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山海經》中的御風而行

  火藥又燃起了人們飛天的希望。明朝一位官員做出了世界上第一支載人火箭,那是一把椅子,後背上滿滿地插著禮花,那官員坐在椅子上,手裡舉著兩個大風箏,他的助手們從背後點燃禮花,然後在一陣轟鳴、火光和煙霧中,他消失了。美國科學家Herbert S.Zim在《Rockets and Jets》一書中講了這個故事,James Macdonald又把它畫了出來。

  James Macdonald所描繪的明朝“載人火箭”,此事完全是從西方人的記載中得知的,按照音譯,此人可能叫“萬戶”,死於這次嘗試。1970年在英國布賴頓召開的國際天文學會議上,月球背面一座環形山正式以他的英文名命名—WanHoo。

  煉丹術

  煉丹術士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硫化汞分解合成的無機化學反應中來,他們並不知道事情可以表達得如此簡單:HgS Hg + S,他們寧可相信紅色的丹砂和銀色的水銀是有生命、有靈魂的。這兩種物質的外表都讓人遐想萬千。

  丹砂是自然界不多見的燦爛晶體,產於長江以南,上品的丹砂是光明砂:“一顆別生一石龕內,大者如雞卵,小者如棗栗,形似芙蓉,破之如雲母,光明照澈。”(唐《新修本草》)“上品光明砂出辰、錦山石之中,白交石床之上,十二枚為一座,色如未開蓮花,光明耀目,亦有九枚為一座者,十二枚、九枚最靈,七枚、五枚為次。每一座中有一大者,可重十餘兩,為主君,四面小者亦重八九兩,亦有六七兩以下者,為臣,圍繞朝揖大者。”(張果《玉洞大神丹砂真要訣》)沒法比他們形容得更好了,大個的丹砂和小個的丹砂還有君臣之禮。

  至於水銀,銀的色澤和好動的特性—而且像荷葉上的露珠那樣—總是令人讚嘆的,所以被煉丹術士叫作“流珠”“靈汞”“白金液”“玄水”。它能給屍體防腐,人們很想給自己的內臟防防腐,讓生命永恆,但吃了水銀馬上就死了,那麼,和它有說不清道不白的關係、微量服用還能鎮驚安神解毒、看起來暖洋洋的丹砂,就成了仙丹。

  煉丹術在秦漢時期興旺起來,出現了《淮南萬畢術》《皇帝九鼎丹經》《參同契》等專著,以及魏伯陽這樣的大師。他提出了“還丹”的概念,認為從丹砂分解出來的汞在升華的過程中又變成了丹砂,又是更神奇的丹砂。實際上這是氧化汞,和硫化汞一樣紅。為了讓還丹順利進行,他解決了技術上的若干細節問題,比如用鉛來抑制汞的不穩定性。

  東晉的葛洪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遠些,他的還丹是真正的硫化汞,他反覆試驗,學會在密閉容器中控制溫度,讓汞與硫磺不光是生成黑粉,還要再升華冷凝成漂亮的紅色晶體,再加熱分解成汞,再還原成紅色晶體……反覆循環,最後得到實際上還是丹砂的仙丹,稱之為“九轉還丹”。這有點像西西弗斯循環推動一塊石頭,但他堅信丹砂在釜里轉來轉去已經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後世的方士們又想方設法增加它的神秘感,比如按苛刻的程序和配方製作藥泥塗在丹釜外,在反應鏈中添加其他神異物質—雲母(輕身延年)、天門冬(殺三蟲去伏屍)、赤芝(不老)、雄黃(祛邪)……

  也有液態的仙丹,西漢《三十六水法》中,有把黃金溶解到水裡的辦法,以黃金的惰性,誰要能把它溶解在水裡,現代化學家也會佩服。他們是這麼做的:“以金一斤,綠礬二斤,倒竹筒中,漆固口,納華池中(註:把竹筒浸在醋里),五十日成水。”實際上這水沒有溶解黃金,是醋滲進了竹筒,溶解了硫酸鐵,硫酸鐵又被氧化成氫氧化鐵,形成了金色的懸浮液。

  他們把各種物質摻和起來做試驗,先給狗吃,等狗飛升了再自己吃,吃不完再給家裡的雞留一點,不知道“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事到底有沒有,但他們肯定做出了火藥。九轉還丹離不開硫磺,加熱要用木炭,一旦他們把硝石再摻進去,就熱鬧了。一股邪火燒了他們的臉、手,有時還把房子燒了。他們還不知道這失誤對於人類意義多麼重大,只是互相告誡,對這三樣東西要多加小心,它們脾氣不好。到13世紀,蒙古人打宋人時,這東西已經可以炸開城門、炸垮城牆了。後來的事,更不用說了。

  隱身術

  《淮南方》說螳螂捕蟬時作掩護用的樹葉可以隱身,一個楚國人讀到這兒,就循著蟬鳴聲爬上樹,等螳螂來。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終於等到了這一刻。那隻蟬的命運不知如何,但楚國人把螳螂用過的葉子帶回家了。他把葉子遮在左臉上,問妻子:“看見我了嗎?”妻子說:“看見了。”他遮住右臉,又問:“看見了嗎?”妻子說:“看見了!”他把葉子挪來挪去,反覆問:“看見了嗎?”妻子不耐煩了,就說:“沒看見。”他滿心歡喜地舉著這片葉子來到鬧市,從人家攤上拿桃、拿瓜、拿錢,最後被當差的押走了。

  隱身術在日常生活中可以讓人為所欲為,在緊要關頭,它更有用,比如讓間諜混進敵方機要部門,讓弱者逃脫追殺,讓死囚大搖大擺地從獄卒身邊走出大牢。對死囚來說,它比嶗山道士的穿牆術管用,穿牆越獄還得提防通緝呢,有了隱身術,還怕什麼。所以,它自古以來就被當成一門嚴肅的科學來研究,有許多智慧結晶。秦漢以前的《淮南方》已經失傳,但東晉煉丹術士葛洪、唐代星相預言家袁天罡與李淳風等人在這一領域做出了突出貢獻。

章節目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