爾泰也與顧懷袖有關。
於是,張廷玉安然自運河而下,沿途商船繁盛如昔日,到銅陵之時又是秋將盡。
桐城依稀昔日模樣,三山環抱,風光秀美。
顧懷袖懶懶倚在他身側,看著車簾外龍眠山綿長起伏的曲線,薄薄的霧氣將山林籠罩,升騰起來,淅淅瀝瀝的秋雨也下來了,一時寧靜至極,只聽得見噠噠的馬蹄聲。
“你這三朝元老,殺了兩代帝皇,我看現在那個也不是個心術正的……”
“天下帝王,有幾個心正?”
張廷玉不大想管了,雖也動過將小皇帝掐死的心思,可未免也太驚世駭俗。
他微微地一笑:“昔年父親讓路於我,如今該我讓路給他們了……”
說話間,馬車已進了城。
桐城秋雨連綿,張廷玉這邊卻與顧懷袖搬到了山上住一段時日,山居秋暝,格外清淨。
他們有很多很多的時間,來細細數各自半生的風雲浮沉。
就在一處小山頭上,幾間陋室,或捧書而讀,或伐木製琴,或聽松風,吟竹曲……
但將那浮名,換過淺唱低吟,又覺野心到了頂,終又回歸安靜。
皇帝坐擁過了江山,才覺得當江山不美;宰輔宰執過天下,方感到天下難治。
張相人越老,看著卻越多幾分竹林隱士風流之趣,只靠窗雕著一片竹篾,神qíng專注。
他似乎雕到什麼要緊處,又漸漸停下,將手中的刻刀與滿桌的竹屑都放下,略一斂袖,卻朝著祖廟處去。
一座座的墓碑,一篇篇的墓志銘。
顧懷袖瞧見他身影,只將手裡一本書放下,起身來到他案頭前,便將那一片細如竹籤的竹篾一撿。
風chuī來,顧懷袖手心微冷,便將這一片篾條竹籤放回案上。
青翠的竹,山色微huáng,霧氣籠罩,卻是日暮。
竹籤上刻著一行蒼勁渾厚小楷,靜躺於案頭。
不忠不孝不悌不仁不義不賢難得糊塗人張公廷玉……
之墓。
☆、第261章番外石方夜無眀
臨街的酒樓是京城裡有名的酒樓,十一月的京城,已經很冷。
大街上飄著鵝毛樣大雪,落了石方滿頭滿臉,他懷裡抱著個大竹簍,裡面裝著剛剛從市上買回來的羊ròu,腥膻味兒很重,讓他皺緊了眉頭。
少年很瘦,手腕上用髒兮兮的繩子綁了一道又一道。
從酒樓後面上台階的時候,他差點被急急忙忙跑出來的小二哥給撞倒。
腳下打了個跌,他趕緊摟住了竹簍,嚇得不輕。
酒樓大師傅還在後廚等著用東西,他進來的時候便被人給招呼住了:“個臭小子,怎麼去了這麼久?小活兒都gān不利索,gān什麼吃的?”
旁邊有個來端菜的小二還算是心善,只拍了拍他肩膀,勸道:“石方才多大?甭管了。小子,去把後面那一堆碗給洗了吧。”
石方點了點頭,便去後面洗盤子刷碗。
天氣很冷,手伸進水裡就沒了感覺。
石方一雙烏黑的眼,只看著前面大師傅們做菜,帶了幾分艷羨。
他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要持續多久,可至少比流亡途中好很多了,能吃上飯便足夠。
只是,如果也能做那樣好吃的東西就更好了。
這一天,西湖醋魚做得特別好的老徐把兩條大huáng魚給他,讓他去刮魚,順手塞了一把刀給他,說用來刮魚鱗。
頭一次刮魚鱗,石方就弄傷了自己的手指。
不過最要命的,興許是他弄壞了刀。
“哎喲我的娘啊,你這人還真是煞星不成?”
那老喜歡為難石方的小二簡直想要拍桌子大笑起來,小石方手裡的刀子竟然斷了開!
