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頁
據說慈禧太后在病重期間(時太后泄瀉數日矣),“有譖(zèn)上者,謂帝聞太后病,有喜色。太后怒曰:‘我不能先爾死!’”。所以指使親信太監李連英下毒手,把光緒帝害死。
啟功先生在《啟功口述歷史》一書中說:
我曾祖遇到的、最值得一提的是這樣一件事:他在任禮部尚書時正趕上西太后(慈禧)和光緒皇帝先後“駕崩”。作為主管禮儀、祭祀之事的最高官員,在西太后臨終前要晝夜守候在她下榻的樂壽堂外。其他在京的、夠級別的大臣也不例外。就連光緒的皇后隆裕(她是慈禧那條線上的人)也得在這邊整天伺候著,連梳洗打扮都顧不上,進進出出時,大臣們也來不及向她請安,都惶惶不可終日,就等著屋裡一哭,外邊好舉哀發喪。西太后得的是痢疾,所以從病危到彌留的時間拉得比較長。候的時間一長,大臣們都有些體力不支,便紛紛坐在台階上,哪兒哪兒都是,情景非常狼狽。就在宣布西太后臨死前,我曾祖父看見一個太監端著一個蓋碗從樂壽堂出來,出於職責,就問這個太監端的是什麼,太監答道:“是老佛爺賞給萬歲爺的塌拉。”“塌拉”在滿語中是酸奶的意思。當時光緒被軟禁在中南海的瀛台,之前也從沒聽說過他有什麼急症大病,隆裕皇后也始終在慈禧這邊忙活。但送後不久,就由隆裕皇后的太監小德張(張蘭德)向太醫院正堂宣布光緒皇帝駕崩了。接著這邊屋裡才哭了起來,表明太后已死,整個樂壽堂跟著哭成一片,在我曾祖父參與主持下舉行哀禮。其實,誰也說不清西太后到底是什麼時候死的,也許她真的挺到光緒死後,也許早就死了,只是密不發喪,只有等到宣布光緒死後才發喪。這已成了千古疑案,查太醫院的任何檔案也不會有真實的記載。中南海儀鸞殿(今懷仁堂)
但光緒帝在死之前,西太后曾親賜他一碗“塌拉”,確是我曾祖親見親問過的。這顯然是一碗毒藥。
上引啟功先生口述歷史中的“樂壽堂”在頤和園,不在中南海,可能是先生口述疏忽或記錄疏誤。據中南海研究專家吳空先生講:中南海儀鸞殿被八國聯軍焚毀,後移址新建的儀鸞殿,為慈禧太后晏駕之所,今殿名為懷仁堂;原址新建的儀鸞殿,改名為海晏堂,袁世凱時改名為居仁堂,今已拆毀。
以上四種說法,都有道理,也都不能證實。那麼,光緒皇帝到底是怎麼死的?這裡面有疑案值得探討。
三、死因之疑案
光緒皇帝是怎麼死的?是自然死亡,還是被人害死?怎樣看待這樁歷史疑案?
