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該項計劃是一個公認的極其大膽的行動,同時也是一個非常困難的行動。其中,盟軍第1空降集團軍司令官劉易斯·布里爾頓將軍和副手弗雷德里克·白朗寧中將的關係很不融洽,使得這項行動備受困擾。自從1940年負責組建英軍傘兵團以來,白朗寧一直參與空降作戰的事務,他曾十分渴望擔任空降集團軍司令官一職。然而,布里爾頓獲得了這一職務,這讓白朗寧十分惱火。布里爾頓是美國陸軍航空隊的一名軍官,他的專長是運輸機方面的業務。由於盟軍主要的空運力量由美方提供,因此,由布里爾頓擔當這一職務也並非沒有道理。
遺憾的是,白朗寧和布里爾頓彼此之間極為不和,幾乎從不進行交流,其後發生的一場鬧劇使這種矛盾達到了頂點。人們發現,二人為9月7日的空降行動擬定了兩份完全不同的方案。白朗寧拒絕取消他的計劃,並威脅說,如果布里爾頓駁回計劃他將辭職。最後,盟國最高指揮部不得不將兩個計劃同時取消。兩人的關係也因此下降到了最低點。但是,這種關係的破裂正值盟軍需要強有力的、團結的領導班子之際,大多數參謀人員迫切需要得到上級的明確指示。同樣備受關注的還有空運能力的問題。儘管美國陸軍航空隊和英國皇家空軍集結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運輸編隊,但是仍然不足以每次運送三分之一的部隊,這使得補充空投顯得格外重要。此外,在參與空降的部隊中,有馬修·李奇微中將指揮的第18空降軍,主要由英空軍第1空降師、美空軍第82空降師和101空降師組成,1個波蘭傘兵旅負責對其提供支援。
9月15日,“市場花園”行動的最終方案敲定,盟軍計劃奪取艾恩德霍芬、奈梅亨和阿納姆河上的橋樑。對此,白朗寧發表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評論:“我想,我們可能踏上了一座過於遙遠的大橋。”但此時修改計劃顯然為時已晚。在這次空降突擊行動之前,盟軍重型轟炸首先對位於荷蘭的德國戰鬥機基地進行了轟炸。9月16日清晨,就在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司令部實施預先轟炸之後,1000架美國轟炸機對一些探明位置的德軍防空陣地進行了轟炸,以消除其對盟國運輸機的威脅。
9月17日,幾乎所有的英國空軍基地都進入戰鬥狀態,一波又一波的運輸機和滑翔機編隊起飛,搭載著2萬名官兵及其裝備,轟鳴著從英國南部上空飛過,朝著荷蘭方向撲去。站在地面上觀看的人群感到極度興奮,但同時又被如此巨大的空運規模驚得瞠目結舌。盟軍空降作戰行動分為兩條航線:北航線搭載的是美軍第82空降師和英軍第1空降師,目的地是奈梅亨和阿納姆;南航線搭載的是美軍第101空降師。南航線機群由於遭遇德軍高射炮火的攔截,受到了一些損失,但大多數飛機還是抵達了空投區域,投下了7000人的空降部隊。下午14時,第一階段空投任務結束,2萬傘兵成功著陸。
第9章 紅色風暴1944—1945年(1)
結果,1943年12月24日清晨,蘇聯紅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向位於基輔西部的德國南方集團軍群的陣地發起了猛烈炮擊。隨後,進攻部隊開進戰場,很快粉碎了德軍的抵抗。12月24日臨近日終時,蘇軍已經突破德軍陣地20英里,德軍陣腳大亂。但是,上天幫了他們一個大忙。就在聖誕節那天,下起了大雨,一連持續數日,道路變得泥濘不堪,行軍非常困難,有的地方根本無法通過。
