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頁

投票推薦 加入書籤 小說報錯

  無論哪國王族子弟為王位相殘,都有這點心照不宣的悲哀默契。

  作者有話要說:  正文即將結束,不出意外的話我凌晨還會更新,明天晚上之前寫到正文完結。

  一統天下、婚後日常、無咎的秘密、雙葉線、雙衛線都會在番外里,如果大家有什麼想看的番外,可以在評論區提,我寫得出的話就會儘量寫……

  第68章

  天命十九年二月初七夜, 縉王命內城近侍持金令急召縉三公子李恪彰、縉五公子李恪揚、縉六公子李恪昭入宮相見。

  入夜急召幾位公子進宮, 這顯然意味著縉王不行了。而縉王垂危之際,就是這三位公子短兵相接之時。

  內侍匆匆傳令各府後,暗夜中的王都外城悄然無聲地繁忙起來。

  三公子李恪彰聞風而動, 命大統領靳寒調動王城衛控制了外城,並率一千人攜兵器違制進入九重宮門。

  五公子李恪揚傳訊東郊大營公叔麟, 預備調動十萬王師, 在天亮之前攻下王都四門。

  而李恪昭,一面命葉明秀率兩萬團山屯軍封堵東郊大營通往遂錦的路,並由葉明秀親自帶人挾住公叔麟, 奪兵符制止十萬王師異動;一面命花福喜率兩千五百精銳狙殺靳寒;又令衛朔望率五百精銳潛於九重宮門外等待焰火為號。

  安排好這一切後, 他才與歲行雲、無咎從容趕赴內城,隨行只帶了符合規制的十二名護衛。

  凜冽夜風中, 歲行雲每前進一步,心中都有許多感慨起伏。

  人活一世,是種什麼因得什麼果。自己如何待人, 終有一日別人也會依樣還之。

  這些年,縉王的舐犢之情似乎只給了已故太子李恪選, 與別的孩子之間更像君臣而非父子。

  所以,當李恪選英年早逝,縉王便一病不起, 終至垂危;而其餘這幾個過往被薄待的公子們,在得知君父將歿時,首先想的是自保及爭奪, 並無誰為他悲傷。

  對於縉王的處境,歲行雲雖唏噓,卻並不如何同情。但她有些擔心地覷了並肩策馬的李恪昭一眼。

  今夜無星無月,即便兩人距離不足一臂寬,仍只能依稀看出影綽輪廓,瞧不清對方神情的。

  有後世史書為證,歲行雲確信李恪昭不但能安然無恙度過今晚,還能活很久很久。

  以她對李恪昭的了解,這是個有治世抱負的人,有太多事要忙,應當不會昏聵到沉迷後宮的地步。

  所以將來他的後宮應當不至於像他父親那樣充裕過度,最多就一後、二妃……九嬪約莫是填不滿的。

  可即便只有五六七八個伴侶,那他也定會有不少孩子。若還像他父親這樣對待孩子們,想來也逃不脫同樣的淒涼晚景。

  待他成了“縉王李恪昭”,許多事便再無人有膽量提醒他。歲行雲想,那時她大概也早就不在他身邊了吧。

  “李恪昭。”歲行雲一聲輕喚落在沁涼夜風裡,鬢邊髮絲被風拂起一縷。

  李恪昭應聲回眸:“嗯?”

  “往後你待你的孩子們,記得要一碗水端平才好。”歲行雲輕笑出聲。

  李恪昭愣怔片刻後,嗤之以鼻:“若將來我到了君父今夜這地步,我的孩子們可別想上房揭瓦。”

  “為什麼?”歲行雲不解地眨了眨眼。

  李恪昭道:“到時他們的娘親會手執長刀,率千軍萬馬守在我跟前。誰若敢胡來,打到屁股開花。”

  歲行雲抖了抖馬韁,笑而不語。

  李恪昭的孩子們都是同一個母親?他敢說,她可不敢信。

  *****

  入夜之後,內城已被三公子那邊的王城衛大統領靳寒控制,連早前往各公子府傳令的近侍都已倒向三公子,那道傳召不過是為引五公子與李恪昭入瓮而已。

  就在李恪昭一行進入第三重宮門時,靳寒的人悄無聲息封住了前兩重宮門。

  除歲行雲外,無咎與伏虎等十二人皆做護衛打扮,隨李恪昭一道入宮。按照慣例,隨行護衛可伴主人行至第六重宮門方才止步。

  此時三公子李恪彰已挾囚病重垂危的縉王,以及在王前伺疾的王叔李晏清,帶王前衛八百人,在第六重宮門前以逸待勞,靜候五弟、六弟自投羅網。

  李恪昭一行抵達第六重宮門前時,五公子李恪揚的人已被殺到所剩不多,餘下的人正以身為盾將他護住,且戰且退,卻退無可退。

  是夜無星無月,行路、認人全靠燈籠的微光。

  纏鬥閃躲中,李恪揚倉促出聲:“小六!現下不是你我相鬥的時候!三哥挾囚君父與王叔,你莫讓三哥漁人得利!‘叩閽劍’在我手上,你且助我殺了他,先保你我二人活過今夜,余話再談!”

  雖如今天子已形同虛設,但天子御賜予李氏先祖的“叩閽劍”在縉國分量仍舊極重。

  執“叩閽劍”可代行天子與李姓先祖雙重之威,以此劍在內城誅殺李氏不肖子孫者,無過。

  也就是說,若五公子以此劍弒兄殺弟,他在後世青史上也不會留下污點!

  “好。”李恪昭拔劍出鞘,冷靜地應下了自家五哥暫時結盟的要求。

  歲行雲利落拔刀,揚聲道:“靳寒已封了來路上的五重宮門!五公子,叫你的人莫退了!除了往前殺,再無生路!”

章節目錄