上文已經說過,清代官方文獻和宮廷檔案都表明:光緒帝是病死的。但是,從光緒帝死的那天開始,人們就懷疑他不是正常死亡。人們總覺得他死在慈禧太后前面,而且只比慈禧太后早死了不到一整天,僅20個小時,這件事太奇怪了!肯定是有人最後幾天在藥里下了什麼東西。但所有這些猜疑,到今天為止,也只是猜疑,因為至今沒有確鑿史料證明光緒帝是被害死的。
下面排比正史文獻資料,可以看出光緒帝病情變化。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
初一日,光緒帝詣儀鸞殿,問慈禧皇太后安。《清德宗實錄》卷五九七記載,自癸酉至戊辰“皆如之”,就是從初一日至十六日,每天都是如此。
初二日,奉皇太后御勤政殿,日本使臣伊集院彥吉覲見。又到儀鸞殿向皇太后問安。
初三日,到儀鸞殿,向皇太后問安。
初四日,到儀鸞殿,向皇太后問安。
初五日,到儀鸞殿,向皇太后問安。
銀質四連藥瓶初六日,上御紫光閣,賜達賴喇嘛宴。又到儀鸞殿,向皇太后問安。
初七日,到儀鸞殿,向皇太后問安。
初八日,到儀鸞殿,向皇太后問安。
初九日,奉慈禧皇太后“幸頤年殿,侍晚膳,至癸亥(十一日)皆如之”。
初十日,慈禧皇太后生日,光緒帝率百官至儀鸞殿行慶賀禮。幸頤年殿,侍皇太后晚膳。
十一日,到儀鸞殿問皇太后安。幸頤年殿,侍皇太后晚膳。
十二日,到儀鸞殿問皇太后安。幸頤年殿,侍皇太后晚膳。
十三日,到儀鸞殿問皇太后安。幸頤年殿,侍皇太后晚膳。
十四日,到儀鸞殿問皇太后安。幸頤年殿,侍皇太后晚膳。
十五日,到儀鸞殿問皇太后安。幸頤年殿,侍皇太后晚膳。
十六日,到儀鸞殿問皇太后安。幸頤年殿,侍皇太后晚膳。
十七日至十九日,御醫屈貴庭說:他在光緒帝臨死前三天給光緒帝看病,病情突然惡化,在御榻上亂滾,大叫肚子疼。
二十日,《清德宗實錄》記載:“上不豫”,光緒帝病。懿旨:“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著在宮內教養,並在上書房讀書。”又懿旨:“醇親王載灃,授為攝政王。”
二十一日,“上疾增劇”,光緒帝病重。接著,“上疾大漸”,病危。酉刻,光緒帝崩於西苑瀛台之涵元殿。
二十二日,慈禧皇太后葉赫那拉氏疾大漸,未刻,崩於儀鸞殿。
綜合以上資料,提出幾點疑問:
第一,實錄記載,值得重視。《清德宗實錄》記載,光緒皇帝雖然有病、多病,但都是慢性病。臨死三天前,仍能進行政事、家事活動。且發病突然,來勢急猛,不排除中毒而死的可能。
啟功先生在《啟功口述歷史》一書中說:
我曾祖遇到的、最值得一提的是這樣一件事:他在任禮部尚書時正趕上西太后(慈禧)和光緒皇帝先後“駕崩”。作為主管禮儀、祭祀之事的最高官員,在西太后臨終前要晝夜守候在她下榻的樂壽堂外。其他在京的、夠級別的大臣也不例外。就連光緒的皇后隆裕(她是慈禧那條線上的人)也得在這邊整天伺候著,連梳洗打扮都顧不上,進進出出時,大臣們也來不及向她請安,都惶惶不可終日,就等著屋裡一哭,外邊好舉哀發喪。西太后得的是痢疾,所以從病危到彌留的時間拉得比較長。候的時間一長,大臣們都有些體力不支,便紛紛坐在台階上,哪兒哪兒都是,情景非常狼狽。就在宣布西太后臨死前,我曾祖父看見一個太監端著一個蓋碗從樂壽堂出來,出於職責,就問這個太監端的是什麼,太監答道:“是老佛爺賞給萬歲爺的塌拉。”“塌拉”在滿語中是酸奶的意思。當時光緒被軟禁在中南海的瀛台,之前也從沒聽說過他有什麼急症大病,隆裕皇后也始終在慈禧這邊忙活。但送後不久,就由隆裕皇后的太監小德張(張蘭德)向太醫院正堂宣布光緒皇帝駕崩了。接著這邊屋裡才哭了起來,表明太后已死,整個樂壽堂跟著哭成一片,在我曾祖父參與主持下舉行哀禮。其實,誰也說不清西太后到底是什麼時候死的,也許她真的挺到光緒死後,也許早就死了,只是密不發喪,只有等到宣布光緒死後才發喪。這已成了千古疑案,查太醫院的任何檔案也不會有真實的記載。中南海儀鸞殿(今懷仁堂)
但光緒帝在死之前,西太后曾親賜他一碗“塌拉”,確是我曾祖親見親問過的。這顯然是一碗毒藥。
上引啟功先生口述歷史中的“樂壽堂”在頤和園,不在中南海,可能是先生口述疏忽或記錄疏誤。據中南海研究專家吳空先生講:中南海儀鸞殿被八國聯軍焚毀,後移址新建的儀鸞殿,為慈禧太后晏駕之所,今殿名為懷仁堂;原址新建的儀鸞殿,改名為海晏堂,袁世凱時改名為居仁堂,今已拆毀。
以上四種說法,都有道理,也都不能證實。那麼,光緒皇帝到底是怎麼死的?這裡面有疑案值得探討。
三、死因之疑案
光緒皇帝是怎麼死的?是自然死亡,還是被人害死?怎樣看待這樁歷史疑案?
