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王衍的青年時代正是五胡亂華的前奏期,邊境的夷狄問題十分尖銳。於是就有人推薦他擔任遼東太守,以舒展他的拳腳。
王衍出身貴族,是名副其實的紈絝子弟,誇誇其談很在行,但要他面對著東北地區苦寒的氣候,強悍的異族騎兵,他卻咂舌不已,少年的雄才大略不知所蹤。對於這個遼東太守,王衍堅辭不受,並且從此不再談論邊境戰事,平戎大策,而改成吟詩作對,崇尚清談,不再過問世事。
王衍此舉和漢代班超投筆從戎的果敢堅毅形成鮮明對比,也招來了世人的譏諷,更為他的徒有其表的本質做了堅實的註腳。
但此舉並不妨礙王衍升官。王衍的父親王乂死後,王衍散盡家財,自己搬到洛陽西邊的田園閒居。畢竟是貴族公子,哪裡擔心無事可做,不久就擔任太子舍人,尚書郎。後來出任元城令,每天以清談為第一要務,有空就出去巡邏巡邏,倒也樂得清閒,後來累遷至尚書令,成了堂堂西晉的宰輔。
然而,正當王衍仕途大順的時候,西晉卻經歷了一場浩劫。這場浩劫持續長達十六年,導致中原地區荊棘滿布,屍橫遍野,晉王朝元氣大損,邊境外族(號稱五胡)趁中原疲憊空虛,長驅直入,加速了中國大分裂時代的來臨。
這就是在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八王之亂"。
上帝要毀滅一個人,總是先讓他瘋狂。對於政治鬥爭而言,致使瘋狂的最佳途徑就是賦予這個人炙手可熱的權力。權力的爭奪能夠最大限度地扭曲人性,能夠醞釀最惡毒的陰謀詭計,也能使人類殘忍暴虐的一面得到最全面的發揮。
西晉的八王之亂,堪稱亂世之標本。真不敢想像古代人民是如何度過漫漫長夜的,其間絕望和期望,痛苦和掙扎,是現代的人們難以想像的。
給亂世把脈,我們就會發現,幾乎每個亂世的病理結構中,都應驗了一條最基本的規律,那就是瘋狂的權力導致了人性的瘋狂和戰爭的瘋狂。
八王之亂的始作俑者是白痴皇帝司馬衷的妻子賈南風。賈南風是個既聰明又能幹的女人,可是丈夫的白痴對她卻是一個沮喪的打擊。於是,她把興趣從丈夫轉移到政治上。政治能讓人神魂顛倒,女人也不例外。賈南風很快便發現,丈夫的白痴對她來說是大大有益的,可以任由她擺布。
第37節:王衍:小時了了,大未必佳(3)
皇帝司馬衷成了皇后賈南風的玩偶,充當著既是抄寫員又是橡皮圖章的雙重角色。事情往往是這樣,每當妻子賈南風寫好詔書後,就讓司馬衷抄寫到御用紙張上,然後加蓋代表皇家權威的印璽,從而獲得至高無上的法律效力。
賈南風嘗到了操縱白痴皇帝的甜頭,卻忘記了並不是每個人都是白痴。太傅楊駿強烈反對賈后干政。這個楊駿來頭不小,是白痴皇帝的外祖父,手重握有兵權。他不忍心自己的外甥受制於人,便針對賈后的勢力發動了反擊。
賈南風決心除掉楊駿。誰阻擋她掌握權力,誰就是她的敵人。她勾結司馬衷的弟弟司馬瑋親王,誣陷楊駿謀反,雙方展開激戰,死傷數千。
楊駿被謀殺後,司馬衷的叔祖司馬亮接替了太傅楊駿的職位,執掌兵權。可是司馬亮也不能任憑賈南風胡作非為,賈南風如法炮製,又誣以謀反罪將司馬亮殺掉。司馬亮是宗室,地位聲望絕非楊駿可比。司馬亮死後,司馬氏宗室內部群情激憤,聲稱要討伐賈后。
賈南風也覺察到了司馬亮之死可能導致的政治風暴,於是採用移花接木的計策,將禍水引到司馬瑋親王的頭上。
