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頁
他心懷謹慎,面上卻盡力坦然。
等見到雍正,他心裡暗暗驚訝,聽了很多他的傳聞,本以為是一個面相凶煞的人,不料竟只是一個蒼白瘦削的男子,他不敢細看,恭敬地奉上父王敬獻個雍正的禮物。本以為雍正會垂詢部落里政務,可他竟然只是聊家常地問:“你父王,娘親的身體可好?”
“都好、”
“糙原上的花才剛開始開吧?”
“是的,臣來時,糙不過剛剛沒了馬蹄,夜裡寒氣仍重。”
“是啊,要到七八月份,傍晚才最好,不冷也不熱。”
“是,母親最喜歡用過晚膳後出去遛馬。”
雍正沉默了下來,達蘭台心中忐忑,不知道自己說錯了什麼,悄悄看寶親王弘曆,弘曆只是輕搖了下頭,示意他不必擔心。
短短一瞬後,雍正忽笑著問:“求婚是你父王的意思,還是你母親的意思?”
求親已經是一年前的事qíng,皇上一直沒回復,父王就不敢再提,沒想到今日卻突然重提此事。
他掂量了一瞬,謹慎地說:“是母親的意思,父王本不敢妄想,可耐不住母親遊說,所以就貿然上了奏章。”
“滿蒙通婚是祖制,沒有什麼妄想不妄想,只是朕並沒有適齡的女兒,不過倒是有一個勝過女兒的人……”
“皇阿瑪!”
弘曆突然cha話,似不贊同,雍正靜靜看了他一眼,他立即蒼白著臉低下了頭。
“十三王爺的女兒自幼在朕身邊長大,xing格……”
達蘭台本以為會聽到“xing格溫良,舉止端順”之類的話,沒想到雍正想了想,沒再說了,話音里倒是帶出了笑意:“朕考慮了很久,決定將她嫁於你兄長。”
達蘭台心中滋味難辨,面上卻要裝出大喜,跪下謝恩:“叩謝皇上聖恩、”
清晨,達蘭台決定去探望十三王爺,算是盡該盡得禮數
到王爺府邸求見時,才知道皇上下過聖旨,嚴禁各級官員來探病,正想返回,一個剛下馬車要進門的年長僕人看到他的穿著,忽地問:“您是伊爾根覺羅部落的王子?”
他不敢輕慢,客氣地說:“正是。”
對方忙行禮,“奴才三才,在十三爺身邊服侍,不知道王子親來,怠慢了,快請進。”
達蘭台跟著他一路邊行邊聊,三才說:“皇上為了讓爺jīng心養病,特意下旨不許各級官員來探病,不過王子來,爺肯定想見的。”
正在亭台樓閣間走著,忽聽到有人吵架。
“你去給皇阿瑪說,你若自己不願意,皇阿瑪斷不會讓你出嫁。”
“我沒什麼願意不願意的,反正年齡到了。總是要嫁人的。”
“可你連對方長什麼樣子都沒見過,品格xingqíng一無所知。”
“有幾個女子是見過夫君才出嫁的?”
“你就不擔心他對你不好?”
“我的姓氏是愛新覺羅,他若gān對我不好,皇伯伯和你們都不會允許。”
“那是千里外的蒙古,可不是京城,他就算欺負了你,我也不能幫你打他,好妹妹,你去求皇阿瑪吧,我和四哥真的捨不得讓你嫁到那麼遠的地方。”
“皇伯伯的意思很堅決,你們不用擔心,皇伯伯定是了解過那人才賜婚的。”女子的聲音軟了下來,這一軟,卻讓人感受了她心裡的淒楚和無奈。
達蘭台一時不知道該進還是該退,拿眼看三才,三才卻微笑著,好似什麼都沒聽到,達蘭台驀然反應過來,這個奴才並不介意讓他聽到,人還沒過門,警告已經先到了。
弘晝大聲嚷:“為什麼你就不肯去求皇阿瑪把婚事取消?紫禁城有什麼不好?”
“我阿瑪的冰……你們難道不明白嗎?這是皇伯伯讓阿瑪安心,我也不想讓阿瑪cao心。”
三才加重了腳步,給弘曆和弘晝請安:“四阿哥,五阿哥吉祥,達蘭台王子來拜見王爺。”
達蘭台也忙給弘曆請安:“王爺吉祥。”
弘曆淡淡說:“起吧。”
弘晝卻是狠狠瞪了他一眼,怒氣沖沖地揚長而去。
亭子裡的女子早已沿著長廊而去,達蘭台只看到一個背影從垂柳見卓約而過。
弘曆笑對達蘭台說:“正好我也去見王叔,一起吧。”
兩人並肩而行,因達蘭台熟讀漢人詩書,正好投弘曆所好,所以相談甚歡。
見到他們,十三王爺要起身,弘曆忙走到榻前,摁住他:“王叔快別如此,若讓皇阿瑪知道了,還不罵死我?”