“這小子連手都劃出血了,趕緊來,老子給你敷一敷……”
豈料,他手剛剛挨著石方,石方就捂著自己流血的手跳開:“不,我……我沒事。”
說完,他就直接轉身走了。
他的小屋就在後院一個小小的柴房旁邊,平時只給廚房那邊的師傅們打下手,月錢都沒幾個,也就能混口飽飯。
用布料按住傷口,他一下就看見自己手腕上的東西,低垂著眼帘,過了好久才抬眼看著那yīn沉沉的天空。
石方的日子,就是在這樣的仰望之中,逐漸過去的。
他一如既往地瘦,一如既往地過著毫無存在感的生活。
被他用壞了的刮魚鱗的刀,倒也沒làng費掉,留下了一小塊挨著刀背的鋒利刀片。
石方將這一塊碎片,視如珍寶。
他借了廚子的磨刀石,一點一點將那些豁口給磨平,又把斷裂的表面磨成了尖利的鋒刃。
這刀,就是小小的一把,跟他的手掌很相合。
用這一片刀,慢慢將魚鱗給刮下來,倒是比之前還要好用。
漸漸地,石方覺得如果能在這裡一輩子刮魚也不錯。
只是,太多太多事並不能如他願。
他年紀還小,並不知道偷學酒樓師傅的廚藝會出什麼問題,他有十分靈敏的舌頭,也有非常好的感覺,能判斷出每個師傅做菜的優劣。
那一天,徐師傅不在,聽說去了隔壁酒坊賭錢,他的醋魚就在鍋里,還沒來得及起鍋,可前面小二已經在催,石方上去就幫了個忙。
哪裡想到……
這一幫,幾乎幫沒了他半條命。
廚房裡的師傅們都炸開了鍋,看到那一盤西湖醋魚上面澆好的料,憤怒指責石方偷師。
大雪夜裡,他被打沒了半條命,卻不想餓死在柴房裡,於是從被他藏在腕間的牛皮里摸出了一片刮魚鱗的碎刃,割斷了繩子。
石方不知道,從割斷繩索開始,他便已經走向了一條完全不同的路。
他狂奔在大街上,雪很厚,他穿得很少,凍得瑟瑟發抖,可腳步不停。
天色已晚,周圍街邊有人掛了燈籠,照著他細瘦的影子,也拉長了前方過來的轎影。
石方一下跌進了雪地里,整張臉都埋進去。
背後的人已經追出來,發現了他的蹤影。
他不能停下,更不能被抓回去。
逃吧。
於是將一張臉從雪裡抬起來,接著就看見了那微微拉開的轎帘子。
站在齊雲齋面前的,只有顧懷袖一個。
不知不覺,李衛已經走上前去,啞著嗓音喊了一聲“gān娘”。
這裡只有顧懷袖一個人了。
她定定看著齊雲齋堂中簾後,又看看被人取下來的匾額和拆走的木櫃,默然無聲。
幾個雜役有些不明白,看這婦人穿戴雖素淨,卻一望便知不是什麼普通人,旁邊更有一個穿著一品官服的青年男子站在旁邊,恭恭敬敬喊gān娘,真真是要嚇死個人。
哪裡來的大人物?
有人小聲嘀咕:“巧姑姑以前是宮裡的宮女,伺候過那個時候皇后娘娘的,約莫是以前認識的人吧?”
“嗐,巧娘都死了……”
聽見這些人的議論,顧懷袖似乎終於有些回過了神。
她一抬手,李衛遞過自己手臂去,讓她搭上,便慢慢迴轉身。
也不說話,顧懷袖抬頭看看天,心裡卻永遠只有那一日的夕陽艷影。
曲終人散,宴席不再。
上轎,李衛看外面轎簾落下了,才給旁邊的轎夫打個手勢,讓他們先走。
新皇與上一個主子不一樣了,才一上來就廢了先皇不少的條例,倒是軍機處跟奏摺制度都留了下來。不過朝堂上參劾保和殿大學士張廷玉的摺子也多了起來,畢竟前朝張廷玉給雍正爺辦事,抄家滅族的事qíng做了不少,更有不知道多少昔日榮華富貴之人一朝衣衫襤褸,淪為階下之囚。
沒有雍正的鐵腕,新帝也只能通過這樣的法子來籠絡人心。
好在府庫的虧空早已在雍正爺在位的時候,就被填補出來,更抄了一個昔日的沈鐵算盤,國庫充盈,竟然達到這幾十年來最巔峰的狀態。
到底雍正是不是一個好皇帝,似乎只有留給歷史來判斷。
然而……
什麼又是歷史呢?