賈南風宣稱司馬瑋矯詔,擅自屠戮宗室大臣,應該問斬。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司馬瑋此時才如夢方醒,大罵賈后陰險,並拿出皇帝親筆所寫的"詔書"來證明自己的清白。可詔獄既成,一切皆成枉然,司馬瑋最終以"矯詔罪"論斬。
司馬瑋死後,賈南風如願以償,完全控制了局勢。可是,這個醜婦得隴望蜀,不知收斂,再次把目光瞄準了皇太子司馬遹。
賈南風有個弟弟叫賈謐,是太子司馬遹的連襟,二人同是王衍的乘龍快婿。但賈謐瞧不起司馬遹這個庶出的皇子,經常在賈南風面前說太子的壞話。賈后本來就非常厭惡這個非自己所生,將來要繼承大統的太子司馬遹,再加上賈謐在一旁添油加醋,使賈后萌生了誅殺太子之心。
賈南風對付太子的方法與對付以上三個人的方法沒什麼兩樣,就是誣以謀反。司馬遹死後,賈南風以為終於去掉了所有的障礙,可以任由自己施展了。然而,她卻錯了。
司馬遹的死不僅沒能使她償願,還引發了劇烈的連鎖反應。賈后的所作所為給宗室諸王最直接的感覺就是,賈氏欺負司馬氏無人,成了宰割人的刀俎,而司馬氏成了刀俎上的魚肉。這還了得!於是紛紛擁兵勤王。
當然,擁兵者大都別有居心。他們認為太子司馬遹的死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以打起勤王的旗號,消滅賈后及其賈氏外戚的力量,達到篡國的目的。說到底,就是自己也想過過當皇帝的癮。
於是,殘酷的屠戮,精心的陰謀,一幕接一幕,弄得西晉政治烏煙瘴氣,充滿了血腥和仇恨。野心家粉墨登場,擅權者黯然謝幕,一片狼藉。
賈南風殺了皇太子司馬遹後,親王司馬倫號稱要為太子報仇,發動政變,逼死了曾經不可一世的皇后賈南風。這個八王之亂的肇始者,最終自食其果,得到了應有的報應。但賈南風的死並不代表八王之亂的結束,相反僅僅是個開始而已,往後會愈演愈烈。
王衍出身貴族,是名副其實的紈絝子弟,誇誇其談很在行,但要他面對著東北地區苦寒的氣候,強悍的異族騎兵,他卻咂舌不已,少年的雄才大略不知所蹤。對於這個遼東太守,王衍堅辭不受,並且從此不再談論邊境戰事,平戎大策,而改成吟詩作對,崇尚清談,不再過問世事。
王衍此舉和漢代班超投筆從戎的果敢堅毅形成鮮明對比,也招來了世人的譏諷,更為他的徒有其表的本質做了堅實的註腳。
但此舉並不妨礙王衍升官。王衍的父親王乂死後,王衍散盡家財,自己搬到洛陽西邊的田園閒居。畢竟是貴族公子,哪裡擔心無事可做,不久就擔任太子舍人,尚書郎。後來出任元城令,每天以清談為第一要務,有空就出去巡邏巡邏,倒也樂得清閒,後來累遷至尚書令,成了堂堂西晉的宰輔。
然而,正當王衍仕途大順的時候,西晉卻經歷了一場浩劫。這場浩劫持續長達十六年,導致中原地區荊棘滿布,屍橫遍野,晉王朝元氣大損,邊境外族(號稱五胡)趁中原疲憊空虛,長驅直入,加速了中國大分裂時代的來臨。
這就是在歷史上影響深遠的"八王之亂"。
上帝要毀滅一個人,總是先讓他瘋狂。對於政治鬥爭而言,致使瘋狂的最佳途徑就是賦予這個人炙手可熱的權力。權力的爭奪能夠最大限度地扭曲人性,能夠醞釀最惡毒的陰謀詭計,也能使人類殘忍暴虐的一面得到最全面的發揮。
西晉的八王之亂,堪稱亂世之標本。真不敢想像古代人民是如何度過漫漫長夜的,其間絕望和期望,痛苦和掙扎,是現代的人們難以想像的。
