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頁
飛鶴子領著他們緩緩向山上走去,此時旭日已升,但山道上仍是陰涼得很,一路上飛鶴子和熊倜及尚未明隨意談笑,絲毫沒有敵意。
他步履安詳,腳下塵土不興,兩眼的神光,也是斂而不露,熊倜暗忖:"看來武當派,倒的確有幾個高人。"婉蜒地向上走了半刻,前面一大片松林中,隱隱露出一排紅牆,飛鶴子腳下加快,到了觀門前,熊倜抬頭一望,見觀門上的橫額上,寫著三個斗大的金字:"玄真觀"。
觀門開了半扇,松林里鳥語調啾,松簸鳴然,看去真是個仙境。令人俗慮為之一清。
熊倜及尚未明隨著飛鶴道人走進觀門,院中打掃得一塵不染,乾淨已極,有幾個道人在大殿上燒著香,誦著經。
飛鶴子引著他們兩人走進東配殿,蒼玄、蒼荊卻轉到後面去了。
東配殿上供的神像,正是張三丰真人,手裡拿著拂塵,凝目遠望,栩栩如生,想來塑造這神像的必也是個名匠。
熊倜及尚未明看到這內家武術的宗祖,不禁油然而生敬意,走到招墊前,肅然跪了下去。
轉出東配殿,又是重院子,再轉出這院子,是一個並不大大的園子。
園子裡種著的都是松梧柳柏,和翠竹之類的樹木,沒有花的點綴,使這個園子看起來更幽雅得很。
走進這園子後,飛鶴子的態度更恭肅了。
他輕聲對熊倜等道:"貧僧去回稟家師一聲,兩位在此稍候。"片刻,飛鶴道人又走出來,笑道:"家師請兩位進去。"穿出一大片竹林,迸前是幾問極精緻的房子,門窗都是掛著青色的竹帘子。
飛鶴道人輕輕地走到門口,似乎沒有一點聲音,門裡卻有一個清朗的口音說道:"進來。"熊倜及尚未明走上兩步,飛鶴道人掀起竹帘子,道:"請進。"房中散發出一般裊裊清香,熊倜及尚未明恭謹走了進去,見朝門放著的塌前,含笑站立著一個羽衣星冠的道人。
他們知道這就是武林的最大宗派的掌門妙一真人了,只見他清矍的臉上,帶著的是溫和的笑容,並沒有一點傲慢或是冷峻的樣子,這和他們的想法大不相同,但是他卻另有一種力量,使這兩個身懷絕技的俠士,在他面前,不覺感到自身的謙卑。
妙一真人的目光,閃電般在他們臉上一轉,熊倜及尚未明低下了頭,便要下拜,卻被他輕輕攔住了,只受了半禮。
妙一真人微笑道:"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兩位果然都是練武人中千百年難見的奇才,怪不得年紀輕輕,就名動江湖了。"熊倜極謹慎而小心地將他們的來意說出,並且說道:"夏芸大年輕,不懂世故,還望前輩能念她無知,饒恕她這一次。""原來你還不知道。"妙一真人微笑著道:"那位夏姑娘,貧道根本沒有見過她,飛鶴,你過來,將這事說給兩位聽。"飛鶴道人這才將夏芸如何逃出,四儀劍客如何大怒追去,說給熊倜聽。
妙一真人臉上,仿佛永遠是微笑著的,說道:"其實這點小事,貧道並未放在心上,只是幾個小徒在那裡鬧罷了。"他面容一整,目中露出咸嚴的光芒,又道:"他們幾個近年在江湖裡也鬧得太厲害了,些許小事,便含怨必報,哪裡還有出家人的樣子,尤其是蒼玄、蒼荊那兩位孽障。"熊倜聽見夏芸逃去,又驚又喜,喜的是她居然沒有吃到任何苦頭,驚的卻是怕她又被四儀劍客追到手,但是他表面上仍在矜持著,極力地使自己的情感,不露出一分到表面上來。
