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頁
窗外黑沉沉看不見天空,身邊是高喜兒——在我前20年的人生里,太監還是一個多麼遙遠荒謬的概念,眼下卻仿佛在這環境裡生活了一輩子似的……還好愛是不分時空的,現代的我該嘲笑這大俗話了,但如果沒有愛支撐,便無法解釋,自己到底是怎麼度過了這些不可思議的古代歲月?
我想把頭埋在胤禛的胸膛里,暫時忘卻所有身外事,因為那笛聲在腦中縈繞不去,在無事可做、又無法入眠的深宵,悵然空落,讓人幾乎想落淚。
“主子,三更啦!你歇會兒吧,錯過了鐘點兒,就睡不好啦!”
“胤禟說他在青海收養了一個女孩子,你現在去幫我問問,有沒有這回事?那孩子現在在哪兒?”
高喜兒催著人連夜去尋找了,我原本只是任性一下,不抱有什麼希望的,不想卻出奇的順利——那孩子就在李紱的直隸總督府中。
據說她是揚州人,父母雙亡後被拐賣到勾欄,要養作“瘦馬”——揚州瘦馬天下聞名,是指老鴇或專門做這項勾當的人家,買一些相貌端正的小女孩子,從小收養,教以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儀容妝扮以及討好男子的種種手段,養到十幾歲,出落得色藝雙絕,再賣給青樓名苑做頭牌,或富貴人家做妾小,不但能收回養育費,還能賺回大筆銀子。江南一帶,動輒“出產”名聞天下的名妓,前有蘇小小,後有柳如是、李香君、陳圓圓等“秦淮八艷”,正是因為這種行業已經做到如此“專業”。人都說秦淮河是胭脂河,只是有幾個人關心,那滿河的水,正是岸邊無數女子的淚?
幸運的是這孩子逃脫了,她無家可歸,不敢留在當地,隨老家逃難的婆婆一路乞討西行,到青海後老婆婆年老體衰死在路上,正好被當時正在那裡大肆發放財物,“收買人心”的胤禟遇見,就收養在身邊,而且疼愛異常——胤禟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一早替她想好了退路,府中登記人口時,主動向內務府呈報,將她記到了宜太妃名下服侍的女孩兒裡面。
自康熙朝開始,老太妃們只要有兒子成年,在宮外自立門戶的,不論王、貝勒貝子,都可以搬到自己兒子府中居住,說是‘樂聚天倫、以慰慈躬’,頤養天年,其實也是為了減輕宮內財政負擔和陰戾之氣。所以雍正元年,宜太妃就搬進了那時的九爺府,後來胤禟府中被抄時,宜太妃居住的院落和服侍她的人都被單獨隔開,禮遇有加,後來是如何安置我倒沒留心。按此時的規矩和倫理,太妃是被當做菩薩般高高供起來,不用分神關心、卻不能有任何不敬的一群人,這孩子既然算是太妃的人,又年齡尚小說不出什麼,其他胤禟府中的人已被流放也無人可作證,李紱奉旨核查其身份來歷,正在為如何處置大為頭痛,聽說我問起她,自然十分樂意交出這個麻煩,於是迅速將她交給高喜兒,送到了我眼前。
雖然早已有所想像,但被那雙從黑暗中走進來的眼睛微微仰起、望進眼底時,我卻仿佛被雷電擊中,無法動彈。
那分明是多年前,錦書第一次向我走來時的模樣!視野剎時朦朧,只剩下錦書的美麗的雙眼,穿越多年蒙塵的歲月,就那樣看著我……
“砰!轟隆隆!”一道閃光倏忽劃破鐵桶般的黑暗沉悶,雷聲滾滾由遠而近,在我們頭頂炸開,然後是密集而沉重的雨點砸在瓦面和地上的聲音——果然是一場大雨。
那孩子輕微的瑟縮了一下,我不由自主伸手拉她靠進懷裡,自然得仿佛她就是我的多年舊識。
高喜兒一邊招呼其他人關窗戶,一邊諂媚的笑道:“哎喲,奴才一見,就覺得這孩子有福氣,連李大人也說,這孩子生得跟主子怎麼那麼像呢,特別是那雙眼睛,眼神兒里竟有半分像凌主子的氣度了,雖然年歲小,瞧這身段兒臉面兒,好好養上兩年,準是一個美人胚子!”
“……像我?”
胤禟想讓這雙眼睛一直看著自己?那到底是滿足、安慰、還是一種折磨?
燈下打量,聽說已滿九歲的她瘦得只有六、七歲孩子的身量,因為剛脫離困境不久,一張小臉依然下巴尖尖,昂貴的月白杭綢衫松松掛在身上,倒像是揀來的。正因為瘦,越發顯得只有一雙精靈的大眼睛,極力壓抑著惶恐,淚水蒙蒙盈滿眼眶,卻懂事的半垂著眼帘,不讓眼淚流出來。
錦書的模樣,對我早已成為一種符號、一種象徵、這時代的一種註腳,但我從來無法想像,再親眼見到她的眼睛,應該怎麼辦?告訴她,殺她的人也已得到報應?可那些永遠回不來的錦繡年華,應該向誰去要?