給亂世把脈,我們就會發現,幾乎每個亂世的病理結構中,都應驗了一條最基本的規律,那就是瘋狂的權力導致了人性的瘋狂和戰爭的瘋狂。
八王之亂的始作俑者是白痴皇帝司馬衷的妻子賈南風。賈南風是個既聰明又能幹的女人,可是丈夫的白痴對她卻是一個沮喪的打擊。於是,她把興趣從丈夫轉移到政治上。政治能讓人神魂顛倒,女人也不例外。賈南風很快便發現,丈夫的白痴對她來說是大大有益的,可以任由她擺布。
第37節:王衍:小時了了,大未必佳(3)
皇帝司馬衷成了皇后賈南風的玩偶,充當著既是抄寫員又是橡皮圖章的雙重角色。事情往往是這樣,每當妻子賈南風寫好詔書後,就讓司馬衷抄寫到御用紙張上,然後加蓋代表皇家權威的印璽,從而獲得至高無上的法律效力。
賈南風嘗到了操縱白痴皇帝的甜頭,卻忘記了並不是每個人都是白痴。太傅楊駿強烈反對賈后干政。這個楊駿來頭不小,是白痴皇帝的外祖父,手重握有兵權。他不忍心自己的外甥受制於人,便針對賈后的勢力發動了反擊。
賈南風決心除掉楊駿。誰阻擋她掌握權力,誰就是她的敵人。她勾結司馬衷的弟弟司馬瑋親王,誣陷楊駿謀反,雙方展開激戰,死傷數千。
楊駿被謀殺後,司馬衷的叔祖司馬亮接替了太傅楊駿的職位,執掌兵權。可是司馬亮也不能任憑賈南風胡作非為,賈南風如法炮製,又誣以謀反罪將司馬亮殺掉。司馬亮是宗室,地位聲望絕非楊駿可比。司馬亮死後,司馬氏宗室內部群情激憤,聲稱要討伐賈后。
賈南風也覺察到了司馬亮之死可能導致的政治風暴,於是採用移花接木的計策,將禍水引到司馬瑋親王的頭上。
賈南風宣稱司馬瑋矯詔,擅自屠戮宗室大臣,應該問斬。被玩弄於股掌之間的司馬瑋此時才如夢方醒,大罵賈后陰險,並拿出皇帝親筆所寫的"詔書"來證明自己的清白。可詔獄既成,一切皆成枉然,司馬瑋最終以"矯詔罪"論斬。
司馬瑋死後,賈南風如願以償,完全控制了局勢。可是,這個醜婦得隴望蜀,不知收斂,再次把目光瞄準了皇太子司馬遹。
賈南風有個弟弟叫賈謐,是太子司馬遹的連襟,二人同是王衍的乘龍快婿。但賈謐瞧不起司馬遹這個庶出的皇子,經常在賈南風面前說太子的壞話。賈后本來就非常厭惡這個非自己所生,將來要繼承大統的太子司馬遹,再加上賈謐在一旁添油加醋,使賈后萌生了誅殺太子之心。
賈南風對付太子的方法與對付以上三個人的方法沒什麼兩樣,就是誣以謀反。司馬遹死後,賈南風以為終於去掉了所有的障礙,可以任由自己施展了。然而,她卻錯了。
司馬遹的死不僅沒能使她償願,還引發了劇烈的連鎖反應。賈后的所作所為給宗室諸王最直接的感覺就是,賈氏欺負司馬氏無人,成了宰割人的刀俎,而司馬氏成了刀俎上的魚肉。這還了得!於是紛紛擁兵勤王。
當然,擁兵者大都別有居心。他們認為太子司馬遹的死是一個絕佳的機會,可以打起勤王的旗號,消滅賈后及其賈氏外戚的力量,達到篡國的目的。說到底,就是自己也想過過當皇帝的癮。
於是,殘酷的屠戮,精心的陰謀,一幕接一幕,弄得西晉政治烏煙瘴氣,充滿了血腥和仇恨。野心家粉墨登場,擅權者黯然謝幕,一片狼藉。
賈南風殺了皇太子司馬遹後,親王司馬倫號稱要為太子報仇,發動政變,逼死了曾經不可一世的皇后賈南風。這個八王之亂的肇始者,最終自食其果,得到了應有的報應。但賈南風的死並不代表八王之亂的結束,相反僅僅是個開始而已,往後會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