妙一真人對這兩個年輕高手仿佛甚加青睞,殷殷垂囑,問及兩人的師承,他又道:"飄然老前輩我在二十幾歲,雲遊四海時,見過他老人家一面,一別數十年,不知他老人家怎樣了。"熊倜位然道:"家師已仙去了。"
妙一真人嘆息道:"令師人上之人,淹留人間百數十年,終於仙去了。想來世人營營名利,又是為著何來呢?"熊倜及尚未明兩人,在精舍里逗留了約莫一個時辰,才告辭出來。
妙一真人送到門口,笑道:"兩位小友,他日有暇,不妨再一晤,貧道和兩位雖然匆匆一面,但卻可看出兩位必非池中人物。"他們又謙謝著,隨著飛鶴道人走出園子,借大的玄真觀,靜俏俏地沒有絲毫人聲,熊倜暗自感嘆:"世事的確每難預料,你預料中的兇險,往往卻是安詳,而你所沒有預料得到的,往往卻又是極大的兇險,人算又怎能敵得過天算?"飛鶴道人一路相隨,走出玄真觀,熊倜腦海中混混沌沌,都是夏芸的影子:"她此刻在哪裡呢?"他內心不斷想著。
隆隆的水聲傳來,他們又快到解劍泉了,飛鶴道人笑道:"解劍泉一到,便是貧道和兩位分手的時刻了,但望兩位前途珍重。"轉過一道山彎,解劍泉便已在望,飛鶴道人突然呼了一聲,雙腳頓處,身形掠起三丈余高,嗖地朝解劍泉池旁的巨石奔去。
熊倜也是一驚,他看到先前守著自己那柄劍的兩個年輕道人,都臥倒在地,來不及招呼尚未明,也掠了過去。
果然,那二個年輕道人像是被人點了穴道,暈迷著倒在地上。
飛鶴道人略一查看,便知道這二人此刻所點的,一是背心的"陽關"穴,一是腦後的"玉枕"穴,遂伸手一拍一捏。
哪知道那年輕道人動也不動,飛鶴大驚,"怎地連我解穴手法都不能解開此人所點的穴道,但是武林各門各派中,我尚未聽沒有我不能解的穴道,此人敢到武當山上撒野,又是誰?"熊倜掠到身後,看到自己的寶劍連影子都沒有了,再試著去解那兩個道人的穴道,哪知道這點穴之人所用的手法,竟不是天下武林中任何一個宗派所有。
空山寂寂,水聲淙淙,除了這兩個年輕道人之外,誰也無法說出這事的真相,但是這兩個年輕道人穴道被點,口不能言,手不能動,已經形如廢人,又怎能自他們口中間得真相。
飛鶴子見到自己曾經誇口替人家保存的劍,現在無影無蹤,自己的兩個師侄,也被制住。
最難堪的是點住這兩個師侄的點穴手法,竟不是自己能得解開的。
熊倜此刻的心境,更是懊惱萬分,他大意之下,失去了"倚天劍",那是完全咎在自己,現在"貫日劍"的失去,卻是他自己沒有半點責任的。
飛鶴子向熊倜抱拳說道:"貧道實在沒有想到,會有這種事發生在武當山上,看來江湖上未將武當派看在眼裡的,大有人在,貧道除了對閣下深致歉意外,別無話說。"熊倜暗哼一聲,忖道:"你深致歉意,又有何用。"冷冷地望著他,也不說話。
飛鶴子目光四轉,熊倜心中的不滿,他已經覺察到了。
這種無言的不滿,甚至還其中帶著些輕蔑,飛鶴子不禁也微微作色,道:"等到我這兩個不成材的師侄的血脈活轉的時候,貧道只要一知道奪劍人的來歷去路,無論如何,也會將閣下的劍取回。"他語聲也變得有些不客氣了,"三個月之內,貧道若不能奪回此劍,那麼……"他話聲尚未說完,突地傳來幾聲極清朗的鑼聲,在深山之中,聲音傳出老遠。
