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日本人求和的聲音越來越大,因為現在連化學武器都阻擋不住中國軍隊的進攻了。

  一個師團派到前線,不到幾天的時間就殘廢著回來了,政府軍費開支全部都打白條,面對著越來越高的債務,這要到猴年才能還,想到這裡天皇和內閣頭都大,如果這筆錢真要落到日本政府頭上,二、三十年絕對還不上。

  “日本必須無條件投降,這是談判的基礎。”這就是中國政府的回應,中國政府想要將日本駐韓的幾十萬大軍全給趕到大海里去。如果駐韓大軍被取全殲,等待陸軍大佬們的最後出路,就只有剖腹了。

  美、英、法都打出的和談牌,但是私下卻巴不得兩個國家打的不死不休才好,今年他們國家的GDP就全看遠東人民的貢獻了。英國政府認為日本不可能接受中方提出的無條件投降方案,但是日本只有打下去,那樣他們就需要更多的資源。

  英、法在國聯提出要對中、日進行制裁,兩國政府都在運作此事,但是兩國的港口卻繁忙異常,他們正在將整船整船的物資兜售給參戰的雙方,這不但關係到本國的經濟,而且還關係到遠東的政治。

  北京方面在交易中採用現款現貨,為此莫斯科方面對中國的工業品需求優先考慮。

  蘇俄的工業品較之歐美要廉價多,史達林現在就缺錢,他寧可將國內壓一壓,也要先保證中國市場的供應需求。這讓美國在華市場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英、法商人則趁機先行禍水東引,利用蘇俄對付美國。蘇俄對華出口的激增主要原因是遠東的戰事,遠東戰事一結束,蘇俄必然會轉向國內,到時候蘇俄一退,他們就可以大舉搶占市場,奪回他們曾經失去了。

  美國駐華大使給國內的電報希望改變目前對華政策,只可惜胡佛根本沒有空過問遠東的事,他首先要解決國內問題,沒有什麼比這個更加重要的了。

  黃郛仍然停留在日本,他得到了天皇的召見,尋問了中國方面此次來日和談的底線。

  天皇一問,黃郛直接就把談判的底線給暴露了,這下子日本上下都有底。

  很顯然楊洪森也不想打,但是他也不會主動停,除非日本先停止,否則中國便會一直打下去。

  日本內閣多名成員正在商議借這次良機將軍方勢力剷平,他們已經列出了一張切腹大名單,挑起事端的關東軍的首腦以及下層的骨幹必須切腹,軍部那幾個大佬對戰敗應負全責理當切腹,內閣中主張將朝鮮戰事擴大化的成員要一塊切,……

  在此生死存亡之季,軍方決心反擊。朝鮮戰事已經打不下去了,和是一定要和的,但是怎麼和?所以他們請親王出面將黃郛請過來,在此作陪的有不少黃郛的老師和學友,他們大談師生情誼,大談日本軍方與國民政府淵源,黃郛答應從中斡旋。軍方要得到比內閣所談出來的更好的結果,這樣他們就能證明現在的內閣是一個無恥的賣國內閣。

  他們既然要搞掉內閣那幫子人,那些熱血軍人就一定要保下來。正是在軍部大佬們的暗中扶持下,1931年3月12日,東京發生兵變,當天有2000餘名軍人參與行動,次日13號,又有500餘退役軍人加入,稍後有3000餘名平民也加入了兵變,這使參加兵變的人數達到6000人。

  此次兵變的口號就是“尊王”,他們準備殺光內閣,將權利還給天皇。

  12日夜,軍人們闖入那些居住在東京的內閣成員的住所,除了一些事前收到消息的高官,很多內閣成員或家眷受到傷害。

  在3月12日兵變發生前,內閣方面就已經得到了消息,軍方上下不合作的態度,使他們只能看著兵變的發生。軍方也早有準備,雖然這次兵變的口號是“尊王”,但是策劃者可不希望這些叛亂者真的衝到皇宮將天皇抬出來,為此守備皇宮外軍隊不但被加強,而且還得到了重武器裝備。

  13號,兵變發生的次日,內閣召開緊急會議,軍方人士趁機發難,要求內閣對於這種發生東京的惡劣事件承擔責任,也就是切腹。

  如果這樣就要切腹,那些軍方人士在朝鮮問題上都要被切幾回了。

  內閣既然沒有辦法,軍方便順勢搶過權柄,一方面他們組織人力對國內兵變進行鎮壓,另一方面加強對內閣的控制,與此同時,駐朝鮮日本軍隊正式向中國提出停戰,挑起朝鮮事端,並且華麗敗北的關東軍所屬各部回到了日本,接著大批的部隊在海軍的策應下主動撤出朝鮮。

  日本駐華領使與中國方面頻繁接觸,楊洪森準備接受談判。在日本停止對抗後,楊洪森要求一線部隊鞏固占領區,所有作戰部隊轉入休整。

  撤出朝鮮讓日本軍雖方感到不爽,但卻是沒有辦法的事,他們不主張撤出朝鮮,內閣的也會要求軍隊撤出朝鮮,不同的是內閣有可能會接受中方的無條件投降意見,但現在卻是主動撤出,只要將陸軍撤出朝鮮那麼這場戰爭的勝負就不是中方可以決定了。

  日本方面撤退的速度並不快,不過先期有近10萬軍人分乘各種船隻回到本土。

  在撤離的過程中,日本情報制定了一系列的潛伏計劃,同時將占領區能帶走的東西全都帶回日本,不能帶走的如建築物等全數破壞。

  軍方開始對東京兵變的軍隊進行鎮壓,為此軍方還動用了駐紮在本土的裝甲部隊和空軍。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