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郝嬤嬤一走,袁氏也惶惶不安的跟著出去了,郝嬤嬤尚且自身難保,她說起的讓她進寢間裡去伺候平嬪喝藥,好叫皇上也看一看……自然全成了泡影。倒是郝嬤嬤提起的皇上穿著的龍靴,跪送聖駕離開時,袁氏卻是有幸看著了。

  康熙沒來時,咸福宮裡有多歡喜,等他來了又走了,就有多愁悶。平嬪在寢間裡把脖子都扭酸了,結果康熙也只是進去不咸不淡的和她說了兩句話,等他走了,發現貼身伺候的奴才,包括郝嬤嬤都被打了個四腳朝天,平嬪難過的哭了,皇上竟這麼敷衍她!

  平嬪覺得自己的命好苦,她都病成這樣了,皇上卻是一點都不念舊情,還掐著她的病去給太子作臉!

  但凡平嬪覺得悲苦時,就見不得別人比她好,雖然叫來後一問,發現郝嬤嬤沒得逞,袁氏和她一樣的被皇上冷落,可一見袁氏能走能動,她就難受,所以還是留下袁氏來,把她當奴作婢的好一陣使喚。

  在前院裡忙活到天黑,袁氏和碧柳才回了後院。

  總算小英子機靈,提前在屋裡點好了燭台,也去提了熱水。碧柳忙就伺候袁氏換衣服洗臉。

  袁氏又累又沮喪,也是忍不住長長的嘆了一口氣。其實先前在堂屋裡,她感覺皇上好像盯著看了她幾眼,可……唉,許是她太著急,也太想得皇上青睞,所以連感覺都錯了……

  見主子連聲哀嘆,碧柳想勸,又不知道該怎麼勸,想了想,她乾脆拿郝嬤嬤開刀:“小主,平日裡在咱們面前郝嬤嬤多威風啊,可到了皇上的眼前,嘖嘖,就跟條老狗似的……說來真是解氣了!”

  這話說得夠毒,也確實有些解氣,袁氏不禁就笑了笑。

  但郝嬤嬤再倨傲,也是袁氏的伯樂,袁氏知道,要是郝嬤嬤改了主意,她可就更沒有指望了。

  止了笑,袁氏板下臉來,嚴聲道:“趕緊閉嘴。以後都不准再拿郝嬤嬤嚼舌。”

  碧柳悻悻的點頭應聲:“小主,是奴婢說錯話了。

  不久,就進了十月。十月初三,大格格從神武門出嫁,琳琅,太后,和其他的宮妃都去送了一送。又過了三天,也就是康熙御駕出征的大日子。

  十萬大軍早就依旨兵分兩路趕去塞外,裕親王福全為撫遠大將軍,恭親王常寧為安北大將軍,兩人各領一軍,大阿哥在裕親王帳下做了個副將,九月末就跟著皇叔出發了。此時,康熙只會率兩萬隨扈親軍離京而去。

  琳琅眼巴巴的看著他披甲騎馬的出了神武門,御前侍衛們騎馬緊跟其後,然後在震耳欲聾的三呼萬歲聲中,康熙意氣風發的揚塵遠去。

  一想到大半年甚至更長的日子裡,自己都見不到康熙了,琳琅就很有點想哭,連忙吸氣忍住,這才沒把臉給哭花了,結果等她紅著眼眶回頭一看,卻看見太后哭了,貴妃哭了,四妃也哭了,連敬嬪和新晉的袁常在,蘇答應等人都哭了!

  還個個都哭得蠻好看的。不花妝,也不流鼻涕。

  至於這麼敬業嗎?還有,敢情就她一個沒練過!琳琅也是囧了。話說,她突然有點明白,剛開始相處時康熙到底喜歡她哪點了!

  萬歲爺吃膩了影后套餐,可不就愛上她這股清流嗎?

