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5頁
老人們說,抗戰結束後,那時誰要在中航工作,就像現在人們說起在"中石油"、"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工作一樣,足以把對方羨慕得要死。
老人說,中航抗戰時期還不行,畢竟犧牲太大。主要是抗戰勝利後發展起來,飛機一下子就擴充到60多架,遠東第一,世界第六。在香港,我們在地上走,前面得馬上讓路,那時的什麼"國泰"啊、"日航"啊,算得了什麼啊,都不在我們眼裡。
我們起義前,潘國定住別墅、開跑車,一個月工資是兩千多美金。
主要是有序,一切都按制度做事,於是,不管總經理怎麼換,在邦德的調理下,中航的一切按部就班,也沒有因為中方領導的頻繁更換而有"一朝君子一朝臣"的現象發生。
所以無論總經理怎麼換,它不亂。
正如飛越"駝峰"的非常時期,傷亡那麼大,也沒有在哪個環節出現差錯,一切都是有條不紊的,所以"駝峰"空運最緊張時刻,反而看不到邦德的身影。
與顯擺、張揚的美國佬不同,當初開闢駝峰航線時,中國航空公司也沒有大張旗鼓地鼓譟,而當戰爭結束,需要關閉駝峰航線,也沒有人搞一個什麼轟轟烈烈的"閉幕式",一切都在悄然之中條理分明地進行。
幾乎是問遍了採訪中的老人:"中航是什麼時候停飛駝峰航線的?"老人們的回答倒是讓我十足的吃驚-沒有一個人能說出確切時間。
在資料中,我找到了答案:和印中聯隊不同,中國航空公司把駝峰航線一直延續到1945年11月29日以後。
有史為證:1945年11月29日,中航96號C-47在執行汀江-昆明途中遇險。
機長黃景仰、報務員塗健脫險,副駕駛潘敬遇難。
之所以能有人脫險,是因為已經飛離了駝峰航線。
仗,打完了。美國人走了,印中聯隊撤離了。所有帶不走的家什他們要麼賣的賣、要麼送的送,中航不行啊,在汀江、加爾各答的很多"家底"還得一點點搬運回國,這就是為什麼中航一直在駝峰航線上飛到1945年底的原因。
我曾問過多位中航的老人,駝峰航線那麼險惡,從始至終,難道就沒有逃兵?
"沒有。據我所知,沒有。"寧衡老人這樣回答我。
"膽小鬼是不來中航的。"陸元斌說。
非常難見的一景-印中聯隊C-47編隊從阿薩姆起飛,即將穿越"駝峰"。
梁鶴英:"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沒有,一個都沒有!"李宏揆盯著我看了半天,最後在牙縫中憤憤擠出一句:"一群亡命徒!"
------------
不是最後的最後起飛
------------
看出日本人堅持不了多久的"火候"後,將軍知道,告別上帝的棄地-"駝峰",已經是指日可待。
滕納的動作很快。
1945年8月2日上午,老天也如同有了預感,天空一掃往日之陰霾,陽光明媚。
離往日本扔原子彈還差幾天,看出"形勢"即將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將軍再一次鑽進C-54機艙、坐到了駕駛盤前。
汀江、恰堡(插IBOC)、叟奎萊廷(CIRCULATNG)機場(後兩個為備用機場,對外統稱"汀江",相距很近。筆者),500架C-47、C-46、C-54依次排列在停機坪上,整齊待發,他們正等待著最後的命令。
又一架歷經艱險穿越"駝峰"的C-46回到昆明。在駝峰空運的最後階段,每天有650機次在中國著陸。
將軍拿起送話器:
諸位:
我可以負責任地說,日本人離上帝越來越近了,而我們,恰恰相反,即將遠離這個連上帝都不來的該死地方。這,意味著"駝峰"、這條令人噁心、生畏的航線今後只會出現在各位的夢中。今後,等我們進入老年,那時,但願是一個沒有戰爭的年代,我們可以安靜下來回憶年輕時代的往事。我們會想,在飛越"駝峰"的三年中,我們雖然在這裡失去了無數的夥伴、丟掉了無數飛機,但是,我們卻做了一件幾乎無人能做的事情,那就是,我們曾無數次地飛越了"駝峰"!我們還活著!
