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8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她是董鄂家的小女兒,父親雖說是個武官,粗人一個,卻也從小就疼寵於她,出生於世家大族,她知道自己的婚姻註定由不得自己做主,甚至也由不得父母做主,可仍是忍不住期盼過那個要與自己相伴一生的人的。

  十四歲的那年她進宮選秀,一眼便被宜妃相中,言語之間就透出了她將是胤禟的福晉,她是滿族女子,看似柔弱卻性子剛毅,即便外人言九阿哥種種她卻並不放在心裡,只想著以後要好好與他分憂舉案齊眉,然而隨著賜婚的聖旨正式頒下來,她卻發現父母的面色一日比一日沉重,甚至那已成為三福晉的堂姐也看著自己默默嘆息出聲,讓她突然意識到,或許這樁婚事怕是難以如自己所想那般簡單了。

  而果不其然,自己嫁入門之後胤禟並未對她多另眼相看,反而因為她出身於董鄂氏,跟三福晉是堂姐妹而多自己多有不屑,上至清白人家的小姐下至下九流的戲子,他一個接一個的帶入府中,雖說並未給那些人一個名分,似乎還給自己留了那麼一絲體面,然而,她卻早已然是皇家媳婦中的笑話。

  你問她恨嗎?不,她並不,因為她還有自己的小四,可老天似乎就像是知道她心中所想一般,竟然最後把那個粉雕玉琢的孩子也強行帶離了她的身邊,她哭她恨,恨老天為什麼要如此待她,也恨身為阿瑪的胤禟竟然無絲毫反應,反倒沒事人一般仍舊撲在那些個狗屁前朝事中,她徹底冷了心,從此再不問府物,只當自己是個活死人。

  改朝換代,一代新君換舊帝,她仍舊是那個無寵無愛無存在感的九福晉,她以為自己的一生就是這般了,可她沒有想到胤禟的執念竟然會這樣的深,深到哪怕背上整個府里幾百口人的性命做賭注也在所不惜,聽聞宮中傳來弘政的死訊,她突然就想起了自己的四格格,突然慶幸那個孩子早早的去了,不然說不定眼下里被拿去做筏子的就是她了……

  董鄂氏能感覺到身後不遠處的胤禟那幾乎想要殺了自己的怒意,低垂著的雙眸只覺得突然有些酸澀,究竟是為了什麼讓曾期盼過的一切變成了今天這個樣子呢?可是她沒有選擇,她對如今的生活沒有什麼值得留念的,豁出去這條命也不過如此,可她是董鄂家的女兒,如果真的讓自己捲入了這場謀害皇子意圖謀逆的事情之中,即便明面上不至於株連到董鄂家,暗地裡誰又說得准?誰不知道今上那睚眥必報的性子,自己已經沒了女兒,難不成還得叫她阿瑪額娘乃至董鄂家幾百口人跟她一起陪葬?

  罷了,愛新覺羅胤禟,今生你誤我一生,我亦並未跟隨你到最後,我們橫豎互相怨念,來生便怎麼樣都不要再相遇了罷。

  董鄂氏所有的心緒都終結在了心底那聲最後的嘆息上,而一旁的胤禟也同樣不好過——

  籌謀良久的陰謀一朝告破便足以讓他氣急,還當著這麼多人的面被自家福晉翻盤,甚至連自己的同胞兄弟也死死拉著自己不給自己絲毫辯解的機會,此刻的胤禟,一顆心仿佛沉進了海里,頓時讓他有了一種荒謬至極的感覺:做了這麼多究竟是為了什麼?!

  胤禛將殿中各人反應盡收眼底,修長的手指輕輕敲擊著龍椅的扶手,語氣不明的道:「九弟,你可知罪?」

  胤禟本能就想要反駁,卻再次被胤祺死死的按住,胤禟回頭就想掀開自家五哥,卻只見對方眼中帶著一絲深深的懇求,這麼多年下來,胤祺打也打過罵也罵過勸也勸過,胤禟從未改變過自己的初衷,然而眼下里不知道是因為「眾叛親離」的局面讓他有所醒悟還是其他,竟是被胤祺這樣的眼神震住了,而就在他愣住的這麼一瞬,他只感覺到他受眾被胤祺塞入了一個冰涼的物件,低頭一看,竟是其母宜妃,如今的宜太妃從不離身的玉佩。

  母妃……

  胤禟不是個蠢人,相反他還是個聰明至極的人,他知道他已經輸了,徹徹底底的輸了,此生再也不會有翻盤機會的輸了,他深深的看了金座之上的人一眼,又將目光轉到站在一旁的少年身上,將不理世事的董鄂氏,孝字當先的胤祺,以及一顆拳拳愛子之心的宜太妃的心思,皆是算得精準,他,是真的輸了。

  深吸一口氣,胤禟終於跪了下來,「臣,知罪。」

  第154章 穿越對重生終篇

  不知出於何種考慮, 胤禛並未將胤禟置之死地,但所懲也不算輕鬆,先是明詔天下先帝九子謀害親子毒害三阿哥意圖禍亂前朝後宮,然其不顧兄弟手足之情, 朕身為兄長卻不願做那不悌之人, 再網開一面只遣其於景陵為先帝守陵,無詔再不得回京, 至於董鄂氏, 則是憐她體弱多年且無關此事, 特此開恩留於京中靜養,變相的成全了董鄂氏保全董鄂家的心愿,此外,胤祺和宜太妃也非但沒被牽連, 甚至還得了賞賜表明了不追究不牽連之意。

  朝中眾人皆是對胤禛這般難得的『心慈手軟』來得無所適從,然而舒蘭聽到前朝傳來的消息卻是會心一笑, 同樣是解決了心腹大患,比起前世的趕盡殺絕且讓自己背上洗不淨的罵名,眼下胤禛的做法可是顯然要高明冷靜多了,不說旁的,只說京城百姓人人不屑胤禟卻皆道今上仁慈,便可見人心所向,同樣的, 也代表胤禟如同秋後的螞蚱,再也折騰不起來了。

  可是這幾乎震動朝野的下毒事件, 雖是在明面上已經拍棺定論了, 關起門來的紫禁城中卻全然沒有事畢後的輕鬆,反而像是陷入了暴風雨前的寧靜中, 饒是那最事不關己的粗使宮人,都感覺到了一股山雨欲來之勢——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