  再說袁常在,自然就是袁氏。

  出發前,除了和琳琅依依惜別,康熙還做了兩件小事,一是為許家八娘指了個婚,把八娘指給了李煦的弟弟李燦。

  二就是下了道口諭,一氣給四個秀女晉了個封,蘇氏,張氏,錢氏三個為答應,袁氏則為常在。

  封就封吧,可要是他敢打包帶走……康熙下口諭的那天,琳琅氣悶得都不想說話,迎完駕就背身坐著不理他,前面被她揪著貓大王好一通吃醋,什麼色龍,臭男人,下半身動物……康熙被她損得耳朵都疼,現在又落了個冷臉。

  他也是無奈,趕緊抱著她哄,“好了,別吃醋了,你這嘴上都可以掛醋瓶了!”他低頭親了親琳琅的嘴角,才道:“放心吧,她們四個朕一個都不帶。”

  琳琅立馬道:“君無戲言。”

  康熙點了頭,明知故問:“高興了?”

  她想:你要能守身如玉,我才好真高興呢!可也還是笑了。

  不睡又晉封,還一封就是四個,事後,她也琢磨出來了:他是不想讓她頭頂大帽子啊。只要宮裡有人能升分位,那到她這裡就不叫專寵!

  第202章 瑣事

  康熙走後,琳琅也是忙得飛起,只十月就有太后的聖壽節,頒金節需要她和貴妃傾力籌備。

  到了十一月,又有冬至大宴得精心準備。還有一到年末宮裡宮外慣有的恩賞,宮裡冬季要發的份例。

  又加上康熙一走,御前得用的人也幾乎跟著全走了,連敬事房總管顧問行也都跟著走了,這樣一來,原來由御前直接和內務府還有前朝的詹事府,欽天監等處交接的很多事兒都只能暫時移交到琳琅和貴妃的手裡。

  比如,東北那邊的打牲場,按例每年都要往宮裡上供的歲進貢品,有松籽,蜂蜜,人參,還有鹿麅,獐子,和冬天的各種鮮魚等等,都是大雪封山封河前能採集到的好東西。

  以前這些貢品,從入庫,造冊到分配,都是由御前的人管,按慣例,這些東西宮裡只會留下一部分,其餘的都要賞給宗室和王公大臣們,算是年前恩賞的一部分,也是份皇家給的喜慶。

  東西不算值錢,可這種對前朝的賞賜說來也是比較敏感的。

  貴妃一向謹慎,就很有些不敢動手,哪怕賞幾個近支的紅帶子家——都是這次跟著康熙去打仗的人家,她也是拉著琳琅挨個商量,然後一起用印。

  琳琅知道貴妃是怕一不小心,就得一個結交外臣,意圖干政的名頭。其實,她也有些怕,畢竟後宮干政向來是宮廷大忌。

  於是,兩個貴妃娘娘也就一起謹慎從事了……

  說來說去,總之一睜眼,就有一堆的大事小事需要琳琅拿主意。

  等到辛苦籌備的冬至大宴宣布順利結束,宮裡也下起了年末的頭一場大雪,琳琅已經忙到一邊擼貓,一邊看摺子了——內務府、詹事府,欽天監的官員都是用摺子回事,康熙從行營那邊也不時會轉一些摺子過來讓她和貴妃處理。

  屋外大雪瑩瑩,雪落無聲,屋裡卻溫暖如春,窗明几淨。

  吃完早飯,就去了書房,坐下後,琳琅先是看了早上才從行營那邊轉過來的摺子,前方的形勢似乎不錯,因為康熙又列了一張很長的賞賜名單,按這時的話說,都是遍賞丘八的。

  最近看多了這種指名道姓賞人的摺子,琳琅也有了些心得,比如滿蒙漢八旗的軍力,進關前肯定是滿八旗最厲害,可到了眼下,汗八旗就起來了,然後因為占著地利人和,這一次去打噶爾丹,康熙就格外重用蒙八旗,還有演武堂培養出來的下級中級軍官,這一次也是盡數衝鋒在前。

  一邊摸著貓大王油光水滑的背毛,琳琅一邊就替萬歲爺歡喜:“等這一次打完噶爾丹,演武堂的人該叫演武軍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