明天,我們就要告別這裡,今天,是我們最後一次穿越它。我們聯隊所有的飛機都將全部起飛。我知道,每架飛機上的諸位都是勇士,我現在命令你們,不僅要活著過去,而且,還要活著回來!
上帝保佑,起飛!(注二) 在印中聯隊,這是文儒的將軍惟一一次慷慨激昂的講話。
轟轟轟…三個機場上的500多架飛機頓時馬達轟鳴,螺旋槳葉片的旋轉如同萬匹脫韁奔騰的駿馬。
跑道,一架架飛機加速、騰空而起,最後消失在藍天之中。
三個機場,印中聯隊加上中國航空公司三十多架,一共近600架飛機同時起飛,大的、小的,兩發、四發,遮天蔽日駛向它們的目的地-中國,昆明。
鄭家瓊:"那天的場面壯觀,空中的飛機像烏鴉一樣,密密麻麻的。日本人也沒了,天氣又好。往常也有和他們一起走的時候,但飛著飛著就散開了,到最後還是孤零零。
那天不是,前後左右,一直都有,不是他們就是我們中航的。在'駝峰'上,沿著起伏的山勢飛,他上我下,我進他出,太興奮了。"許承基:"巫家壩機場平時就繁忙,平均74秒鐘就有一架飛機起降,那天更是破了紀錄,可能都不到一分鐘。我們剛一落地,沒滑幾米,速度還沒減下來,塔台就喊了,104、讓開,馬上脫離跑道,後面下來了。趕緊就得脫離,往滑行線上拐。本來速度就大,再加上急轉,身子都斜得快甩出去的感覺。回頭一看,好傢夥,後面一個點跟著一個點,像用繩子連成串一樣,更像一條線從空中飄曳到地面…"呂和聲:"據說那天平均四十多秒鐘就有一架飛機起降,巫家壩機場落不下,很多轉場到附近的備降場去了。"滕納要求他的飛行員快裝、快卸、快回。
老人說,中航抗戰時期還不行,畢竟犧牲太大。主要是抗戰勝利後發展起來,飛機一下子就擴充到60多架,遠東第一,世界第六。在香港,我們在地上走,前面得馬上讓路,那時的什麼"國泰"啊、"日航"啊,算得了什麼啊,都不在我們眼裡。
我們起義前,潘國定住別墅、開跑車,一個月工資是兩千多美金。
主要是有序,一切都按制度做事,於是,不管總經理怎麼換,在邦德的調理下,中航的一切按部就班,也沒有因為中方領導的頻繁更換而有"一朝君子一朝臣"的現象發生。
所以無論總經理怎麼換,它不亂。
正如飛越"駝峰"的非常時期,傷亡那麼大,也沒有在哪個環節出現差錯,一切都是有條不紊的,所以"駝峰"空運最緊張時刻,反而看不到邦德的身影。
與顯擺、張揚的美國佬不同,當初開闢駝峰航線時,中國航空公司也沒有大張旗鼓地鼓譟,而當戰爭結束,需要關閉駝峰航線,也沒有人搞一個什麼轟轟烈烈的"閉幕式",一切都在悄然之中條理分明地進行。
幾乎是問遍了採訪中的老人:"中航是什麼時候停飛駝峰航線的?"老人們的回答倒是讓我十足的吃驚-沒有一個人能說出確切時間。
在資料中,我找到了答案:和印中聯隊不同,中國航空公司把駝峰航線一直延續到1945年11月29日以後。
有史為證:1945年11月29日,中航96號C-47在執行汀江-昆明途中遇險。
機長黃景仰、報務員塗健脫險,副駕駛潘敬遇難。
之所以能有人脫險,是因為已經飛離了駝峰航線。
仗,打完了。美國人走了,印中聯隊撤離了。所有帶不走的家什他們要麼賣的賣、要麼送的送,中航不行啊,在汀江、加爾各答的很多"家底"還得一點點搬運回國,這就是為什麼中航一直在駝峰航線上飛到1945年底的原因。
我曾問過多位中航的老人,駝峰航線那麼險惡,從始至終,難道就沒有逃兵?