歷史,就是顧懷袖此時此刻所站的洪流,她一個人,被挾裹著浩浩湯湯地走,可實際她不過一隻螻蟻。
張廷玉的日子並不怎麼順當,不過作為少有的幾個三朝元老,連馬齊也去後,他便成為文臣之首。
昔日的熹妃如今成為了太后,也開始享受起尊榮來……
天下,在經過雍正一朝的yīn慘之後,似乎一下走向了太平。
可顧懷袖眼底,已然是日薄西山,迴光返照。
山河日下,總要留些最後的臉面。
她與張廷玉,是在幾年之後的一個早上離開的。
京城張府不慎著了大火,一夜之間燒了個gāngān淨淨,雍正時候先皇曾說要賜予新宅院,可張廷玉沒有受,便是舊府邸一隻住到如今。
張府著火前一日,張廷玉便遞了摺子乞休,乾隆留中不發。
次日晚上,他一把火把張府燒了個gāngān淨淨,又遞了摺子,說是天降不祥之兆,微臣老病,乞歸故里,安享晚年,乾隆再留中不發,並撥給新宅院。
新府邸依舊在內城,張廷玉看著小皇帝心裡不大痛快,再遞了摺子,便直接掛印走人。
傳聞那一日,先皇放在正大光明匾額後面的詔書,就被張廷玉堂而皇之地放在了府門前,橫在大門上,無一人敢上去叩門。
張廷玉走得堂而皇之,大膽至極,可滿朝文臣竟然沒有一個敢吱聲兒,便是連最憤世嫉俗的言官也不敢參劾張廷玉。
他主持多科會試,桃李滿天下不說,李衛等人也與他有過故舊,更別說早年其筆鋒犀利堪比刀劍。
翰林院如今還在張廷玉手裡,前一陣參劾張廷玉的摺子很多,可過不多久,那些參劾張廷玉的人就被翰林院清流連起來給參了。
張廷玉的地位越是穩固,乾隆心裡就越不舒坦,臥榻之旁,豈容他人酣睡?
只是張廷玉資格太老,地位太高,偏偏沒人能動。
若乾隆早早對張廷玉下手,反而會落得一個苛待前朝功臣的罵名,這不跟先皇一樣了嗎?所以乾隆也是頗為頭疼。
這一下倒好,張廷玉自己走了,雖然差點讓乾隆氣得叫人誅他九族,可最終還是考慮到張廷玉在朝中的門生,以及鄂爾泰的建議,索xing給了張廷玉恩典。
李衛是張二夫人的gān兒子,可鄂爾泰卻是先皇一手提拔起來的人,乾隆並不知鄂爾泰也與顧懷袖有關。
於是,張廷玉安然自運河而下,沿途商船繁盛如昔日,到銅陵之時又是秋將盡。
桐城依稀昔日模樣,三山環抱,風光秀美。
顧懷袖懶懶倚在他身側,看著車簾外龍眠山綿長起伏的曲線,薄薄的霧氣將山林籠罩,升騰起來,淅淅瀝瀝的秋雨也下來了,一時寧靜至極,只聽得見噠噠的馬蹄聲。
“你這三朝元老,殺了兩代帝皇,我看現在那個也不是個心術正的……”
“天下帝王,有幾個心正?”
張廷玉不大想管了,雖也動過將小皇帝掐死的心思,可未免也太驚世駭俗。
他微微地一笑:“昔年父親讓路於我,如今該我讓路給他們了……”
說話間,馬車已進了城。
桐城秋雨連綿,張廷玉這邊卻與顧懷袖搬到了山上住一段時日,山居秋暝,格外清淨。
他們有很多很多的時間,來細細數各自半生的風雲浮沉。
就在一處小山頭上,幾間陋室,或捧書而讀,或伐木製琴,或聽松風,吟竹曲……
但將那浮名,換過淺唱低吟,又覺野心到了頂,終又回歸安靜。
皇帝坐擁過了江山,才覺得當江山不美;宰輔宰執過天下,方感到天下難治。
張相人越老,看著卻越多幾分竹林隱士風流之趣,只靠窗雕著一片竹篾,神qíng專注。
他似乎雕到什麼要緊處,又漸漸停下,將手中的刻刀與滿桌的竹屑都放下,略一斂袖,卻朝著祖廟處去。
一座座的墓碑,一篇篇的墓志銘。
顧懷袖瞧見他身影,只將手裡一本書放下,起身來到他案頭前,便將那一片細如竹籤的竹篾一撿。
風chuī來,顧懷袖手心微冷,便將這一片篾條竹籤放回案上。
青翠的竹,山色微huáng,霧氣籠罩,卻是日暮。
竹籤上刻著一行蒼勁渾厚小楷,靜躺於案頭。
不忠不孝不悌不仁不義不賢難得糊塗人張公廷玉……
之墓。
☆、第261章番外石方夜無眀
臨街的酒樓是京城裡有名的酒樓,十一月的京城,已經很冷。
大街上飄著鵝毛樣大雪,落了石方滿頭滿臉,他懷裡抱著個大竹簍,裡面裝著剛剛從市上買回來的羊ròu,腥膻味兒很重,讓他皺緊了眉頭。
少年很瘦,手腕上用髒兮兮的繩子綁了一道又一道。
從酒樓後面上台階的時候,他差點被急急忙忙跑出來的小二哥給撞倒。
腳下打了個跌,他趕緊摟住了竹簍,嚇得不輕。
酒樓大師傅還在後廚等著用東西,他進來的時候便被人給招呼住了:“個臭小子,怎麼去了這麼久?小活兒都gān不利索,gān什麼吃的?”