弘曆又是拿軟枕,又是拉被祿,立在塌側照顧十三王爺,絲毫未見皇子尊貴,更何況他是所有人心中都明白的未來天子。
達蘭台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十三王爺病容很重,興致卻甚好,達蘭台笑道:“我來時,父王和母親特意叮囑我,如果見到王爺,就說他們在糙原上一直等著您,若有空,一定再去趟塞外,駿馬美酒都在等著故人。”
十三王爺大笑,笑聲未盡,咳嗽起來,弘曆忙幫他捶著背。
十三王爺笑著說:“你父王,母親二十年未見我,不知道此故人非彼故人了,若真見到我,恐怕要驚嘆這個糟老頭子是誰。”
話語雖感慨,可因為說話者的語氣並不頹喪,所以聽者也不覺得太難過,達蘭台笑道:“王爺的風采一定和當年一樣,父王母親又一直惦記著王爺,絕不會認不出來的。”
十三王爺只笑了笑,細細問著他父王,母親的日常生活瑣事,言談風雅有趣,達蘭台比對著雍正時輕鬆多了,而且十三王爺身上有一種很平和的氣質,讓人不自覺地就想和他親近,全無提防猜忌之心,達蘭台仿若對著親昵的長輩,將日常生活中得瑣事都隨口道來,連母親總愛賭氣,鬧小xing子都講了出來。
十三王爺一直含笑聽著,眼神很溫暖。
達蘭台正談到興頭上,叮叮咚咚的樂聲突兀地響起。
弘曆笑道:“承歡在趕我們走了。”
十三王爺也笑,看著達蘭台,想了會兒,說道:“其實一切都盡在不言中,不過為人父母,總是不能放心,你回去告訴你母親,我的女兒就jiāo給她了。”
達蘭台愣了一下,忙站起,恭敬地說:“我一定把話轉給母親”
十三王爺點點頭,溫和地說:“你回去吧。”
達蘭台行禮告退,看到十三王爺憔悴的病容,心中忽地傷感起來,只怕……沒有多少日子了吧!
和弘曆出來時,朱廊間一個抱琴的女子匆匆而過,達蘭台不敢多看,只從眼角的餘光里掃到一個窈窕側影
未走多遠,叮叮咚咚的琴聲響起,很寧靜悠遠,達蘭台心神一舒,讚嘆到:“書上說琴曲能凝神解憂,今日一聞才明白果然不假”
弘曆淡淡道:“這不是琴曲,是箏曲,十三叔喜歡聽箏,所以格格自小練箏”
達蘭台呆了一下,微笑著說:“是我見識太淺薄,竟不能分辨琴曲和箏曲”
弘曆淡淡一笑,說道:“沒什麼,我也不見得能聽出馬頭琴和胡琴”
達蘭台回到蒙古時,皇上准婚的旨意已經傳回部落,整個部落的人都在歡慶
母親尤其開心,見到他立即屏退眾人,私下問他話:“聽聞你見到十三王爺了,他可好?你可說了我們請他來糙原?他可願意來?”
“王爺病的很重,怕熬不過幾個月了,父王常說十三爺身姿高健,馬術和箭術都很高qiáng,我還帶了一張qiáng弓作為禮物,可後來發現他和想像中完全不一樣,也許因為被病痛折磨,別說拉弓,就是走路都困難。”
“什麼?”母親的臉色蒼白,身子竟是晃了一晃。
他忙扶母親坐下,母親呆呆地坐了會兒,問道:“十三王爺可有說什麼?”