儘管如此,蘇軍並沒有停止進攻,只是放慢了前進速度。德軍被迫撤退。1944年1月5日,連接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的鐵路線也被蘇軍切斷。在蘇軍的進攻下,德軍防線出現了一個寬150英里、縱深50英里的巨大豁口。隨後,蘇軍攻勢開始逐漸減弱。但是,烏克蘭第2方面軍緊接著又發起了進攻,已經到達基洛夫格勒,德軍幾乎毫無喘息之機。經過2個星期的準備之後,烏克蘭第1和第2方面軍同時展開了攻勢,將50000名德軍包圍在科爾孫-舍甫琴柯夫斯基突出部。
雖然被圍德軍已經瀕臨絕境,但希特勒堅決不允許撤退,反倒命令部隊發起反攻。剛開始,反攻取得了成功,但就在這時,天氣開始與德軍作對。讓德國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天氣突然變得溫暖起來,融化的冰雪將地面變得一片泥濘,德軍裝甲部隊被迫停止進攻。
最後,希特勒終於下達了允許德軍從科爾孫-舍甫琴柯夫斯基“包圍圈”撤退的命令。撤退開始時非常順利,但當蘇軍發現德軍的意圖時,立即動用炮兵力量對撤退部隊發起了猛烈轟炸。指揮官們有的被炸死,有的被炸傷,還有的與自己的部隊失去聯繫,整個德軍失去了控制,最終潰不成軍。格尼羅伊—蒂基斯克河由於解凍而猛漲,幾千名德軍在試圖渡河時溺水身亡。儘管如此,在50000名被困德軍中,仍然有30000人最終突圍。但是在短時間內,他們將很難重返戰場。如此多的德軍得以成功逃脫,這讓史達林非常氣憤。然而,當他得知俄羅斯英雄亞歷山大·內夫斯基的部隊在1200年與條頓騎士團的戰爭中有過同樣的敗筆後,他的怒火才逐漸平息下來。
蘇軍的攻勢並沒有減弱。3月4日,他們又發起了一次新的進攻,迫使德軍退到了德涅斯特河沿岸。通過一系列的戰鬥,蘇軍奪回了切爾諾夫策,徹底切斷了波蘭境內德軍和蘇聯南部德軍的聯繫。隨後,馬利諾夫斯基將軍的烏克蘭第3方面軍和托爾布欣將軍的烏克蘭第4方面軍也發起了各自的進攻,都取得了非凡的戰績。烏克蘭第3方面軍成功地奪回了敖德薩;與此同時,第4方面軍也從錫卡西-彼列科普向德軍發起了進攻。普里莫爾斯克獨立集團軍也從刻赤半島出發,加入了戰鬥,將德國第17集團軍逼入絕境。4月12日,德軍開始從克里米亞半島撤退,蘇軍窮追不捨。4天後,德軍已經被迫撤到了塞瓦斯托波爾,在那裡收到了希特勒的命令:“絕不能撤離克里米亞半島。”
遺憾的是,白朗寧和布里爾頓彼此之間極為不和,幾乎從不進行交流,其後發生的一場鬧劇使這種矛盾達到了頂點。人們發現,二人為9月7日的空降行動擬定了兩份完全不同的方案。白朗寧拒絕取消他的計劃,並威脅說,如果布里爾頓駁回計劃他將辭職。最後,盟國最高指揮部不得不將兩個計劃同時取消。兩人的關係也因此下降到了最低點。但是,這種關係的破裂正值盟軍需要強有力的、團結的領導班子之際,大多數參謀人員迫切需要得到上級的明確指示。同樣備受關注的還有空運能力的問題。儘管美國陸軍航空隊和英國皇家空軍集結了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運輸編隊,但是仍然不足以每次運送三分之一的部隊,這使得補充空投顯得格外重要。此外,在參與空降的部隊中,有馬修·李奇微中將指揮的第18空降軍,主要由英空軍第1空降師、美空軍第82空降師和101空降師組成,1個波蘭傘兵旅負責對其提供支援。
9月15日,“市場花園”行動的最終方案敲定,盟軍計劃奪取艾恩德霍芬、奈梅亨和阿納姆河上的橋樑。對此,白朗寧發表了一句非常有名的評論:“我想,我們可能踏上了一座過於遙遠的大橋。”但此時修改計劃顯然為時已晚。在這次空降突擊行動之前,盟軍重型轟炸首先對位於荷蘭的德國戰鬥機基地進行了轟炸。9月16日清晨,就在英國皇家空軍轟炸機司令部實施預先轟炸之後,1000架美國轟炸機對一些探明位置的德軍防空陣地進行了轟炸,以消除其對盟國運輸機的威脅。
