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頁
從戰爭中學來的教訓,當然不只是戰術。在西伯利亞服了11年苦役,見證了十分之一的同伴悲慘地死去的瀨島龍三,總算從大本營參謀那種視人命為數字的世界裡走了出來。在伊藤忠當航空機部長的時候發生過這麼一回事:伊藤忠商事從美國進口的小型飛機在飛到夏威夷的時候遇到熱帶風暴,飛機墜毀,駕駛飛機的美國飛行員身亡,瀨島龍三正在為了出了一億兩千萬日元的損失犯愁的時候,主管課長樂滋滋地來向他報告:“賺了一千萬。”
原來得到的飛機保險金扣除損失之外還有一千萬日元的盈餘。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保險制度的瀨島龍三弄清楚了怎麼回事以後,還是對死了飛行員怎麼公司還能賺錢想不通,說這筆錢應該給飛行員的家屬作為撫恤金。但課長不同意,理由是保險金來的盈利本身就是商業活動的利益來源之一。結果是在爭吵了三天三夜以後雙方達成了妥協:一半作為利益收入,另一半作為撫恤金給飛行員遺屬。
誰都沒想到,伊藤忠商事的人員把這500萬日元送到洛杉磯以後,當地的傳媒大加報導,對伊藤忠商事在美國市場的形象提高起了很大作用。
自從從伊藤忠商事退休以後,瀨島龍三就很頻繁地在媒體上露面。由於他在戰爭中所在的位置以及戰後的經歷加上當時的作用,瀨島一直是傳播媒體和歷史研究家們追逐的對象。從表面上來看瀨島和傳媒及學術界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來者不拒地接受著各種採訪,但是所有對他的採訪都是失敗的。對於最關鍵的部分,大本營的開始戰爭的決策過程,“奏上”的具體情況和關東軍投降談判的具體細節,瀨島龍三永遠是顧左右而言他,用一些小花絮把聽眾的注意力引到五里霧中,最後不得其解。
1995年9月,厚達500餘頁的《瀨島龍三回想錄·幾山河》出版後立即成為暢銷書,兩個月內增印10次。但是所有看過這本書的人都失望了。這本回憶錄太具有瀨島龍三的風格,看起來面面俱到,其實沒有任何內容。回憶錄的三分之二左右是在敘述戰爭和西伯利亞的戰俘生活,但是除了人們在公刊戰史上能夠得知的信息之外,沒有任何新東西,新事實,也沒有瀨島自己對那場戰爭的反省和看法。除了在談到“盧溝橋事變”時,流露了一句:“其實不但不應該擴大盧溝橋事變,而且當時就應該放棄根據‘辛丑條約’而得到的日本在平津地區駐兵的權利”之外。
真的在懺悔挑起和擴大戰爭?很可疑,因為就在那本回憶錄里,在確認了擴大盧溝橋事變的錯誤以後,還是在堅持認為發動“滿洲事變”(即“9.18事變”),扶持“滿洲國”是“有點問題。。。。。。但是租借關東州,經營南滿鐵路和駐紮必要的兵力是日俄戰爭的結果,並且由普利茅茨條約得到國際承認的結果”;在談到太平洋戰爭時,在承認“犧牲了三百萬日本人的尊貴生命,丟失了先人建築起來的領土,給他國帶來了巨大的損害,在世界上喪失了日本的信用”以後,還是斷言太平洋戰爭不是“侵略戰爭或計劃戰爭”,而是“自存和自衛的受動戰爭”。
不少陸軍參謀在回憶錄中都深刻或不深刻地批判了陸軍大學校的人才培養方式,而瀨島龍三在回憶錄中對陸大的教育方式則大唱讚歌,這樣的的文章是絕無僅有的。
沒有人知道瀨島龍三到底想說什麼。
他也沒有說什麼,他把一切秘密都帶去了那個世界。
當然當時只是一個辦公室下級參謀軍官,從未上過戰場的瀨島龍三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戰犯,但是應該說他欠包括日本人在內的亞洲人民一個說明。
原來得到的飛機保險金扣除損失之外還有一千萬日元的盈餘。根本就不知道什麼是保險制度的瀨島龍三弄清楚了怎麼回事以後,還是對死了飛行員怎麼公司還能賺錢想不通,說這筆錢應該給飛行員的家屬作為撫恤金。但課長不同意,理由是保險金來的盈利本身就是商業活動的利益來源之一。結果是在爭吵了三天三夜以後雙方達成了妥協:一半作為利益收入,另一半作為撫恤金給飛行員遺屬。
誰都沒想到,伊藤忠商事的人員把這500萬日元送到洛杉磯以後,當地的傳媒大加報導,對伊藤忠商事在美國市場的形象提高起了很大作用。
自從從伊藤忠商事退休以後,瀨島龍三就很頻繁地在媒體上露面。由於他在戰爭中所在的位置以及戰後的經歷加上當時的作用,瀨島一直是傳播媒體和歷史研究家們追逐的對象。從表面上來看瀨島和傳媒及學術界保持著良好的關係,來者不拒地接受著各種採訪,但是所有對他的採訪都是失敗的。對於最關鍵的部分,大本營的開始戰爭的決策過程,“奏上”的具體情況和關東軍投降談判的具體細節,瀨島龍三永遠是顧左右而言他,用一些小花絮把聽眾的注意力引到五里霧中,最後不得其解。
1995年9月,厚達500餘頁的《瀨島龍三回想錄·幾山河》出版後立即成為暢銷書,兩個月內增印10次。但是所有看過這本書的人都失望了。這本回憶錄太具有瀨島龍三的風格,看起來面面俱到,其實沒有任何內容。回憶錄的三分之二左右是在敘述戰爭和西伯利亞的戰俘生活,但是除了人們在公刊戰史上能夠得知的信息之外,沒有任何新東西,新事實,也沒有瀨島自己對那場戰爭的反省和看法。除了在談到“盧溝橋事變”時,流露了一句:“其實不但不應該擴大盧溝橋事變,而且當時就應該放棄根據‘辛丑條約’而得到的日本在平津地區駐兵的權利”之外。
真的在懺悔挑起和擴大戰爭?很可疑,因為就在那本回憶錄里,在確認了擴大盧溝橋事變的錯誤以後,還是在堅持認為發動“滿洲事變”(即“9.18事變”),扶持“滿洲國”是“有點問題。。。。。。但是租借關東州,經營南滿鐵路和駐紮必要的兵力是日俄戰爭的結果,並且由普利茅茨條約得到國際承認的結果”;在談到太平洋戰爭時,在承認“犧牲了三百萬日本人的尊貴生命,丟失了先人建築起來的領土,給他國帶來了巨大的損害,在世界上喪失了日本的信用”以後,還是斷言太平洋戰爭不是“侵略戰爭或計劃戰爭”,而是“自存和自衛的受動戰爭”。
不少陸軍參謀在回憶錄中都深刻或不深刻地批判了陸軍大學校的人才培養方式,而瀨島龍三在回憶錄中對陸大的教育方式則大唱讚歌,這樣的的文章是絕無僅有的。
沒有人知道瀨島龍三到底想說什麼。
他也沒有說什麼,他把一切秘密都帶去了那個世界。
當然當時只是一個辦公室下級參謀軍官,從未上過戰場的瀨島龍三不是什麼大不了的戰犯,但是應該說他欠包括日本人在內的亞洲人民一個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