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劉徇歇了一陣,腦中已清明許多,只是手腳仍虛軟,自榻上爬起時,暈頭暈腦地站著,好幾次要跌倒,幸好阿姝即使扯住他手,提醒他穩住身形。

  因實在不放心,她也不敢教他再去浴房中沐浴,只喚來兩宮人,一左一右扶住他,親自替他寬衣解帶後,只餘下褻衣褻褲,又命人取來熱水與巾帕,絞乾後親自替他將面頰、脖頸、手腳都擦淨,方送至內室床上睡下。

  待這一番折騰後,已過夜半,阿姝本也已疲累不已,見劉徇已閉目熟睡,漸起鼾聲,這才自去更衣沐浴,熄燈躺下。

  室內一片靜謐,方才的鼾聲已消失,阿姝才闔眼,身後之人便悄然靠近,伸手將她摟進,緊緊貼在懷裡。

  阿姝實在累了,也未睜眼,只稍動了動,尋了個更舒適的姿勢,便要入眠。

  卻聽身後忽然傳來低低一聲:「小兒,對不起。」

  阿姝混沌的腦海漸漸清醒,疑惑道:「夫君怎忽向我道歉了?」

  劉徇將臉埋在她頸後衣物間,悶聲道:「今日阿昭出嫁……小兒,新婚那日,我那般冷落你,對不起……」

  今日他作兄長,送珍愛了多年的妹妹出嫁,望著一片祥和喜悅的眾人,忽然懂了當年趙祐的心境。難怪此後,趙祐有許久,都待他表面尊重,內里則不假辭色。

  想起自己新婚那夜對阿姝的冷落,竟隱隱生出諸多感慨與悔恨來。

  阿姝聽了他的話,亦是想起當日情景。那時初見,他表面溫潤如玉,內里卻涼薄深沉,為自保,在人前給足她面子,於人後卻涇渭分明,淡漠至極。

  若換做她從前的性子,定會因他的冷淡而自怨自艾,只是說來也怪,大約是因早料到如此,這樣多年,她竟從未因此生過怨言,即便後來二人心意相通,也從未想過重提此事。

  那時二人俱是朝不保夕,又如何能料到今日光景呢?

  她伸手輕拍他扣在自己腰際的手背,柔聲道:「都過去了,我從未放在心上,那時夫君亦有苦衷的。」

  劉徇沒做聲,好半晌,默默吻了吻她頸後肌膚。

  阿姝知他心中仍是介懷,遂轉過身去面對他,溫聲道:「若夫君果真覺得過意不去,不妨應我一事。」

  「何事?」

  她唇角抿起笑意,黑暗中隱約可見彎彎眉眼:「往後,盼夫君莫再如此豪飲,實在傷身。」

  她主動偎進他懷中柔聲道:「夫君曾說長我十餘歲,此生有限,那便更要愛惜自己才是。我與青雀,還有破奴和阿黛,都依靠著夫君,只盼你長命百歲呢。」

  劉徇無聲望著她,黑暗中的眼眸漸漸濕潤。

  他默默將她抱緊,親親她額頭,道:「好,我與你一同長命百歲。」

  作者有話要說:  完結的時候忘了,現在來發個小小的紅包吧,本章前三十條兩分評論哦。如果有這麼多的話……

  感謝在2020-01-15 23:46:11~2020-01-18 15:54:25期間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哦~

  感謝投出地雷的小天使:阿照 1個;

  感謝灌溉營養液的小天使:34577040 4瓶;清風柵欄的畫作 3瓶;舊時 1瓶;

  非常感謝大家對我的支持,我會繼續努力的!

  第105章 帛畫(二)

  婚後, 劉昭便徹底自南宮中搬出,另有公主府與固始侯府。大約是新婚燕爾, 夫妻二人難分難捨, 她近一月來,也少入南宮來。

  阿姝本已慣了平日與她作伴, 如今忽然少了個人,竟覺有些不適。

  七月里,正是驕陽似火, 酷暑難耐之時。

  這日傍晚,阿姝命人搬了矮榻、案幾與筆墨,與三個孩子一同坐在廊下陰涼處乘涼。

  阿黛如今已七歲,有了愛嬌扮俏的心思,今日新裁了衣裙, 便披上了身, 此刻正乖巧地端坐旁邊獨榻上, 微微笑著由阿姝三兩筆替她畫了幅小像。

  小女娃面孔粉嫩白皙,從前的嬰兒肥褪去小半,顯出一兩分即將身量抽條的青蔥模樣來。

  阿姝寥寥數筆, 便在潔白絲帛上勾勒出柔和的線條,不一會兒, 熟悉的甜美輪廓便清晰起來, 待最後繪上女娃手中捻的嬌花,才擱筆道:「好了。」

  阿黛忙下榻小跑著靠近,青雀也手腳並用地自矮榻另一端爬近, 坐在母親身邊伸長脖子要去看案几上的畫。

  破奴跟在青雀身後,始終小心護著他,不教他墜下榻去,此時見他艱難伸脖子的模樣,忙又伸手去把他抱起些。

  小青雀說話正說得含糊,感到兄長的幫助,一面拍著小手蹬著小腿喚那畫「好看」,一面又奮力地扭過身去,笑著一張麵團一般的小臉蛋對破奴喚「阿兄好」。

  正當阿黛捏著帛畫兩角舉起,撅著小口吹乾上頭的墨跡時,劉徇便踏著夕照歸來了。

  他一身袍服尚未換下,一見三個孩子,便先笑著上前,垂首摸了摸阿黛腦袋,哄道:「阿黛大了,又長高了。」

  榻上的小青雀一見父親,忙再次伸出短而圓的小手,一邊撫掌一邊咯咯笑道:「父親!來,來!」

  劉徇望著兒子晶亮一如其母的雙眸,只覺心口都要化了,俯下身去便抱在懷裡,在他粉嫩的面頰上親了親,才緊挨著阿姝身旁坐下。

  破奴忙自榻上起來向劉徇拱手行禮。

  劉徇一手摟著青雀,一手將破奴扶起,道:「破奴也大了,今日太常還道你勤勉刻苦,已漸通《尚書》大義,十分不錯。」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