9月17日,幾乎所有的英國空軍基地都進入戰鬥狀態,一波又一波的運輸機和滑翔機編隊起飛,搭載著2萬名官兵及其裝備,轟鳴著從英國南部上空飛過,朝著荷蘭方向撲去。站在地面上觀看的人群感到極度興奮,但同時又被如此巨大的空運規模驚得瞠目結舌。盟軍空降作戰行動分為兩條航線:北航線搭載的是美軍第82空降師和英軍第1空降師,目的地是奈梅亨和阿納姆;南航線搭載的是美軍第101空降師。南航線機群由於遭遇德軍高射炮火的攔截,受到了一些損失,但大多數飛機還是抵達了空投區域,投下了7000人的空降部隊。下午14時,第一階段空投任務結束,2萬傘兵成功著陸。
第9章 紅色風暴1944—1945年(1)
結果,1943年12月24日清晨,蘇聯紅軍烏克蘭第1方面軍向位於基輔西部的德國南方集團軍群的陣地發起了猛烈炮擊。隨後,進攻部隊開進戰場,很快粉碎了德軍的抵抗。12月24日臨近日終時,蘇軍已經突破德軍陣地20英里,德軍陣腳大亂。但是,上天幫了他們一個大忙。就在聖誕節那天,下起了大雨,一連持續數日,道路變得泥濘不堪,行軍非常困難,有的地方根本無法通過。
儘管如此,蘇軍並沒有停止進攻,只是放慢了前進速度。德軍被迫撤退。1944年1月5日,連接中央集團軍群和南方集團軍群的鐵路線也被蘇軍切斷。在蘇軍的進攻下,德軍防線出現了一個寬150英里、縱深50英里的巨大豁口。隨後,蘇軍攻勢開始逐漸減弱。但是,烏克蘭第2方面軍緊接著又發起了進攻,已經到達基洛夫格勒,德軍幾乎毫無喘息之機。經過2個星期的準備之後,烏克蘭第1和第2方面軍同時展開了攻勢,將50000名德軍包圍在科爾孫-舍甫琴柯夫斯基突出部。
雖然被圍德軍已經瀕臨絕境,但希特勒堅決不允許撤退,反倒命令部隊發起反攻。剛開始,反攻取得了成功,但就在這時,天氣開始與德軍作對。讓德國人感到不可思議的是,天氣突然變得溫暖起來,融化的冰雪將地面變得一片泥濘,德軍裝甲部隊被迫停止進攻。
最後,希特勒終於下達了允許德軍從科爾孫-舍甫琴柯夫斯基“包圍圈”撤退的命令。撤退開始時非常順利,但當蘇軍發現德軍的意圖時,立即動用炮兵力量對撤退部隊發起了猛烈轟炸。指揮官們有的被炸死,有的被炸傷,還有的與自己的部隊失去聯繫,整個德軍失去了控制,最終潰不成軍。格尼羅伊—蒂基斯克河由於解凍而猛漲,幾千名德軍在試圖渡河時溺水身亡。儘管如此,在50000名被困德軍中,仍然有30000人最終突圍。但是在短時間內,他們將很難重返戰場。如此多的德軍得以成功逃脫,這讓史達林非常氣憤。然而,當他得知俄羅斯英雄亞歷山大·內夫斯基的部隊在1200年與條頓騎士團的戰爭中有過同樣的敗筆後,他的怒火才逐漸平息下來。
蘇軍的攻勢並沒有減弱。3月4日,他們又發起了一次新的進攻,迫使德軍退到了德涅斯特河沿岸。通過一系列的戰鬥,蘇軍奪回了切爾諾夫策,徹底切斷了波蘭境內德軍和蘇聯南部德軍的聯繫。隨後,馬利諾夫斯基將軍的烏克蘭第3方面軍和托爾布欣將軍的烏克蘭第4方面軍也發起了各自的進攻,都取得了非凡的戰績。烏克蘭第3方面軍成功地奪回了敖德薩;與此同時,第4方面軍也從錫卡西-彼列科普向德軍發起了進攻。普里莫爾斯克獨立集團軍也從刻赤半島出發,加入了戰鬥,將德國第17集團軍逼入絕境。4月12日,德軍開始從克里米亞半島撤退,蘇軍窮追不捨。4天後,德軍已經被迫撤到了塞瓦斯托波爾,在那裡收到了希特勒的命令:“絕不能撤離克里米亞半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