“他說他的女兒就jiāo給母親了。”
母親的眼睛裡湧出了淚花,她猛地扭過了頭:“你一路辛苦了,回去好好休息。”
達蘭台恭敬地行了個禮後退了出去,眼角的餘光憋到母親的臉頰有淚滑落。
約莫過了一個多月,十三王爺病逝的消息傳來。
達蘭台雖有幾分感慨,可畢竟非親非故,沒有什麼感傷。
母親卻悲痛萬分,剛聽聞消息時,她竟然當著所有人的面失聲痛哭,幾乎哭暈在父王懷裡,其後,又不顧所有人的反對,設了靈堂,命大哥以女婿之禮,為十三王爺守靈,她自己也日日去靈堂祭奠。
達蘭台很是詫異,卻不敢多問,只是也以子侄身份,為十三王爺守靈。
一個深夜,他聽到有隱約的歌聲傳來,不像蒙古長調,不禁好奇地隨著歌聲而去,卻看到母親一身素服在十三王爺的靈前唱歌。
真qíng像糙原廣闊
層層風雨不能阻隔
總有雲開日出時候
萬丈陽光照亮你我
真qíng像梅花開過
冷冷冰雪不能淹沒
就在最冷枝頭綻放
……
母親一邊唱,一邊輕揚衣袖,唱到後來,她哽咽難語,再唱不出,馬頭琴的聲音突然想起,接著母親歌聲的調子,幽幽而奏
達蘭台看到他的父王,不知何時來了,盤膝坐在靈堂的地上,拉著馬頭琴,母親也看到了父王,動作僵了僵,父親卻依舊專注地拉著曲子:“敏敏。跳完,我們一起送他最後一程。”
父王高聲而唱,雄宏的聲音滿溢著悲傷:
雪花飄飄北風嘯嘯
天地一片蒼茫
一剪寒梅
傲立雪中
只為伊人飄香
愛我所愛無怨無悔
……
母親落淚如雨,慢慢地旋轉,跳著美麗而哀傷的舞蹈,她的身姿不再如少女一般輕盈靈動,她的腳步時有踏錯,可是父王會讓馬頭琴的琴聲也緩慢一點兒,他會拖長了聲音等著母親再次踏對步子。
達蘭台輕輕地離開了,他不知道父親,母親河十三爺的故事,可他能看出母親的悲傷,父親的悲傷,他開始隱約明白十三爺和天可汗把格格許配給大哥的原因,也許他們就是想讓她像母親一樣,永遠都是糙原上最嬌貴的花。有個男子願意在她想縱馬馳騁時,給她一片糙原,願意在她跳舞時,拉馬頭琴,願意在她步履凌亂時,慢下來等她。
敏敏跳完了舞,馬頭琴的琴聲卻未停。
等見到雍正,他心裡暗暗驚訝,聽了很多他的傳聞,本以為是一個面相凶煞的人,不料竟只是一個蒼白瘦削的男子,他不敢細看,恭敬地奉上父王敬獻個雍正的禮物。本以為雍正會垂詢部落里政務,可他竟然只是聊家常地問:“你父王,娘親的身體可好?”
“都好、”
“糙原上的花才剛開始開吧?”
“是的,臣來時,糙不過剛剛沒了馬蹄,夜裡寒氣仍重。”
“是啊,要到七八月份,傍晚才最好,不冷也不熱。”
“是,母親最喜歡用過晚膳後出去遛馬。”
雍正沉默了下來,達蘭台心中忐忑,不知道自己說錯了什麼,悄悄看寶親王弘曆,弘曆只是輕搖了下頭,示意他不必擔心。
短短一瞬後,雍正忽笑著問:“求婚是你父王的意思,還是你母親的意思?”
求親已經是一年前的事qíng,皇上一直沒回復,父王就不敢再提,沒想到今日卻突然重提此事。
他掂量了一瞬,謹慎地說:“是母親的意思,父王本不敢妄想,可耐不住母親遊說,所以就貿然上了奏章。”
“滿蒙通婚是祖制,沒有什麼妄想不妄想,只是朕並沒有適齡的女兒,不過倒是有一個勝過女兒的人……”
“皇阿瑪!”
弘曆突然cha話,似不贊同,雍正靜靜看了他一眼,他立即蒼白著臉低下了頭。
“十三王爺的女兒自幼在朕身邊長大,xing格……”
達蘭台本以為會聽到“xing格溫良,舉止端順”之類的話,沒想到雍正想了想,沒再說了,話音里倒是帶出了笑意:“朕考慮了很久,決定將她嫁於你兄長。”
達蘭台心中滋味難辨,面上卻要裝出大喜,跪下謝恩:“叩謝皇上聖恩、”
清晨,達蘭台決定去探望十三王爺,算是盡該盡得禮數
到王爺府邸求見時,才知道皇上下過聖旨,嚴禁各級官員來探病,正想返回,一個剛下馬車要進門的年長僕人看到他的穿著,忽地問:“您是伊爾根覺羅部落的王子?”