悶雷從天上一個接一個滾過,雨聲嘈雜得掩蓋了其他一切聲音,她小小的身體在抖,我安慰她:“不用怕,都好了,餓了沒有?我叫她們給你弄點宵夜,明天隨我回京,今後就跟我在一起好不好?”
她倏然抬頭,原本烏影沉沉的眼眸忽然晶光閃爍:“九王爺說,如果他被關起來了……或者不在了,要我替他服侍他的額娘,宜太妃娘娘。”
“嘿!跟著咱們主子還不是你幾輩子修來的福氣?不知好歹!”
“高喜兒!你嚇她做什麼?——宜太妃現在……?”
“回主子,奴才先前聽說,皇上的意思,讓宜太妃搬回壽康宮,和老太妃、太嬪們一塊兒住,可她老人家不肯搬,抄家的時候就只好留出宜太妃住的院子,宜太妃身邊服侍的人也沒動,現在還不知道怎麼樣了呢。”
既然這樣,我對她說:“那我們回京,去把宜太妃接回宮,她有宮女太監服侍著,和老太妃、太嬪們玩玩骨牌,說說話,才不會悶,我們也都住得不遠,什麼時候想去看她都行,好不好?”
“可是……九王爺要被皇帝殺了,她一定很傷心,我要去陪她……”
“哎!這孩子!凌主子對你這麼好還不知知足?” 高喜兒一驚一乍的,把這孩子嚇得退縮了一步,但她重新斂下去的目光里,決心顯然堅定得不容動搖。
“……好!但你一個小孩子,無親無故的,怎麼去得了京城呢?你先隨我回京,我帶你去見宜太妃,好嗎?”
她還有些疑慮似的,高喜兒很是不滿:“哼!咱家主子這般菩薩心腸,你連謝恩都不會?”
“算了,她一個小孩子……”
她卻突然“撲通”跪下來,仿佛鼓起了全身所有潛在的勇氣,悽然央求道:“主子,您是好人,只有您來看九王爺,求您救救九王爺吧!皇上不是九王爺的親哥哥嗎?為什麼要殺自己弟弟呢!九王爺是好人啊!他在青海救了無數的人家!真的!皇上可以去問啊……”
“咳!這是怎麼的!才教得好好的,又胡說!不要腦袋啦!”她說著便不停的磕頭,高喜兒忙伸手去拉。
“別急,你先聽我說!”她被高喜兒拉了個趔趄,我連忙伸出手將她拉回身邊:“你還小,還有很多事情不知道、不懂得,但你該明白,一切都有老天在瞧著呢,種什麼因,便結什麼果,你一個小孩子管不了,也不要理睬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今後我回去慢慢教你,好嗎?”
我想把頭埋在胤禛的胸膛里,暫時忘卻所有身外事,因為那笛聲在腦中縈繞不去,在無事可做、又無法入眠的深宵,悵然空落,讓人幾乎想落淚。
“主子,三更啦!你歇會兒吧,錯過了鐘點兒,就睡不好啦!”
“胤禟說他在青海收養了一個女孩子,你現在去幫我問問,有沒有這回事?那孩子現在在哪兒?”
高喜兒催著人連夜去尋找了,我原本只是任性一下,不抱有什麼希望的,不想卻出奇的順利——那孩子就在李紱的直隸總督府中。
據說她是揚州人,父母雙亡後被拐賣到勾欄,要養作“瘦馬”——揚州瘦馬天下聞名,是指老鴇或專門做這項勾當的人家,買一些相貌端正的小女孩子,從小收養,教以琴棋書畫、詩詞歌賦、儀容妝扮以及討好男子的種種手段,養到十幾歲,出落得色藝雙絕,再賣給青樓名苑做頭牌,或富貴人家做妾小,不但能收回養育費,還能賺回大筆銀子。江南一帶,動輒“出產”名聞天下的名妓,前有蘇小小,後有柳如是、李香君、陳圓圓等“秦淮八艷”,正是因為這種行業已經做到如此“專業”。人都說秦淮河是胭脂河,只是有幾個人關心,那滿河的水,正是岸邊無數女子的淚?