他步履安詳,腳下塵土不興,兩眼的神光,也是斂而不露,熊倜暗忖:"看來武當派,倒的確有幾個高人。"婉蜒地向上走了半刻,前面一大片松林中,隱隱露出一排紅牆,飛鶴子腳下加快,到了觀門前,熊倜抬頭一望,見觀門上的橫額上,寫著三個斗大的金字:"玄真觀"。
觀門開了半扇,松林里鳥語調啾,松簸鳴然,看去真是個仙境。令人俗慮為之一清。
熊倜及尚未明隨著飛鶴道人走進觀門,院中打掃得一塵不染,乾淨已極,有幾個道人在大殿上燒著香,誦著經。
飛鶴子引著他們兩人走進東配殿,蒼玄、蒼荊卻轉到後面去了。
東配殿上供的神像,正是張三丰真人,手裡拿著拂塵,凝目遠望,栩栩如生,想來塑造這神像的必也是個名匠。
熊倜及尚未明看到這內家武術的宗祖,不禁油然而生敬意,走到招墊前,肅然跪了下去。
轉出東配殿,又是重院子,再轉出這院子,是一個並不大大的園子。
園子裡種著的都是松梧柳柏,和翠竹之類的樹木,沒有花的點綴,使這個園子看起來更幽雅得很。
走進這園子後,飛鶴子的態度更恭肅了。
他輕聲對熊倜等道:"貧僧去回稟家師一聲,兩位在此稍候。"片刻,飛鶴道人又走出來,笑道:"家師請兩位進去。"穿出一大片竹林,迸前是幾問極精緻的房子,門窗都是掛著青色的竹帘子。
飛鶴道人輕輕地走到門口,似乎沒有一點聲音,門裡卻有一個清朗的口音說道:"進來。"熊倜及尚未明走上兩步,飛鶴道人掀起竹帘子,道:"請進。"房中散發出一般裊裊清香,熊倜及尚未明恭謹走了進去,見朝門放著的塌前,含笑站立著一個羽衣星冠的道人。
他們知道這就是武林的最大宗派的掌門妙一真人了,只見他清矍的臉上,帶著的是溫和的笑容,並沒有一點傲慢或是冷峻的樣子,這和他們的想法大不相同,但是他卻另有一種力量,使這兩個身懷絕技的俠士,在他面前,不覺感到自身的謙卑。
妙一真人的目光,閃電般在他們臉上一轉,熊倜及尚未明低下了頭,便要下拜,卻被他輕輕攔住了,只受了半禮。
妙一真人微笑道:"真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兩位果然都是練武人中千百年難見的奇才,怪不得年紀輕輕,就名動江湖了。"熊倜極謹慎而小心地將他們的來意說出,並且說道:"夏芸大年輕,不懂世故,還望前輩能念她無知,饒恕她這一次。""原來你還不知道。"妙一真人微笑著道:"那位夏姑娘,貧道根本沒有見過她,飛鶴,你過來,將這事說給兩位聽。"飛鶴道人這才將夏芸如何逃出,四儀劍客如何大怒追去,說給熊倜聽。
妙一真人臉上,仿佛永遠是微笑著的,說道:"其實這點小事,貧道並未放在心上,只是幾個小徒在那裡鬧罷了。"他面容一整,目中露出咸嚴的光芒,又道:"他們幾個近年在江湖裡也鬧得太厲害了,些許小事,便含怨必報,哪裡還有出家人的樣子,尤其是蒼玄、蒼荊那兩位孽障。"熊倜聽見夏芸逃去,又驚又喜,喜的是她居然沒有吃到任何苦頭,驚的卻是怕她又被四儀劍客追到手,但是他表面上仍在矜持著,極力地使自己的情感,不露出一分到表面上來。