"沒有。據我所知,沒有。"寧衡老人這樣回答我。
"膽小鬼是不來中航的。"陸元斌說。
非常難見的一景-印中聯隊C-47編隊從阿薩姆起飛,即將穿越"駝峰"。
梁鶴英:"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沒有,一個都沒有!"李宏揆盯著我看了半天,最後在牙縫中憤憤擠出一句:"一群亡命徒!"
------------
不是最後的最後起飛
------------
看出日本人堅持不了多久的"火候"後,將軍知道,告別上帝的棄地-"駝峰",已經是指日可待。
滕納的動作很快。
1945年8月2日上午,老天也如同有了預感,天空一掃往日之陰霾,陽光明媚。
離往日本扔原子彈還差幾天,看出"形勢"即將發生翻天覆地變化的將軍再一次鑽進C-54機艙、坐到了駕駛盤前。
汀江、恰堡(插IBOC)、叟奎萊廷(CIRCULATNG)機場(後兩個為備用機場,對外統稱"汀江",相距很近。筆者),500架C-47、C-46、C-54依次排列在停機坪上,整齊待發,他們正等待著最後的命令。
又一架歷經艱險穿越"駝峰"的C-46回到昆明。在駝峰空運的最後階段,每天有650機次在中國著陸。
將軍拿起送話器:
諸位:
我可以負責任地說,日本人離上帝越來越近了,而我們,恰恰相反,即將遠離這個連上帝都不來的該死地方。這,意味著"駝峰"、這條令人噁心、生畏的航線今後只會出現在各位的夢中。今後,等我們進入老年,那時,但願是一個沒有戰爭的年代,我們可以安靜下來回憶年輕時代的往事。我們會想,在飛越"駝峰"的三年中,我們雖然在這裡失去了無數的夥伴、丟掉了無數飛機,但是,我們卻做了一件幾乎無人能做的事情,那就是,我們曾無數次地飛越了"駝峰"!我們還活著!
明天,我們就要告別這裡,今天,是我們最後一次穿越它。我們聯隊所有的飛機都將全部起飛。我知道,每架飛機上的諸位都是勇士,我現在命令你們,不僅要活著過去,而且,還要活著回來!
上帝保佑,起飛!(注二) 在印中聯隊,這是文儒的將軍惟一一次慷慨激昂的講話。
轟轟轟…三個機場上的500多架飛機頓時馬達轟鳴,螺旋槳葉片的旋轉如同萬匹脫韁奔騰的駿馬。
跑道,一架架飛機加速、騰空而起,最後消失在藍天之中。
三個機場,印中聯隊加上中國航空公司三十多架,一共近600架飛機同時起飛,大的、小的,兩發、四發,遮天蔽日駛向它們的目的地-中國,昆明。
鄭家瓊:"那天的場面壯觀,空中的飛機像烏鴉一樣,密密麻麻的。日本人也沒了,天氣又好。往常也有和他們一起走的時候,但飛著飛著就散開了,到最後還是孤零零。
那天不是,前後左右,一直都有,不是他們就是我們中航的。在'駝峰'上,沿著起伏的山勢飛,他上我下,我進他出,太興奮了。"許承基:"巫家壩機場平時就繁忙,平均74秒鐘就有一架飛機起降,那天更是破了紀錄,可能都不到一分鐘。我們剛一落地,沒滑幾米,速度還沒減下來,塔台就喊了,104、讓開,馬上脫離跑道,後面下來了。趕緊就得脫離,往滑行線上拐。本來速度就大,再加上急轉,身子都斜得快甩出去的感覺。回頭一看,好傢夥,後面一個點跟著一個點,像用繩子連成串一樣,更像一條線從空中飄曳到地面…"呂和聲:"據說那天平均四十多秒鐘就有一架飛機起降,巫家壩機場落不下,很多轉場到附近的備降場去了。"滕納要求他的飛行員快裝、快卸、快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