他不敢輕慢,客氣地說:“正是。”
對方忙行禮,“奴才三才,在十三爺身邊服侍,不知道王子親來,怠慢了,快請進。”
達蘭台跟著他一路邊行邊聊,三才說:“皇上為了讓爺jīng心養病,特意下旨不許各級官員來探病,不過王子來,爺肯定想見的。”
正在亭台樓閣間走著,忽聽到有人吵架。
“你去給皇阿瑪說,你若自己不願意,皇阿瑪斷不會讓你出嫁。”
“我沒什麼願意不願意的,反正年齡到了。總是要嫁人的。”
“可你連對方長什麼樣子都沒見過,品格xingqíng一無所知。”
“有幾個女子是見過夫君才出嫁的?”
“你就不擔心他對你不好?”
“我的姓氏是愛新覺羅,他若gān對我不好,皇伯伯和你們都不會允許。”
“那是千里外的蒙古,可不是京城,他就算欺負了你,我也不能幫你打他,好妹妹,你去求皇阿瑪吧,我和四哥真的捨不得讓你嫁到那麼遠的地方。”
“皇伯伯的意思很堅決,你們不用擔心,皇伯伯定是了解過那人才賜婚的。”女子的聲音軟了下來,這一軟,卻讓人感受了她心裡的淒楚和無奈。
達蘭台一時不知道該進還是該退,拿眼看三才,三才卻微笑著,好似什麼都沒聽到,達蘭台驀然反應過來,這個奴才並不介意讓他聽到,人還沒過門,警告已經先到了。
弘晝大聲嚷:“為什麼你就不肯去求皇阿瑪把婚事取消?紫禁城有什麼不好?”
“我阿瑪的冰……你們難道不明白嗎?這是皇伯伯讓阿瑪安心,我也不想讓阿瑪cao心。”
三才加重了腳步,給弘曆和弘晝請安:“四阿哥,五阿哥吉祥,達蘭台王子來拜見王爺。”
達蘭台也忙給弘曆請安:“王爺吉祥。”
弘曆淡淡說:“起吧。”
弘晝卻是狠狠瞪了他一眼,怒氣沖沖地揚長而去。
亭子裡的女子早已沿著長廊而去,達蘭台只看到一個背影從垂柳見卓約而過。
弘曆笑對達蘭台說:“正好我也去見王叔,一起吧。”
兩人並肩而行,因達蘭台熟讀漢人詩書,正好投弘曆所好,所以相談甚歡。
見到他們,十三王爺要起身,弘曆忙走到榻前,摁住他:“王叔快別如此,若讓皇阿瑪知道了,還不罵死我?”
弘曆又是拿軟枕,又是拉被祿,立在塌側照顧十三王爺,絲毫未見皇子尊貴,更何況他是所有人心中都明白的未來天子。
達蘭台看在眼裡,記在心裡。
十三王爺病容很重,興致卻甚好,達蘭台笑道:“我來時,父王和母親特意叮囑我,如果見到王爺,就說他們在糙原上一直等著您,若有空,一定再去趟塞外,駿馬美酒都在等著故人。”
十三王爺大笑,笑聲未盡,咳嗽起來,弘曆忙幫他捶著背。
十三王爺笑著說:“你父王,母親二十年未見我,不知道此故人非彼故人了,若真見到我,恐怕要驚嘆這個糟老頭子是誰。”
話語雖感慨,可因為說話者的語氣並不頹喪,所以聽者也不覺得太難過,達蘭台笑道:“王爺的風采一定和當年一樣,父王母親又一直惦記著王爺,絕不會認不出來的。”
十三王爺只笑了笑,細細問著他父王,母親的日常生活瑣事,言談風雅有趣,達蘭台比對著雍正時輕鬆多了,而且十三王爺身上有一種很平和的氣質,讓人不自覺地就想和他親近,全無提防猜忌之心,達蘭台仿若對著親昵的長輩,將日常生活中得瑣事都隨口道來,連母親總愛賭氣,鬧小xing子都講了出來。
十三王爺一直含笑聽著,眼神很溫暖。
達蘭台正談到興頭上,叮叮咚咚的樂聲突兀地響起。
弘曆笑道:“承歡在趕我們走了。”
十三王爺也笑,看著達蘭台,想了會兒,說道:“其實一切都盡在不言中,不過為人父母,總是不能放心,你回去告訴你母親,我的女兒就jiāo給她了。”
達蘭台愣了一下,忙站起,恭敬地說:“我一定把話轉給母親”
十三王爺點點頭,溫和地說:“你回去吧。”
達蘭台行禮告退,看到十三王爺憔悴的病容,心中忽地傷感起來,只怕……沒有多少日子了吧!