幸運的是這孩子逃脫了,她無家可歸,不敢留在當地,隨老家逃難的婆婆一路乞討西行,到青海後老婆婆年老體衰死在路上,正好被當時正在那裡大肆發放財物,“收買人心”的胤禟遇見,就收養在身邊,而且疼愛異常——胤禟知道自己時日無多,一早替她想好了退路,府中登記人口時,主動向內務府呈報,將她記到了宜太妃名下服侍的女孩兒裡面。
自康熙朝開始,老太妃們只要有兒子成年,在宮外自立門戶的,不論王、貝勒貝子,都可以搬到自己兒子府中居住,說是‘樂聚天倫、以慰慈躬’,頤養天年,其實也是為了減輕宮內財政負擔和陰戾之氣。所以雍正元年,宜太妃就搬進了那時的九爺府,後來胤禟府中被抄時,宜太妃居住的院落和服侍她的人都被單獨隔開,禮遇有加,後來是如何安置我倒沒留心。按此時的規矩和倫理,太妃是被當做菩薩般高高供起來,不用分神關心、卻不能有任何不敬的一群人,這孩子既然算是太妃的人,又年齡尚小說不出什麼,其他胤禟府中的人已被流放也無人可作證,李紱奉旨核查其身份來歷,正在為如何處置大為頭痛,聽說我問起她,自然十分樂意交出這個麻煩,於是迅速將她交給高喜兒,送到了我眼前。
雖然早已有所想像,但被那雙從黑暗中走進來的眼睛微微仰起、望進眼底時,我卻仿佛被雷電擊中,無法動彈。
那分明是多年前,錦書第一次向我走來時的模樣!視野剎時朦朧,只剩下錦書的美麗的雙眼,穿越多年蒙塵的歲月,就那樣看著我……
“砰!轟隆隆!”一道閃光倏忽劃破鐵桶般的黑暗沉悶,雷聲滾滾由遠而近,在我們頭頂炸開,然後是密集而沉重的雨點砸在瓦面和地上的聲音——果然是一場大雨。
那孩子輕微的瑟縮了一下,我不由自主伸手拉她靠進懷裡,自然得仿佛她就是我的多年舊識。
高喜兒一邊招呼其他人關窗戶,一邊諂媚的笑道:“哎喲,奴才一見,就覺得這孩子有福氣,連李大人也說,這孩子生得跟主子怎麼那麼像呢,特別是那雙眼睛,眼神兒里竟有半分像凌主子的氣度了,雖然年歲小,瞧這身段兒臉面兒,好好養上兩年,準是一個美人胚子!”
“……像我?”
胤禟想讓這雙眼睛一直看著自己?那到底是滿足、安慰、還是一種折磨?
燈下打量,聽說已滿九歲的她瘦得只有六、七歲孩子的身量,因為剛脫離困境不久,一張小臉依然下巴尖尖,昂貴的月白杭綢衫松松掛在身上,倒像是揀來的。正因為瘦,越發顯得只有一雙精靈的大眼睛,極力壓抑著惶恐,淚水蒙蒙盈滿眼眶,卻懂事的半垂著眼帘,不讓眼淚流出來。
錦書的模樣,對我早已成為一種符號、一種象徵、這時代的一種註腳,但我從來無法想像,再親眼見到她的眼睛,應該怎麼辦?告訴她,殺她的人也已得到報應?可那些永遠回不來的錦繡年華,應該向誰去要?
悶雷從天上一個接一個滾過,雨聲嘈雜得掩蓋了其他一切聲音,她小小的身體在抖,我安慰她:“不用怕,都好了,餓了沒有?我叫她們給你弄點宵夜,明天隨我回京,今後就跟我在一起好不好?”
她倏然抬頭,原本烏影沉沉的眼眸忽然晶光閃爍:“九王爺說,如果他被關起來了……或者不在了,要我替他服侍他的額娘,宜太妃娘娘。”
“嘿!跟著咱們主子還不是你幾輩子修來的福氣?不知好歹!”
“高喜兒!你嚇她做什麼?——宜太妃現在……?”
“回主子,奴才先前聽說,皇上的意思,讓宜太妃搬回壽康宮,和老太妃、太嬪們一塊兒住,可她老人家不肯搬,抄家的時候就只好留出宜太妃住的院子,宜太妃身邊服侍的人也沒動,現在還不知道怎麼樣了呢。”
既然這樣,我對她說:“那我們回京,去把宜太妃接回宮,她有宮女太監服侍著,和老太妃、太嬪們玩玩骨牌,說說話,才不會悶,我們也都住得不遠,什麼時候想去看她都行,好不好?”
“可是……九王爺要被皇帝殺了,她一定很傷心,我要去陪她……”
“哎!這孩子!凌主子對你這麼好還不知知足?” 高喜兒一驚一乍的,把這孩子嚇得退縮了一步,但她重新斂下去的目光里,決心顯然堅定得不容動搖。
“……好!但你一個小孩子,無親無故的,怎麼去得了京城呢?你先隨我回京,我帶你去見宜太妃,好嗎?”
她還有些疑慮似的,高喜兒很是不滿:“哼!咱家主子這般菩薩心腸,你連謝恩都不會?”
“算了,她一個小孩子……”
她卻突然“撲通”跪下來,仿佛鼓起了全身所有潛在的勇氣,悽然央求道:“主子,您是好人,只有您來看九王爺,求您救救九王爺吧!皇上不是九王爺的親哥哥嗎?為什麼要殺自己弟弟呢!九王爺是好人啊!他在青海救了無數的人家!真的!皇上可以去問啊……”
“咳!這是怎麼的!才教得好好的,又胡說!不要腦袋啦!”她說著便不停的磕頭,高喜兒忙伸手去拉。
“別急,你先聽我說!”她被高喜兒拉了個趔趄,我連忙伸出手將她拉回身邊:“你還小,還有很多事情不知道、不懂得,但你該明白,一切都有老天在瞧著呢,種什麼因,便結什麼果,你一個小孩子管不了,也不要理睬那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今後我回去慢慢教你,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