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4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例如一向莽撞的老十(老爺子怕老十這個愣頭青得罪胤礽),或是仍被圈禁的老大(這個不用問了,老大畢竟是康熙尚存的大兒子,曾經寵的他都有底氣跟胤礽爭皇位了)。所以見老十被‘發配’了,老爺子不就特地趕回來了麼?

  如今聽了胤礽的解釋,康老爺子終於放下了心,但他還是明確的叮囑道:“無論如何,你不能讓老九和老十跟著出海,他們在大清的土地上想怎麼折騰都行,就是出海不可以,海上可不是一直風平浪靜的。”

  胤礽頷首道:“兒子自是曉得,汗阿瑪只管放心吧!”

  康熙還想提一提大阿哥的事,不過當著‘受害者’的面,老爺子還真是說不出口。於是老爺子採取迂迴政策問道:“弘昱快大婚了吧?他的府邸內務府可準備好了?”

  胤礽愣了一下,但很快回過神應道:“都已準備好了,內務府一直是十二弟管著,親叔叔對侄兒總是能多照應些的。兒子聽說弘昱的宅子就在大哥府邸旁邊,雖說大哥現在出不來,但兒子也已經容許府內向外通消息了。到時候弘昱搬出去,正好能就近照顧些大哥一家,汗阿瑪儘管放心吧!兒子還打算等弘昱大婚時給他賜個貝勒的爵位,怎麼也是兒子的親侄兒不是。”

  胤礽都把話說到這份上了,康熙也無話可說。老爺子換了個話題問道:“你這後1宮也有不少妃嬪,怎麼這兩年卻一直沒個動靜?你就是寵愛皇后,可也要注意開枝散脈才是啊!”

  這事真心怪不得淑賢,胤礽心想。是他自己忙於政事,很少入後1宮寵幸的。

  不過老爺子心裡不痛快,找點事發泄一下嘮叨嘮叨也是有的,胤礽並未多說什麼,只等老爺子數落教導一番之後,方才笑呵呵的說道:“兒子精力有限,朝政上一忙起來就忘了後1宮了,多謝汗阿瑪教導,兒子以後會注意開枝散葉的。”

  就這樣,康老爺子在紫禁城溜達了一圈,又回他的暢春園去了。

  淑賢並不知道老爺子對她的‘埋怨’,胤礽也並未說。至於開枝散葉的任務,胤礽做不到,交給弘智兄弟們不就得了,而且有康熙那麼多兒子在,想必愛新覺羅家的血脈是不愁延續不下去的。

  說起真正的閉關鎖國,其實是在康熙晚年才開始的,淑賢這個蝴蝶吹到大清以後,這閉關鎖國自然也會逐漸的不復存在了。

  出海的商隊組建起來很是繁雜,貨物和人員並不缺,缺少的是能遠航在遼闊大海上的船隻。大清造船的水平拍馬也趕不上明朝,這造船的圖紙和船塢都需要尋找和擴建,這不是一時半會能完成的。

  九阿哥在做生意上的能力還行,但這些庶務處理起來就稍顯不足了。胤礽見狀乾脆又把八阿哥派了去,倒不是胤礽不擔心這能折騰的哥三個湊在一起給他找不痛快,只是胤礽此時即便對海外的事上了心,但也比不上準噶爾的事的。

  四阿哥這個得力助手要留下來準備幾年後的戰爭,八阿哥的能力就不是十分必要的了。所以八阿哥被派了出去,想必那三個‘死黨’聚在一起,會事半功倍的。

  事實果然如此,有八阿哥這個八面玲瓏,被史上的雍正皇帝親口稱讚為‘若肯實心辦事,部務皆所優為。論其才具、操守,諸大臣無出其右者’的人在。

  商隊的準備工作只用了一年多就做好了。淑賢在宮中得到消息後,開始望眼欲穿的等待起這隊改變歷史的船隊起航。(未完待續)

  第二百一十章 求合葬(大結局)