上文已經說過,清代官方文獻和宮廷檔案都表明:光緒帝是病死的。但是,從光緒帝死的那天開始,人們就懷疑他不是正常死亡。人們總覺得他死在慈禧太后前面,而且只比慈禧太后早死了不到一整天,僅20個小時,這件事太奇怪了!肯定是有人最後幾天在藥里下了什麼東西。但所有這些猜疑,到今天為止,也只是猜疑,因為至今沒有確鑿史料證明光緒帝是被害死的。
下面排比正史文獻資料,可以看出光緒帝病情變化。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
初一日,光緒帝詣儀鸞殿,問慈禧皇太后安。《清德宗實錄》卷五九七記載,自癸酉至戊辰“皆如之”,就是從初一日至十六日,每天都是如此。
初二日,奉皇太后御勤政殿,日本使臣伊集院彥吉覲見。又到儀鸞殿向皇太后問安。
初三日,到儀鸞殿,向皇太后問安。
初四日,到儀鸞殿,向皇太后問安。
初五日,到儀鸞殿,向皇太后問安。
銀質四連藥瓶初六日,上御紫光閣,賜達賴喇嘛宴。又到儀鸞殿,向皇太后問安。
初七日,到儀鸞殿,向皇太后問安。
初八日,到儀鸞殿,向皇太后問安。
初九日,奉慈禧皇太后“幸頤年殿,侍晚膳,至癸亥(十一日)皆如之”。
初十日,慈禧皇太后生日,光緒帝率百官至儀鸞殿行慶賀禮。幸頤年殿,侍皇太后晚膳。
十一日,到儀鸞殿問皇太后安。幸頤年殿,侍皇太后晚膳。
十二日,到儀鸞殿問皇太后安。幸頤年殿,侍皇太后晚膳。
十三日,到儀鸞殿問皇太后安。幸頤年殿,侍皇太后晚膳。
十四日,到儀鸞殿問皇太后安。幸頤年殿,侍皇太后晚膳。
十五日,到儀鸞殿問皇太后安。幸頤年殿,侍皇太后晚膳。
十六日,到儀鸞殿問皇太后安。幸頤年殿,侍皇太后晚膳。
十七日至十九日,御醫屈貴庭說:他在光緒帝臨死前三天給光緒帝看病,病情突然惡化,在御榻上亂滾,大叫肚子疼。
二十日,《清德宗實錄》記載:“上不豫”,光緒帝病。懿旨:“醇親王載灃之子溥儀,著在宮內教養,並在上書房讀書。”又懿旨:“醇親王載灃,授為攝政王。”
二十一日,“上疾增劇”,光緒帝病重。接著,“上疾大漸”,病危。酉刻,光緒帝崩於西苑瀛台之涵元殿。
二十二日,慈禧皇太后葉赫那拉氏疾大漸,未刻,崩於儀鸞殿。
綜合以上資料,提出幾點疑問:
第一,實錄記載,值得重視。《清德宗實錄》記載,光緒皇帝雖然有病、多病,但都是慢性病。臨死三天前,仍能進行政事、家事活動。且發病突然,來勢急猛,不排除中毒而死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