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6頁
美、英在看到中國強大的陸軍力量後,均不願過分地打壓日本。英國要利用日本繼續牽制中國,平衡遠東的力量,美國人想法比較複雜,在最近一段時間裡中國政府強硬的態度讓美國政府感覺很不好。楊洪森非常不滿美國政府最近一系列的態度,中、美之間展開談判,中國希望美國支持他們在朝鮮軍事行動,同時他希望美國能在戰後幫助他們索回台灣島,但美國並不支持中國在朝鮮的軍事行動,胡佛政府希望朝鮮恢復到初始狀態,至於中國其它的要求,美國根本不予考慮。日本是遠東政治的不安定因素,但是中國也同樣是遠東的不安定因素。而楊洪森私下也不打算將日本趕盡殺絕,他還要禍水東引呢?禍水被滅了還怎麼引。黃郛帶著這最高指令秘密前往日本談判。
日本政府早就沒有繼續打下去的勇氣了,戰爭已經打了近7個月,帝國傷亡20.5萬人,損失了700餘架作戰飛機,300餘輛坦克,花費了數十億日元的軍費,卻丟失了大片的南韓屬地,而惡化的國民經濟形勢讓內閣急切的尋求結束戰爭的途徑,黃郛的來訪讓他們看到了中國和平的誠意。
不過在日軍撤出南韓的問題上,日本方面遲遲未予答覆。激進派將領宣稱為了帝國將血戰到底,而有識之士則希望將三十萬餘大軍撤回本土,他們遊說各方極力推進和平談判的進程。
第十六章 平靜的開始
日本在朝鮮半島先後投入了55萬大軍,打出現在這種景象並不是那些最初的策劃者所想看到的。
7個月中韓聯軍損失約45萬人,其中韓國正規軍損失了約29萬人,中國損失約16萬人。但是楊洪森根本就不在乎這點損失,1931年初中國方面投入了更多的兵力,使駐韓軍隊達到了75萬人,楊洪森將中國三分之二的空軍和裝甲部隊派往朝鮮半島參戰。
現代化的戰爭打的爽,但消耗也同樣巨大,國會方面一直在詢問軍費開支情況。
戰爭期間軍費國家財政支出中反映,使得眾多國會議員都想知道楊的金褲是什麼做的。
楊洪森手中能用的錢很多,很多,而拿不出來的錢更多,未來賺錢的日子還長呢?為了打敗大日本,楊洪森的戰爭預算是100億美元,目前也就用了五分之一。
正所謂錢是人的膽,有這麼多錢他怕個球,打就是嘍。
缺什麼買什麼,缺糧食買糧食,缺武器買武器,缺人買人,……
美國商人階層對胡佛政府的態度越加不滿,美國的商業孤立政策正在使美國陷入空前的災難中,美國對中國的政策使得他們大筆的生意被歐洲國家給搶走了。因為了胡佛政府對中國的購買的物資不包運,中國人自己運,日本怎麼可能讓他們通過太平洋,而那些少數兩邊吃的開的美國商人其運輸量也極為有限。中國商務部原定在美國訂購3億美元的物資,但是最後只訂購了不過3000萬美元,英、法、德、意則將原本美國商人生意都搶走了,那可是3億美元的大生意,這對於經濟危機中尋找財源的美國資本家來說是不能容忍的,但是胡佛仍然一意孤行在遠東問題繼續推行所謂的“中立”政策。以通用公司為首美國大企業省去運輸環節直接將生產基地搬到中國,就地利用中國的資源生產中國所需要的物資。
德國軍方和企業家們這時也把視野轉到了中國,中國是德國在遠東最大的貿易夥伴,德國為數不多的幾家正常開工企業所生產的工業產品八成銷往中國,如果不是英、法從中作梗,他們能中國政府那裡拿到更多訂單。德國需要這些中國的訂單來保證本國企業的最低開工率。另外,大約有6000名德國退役軍人正在為中國服務,而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加,軍方希望派遣更多的“士兵”到遠東服務。
德國顧問曼斯坦因正式得到了國內授予的上校軍銜,不過他來不及慶祝,他所指揮著中國精銳部隊近衛軍正在蹂躪著日本中。在得到楊洪森的特別批准後,曼斯坦因組建了一支全德國人的中國坦克營,而他們的指揮官就是大名鼎鼎的古德里安。當德國國內的裝甲兵還在用木板甚至用紙盒子當作坦克進行戰術演練的時候,古德里安正駕駛的中國剛剛研發的M-1“虎”式主戰坦克衝鋒陷陣,57MM口徑的主炮根本不是日本的坦克可以輕易阻擋的。M/1“虎”式坦克採用的也是柴油發動機,其懸掛系統由美國人設計。M/1在設計上捨棄了鉚釘工藝,而是採用鑄造工藝。
M/1坦克分為兩種,柴油發動機的M/1A和汽油發動機的M/1B。
這兩種坦確在戰場上都有出現,採用柴油發動機優點是省油,但是缺點是噪音大,發動時會產生尾部會排放出濃濃的黑煙。古德里安駕駛的是採用汽油發動機的M/1B。與裝甲部隊緊密配合的是中國的機械化師,由於汽車全依賴進口,一些部隊裝備的都是三輪車,而此次南韓作戰,楊洪森從歐洲採購了大批了自行車,為了保障機械化部隊至少二人一部車的標準,光從德國就訂購了10萬輛。