  兩年後,大清派出的商隊終於趕了回來。去的時候是一個船隊,回來的時候卻只有兩艘主艦剩餘了。不過就這兩艘主艦帶回來的財物就幾乎沒讓胤礽樂開了花。這回可真是運出去絲綢瓷器和茶葉,帶回來真金白銀和銅鐵了。

  八阿哥這個負責人也十分滿意,在詢問了回來的人,知道沒回來的船隻和人員並不僅是在海難中喪生,也有遇到海盜和海路上攔截的別的國家的商船以後,十阿哥一臉陰笑的對八阿哥請示道:“八哥,弟弟這兩年訓練的水兵這會能用得上了吧?船隻也造好了不少,是不是該讓男兒們出海轉轉了?”

  九阿哥兩眼裡金元寶具現化的看著帶回來的一箱箱財物,也跟著湊話道:“是啊是啊,憑什麼咱們的貨就該被搶?憑什麼海路上只能那些黃毛攔截?咱們也該主動出擊了,不說把海路的控制權搶回來,就是打擊打擊猖狂的海盜也行啊!”

  八阿哥在廣州經營了好幾年,心也早就野了,不過他還是知道分寸的說了一句道:“待我請示一下皇上,等皇上正式下了令,咱們也好名正言順的行事!”

  “那還等什麼?趕緊的吧!”九十阿哥異口同聲的說道。

  九阿哥更是加了句道:“咱們那皇上二哥可不是吃得了虧的,有這兩船的好處運回去,皇上肯定第一時間應允!”

  果然,當胤礽收到八阿哥八百里遞來的摺子以後,第一時間就下發了放權的聖旨,他不管八阿哥他們哥三兒怎麼折騰,反正把大清周邊的海域給清剿乾淨就行。另外胤礽還說了,大清往西方的海路若是能暢通一下也是可以的,反正這事就交給八阿哥全權負責了,胤礽這會一邊忙著內政改革,一邊還要忙已經開打的準噶爾之戰呢!

  策妄阿拉布坦是個牛人。是個野心家。不過用他那一個腦袋瓜想比得上周邊所有的蒙古部族還有大清內虎視眈眈的四十三十四甚或是胤礽身邊的智囊團,那就歇了菜了!

  當準噶爾部消耗了一些傲氣十足的蒙古諸部的有生力量以後,胤礽終於姍姍來遲的御駕親征著解救好盟友去了。蒙古人熱淚盈盈的期盼到了大清帝王的到來,然後已經跟準噶爾部打出火氣的蒙古兒郎們一個個跟吃了大力丸一般驍勇善戰。再加上胤礽選擇出征的時候正是冬末春初。準噶爾部人疲馬乏、缺衣少糧的時候,於是幾乎四面夾擊腹背受敵外加吃不飽穿不暖還要帶著老弱婦孺打仗的準噶爾部兒郎們,終於被胤礽這種無賴似的做法給擊潰了。

  至於歷史上讓大清甚為困擾的西藏,不用說,淑賢好歹還隱約記得不少清穿文里有大將軍王收復西藏的事,於是西藏已經事先被胤礽派了不少八旗兵丁駐守,準噶爾部真心沒能在拉薩燒殺搶砸一番。他們糧食金銀皆不夠了!

  胤礽意氣風發而去,志得意滿而歸,至於已經快被攆到冰天雪地的俄羅斯吃天然冰棍的準噶爾部,他們出去就別想回來了。

  這場戰爭準備了許多年,打起來卻沒用多少時間。之後胤礽又把準噶爾部的地盤分給了一些蒙古其餘的部族,準噶爾部那裡還是水草豐美的,所以地兒不能白給你,舀銀子換吧!而戰俘也是同樣。誰的部族兒郎們損失多需要彌補,那就用銀子買戰俘吧!剩下老人還差點,婦孺的所需更多。誰讓婦人能生,孩子能長呢?

  如此,一場戰爭的消耗和增收也就兩兩相抵了,再加上海上貿易的得來,國庫不減反增,胤礽的名聲一時無兩。

  戰事結束,緊接著就到了胤礽和四阿哥所一直關心的內政改革了。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