和弘曆出來時,朱廊間一個抱琴的女子匆匆而過,達蘭台不敢多看,只從眼角的餘光里掃到一個窈窕側影
未走多遠,叮叮咚咚的琴聲響起,很寧靜悠遠,達蘭台心神一舒,讚嘆到:“書上說琴曲能凝神解憂,今日一聞才明白果然不假”
弘曆淡淡道:“這不是琴曲,是箏曲,十三叔喜歡聽箏,所以格格自小練箏”
達蘭台呆了一下,微笑著說:“是我見識太淺薄,竟不能分辨琴曲和箏曲”
弘曆淡淡一笑,說道:“沒什麼,我也不見得能聽出馬頭琴和胡琴”
達蘭台回到蒙古時,皇上准婚的旨意已經傳回部落,整個部落的人都在歡慶
母親尤其開心,見到他立即屏退眾人,私下問他話:“聽聞你見到十三王爺了,他可好?你可說了我們請他來糙原?他可願意來?”
“王爺病的很重,怕熬不過幾個月了,父王常說十三爺身姿高健,馬術和箭術都很高qiáng,我還帶了一張qiáng弓作為禮物,可後來發現他和想像中完全不一樣,也許因為被病痛折磨,別說拉弓,就是走路都困難。”
“什麼?”母親的臉色蒼白,身子竟是晃了一晃。
他忙扶母親坐下,母親呆呆地坐了會兒,問道:“十三王爺可有說什麼?”
“他說他的女兒就jiāo給母親了。”
母親的眼睛裡湧出了淚花,她猛地扭過了頭:“你一路辛苦了,回去好好休息。”
達蘭台恭敬地行了個禮後退了出去,眼角的餘光憋到母親的臉頰有淚滑落。
約莫過了一個多月,十三王爺病逝的消息傳來。
達蘭台雖有幾分感慨,可畢竟非親非故,沒有什麼感傷。
母親卻悲痛萬分,剛聽聞消息時,她竟然當著所有人的面失聲痛哭,幾乎哭暈在父王懷裡,其後,又不顧所有人的反對,設了靈堂,命大哥以女婿之禮,為十三王爺守靈,她自己也日日去靈堂祭奠。
達蘭台很是詫異,卻不敢多問,只是也以子侄身份,為十三王爺守靈。
一個深夜,他聽到有隱約的歌聲傳來,不像蒙古長調,不禁好奇地隨著歌聲而去,卻看到母親一身素服在十三王爺的靈前唱歌。
真qíng像糙原廣闊
層層風雨不能阻隔
總有雲開日出時候
萬丈陽光照亮你我
真qíng像梅花開過
冷冷冰雪不能淹沒
就在最冷枝頭綻放
……
母親一邊唱,一邊輕揚衣袖,唱到後來,她哽咽難語,再唱不出,馬頭琴的聲音突然想起,接著母親歌聲的調子,幽幽而奏
達蘭台看到他的父王,不知何時來了,盤膝坐在靈堂的地上,拉著馬頭琴,母親也看到了父王,動作僵了僵,父親卻依舊專注地拉著曲子:“敏敏。跳完,我們一起送他最後一程。”
父王高聲而唱,雄宏的聲音滿溢著悲傷:
雪花飄飄北風嘯嘯
天地一片蒼茫
一剪寒梅
傲立雪中
只為伊人飄香
愛我所愛無怨無悔
……
母親落淚如雨,慢慢地旋轉,跳著美麗而哀傷的舞蹈,她的身姿不再如少女一般輕盈靈動,她的腳步時有踏錯,可是父王會讓馬頭琴的琴聲也緩慢一點兒,他會拖長了聲音等著母親再次踏對步子。
達蘭台輕輕地離開了,他不知道父親,母親河十三爺的故事,可他能看出母親的悲傷,父親的悲傷,他開始隱約明白十三爺和天可汗把格格許配給大哥的原因,也許他們就是想讓她像母親一樣,永遠都是糙原上最嬌貴的花。有個男子願意在她想縱馬馳騁時,給她一片糙原,願意在她跳舞時,拉馬頭琴,願意在她步履凌亂時,慢下來等她。
敏敏跳完了舞,馬頭琴的琴聲卻未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