曼斯坦因的身份除擔任德國顧問之外還兼任新組成的近衛軍第一集團軍總參謀長。在曼斯坦因接到第一集團軍的指揮權後,在其華麗的指揮藝術下日本被打的潰不成軍。近衛軍在他手中發揮出了101%的戰鬥力。而楊洪森對於曼帥任何要求都百分之百的滿足,只要他能將勝利繼續延續下去。
日本政府早就沒有繼續打下去的勇氣了,戰爭已經打了近7個月,帝國傷亡20.5萬人,損失了700餘架作戰飛機,300餘輛坦克,花費了數十億日元的軍費,卻丟失了大片的南韓屬地,而惡化的國民經濟形勢讓內閣急切的尋求結束戰爭的途徑,黃郛的來訪讓他們看到了中國和平的誠意。
不過在日軍撤出南韓的問題上,日本方面遲遲未予答覆。激進派將領宣稱為了帝國將血戰到底,而有識之士則希望將三十萬餘大軍撤回本土,他們遊說各方極力推進和平談判的進程。
第十六章 平靜的開始
日本在朝鮮半島先後投入了55萬大軍,打出現在這種景象並不是那些最初的策劃者所想看到的。
7個月中韓聯軍損失約45萬人,其中韓國正規軍損失了約29萬人,中國損失約16萬人。但是楊洪森根本就不在乎這點損失,1931年初中國方面投入了更多的兵力,使駐韓軍隊達到了75萬人,楊洪森將中國三分之二的空軍和裝甲部隊派往朝鮮半島參戰。
現代化的戰爭打的爽,但消耗也同樣巨大,國會方面一直在詢問軍費開支情況。
戰爭期間軍費國家財政支出中反映,使得眾多國會議員都想知道楊的金褲是什麼做的。
楊洪森手中能用的錢很多,很多,而拿不出來的錢更多,未來賺錢的日子還長呢?為了打敗大日本,楊洪森的戰爭預算是100億美元,目前也就用了五分之一。
正所謂錢是人的膽,有這麼多錢他怕個球,打就是嘍。
缺什麼買什麼,缺糧食買糧食,缺武器買武器,缺人買人,……
美國商人階層對胡佛政府的態度越加不滿,美國的商業孤立政策正在使美國陷入空前的災難中,美國對中國的政策使得他們大筆的生意被歐洲國家給搶走了。因為了胡佛政府對中國的購買的物資不包運,中國人自己運,日本怎麼可能讓他們通過太平洋,而那些少數兩邊吃的開的美國商人其運輸量也極為有限。中國商務部原定在美國訂購3億美元的物資,但是最後只訂購了不過3000萬美元,英、法、德、意則將原本美國商人生意都搶走了,那可是3億美元的大生意,這對於經濟危機中尋找財源的美國資本家來說是不能容忍的,但是胡佛仍然一意孤行在遠東問題繼續推行所謂的“中立”政策。以通用公司為首美國大企業省去運輸環節直接將生產基地搬到中國,就地利用中國的資源生產中國所需要的物資。
德國軍方和企業家們這時也把視野轉到了中國,中國是德國在遠東最大的貿易夥伴,德國為數不多的幾家正常開工企業所生產的工業產品八成銷往中國,如果不是英、法從中作梗,他們能中國政府那裡拿到更多訂單。德國需要這些中國的訂單來保證本國企業的最低開工率。另外,大約有6000名德國退役軍人正在為中國服務,而且這一數字還在不斷增加,軍方希望派遣更多的“士兵”到遠東服務。
德國顧問曼斯坦因正式得到了國內授予的上校軍銜,不過他來不及慶祝,他所指揮著中國精銳部隊近衛軍正在蹂躪著日本中。在得到楊洪森的特別批准後,曼斯坦因組建了一支全德國人的中國坦克營,而他們的指揮官就是大名鼎鼎的古德里安。當德國國內的裝甲兵還在用木板甚至用紙盒子當作坦克進行戰術演練的時候,古德里安正駕駛的中國剛剛研發的M-1“虎”式主戰坦克衝鋒陷陣,57MM口徑的主炮根本不是日本的坦克可以輕易阻擋的。M/1“虎”式坦克採用的也是柴油發動機,其懸掛系統由美國人設計。M/1在設計上捨棄了鉚釘工藝,而是採用鑄造工藝。
M/1坦克分為兩種,柴油發動機的M/1A和汽油發動機的M/1B。
這兩種坦確在戰場上都有出現,採用柴油發動機優點是省油,但是缺點是噪音大,發動時會產生尾部會排放出濃濃的黑煙。古德里安駕駛的是採用汽油發動機的M/1B。與裝甲部隊緊密配合的是中國的機械化師,由於汽車全依賴進口,一些部隊裝備的都是三輪車,而此次南韓作戰,楊洪森從歐洲採購了大批了自行車,為了保障機械化部隊至少二人一部車的標準,光從德國就訂購了10萬輛。
曼斯坦因的身份除擔任德國顧問之外還兼任新組成的近衛軍第一集團軍總參謀長。在曼斯坦因接到第一集團軍的指揮權後,在其華麗的指揮藝術下日本被打的潰不成軍。近衛軍在他手中發揮出了101%的戰鬥力。而楊洪森對於曼帥任何要求都百分之百的滿足,只要他能將勝利繼續延續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