旁邊有個來端菜的小二還算是心善,只拍了拍他肩膀,勸道:“石方才多大?甭管了。小子,去把後面那一堆碗給洗了吧。”
石方點了點頭,便去後面洗盤子刷碗。
天氣很冷,手伸進水裡就沒了感覺。
石方一雙烏黑的眼,只看著前面大師傅們做菜,帶了幾分艷羨。
他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要持續多久,可至少比流亡途中好很多了,能吃上飯便足夠。
只是,如果也能做那樣好吃的東西就更好了。
這一天,西湖醋魚做得特別好的老徐把兩條大huáng魚給他,讓他去刮魚,順手塞了一把刀給他,說用來刮魚鱗。
頭一次刮魚鱗,石方就弄傷了自己的手指。
不過最要命的,興許是他弄壞了刀。
“哎喲我的娘啊,你這人還真是煞星不成?”
那老喜歡為難石方的小二簡直想要拍桌子大笑起來,小石方手裡的刀子竟然斷了開!
“這小子連手都劃出血了,趕緊來,老子給你敷一敷……”
豈料,他手剛剛挨著石方,石方就捂著自己流血的手跳開:“不,我……我沒事。”
說完,他就直接轉身走了。
他的小屋就在後院一個小小的柴房旁邊,平時只給廚房那邊的師傅們打下手,月錢都沒幾個,也就能混口飽飯。
用布料按住傷口,他一下就看見自己手腕上的東西,低垂著眼帘,過了好久才抬眼看著那yīn沉沉的天空。
石方的日子,就是在這樣的仰望之中,逐漸過去的。
他一如既往地瘦,一如既往地過著毫無存在感的生活。
被他用壞了的刮魚鱗的刀,倒也沒làng費掉,留下了一小塊挨著刀背的鋒利刀片。
石方將這一塊碎片,視如珍寶。
他借了廚子的磨刀石,一點一點將那些豁口給磨平,又把斷裂的表面磨成了尖利的鋒刃。
這刀,就是小小的一把,跟他的手掌很相合。
用這一片刀,慢慢將魚鱗給刮下來,倒是比之前還要好用。
漸漸地,石方覺得如果能在這裡一輩子刮魚也不錯。
只是,太多太多事並不能如他願。
他年紀還小,並不知道偷學酒樓師傅的廚藝會出什麼問題,他有十分靈敏的舌頭,也有非常好的感覺,能判斷出每個師傅做菜的優劣。
那一天,徐師傅不在,聽說去了隔壁酒坊賭錢,他的醋魚就在鍋里,還沒來得及起鍋,可前面小二已經在催,石方上去就幫了個忙。
哪裡想到……
這一幫,幾乎幫沒了他半條命。
廚房裡的師傅們都炸開了鍋,看到那一盤西湖醋魚上面澆好的料,憤怒指責石方偷師。
大雪夜裡,他被打沒了半條命,卻不想餓死在柴房裡,於是從被他藏在腕間的牛皮里摸出了一片刮魚鱗的碎刃,割斷了繩子。
石方不知道,從割斷繩索開始,他便已經走向了一條完全不同的路。
他狂奔在大街上,雪很厚,他穿得很少,凍得瑟瑟發抖,可腳步不停。
天色已晚,周圍街邊有人掛了燈籠,照著他細瘦的影子,也拉長了前方過來的轎影。
石方一下跌進了雪地里,整張臉都埋進去。
背後的人已經追出來,發現了他的蹤影。
他不能停下,更不能被抓回去。
逃吧。
於是將一張臉從雪裡抬起來,接著就看見了那微微拉開的轎帘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