妙一真人對這兩個年輕高手仿佛甚加青睞,殷殷垂囑,問及兩人的師承,他又道:"飄然老前輩我在二十幾歲,雲遊四海時,見過他老人家一面,一別數十年,不知他老人家怎樣了。"熊倜位然道:"家師已仙去了。"
妙一真人嘆息道:"令師人上之人,淹留人間百數十年,終於仙去了。想來世人營營名利,又是為著何來呢?"熊倜及尚未明兩人,在精舍里逗留了約莫一個時辰,才告辭出來。
妙一真人送到門口,笑道:"兩位小友,他日有暇,不妨再一晤,貧道和兩位雖然匆匆一面,但卻可看出兩位必非池中人物。"他們又謙謝著,隨著飛鶴道人走出園子,借大的玄真觀,靜俏俏地沒有絲毫人聲,熊倜暗自感嘆:"世事的確每難預料,你預料中的兇險,往往卻是安詳,而你所沒有預料得到的,往往卻又是極大的兇險,人算又怎能敵得過天算?"飛鶴道人一路相隨,走出玄真觀,熊倜腦海中混混沌沌,都是夏芸的影子:"她此刻在哪裡呢?"他內心不斷想著。
隆隆的水聲傳來,他們又快到解劍泉了,飛鶴道人笑道:"解劍泉一到,便是貧道和兩位分手的時刻了,但望兩位前途珍重。"轉過一道山彎,解劍泉便已在望,飛鶴道人突然呼了一聲,雙腳頓處,身形掠起三丈余高,嗖地朝解劍泉池旁的巨石奔去。
熊倜也是一驚,他看到先前守著自己那柄劍的兩個年輕道人,都臥倒在地,來不及招呼尚未明,也掠了過去。
果然,那二個年輕道人像是被人點了穴道,暈迷著倒在地上。
飛鶴道人略一查看,便知道這二人此刻所點的,一是背心的"陽關"穴,一是腦後的"玉枕"穴,遂伸手一拍一捏。
哪知道那年輕道人動也不動,飛鶴大驚,"怎地連我解穴手法都不能解開此人所點的穴道,但是武林各門各派中,我尚未聽沒有我不能解的穴道,此人敢到武當山上撒野,又是誰?"熊倜掠到身後,看到自己的寶劍連影子都沒有了,再試著去解那兩個道人的穴道,哪知道這點穴之人所用的手法,竟不是天下武林中任何一個宗派所有。
空山寂寂,水聲淙淙,除了這兩個年輕道人之外,誰也無法說出這事的真相,但是這兩個年輕道人穴道被點,口不能言,手不能動,已經形如廢人,又怎能自他們口中間得真相。
飛鶴子見到自己曾經誇口替人家保存的劍,現在無影無蹤,自己的兩個師侄,也被制住。
最難堪的是點住這兩個師侄的點穴手法,竟不是自己能得解開的。
熊倜此刻的心境,更是懊惱萬分,他大意之下,失去了"倚天劍",那是完全咎在自己,現在"貫日劍"的失去,卻是他自己沒有半點責任的。
飛鶴子向熊倜抱拳說道:"貧道實在沒有想到,會有這種事發生在武當山上,看來江湖上未將武當派看在眼裡的,大有人在,貧道除了對閣下深致歉意外,別無話說。"熊倜暗哼一聲,忖道:"你深致歉意,又有何用。"冷冷地望著他,也不說話。
飛鶴子目光四轉,熊倜心中的不滿,他已經覺察到了。
這種無言的不滿,甚至還其中帶著些輕蔑,飛鶴子不禁也微微作色,道:"等到我這兩個不成材的師侄的血脈活轉的時候,貧道只要一知道奪劍人的來歷去路,無論如何,也會將閣下的劍取回。"他語聲也變得有些不客氣了,"三個月之內,貧道若不能奪回此劍,那麼……"他話聲尚未說完,突地傳來幾聲極清朗的鑼聲,在深山之中,聲音傳出老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